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5 22:14
鄌郚总编

益都县图志 卷二十四 艺文志(上)

  
  艺文志上(补序)
  艺文有志,肇于《班书》。九流之目,远宗《七略》。若邑乘所搜采,体例固有殊矣。青社灵钟海岱,俗尚文学,前贤论著多有可称。
  《旧志·艺文》,首列管、晏之书,兼取辕固、刘熙,虽系齐产,究非土著,登诸邑乘,不亦赘乎?西汉之世,县东北境为菑川国地,杨何《易传》,公孙宏《贤良策对》,学官弟子员议,亦若可采。但彼时益邑尚在寿光,此地古为广县,破例收之,亦未惬也。此卷稽诸正史,旁参志乘,自元魏迄。
  国朝得百六十余人艺文若干种。书见存者,本《通考》、《提要》
  等书,略加注释。人不在《列传》者,间附《小传》,存其梗概,非斗靡也,纪其实也。慨自晋襟以降,群雄割据,益邑首当其冲;重以唐之藩镇,宋李全父子盘据益都,兵燹屡经,典籍文章,扫地尽矣。
  沂公文集,仅存笔录。王子融著作最富,今亦无传。艺文之散失,可胜道哉?此次搜访所得,多出邑先辈所钞存板本,十无一二,更数十年,恐亦难保。后之览斯志者,犹可得概焉。
  崔鸿《十六国春秋》等
  北魏 崔光:(有传)《维摩十地经义疏》三十余卷、《妇人文章录》一帙(无卷数。)《百三郡国诗》百三卷、《五韵诗》(无卷数。)诗、赋、铭、赞、诔、颂、表、启,数百篇,五十余卷。(以上俱见《本传》。)北魏 崔鸿:(有传)《十六国春秋》一百卷(《新唐书·志伪史类》
  作一百二十卷。《四库全书提要》曰:《十六国春秋》一百卷,旧本题魏崔鸿撰,实则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二卷,见《魏书·本传》,《隋志》、《唐志》皆著录,宋李昉等作《太平御览》犹引之,《崇文总目》始佚其名,晁、陈诸家书目亦皆不载,是亡于北宋也。万历以后,此本忽出,莫知其所自来。证以《艺文类聚》诸书,所引一一相同,遂行于世。
  论者或疑鸿身仕北朝,而仍用晋宋年号。今考: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
  “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吴、项,必系汉年;陈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乔、孙等正巧附斯义,以售其欺,所摘者未中其疾。惟《魏书》
  载鸿子子元奏称:“刊述越、燕、秦、夏、梁、蜀遗载,为之赞序。”而此本无赞序。《史通·表历篇》称:“晋氏播迁,南据扬越;魏宗勃起,北雄燕代。
  其间诸伪,十有六家,不附正朔,自相君长。崔鸿著表,颇有甄明。”而此本无表,是则检阅偶疏,失于弥缝耳。然其文皆联缀古书,非由杜撰,考十六国之事者固宜,以是编为总汇焉。又曰: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旧本,亦题魏崔鸿撰,载何镗《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乔、孙本之前,而亦莫详其所自。
  十六国各为一录,惟列僭伪之主五十八人,其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
  之体,其非一百二卷之旧,已不待言。证以晋书《载记》,大致互相出入,而不以晋宋纪年,与《史通》所说迥异。岂好事者摭类书之语,以晋书《载记》
  排比之成此伪本耶。然考《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马光《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亦有《十六国春秋钞》之名,则或属后人节录鸿书,亦未可定也。屠氏所刻百卷之本,既为依托此本,亦疑以传疑,未能遽废,姑并存之,以备参考焉。)《崔氏世传》七卷。(见《新唐书》
  “志杂传记类”。)
  北魏 崔嶎(按:“嶎”当作“慰”)祖(字悦宗,清河东开城人,为齐前将军记室):《海岱志》二十卷(见《隋志》,《旧唐书·志》作十卷。)北魏 张烈:(有传)《家诫》(无卷数,见《本传》。)北魏 孙道相:《通津颂》一篇(《水经注》“浊水”条下云:宋世,是水绝而复通,刘晃赋《通津》焉。魏太和中,水复竭,先公除州即任。未几,澄映盈川,海岱之士,又颂《通津》焉。平昌庞民孙道相颂曰:维彼绳泉,竭逾三龄。祈尽圭壁,竭空斯牲。道从隆替,降由圣明。按:平昌,故县在府城北二十六里平昌寺,有北齐平昌县民《张景晕造像》可证。《段记》以平昌为书族望,非也。)晏谟《齐地记》等
  南燕 晏谟:(晏婴之后)《齐地记》二卷(见《新唐书·志》、晋《载记》。慕容德尝登营邱,问谟以齐之山川、丘陵、贤哲旧事。谟历对详辨,画地成图,德深嘉之,拜尚书郎。按:曹嶷以临淄地原难守,移治广固,县境尽为临淄地。南燕建都于此,文物声名半不可考。今收此书,用备一代掌故。盖谟以临淄人仕南燕,即谓为益都人,可也。)南燕 张铨:(伪燕尚书郎)《南燕录》(《旧唐书·志》作《南燕书》)五卷(《旧唐书·志》作十卷,记慕容德事,见《隋志》“霸史类”。)南燕 王景晖:(伪燕中书郎,《旧唐书·志》作“王景暄”。)《南燕录》六卷(记慕容德事,见《隋志》“霸史类”。)南燕 游览先生:《南燕书》七卷(见《隋志》“霸史类”),南燕 《起居注》一卷(见《隋志》,不言何人所撰)。
  齐 刘善明:(有传)《集》十卷(见《隋书·经籍志》)。
  唐 崔信明:(有传)《诗》(今惟传《送竟金陵》一篇)。
  唐 崔国辅:《诗》一卷(见《宋书·艺文志》。国辅,字辅国,信明诸孙,官至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直斋书录解》题《崔国辅集》,凡二十八首,临海李氏本也。后又得石林叶氏本,多六首。朱沅曰:《全唐诗》谓其开元中应县令,举授许昌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后坐贬晋陵司马,寓于吴。太白有《送故人崔国辅子度还吴诗》,谓吴人者,误。)唐 第五泰:(字伯通,咸通鄂州文学。)《左传事类》二十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唐 吴恬:(一名玠,字建康,青州人)《画山水录》(卷亡,见《新唐书·志》。)韩熙载《皇极要览》等
  南唐 韩熙载:(有传)《皇极要览》(无卷数,见马令《南唐书·本传》),《格言及后述》三卷(《文献通考》作五卷,入子部杂家。略云,熙载,幼以经济自任,著书二十六篇,以千李煜首言阳九百六之数及五连迭兴事,有门人舒雅序),《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三卷(以上,俱见陆游《南唐书·本传》。)《感怀诗》三章(其诗曰:未到故乡时,将谓故乡好。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日落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中旧居处。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乞住阙下表》(略曰:朽作无生之骨,犹思仰慕于圣贤;生为万物之灵,宁使困穷于终老。魂凝象阙,心滞金门。程限至终,炎蒸渐盛。重念臣向化将踰于四纪,抒诚已历于三朝,无横草之功可资于国,有滔天之罪见绝于时。陛下以无为之心,示好生之德,虽一命已宽于时宥,叨感深仁而再迁。欲赴于遐征,转资阴德。今则羸形愈惫,壮志全消。老妻对面而呻吟,稚子环床而号哭。劲风振树,岂得长宁?
  逝水朝宗,不堪永诀。以上,俱见马令《南唐书·本传》。)南唐 朱遵度:(有传)《群书丽藻目录》五十卷(见《宋志·史部》
  “目录类”。又“集部总集类”有宋遵度《群书丽藻》一千卷、目五十卷。按:
  “宋”乃“朱”之讹。又按:《直斋书录》“解题”有崔遵度《群书丽藻》六十五卷。引《中兴书目》云:南唐司门员外郎;又引《江南馀载》云:遵度,青州人,居金陵,高尚不仕。《渑水燕谈录》云:遵度,清节纯德,琴德尤高云云。此朱遵度,疑即崔遵度之误。然崔遵度,《宋史》有传,云淄州淄川人,则似又非一人也。)《鸿渐学记》一千卷(见《十六国春秋·楚纪本传》),《漆经三卷》(见《宋志·子部》“杂艺术类”。《香祖笔记》曰:南唐名臣,如韩熙载、孙忌、王仲连,皆山东人,而著述之多,无如朱遵度。遵度,青州人,好藏书,高尚其事,闲居金陵,著《鸿渐学记》一千卷、《群书丽藻》一千卷、《漆书》若干卷,见郑文宝《江表志》。然马、陆二《南唐书》,皆不为遵度立传。《笔记》又引僧文莹《玉壶清话》云:开宝塔成,太宗特诏朱昂撰《记》。文成,敦崇俨重,上深加叹奖,与宗人朱遵度号“大小朱万卷”。
  按:据此,则遵度果姓朱矣。岂《直齐书录》误耶?抑《宋史》之崔遵度,或别一人耶?)南唐 史虚白:(有传)《钓矶立谈》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
  是书世有二本,此本为叶林宗从钱曾家宋刻钞出,后题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云,叟,山东一无闻人也。清泰年中,随先校书避地江表,始营钓矶于江渚。割江之后,先校书不禄,叟嗣守敝庐,不复以进取为念。王师吊伐,时移事往,将就芜没,随意所向,迹之于纸,得二百二十许条,题之曰《钓矶立谈》云云。别一本为曹寅所刊。卷首佚其自序。又卷首有杨氏奄有、江淮赵王李德诚二条,其余亦多异同,而题曰“史虚白撰”。
  盖据《宋史·艺文志》之文,考马令《南唐书》:虚白,山东人,中原多事,同韩熙载渡淮,以诗酒自娱,不言其所著述。观书中“山东有隐君子者”一条,称与熙载同时渡淮,以书干烈祖,擢为校书郎,非其所愿,遂卒不仕。又“唐祚中兴”一条,云有隐君子作《割江赋》以讽。又有《隐士诗》云:“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云云,与《虚白传》悉合,则隐君子当即虚白。序中两称“先校书”,则作书者当为虚白之子。《宋志》荒谬,不足为据。曹氏新本竟题虚白者,殊未考也。又,南宋费枢亦尝撰《钓矶立谈》,今尚载陶宗仪《说郛》中,其文与此迥别,则又名同,而实异者矣。其书杂录南唐事迹,附以论断。其中“徐铉”一条,称铉方奉诏与汤悦书江南事,虑铉与潘佑不协,或诬以他词,则亦杂史中不失是非者也。)《冲虚先生集》(无卷数,见本传)。
  宋 李觉:(有传)《竹颖传》、《时务策》(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燕肃《海潮图论》等
  宋 燕肃:(有传)《海潮图论》二篇、《莲花漏法》一卷、《刻漏图》一卷(《宋会要》:国朝司天之属,有挈壶正掌司辰刻,置文德殿门内之东偏,设鼓钟楼于殿庭之左右。刻漏之法,有水秤,以木为衡,衡上刻疏之曰“天河”,其广长容水箭,箭有四木为之,长三尺有五寸,著时刻更点,纳于天河中,昼夜更用之。天圣八年,龙图阁待制燕肃上莲花漏法。其制:琢石为四分之壶,剡木为四分之箭,以测十二辰、二十四气。四隅十千,洎百刻分布,昼夜成四十八箭。其箭一气一易,二十四气各有昼夜。故四十八箭,岁统二百十六万分,悉刻箭上。又为水匮,置铜渴乌,引水下注;铜叶中插石壶,旁铜荷承水,自荷茄中溜泻入壶;壶上当中为金莲花覆之,华心有窍容箭,下插箭首与莲心平。渴乌漏下水入壶一分,浮箭上涌一分,至于登刻盈时,皆如之。)《诗》数千篇(无卷数,以上俱见本传。)王曾《九域图》等宋 王曾:(有传)《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笔录》
  一卷(以上俱见本传。《四库全书提要》曰:《笔录》一卷,乃所记朝廷旧闻,凡三十余条,皆太祖、太宗、真宗时事,其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而已。曾,练习掌故,所言多确凿可据,故李焘作《通鉴长编》,往往全采其文。如记李沆为相,王旦参知政事,羽书边奏无虚日,旦以为忧。沆谓,他日天下宁晏,未必端拱无事。及北鄙和好,登封行庆,旦疲于赞导,始眼李之深识云云。司马光《涑水纪闻》亦载其事,则谓和好既成,而沆独忧之。李焘《考异》谓,沆卒于景德元年七月,至十二月和议始成。盖偶未及考,当以曾说为长。此类,皆为能得其实。惟景德改元在其年正月,而曾于“王继忠”一条,乃谓兵罢改元,亦未免有误。又继忠兵败降辽,不能死国,反为所任用,殊亏臣节。虽有启导和好之力,殊不足自赎。曾乃以尽忠两国许之,褒贬尤为失当矣。)宋 王子融:(原名皞,有传。)《礼阁新编》六十卷(见《本传》,《宋志》在“吏部仪注类”云,六十三卷。)《唐余录》六十卷(《齐东野语》曰:《唐余录》,直集贤院王皞子融所撰。宝元二年上之时,惟有薛居正《五代史》,欧阳书未出也。此书有纪、志、传,又博采诸家之说,仿裴松之《三国志》,注附见下方表。韩通于忠义,且冠以国初褒赠之典,新旧史皆所不及。)《沂公言行录》一卷(录公生平言行,凡三十七事,前有李清臣序,后有晏殊、杜杞岑书,详见《文献通考》。《郡斋读书志》作三卷,录沂公言行六十事。)《续疑狱集》四卷(按:晋和凝尝纂《史传》决疑狱事,为书三卷,名曰《疑狱》,皞盖续此书也。)《谳狱断例》(无卷数。以上,俱见《本传》。)《百一纪》一卷(见《宋志》“史部小说类”。)宋 李之才:(有传)《卦反对图》八篇,《六十四卦相生图》一篇(见宋林至《易裨传》及朱震汉《上易传》。朱震汉《上易传》曰:“李挺之《变卦图》八篇,并《六十四卦相生图》一篇,凡九篇。邵康节子伯温传之河阳陈四丈,陈传于挺之。”毛氏奇龄曰“之才授先大图于邵康节”,此云康节之子再传及挺之,不合。当是邵氏之子受于陈四丈,丈受于挺之为近是,然不可考矣。按:此宋儒以图说易之始。)《历法》,(无卷数。本传尝以历学荐于朝,又以授泽人刘羲叟,世谓之“羲叟历”,其实即“之才历”也。)宋 周沆:(有传)《六家谥法》二十卷(此书《文献通考》入“经部”,引陈氏曰:“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周沆等编《六家》者,周公、春秋、广谥、沈约、贺琛、扈蒙也。”今按:周公即《汲冢书》之《谥法解》,《春秋》即杜预《释例》所载也,《广谥》不著名氏,《沈约书》一卷,《贺琛书》
  四卷,《扈蒙书》一卷,皆祖述古法而增广之。此书嘉祐末编集,英宗初始上。)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十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旧本题宋齐国王辟之撰。宋《艺文志》作王关之,盖以“辟”、“关”形近而误。《通考》引晁、陈二家书目,并作王辟。按:魏野《东观集》有赠王衢、王辟《同登第诗》,则北宋实有其人,然野当真宗之时,与此书年不相及,盖传写脱“之”
  也。《山东通志》载:辟之,字圣途,青州人。《书录解题》称其为治平四年进士。《读书志》称其从仕四方,与贤士大夫燕谈,有可取者辄记,久而得三百六十余事。今考此书,皆记绍圣以前杂事,分十五类:帝德十七条、谠论十一条、名臣五十条、知人四条、奇节十二条、忠孝八条、才淑十二条、高逸二十条、官制二十条、贡举二十一条、先兆十七条、歌咏十八条、书画八条、事志三十二条、杂录三十五条,共二百八十五条,与《读书志》所载之数不合。
  盖此本为商浚稗海所刻,明人庸妄,已有所删削矣,所记诸条多与史传相出入。
  其间,如“谁传佳句到幽都”一诗,乃苏辙使辽时寄其兄轼之作,而误以为张舜民;又如,柳永以夤缘中官献《醉蓬莱词》,为仁宗所斥,而以为仁宗大悦之类,亦间有舛讹。然野史传闻不能尽确,非独此书为然,取其大致之近实,可也。)宋 张稚圭:(益都人,为本县令,见云门山题名。)《太宗正司条》
  六卷(见《宋志》“史部刑法类”)
  弻富《青社赈济录》等
  宋 富弻:《青社赈济录》一卷(《宋志》有富弻救济流民事件一卷,当即此。《文献通考》曰:富文忠公青州救荒施行文牍也。按:文忠不伐使虏之功,而青社救荒则喜对客言之,以为贤于中书二十四考,此举有益于青甚巨。
  《旧志》入益都《艺文》,以府治即在益都也。今仍之。)宋 许彦国:《诗集》十卷(《文献通考》:彦国,字表民,青社人。
  周邦彦称其诗“宽平优游、中极物情”,惜乎流落不倡,故知之者或寡也。按: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元丰中进《汴都赋》,自诸生为太学正。《旧志》:
  周邦彦作许彦周,误。)
  宋 张在:《牡丹诗》(《渑水燕谈录》:青州布衣张在,少能文,尤精于诗,尝题诗于老柏院,大为人传诵。文潞公镇青,至老柏院,访在所题,已漫灭,为大书于东廊之壁。按:潞公题壁后阅三十年,毕仲愈遂刻于石,金户部尚书孙铎又书于厅事壁间,见《齐乘》。)金 李英:(有传)《十策》(无卷数,见《本传》。)于钦《齐乘》等元 于钦:(有传)《齐乘》六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书专记三齐舆地,凡分八类: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郡邑、曰古迹、曰亭馆、曰风土、曰人物,叙述简核而淹贯,在元代地志之中最有古法。其中,间有舛误者。如,宋建隆三年,改潍州,置北海郡,以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复升潍州,又增昌乐隶之,均见宋《地理志》,而是书独遗。又,寿光为古纪国,亦不详及。其他,如以华不注为靡笄山,以台城为在济南东北十三里。顾炎武《东考古录》皆尝辨之。然钦本齐人,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地志之但据舆图凭空言以论断者,所得究多,故向来推为善本。卷首,有至元五年苏天爵《序》,亦推挹甚至,盖非溢美矣。按:钦,仕至兵部侍郎,奉命山东,周览原隰,因著此书。至元十一年,其子潜,镂版行世。重刻于嘉靖甲子,有四明杜思《序》;再刻于乾隆辛丑,则周、胡二公暨杨峒、段松苓诸人之力也。板存安邱刘氏,今毁于火。)《齐乘释音》一卷(钦子潜撰,潜刊《齐乘》既成,因为释音一卷,以便读者。)元 李杰:《选法》二十四科(见本传。)
  明 高昶:(有传)《钤法书》二卷(见《本传》。)明 黄卿:(有传)《编苕集》(无卷数,见《明诗钞》。)《北海野人稿》一卷(见《四库全书总目》。)明 董楠:(附《汝瀚传》)《古今联句诗集》六卷(《池北偶谈》
  云,孟才,为大司空可威之叔,尝选古今聊句诗六卷,亦不可少之书也。)飏李时《少阳乘》等明 李时飏:(有传)《少阳乘》二十卷(见《明史艺文志》。此书载《齐乘》以后事,辩证详明,《旧府志》多采用之。按:崔振宗、段松苓各有《少阳杂咏》。“少阳”即东阳之异名,犹东海称少海矣。)明 杨应奎:(有传)《临洮府志》、《南阳府志》(临洮、南阳旧无《志》,有《志》自应奎始)《渑谷集》(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明 冀九龄:(有传)《官训》(无卷数,见家传,今佚。)明 石茂华:(有传)《三边奏议》(无卷数,见本传。茂华尝以左侍郎总督三边,此军中所上奏议也。)明 张焕:(有传)《虚白堂诗草》二卷(刊本,采访新获。钟羽正序曰:公省试第一人,学博才富,气粹体充,其诗不为高张急节,舂容温丽,有鸣銮清佩之响,接境而情合焉;不造境以为情,情至而境会焉;不矫情以为境,读之如朗日和风、柳塘花坞中,令人神愉情怡而不自知,真盛世醇儒之度也。)明 杨铭:(附《应奎传》)《靺线集》(无卷数,见《旧志》本传。
  近闻,此集尚有板。)《群英吐华》(无卷数)。
  明 冀炼:(有传)《族谱》四卷(见《旧志·艺文》,一谱说、二世系、三家传、四宗约,于敬宗收族之道,承先裕后之方,纤悉毕具。“家传”
  一卷尤胜,如冀琮为孝子,彦举为英杰,固卓卓可传。即一节之行,琐细之事,一经铺叙,莫不栩栩欲活。)明 冯珣:(有传)《韫璞斋稿》(无卷数,见《县志》。)明 陈梦鹤:(有传)《济宁闸河类考》六卷(梦鹤官工部主事时所作,《明史·艺文志》作六卷,《府志·本传》作二卷,亦无“济宁”二字。)《西平游览志》(无卷数。)《陈氏家乘》(无卷数。)《武铨邦政》
  二卷(梦鹤官兵部选司时所作也),《治兵余兴》一卷(梦鹤官河南佥宪时,曾领民兵入卫,因撰此书。)《薄葬书》(无卷数。)《雅音萃稿》三十卷,《芝巘山人岁稿》三十卷,《平庄集》一百卷,《大内灯诗》(有“愿得光添新蜡烛,不教明月照流亡”之句。)《嘉靖大祀圜丘礼成赋》(以上俱见《本传》。)明 石继芳:(有传)《两邑政录》(继芳官桐城青浦时所作。)《辩存稿》(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明 王君荣:(有传)《阳宅十书》四卷(见《明史·艺文志》。李文藻曰:君荣此书盛行于世,苏州坊间有翻刻本云。)明 王基:(有传)《云中奏议》(无卷数,见《本传》,基巡抚大同时所上章奏。)《自订年谱》一卷(近采访得之,基手订也。自序略曰:“素性迂阔,有一善惟恐人知,退食之余,即妻子亦不与语,故书生平以示子孙。”)明 朱润:(有传)《毛诗四书通解》(无卷数,见《本传》。)明 石琚:(有传)《左传章略》三卷(见《本传》。《府志文学本传》
  云,琚所著有《左传叙略》,亦无卷数,实一书也。)《六子要》(无卷数,见《本传》。盖取程、朱诸儒之书,而择其精也。)明 宋延年:(有传)《春秋笔记》(无卷数。《旧志》云,延年受春秋于安邱,黄海野故于麟经,多所发明。钟羽正《延年行状》亦云,为文持春秋大义,所著《春秋笔记》、《祠部集》皆可传。今《祠部集》有刊本,《笔记》一书采访未获,或未付梓也。)《祠部集》四卷(陈文烛《序延年诗》
  云:秀逸美剌并陈,一一唐人语,雅似王、孟诸家。按:明人文集罕有存者,此集尚有板,近补刊之。)明 蒋祺:(有传)《礼经解说》、《纲鉴论》、《道德句解》、《白云谱》(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明 杨金:(有传)《梓橦事迹》(梓橦,谓文昌也,盖化书之类,无卷数,见《本传》。)明 党馨:(有传)《四书会成》(《旧志·艺文》无此书,而有《会成主意》,疑是一书。《志》言,馨强志力学,齐鲁间多师之。此书或为举业计,示作文立意之要欤。但“主意”二字,终未惬耳。)《历代纪年篡》、《三边四镇志》(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明 邢玠:(有传)《征东奏议》、《崇俭录》(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钟羽正《青州风土志》等
  明 钟羽正:(有传)《青州风土志》四卷(自《序》略谓,齐俗骄偾浮虚,宜率以俭钓,节以礼度。末云,《旧志》详于山川古迹,而略风化,兹特详志之,而要以士习礼制图治者,或观览焉。)《青州人物志》、《青州府志》二十卷(《青州人物志序》,见《崇雅堂集》,检其文,则《府志·序》
  也。《府志》旧十八卷,嘉靖甲子冯海浮及诸人成之。万历四十三年,羽正重修,盖《人物志》公所独篡,余则诸人分篡,《人物志》、《府志》实一书也。)《厚德录》二卷、《管见》二卷(丁耀亢《崇雅堂集序》有云,先生疾革时,出所著《厚德录》及《管见》一册,嘱为刊布,余受而藏之。适高司空硁斋素仰先生名,慨然以镂板自任。余方喜刊布得人,以书付之。未几,甲申之变,原稿竟毁于火焉。按:二书有羽正自《序》,《崇雅堂集》有其目录,而无其《序》文,盖《崇雅堂集》原缺数卷,后人搜辑补刻,尚缺数十篇,此二《序》适在阙遗之中,遂无从得其梗概矣,惜哉!)《崇雅堂集》十五卷(丁耀亢《序》略曰:人皆知公为直臣,而不知诗皆靖节少陵,道脉心传,则实宗洙泗、洛闽也。《四库全书提要》曰:《崇雅堂集》赋诗六卷、文九卷,为其门人高有闻、丁野鹤所编。羽正清介耿直,为时所重,故集中奏议,多切中时弊。)明 曹璜:(有传)《四书遵注纂要》一部(见《旧志·艺文》,不言卷数,但云一部,或当时无单行本,即附录于监本四书之上。先辈解经之书,间有此例,故无从分卷数也。)《治术纲目》十卷(见《明史·艺文志》。)《记略》八册(此书《旧志》,本传及艺文志均不载,惟段松苓《益都先正诗小传》引德州宋弼曰:璜有《记略八册》,备载一切,议状详切,如古循吏所为,册有名字小印,系曹氏旧本,今存北平黄氏养素堂中云。按:璜由司农郎出守西安,先后议识造三十二事、矿议九事,作常平、河渠、刑罚耕植、社师诸议,永著为例,记略所载议状,即其西安诸议也。)《大云集》(无卷数。《四库全书提要》曰;是集,钞本,凡分十册,前无序目,亦不分卷帙,前四册为杂文及经解、奏疏、禅语,然残缺殊甚,多不可读;后六册则其官西安知府及提学湖广时案牍之文,而西安为最详,如社约,救荒、织造、开矿诸规议,大抵皆委曲恳到。其言关中居天下厄塞,户口百万,此时公私之积,处处如埽,守令无一人长思举其事者,而民惟寄死生于天,河南之事奚保?不再见也。璜守西安,在万历中年,其于启、祯时事,曲突移薪,若有先见。其经解则多影响支离,至临济大意、楞伽质义诸篇,尤旁涉杂学,盖明季士大夫流于禅者十之九也。)明 赵秉忠:(有传)《江西舆地图说》一卷(见沈节甫《纪录汇编》,今尚存。)《琪山集》二十五卷(今有刊本。)明 曹珖:(有传)《折衷微义》六册(此珖说经之书,不分卷数,《大学》《中庸》为一册,《论语》《孟子》各二册,《毛诗》一册,前有珖自《序》,题为“大树堂说经”,大抵皆明人讲学家言也。)《青州考》(见《本传》。
  考:《钟志》修于万历四十三年,人物一志,羽正独纂,有原序可据。当时分纂者虽未详何人,《青州考》或作于此时,盖羽正独任《人物》,珖独任《沿革》也。)《史解史评》(无卷数,《府志》作“解经史”评。)《古文品汇》(无卷数。)《大树堂集》三卷(以上俱见《本传》。)王若之《涉志》等明 王若之:(有传)《涉志》一卷(若之,博雅好古,所蓄金石书画甲于一时。孤情绝照,清谈如晋人。王士正、李维桢并称其诗集《涉志》一书,罕有言及者。近从其后裔采访得之,系刊本,卷首有会稽沈昭度序。盖若之赴任南行,记所游历也。内一则曰:天地之间,一邱一壑间者便是主,乃可曰涉以成趣,规以为园,则小矣。《涉志》命名殆取此欤。)《疏稿》一卷、《启笺》一卷、《游草》一卷、《续诗卷》(绝句百首)一卷(王士正《居易录》曰:若之诗,清真无天崇气习,最工尺牍,单词片语,似晋宋间人,绝句皆非凡语。李维桢序曰:湘客经论纶英俊,吏隐白门,《寤咏》名集,取义主盟风雅,将提此道而觉之矣。以上数种,皆采访新得。)《醼赋寤咏集》(见《先正诗钞》。)《湘客文集》(无卷数,见《本传》。) 附:《若之行述》(子稚恭述。按:《居易录》等书虽言殉难,未详其事,此行述甚悉。盖南都既破,薙发令下,若之匿湖岸陶生圃中,作诗与友人。一游僧控其事于当道,遂被执命薙发,不屈,被刑于西华门笪桥市云。又载张笃庆《像赞》曰:
  以为文山耶?仿佛乎五坡赴难,正命于小楼柴市之燕山;以为叠山耶?依稀乎采石被执,誓死于长江万里之吴山。盖公之殉节者,身骑箕尾,以谒帝于孝陵松柏之钟山,而公之不朽者,魂游鼇背,以归神于首邱广固之云山。故于今瞻旷代之仪容,而丰标奕奕,忽疑其鸾车缥缈,而容与乎三山。繄自兹配千年之光岳而正气烈烈,安得不神伤于虞夏黄农之既没而太息乎?西山又有于陵王应节一《跋》亦佳。)明 蒋如苹:(有传)《豳风概》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集乃其官汾州知州时,采历代歌诗之有关于风土者,汇为一编,刻于万历戊申,凡七十余篇,首冠以“豳风七月”之诗。)《万历容城县志》七卷(《四库全书提要》曰:如苹由贡生官容城县知县。初,隆庆间邑令李蓁春创为县志,自隆庆三年以后事迹无征。万历甲辰,如苹增补为是编,凡十类,其创立《宫室门》,已失县志之例。又《舆地志》所载,唐复置县,后罢,宋代复置,不知五代晋时归于辽,宋时仅置县于拒马河,此沿革之大者不容脱略。又,濡水在县西,亦曰北易水,雹水在县南,即鲍水,载于《水经注》及《寰宇记》诸书者甚详,亦脱漏不载,则其疏舛亦可见矣。)明 王潆:(有传)《愚谷集柏村诗集》一卷(潆为文不事剽袭,空灵超变,从慧悟中得之。其诗天才逸发,如风生泉涌。王旅亭述云,先太仆公柏村诗兵燹无存,于废书中得故纸数幅,诗二十余首,录为一册,与慧业轩、四虽轩及墨甲堂、鹊岩斋稿,为余家四集。李文藻《跋》云,访愚谷诗久矣。
  今中秋,偶与毕发子长谈及,乃知先生后裔,居金陵镇西椒宋庄。近年刻旅亭诗钞者,即先生侄孙子长,与王氏为姻戚,时相往来,旋为余购得柏村稿一册,乃旅亭手钞,才得五七言律二十一首。余亟录之,不半日而竣,臆加丹黄藏于说山书屋。夫先生在明季为吾乡诗人之冠,而所存寥寥,如此残渖剩膏,其当珍惜何如也?)明 王衮:(有传)《四虽轩诗稿》一册(诗百余首。)《慧业轩诗集》(以上俱无卷数。衮兄潆为立小传曰:“间有所触,发为五字,效孟拟贾,涕垂泗流,读之感人。”王太平《序》曰:“取径孤淡,调节凄激,气所盘薄,卓乎为一家之作。”)明 薛近洙:(有传)《经学纂要》、《大学衍义补删定》(《府志》作《删补大学衍义》。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明 马之骥:(有传)《四书摘义》四卷、《左传评钞》(无卷数。)《素言十格》(《府志》但作《素言》,而无“十格”字。)《暗室考功》
  (无卷数。以上俱见旧《艺文志》。)
  明 冯可宾:(高柳村人,天启任戌进士。)《岕茶笺》(无卷数,见旧《艺文志》。按:明季嗜茶者最重岕片,即此岕茶是也。)《广百川学海》
  (无卷数。《四库全书提要》曰:旧本题明冯可宾编。可宾,益都人,天启壬戌进士,是编于正、续《百川学海》之外,捃拾说部以广之,分为十集,以十干标目。然核其所载,皆正续说郛所有,版亦相同,盖奸巧书贾于说郛印板中抽取此一百三十种,别刊序文目录,改题此名,托言出于可宾也。)明 杨谦:《书纬》、《诗影》(俱无卷数。谦,字德基,号海音,崇祯间岁贡生。因奏献诗篇对联触罪,褫革归里。书见旧《艺文志》。又,谦好为诗,有《河汉集》及《世德堂藏诗》。朱沅《诗纪·小传》列谦于明末,旧《艺文志》则列于国朝,未详何据,今从《诗纪·小传》。)明 杨惟正:(字叔子)《痘疹辩言》(无卷数。此书久已不传,仅见房可壮手书所作《序文》一册。略曰:叔子从余游十余年,俊才逸群,编摩之下,潜心方脉诸集,久而神契。每群医束手者,惟正一剂而愈。且好行其德,不受馈谢。有脉解、痰集、杂证、伤寒、妇人、小儿、便方。痘疹,其一斑耳。)明 朱厚瑛:(见《外传》)《事亲述见》二十卷(此书盖纪衡恭王遗事,亦家乘之类也。)《瑟谱》一卷(俱见《旧艺文志》。)明 朱载玺:(见《外传》)《丁巳同封录》(无卷数。按:嘉靖中,大封王子,《同封录》盖作于此时,亦齿录类也。)《太乙立成历》五本(签题毕氏,然薪馆世书。书帙又有毕氏后人跋语,亦以为毕忠吉所著。今观其书,每本卷首有朱文二印,圆者曰“宗子”,方印系“益阳王之章”五字,疑是衡藩藏书。且无序无尾,似是残本。以为忠吉所著,殆误也。)石存礼等《海岱会集》
  《海岱会集》十二卷(《四库全书提要》曰:石存礼、蓝田、冯裕、刘澄甫、陈经、黄卿、刘渊甫、杨应奎八人唱和之诗也。存礼,字敬夫,号来山,益都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知府。田有《北泉集》,已著录。裕,字百顺,号闾山,临朐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澄甫,字子静,号山泉,寿光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议。经,字伯常,号东渚,益都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卿,字时庸,号海亭,益都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渊甫,字子深,号范泉,澄甫之弟,正德戊午举人。应奎,字文焕,号渑谷,益都人,官至知府。嘉靖乙未丙申间,经以礼部侍郎丁忧里居,田除名闲住,渊甫未仕,存礼等五人并致仕,乃结诗社于北郭禅林。后编辑所作成帙,冠以社约,同社姓氏及长至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上巳日、七月七日会集序五篇。其诗凡古乐府二卷、五言古诗二卷、七言古诗二卷、五言律诗三卷、五言排律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五言绝句一卷、七言绝句一卷,计诗七百四十九首。其编辑名氏原本未载,惟卷首万历已亥魏允贞序称,友人冯用韫以《海岱会集》自远寄至。据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盖冯裕曾孙琦所选也。八人皆不以诗名,而其诗皆清雅可观,无三杨台阁之习,亦无七子摹拟之弊,故王士祯称其“各体皆入格,非苟且者”。观其社约中,有“不许将会内诗词传播,违者有罚”一条,盖山间林下,自适性情,不复以文坛名誉为事,故不随风气为转移。而八人皆闲散之身,自吟咏外,别无余事,故互相推敲,自少疵颣,其斐然可诵,良亦有由矣。)(【校注】:《海岱会集》一书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据《四库全书》所载底本标点注释。全书共计诗作479篇。此处讲749篇,有误。)明 冯惟健:(见《外传》)《陂门集》八卷(赋诗四卷、文四卷,见《明史·艺文志》。)明 冯惟重:(见《外传》)《大行集》一卷(此《五大夫集》之一也,后附《冯氏家传》。)明 冯惟敏:(见《外传》)《击筑余音》(无卷数。)《石门集》
  (即《五大夫集》内之《别驾集》也,赋二篇、诗一百五十余首。)《山堂词稿》二卷(王士贞称其杰出,李维桢号为专家,盖皆指此。)冯惟讷《古诗纪》等明 冯惟讷:(见《外传》)《青州府志》十八卷(钟志全祖其例。)《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四库全书提要》曰:其书前集十卷皆古逸诗,正集一百三十卷则汉魏以下陈隋以前之诗,外集四卷附录仙鬼之诗,别集十二卷则前人论诗之语也。时代绵长,采摭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抵牾舛漏,所不能无,故冯舒作《诗纪匡谬》,以纠其失。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固亦采珠之沧海,伐木之邓林也。厥后,臧懋循《古诗所》、张之象《古诗类苑》、梅鼎祚《八代诗乘》
  相继而出,总以是书为蓝本。然懋循书虽称补此书之阙,而捃拾繁猥,珠砾混淆,又割裂分体,不以时代为次,使阅者茫不得正变之源流。之象书又以题编次,竟作类书。鼎祚书仅汉魏全录,晋宋以下皆从删节,已非完备之观,而汉魏诗中,如所增苏武妻诗之类,又深为艺林之笑噱。故至今惟惟讷此编为诗家圭臬。初,太原甄敬为刊版于陕西,一依惟讷原次,而剞劂甚拙,复间有舛讹。
  此本为吴琯等重刊,虽去其前集、正集、外集、别集之名,并合为一百五十六卷,而次第悉如其旧,校雠亦较甄本为详,故今从吴本录之。惟讷别有《风雅广逸》十卷,核其所载,即此篇之前集,盖初辑古逸诸篇,先刊别行,后乃续成,汉魏以下并为一编,实非有二。今特别存其目,而其书则不复录焉。)《楚词旁注》,《选诗约注》,《杜诗删注》(以上俱无卷数。)《冯光禄集》十卷(以上俱见本传。)明 冯子咸:(见《外传》。)《读礼钞记》,《日进札记》,《自警私录》,《耕余笔谈》(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明 冯琦:(见《外传》。)《通鉴分解》(无卷数,见新《府志》。)《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六卷(《四库全书提要》略曰:陈邦瞻撰。初,冯琦欲仿《通鉴纪事本末》例,论次宋事,分类相比,以续袁枢之书,未就而没。
  御史南昌刘曰梧得其遗稿,因属邦瞻增订成编,大抵本于琦者十之三,出于邦瞻者十之七。按:是书为琦之遗稿,而邦瞻增订者也。今收录之,不没其图始之志云。)《两朝大政记》(无卷数,见《新府志》。)《经济类编》一百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编为琦手录之稿,粗分四类。琦没之后,其弟瑗与其门人周家栋、吴家仪稍为排纂,且删其重复,定为帝王、政治、储宫、宫掖、臣僚、谏诤、铨衡、财赋、礼仪、乐律、文学、武功、边塞、刑罚、工虞、天地、人伦、人品、人事、道术、物类、杂言二十三类,大致与《册府元龟》互相出入。但《册府元龟》惟隶事迹,此则兼录文章;《册府元龟》惟以史传为据,此则诸子百家靡不捃拾,体例少异耳。其中采摭繁富,颇为赅洽。
  史称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此亦可见一斑。惟此书既非琦手校,其间所录诸条,瑗等有所损而弗能益,故或详或略,不尽均齐,又杂析合并,未必一得琦本意,故分隶亦间有参错。然纲罗繁富,大抵采自本书,究非明人类书辗转稗贩者比。惟编内所存皆义属正大,而道术类中有神妖诸琐说,物类中有宝鼎、琴酒诸琐事,概以体例颇属芜杂,是则尺璧不免于微瑕,大木不免于寸朽,分别观之可矣。)《北海集》四卷,《宗伯集》八十一卷,《唐诗类韵》
  (无卷数。以上俱见《新府志》。)
  明 高有闻:(见《杂传》。)《崇俭约》(无卷数,见《旧志·艺文》。
  按:明之末造,齐俗奢汰尤甚。故钟羽正《青州风土志》序谓,长民者宜率以俭约,节以礼度。盖风俗之侈靡,有识者固隐忧之。有闻以崇俭为心,亦此意也。)《世笏堂集》四卷,又《别集》四卷(钞本,采访所得。)明 赵弈明:(秉忠子。)《新咏》一卷(钟羽正序曰:音律谐和,词采警拔,出时流窠臼之外。而规度安闲,神情愈怡,所谓春阳气盎,天机之不容秘者也。)珝刘《古直文集》等
  明 刘昺:《松溪书稿》十二卷。(见旧志,今佚。按:李开先《西桥刘公墓志》云:祖昺,号松溪,性耽经史,白首不释卷,而丽词神翰,镇压时辈。)(据民国《寿光县志》补)明 珝刘:《古直文集》十六卷。(《四库总目提要》曰:是集乃其鈗珝子太常寺卿所编,凡诗五卷,文十一卷,志、表、祭文附于末。当万安、珝刘吉等朋比乱政之时,颇能持正。故本传称“安贪狡、吉阴刻、为稍优。顾珝喜谈论,人目为狂躁。”又《万安传》称“在内阁者刘吉、刘,安为首辅,珝旻珝与南人相党附。与尚书尹、王越又以北人为党,互相倾扎。然疏浅,而珝珝安深鸷,故卒不能胜。则亦一客气用事轻率不检者耳。”朱彝尊《明诗综》
  谓其诗“率意涂写,不事剪裁”,盖尚其为人也。  王承裕谓公诗:兴之所到,笔不能搁,而无点缀呻吟之病。  徐时用谓公诗:清新流丽,语无矫饰。  按:
  是书旧刻于嘉靖三年,至民国十一年,其裔孙刘子久等又重印行。  长沙李东阳《古直文集序》略云:刘文和公自在太学,隐然有公辅望,固已气盖一时,文名大著。举进士,入翰林,直讲经幄,辞义剀切,奇节将耸,天子每敛容听之,论者称为“讲官第一”。编纂史局,考校艺苑,奉敕应制,皆秉直传正,饰以葩藻,蔚为国华。及登秘阁,预枢务,极口论天下事,侃侃无所避。凡典册制诰章疏之作,大阐厥蕴。又以其暇,为铭志、传状、序记、箴赞、歌吟、赋咏诸作。勇退之后,自放山水间,挥洒吟讽,未曾少倦。当其意得兴发,援笔伸纸,顷刻数千百言。镌石、绣梓、碑板、卷轴,遍于中外,家传而人诵。
  辞旨畅达,文字识职,有不暇减而自健,不屑换而自新。盖其气完然而无所伤,而其文粹然以成。生以著其名,没以定其谥,诚可谓一代之伟作也。抑闻公之考,封太子太保松溪先生,以学行,为乡老成,家训严整,有古人风范。公之气虽禀于天,而得于义方者,而安可诬哉!公平生著作,殆不下数十卷。其伯鈗子汉阳知府钫藏于家,会乡弗戒盗,逸于兵焚中。子尚宝丞旁搜累辑,谨得若干篇,汇次成帙,将就梓以鈗传。守留慎官故典,尤精文事,间以请序。东阳少时在翰林,从公。后,公于文章极重许可,谬加奖进。比得其文观之,虽蠡勺之见,不能测其津涯,然未尝不知为文之难,而叹前辈之不可后作也。)《青宫讲义》二十卷。(按《明史》本传,珝为讲官,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时称讲官第一。是编为直讲经幄时所著,有刻本。)(据民国《寿光县志》补)(【校注】:《刘珝诗文集》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刘序勤辑录,隋同文校注。该书系根据《古直文集》整理点校而成。)明 赵鉴:《赵康敏公遗集》三卷。(是书为其后裔赵愚轩、赵长江所编。文仅三篇,又采录各书所载康敏公本传及墓志铭,兼附年表,汇集成帙。
  于民国二十二年印。)(据民国《寿光县志》补)明 刘鈗:《西桥集》四卷。(《明史》刘文和公传:鈗博学有行谊,棨与长洲刘,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  邑人安致远云:有明三百年,阳河刘氏以文笔名四世,而《西桥集》最著,盖名作也。但今已散佚,惟德州宋弼《山左明诗钞》录其诗三首。  益都董枏《西桥集序》略云:西桥自六岁时,了五经大义,行文赋诗,称神童。宪朝荫入西省,官翰林,晋官保读中秘省,娴于辞令,笔端生风,与关中李崆峒、康对、信仰何大复、济南边华泉倡酬往来,时号“五才子”。缙绅得公片纸只韵者,如隋珠梁璧,必珍藏之。其诗豪纵磊落,掀雷抉电,气吞一世,盖独取诸李长庚也。性直言大,不甚规规世事,每兴到,则音韵满纸,已则任人取去,故身没而篇什尽矣。予每托朋辈极力搜访,久不能得心,尝惘然以为金薤琳琅,固世之所希,觏者固可使之不显白耶。
  岁巳未,陈宪副自雁门回,语及西桥雅制,乃出钞本四册,曰“此特公笔之什一也”。予以数年渴求不可得,而一旦偶然如愿,因大喜。归而省捡之,则传写字画,篇篇脱落,且杂以他诗。其出于西桥而率不经意者,皆删去,得诗若干首,文若干首,为手录一通。青石翟中丞为公作传,载其行甚详,冠诸卷首。
  藏之箧笥。越十年,会寿光海村、尧溪诸公语再及之,欲出此本,恐流传无定,易于散亡,许录赠之。而病懒相寻,临楮辄蠲,蹉跎又十年矣。今海右节镇,仰竹周公、函公遗稿,谋鋟诸木。公之孙三谟,偕其季父士露来索原稿,兼求序文。予遂授之,而书其始末于简端。)《琴谱》一卷。(是书未见刻本,《明史·艺文志》亦未著录。按明郑恭王世子朱载堉《律吕精义》,嘉靖间太常寺典簿李文察疏云:太常寺官掌宗庙祭祀礼乐之事,今奏乐以琴瑟为虚器,虽设而不能尽鼓,虽鼓而少得正音,盖因琴瑟久贮内库,临祭领出,其弦多腐而不调,或因瑟柱临鼓而仆,足徵近代琴瑟失传之。故太常寺卿刘鈗著《琴谱》
  一卷,俾鼓者按谱而习之,乃可尽其能而于丝属为备音云。)《望洋遗稿》。
  (见李开先撰墓志。)(据民国《寿光县志》补)明 刘澄甫:《山泉诗集》(见《青州府志》、《山左明诗抄》,十七首。)(据民国《寿光县志》补)明 刘渊甫:《范泉诗集》(一名《海岱稿》,《山左明诗抄》录九首。)(据民国《寿光县志》补)益都县图志  卷二十五
  艺文志(下)
  冯溥《佳山堂集》等
  国朝 冯溥:(有传)《佳山堂集》十卷(《四库全书提要》曰: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溥与高阳李霨、宝坻杜臻、昆山叶方霭四人,同为阅卷官,得人最盛。故毛奇龄等为作集序,皆称门人。其诗则未为精诣也。《临朐县志》作四卷,有王文简《序》,称文毅之学为冯氏之《渤海归墟》,或另一本。)国朝 薛凤祚:(有传)《圣学心传》(无卷数。《四库全书提要》曰:
  凤祚尝师事定兴鹿善继、容城孙奇逢,因会辑善继《四书说约》、奇逢《四书近指》,共为一编。卷首列善继认理提纲、寻乐大旨,又列善继、奇逢二人小传。前有凤祚自序,谓此书出,当与孔、曾、思、孟四圣贤书共揭星日而行中天,其说殊夸。又谓于举业非相远,倘于此有得,以应试场,主司必当驚羡以冠多士,又何其陋欤?凤祚天文地理之学皆能明其深奥,如《两河清汇》、《天学会通》、《天步真原》诸书已卓然足以自传,又何必画此蛇足乎?且二书皆有刊本,岂藉凤祚之标榜,即以二书而论,亦蛇足也。)《两河清汇》八卷(《四库全书提要》曰:凤祚虽亦从讲学者游,而其学乃出鹿善断、孙奇逢,讲求实用。故其算术受于西洋压穆尼阁,以天文名家。国初言历法者,推为独绝,梅文鼎《历算书记》所谓“青州之学也”。而亦究心于地理,故能详究两河利病,以著是书。卷首列黄河、运河两图;一卷至四卷,为运河修筑形势,北自昌平、通州,南至浙江等处,河湖泉水,诸目皆详载之;五卷、六卷,则专记黄河职官、夫役、道里之数及历代至本朝治河成绩;七卷,则辑录前明潘季驯《河防辨惑》、国朝崔维雅《刍义或问》二书;八卷则凤祚所自著也,曰刍论、曰修守事宜、曰河防绪言、曰河防永赖。书中,援据古今,于河防得失,疏证颇明。惟“海运”一篇,欲访元运故道与漕河并行,盖犹祖邱浚之旧说,则迂谬而远于事情,遂为白璧之微瑕,无是可矣。)《车马图考》,(无卷数,见《旧志·本传》。今采访有《车书格致》一卷,《车马图考》当即《车书格致》之讹。)《天步真原》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凤祚所译西洋穆尼阁法也。顺台中,穆尼阁寄寓江宁,喜与人谈算术,而不招人入耶稣会,在彼教中号为笃实君子。凤祚初从魏文魁游,主持旧法。后见穆尼阁,始改从西学,尽传其术,因译其所说为此书。其法专推日月交食,中间绘弧三角图三:
  一则有北极出地,有日距赤道,有时刻,而求高弧;一则有日距天顶,有正午黄道,有黄道与子午圈相交之角,而求黄道高弧交角;一则有黄道高弧交角,有高下差,而求东西南北二差,末绘日食食分一图。凤祚译是书时,新法初行,又中西文字辗转相通,故词旨未能尽畅。梅文鼎尝订证其书,称其法与崇祯《新法历书》有同有异。其似异而同者布算图,对数之表与历书迥别,然得数无二,惟黄道、春分二差,则根数大异,非测候无以断其是非。然其书在未修数理精蕴之前,录而存之,犹可以见步天之术由疏入密之渐也。)《天学会通》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所言皆推算交食之法。按:推算交食,凡有两例:一用积月积日以取应用诸行度数,由平三角、弧三角等法,逐次比例而得食分、时刻、方位者;一用立成表,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者。凤祚此书,盖用表算之例,殊为简捷精密。梅文鼎订注是书,亦称其以西法六十分通为百分从授时之法,实为便用,惟仍以对数立算,不如直用乘为正法,惜所订注之处,未获与之相质云。)《历学会通》八十卷(见《旧志·本传》。)《甲遁真授秘辑》(无卷数。)《气化迁流》八卷。
  钟谔《四书诗经制》等
  国朝 钟谔:(有传)《四书诗经制》(无卷数,见《钟氏家乘·佥宪公传》。按:旧制士子省试,各习一经。宋延年以春秋第一人举于乡,名在第四是也。谔盖习诗,故著《四书诗经制》,不得判为二书。)《杂志》四十卷(其书分类隶事,以备词章之用,皆随得随录,不依时代,又不尽注出典,盖未成之本也。类凡四十:曰天象、山水,官职、忠良、行谊、政事、文学、科第、释教、仙术、礼制、豪侠、战伐、外国、古迹、方伎、遭逢、艺能、博戏、体貌、高隐、名媛、卑贱、凶奸、谬劣、俳谐、哀怨、神怪、宫室、服御、农圃、乐律、饮食、宝货、器用、珍玩、草木、走兽、禽鸟、虫鱼,其书本不分卷,今辄以每类为一卷云。)《寒竽漫录》,《踏荒纪事》,《挼蓝亭诗》,《海上杂咏》(以上俱无卷数。)《社诗》并《尺牍》数篇为一卷(以上俱见《先正诗钞》。)《诗》一卷、《文》一卷、《词》一卷、《西乐山樵词集》(以上俱采访新得。)国朝 刘公言:(有传)《斗数九辨》一卷,《投老吟》一卷(俱见本传。)国朝 王玉生:(有传)《续保定志》二卷(玉生,尝官保定府知府,《府志》之续即在此时。旧《艺文志》及《先正诗钞·小传》,“保定”俱作“保宁”,误也。)国朝 房可壮:(有传)《偕园诗草》一卷(按:《偕园诗草》前已付梓行世,后散佚无存。此一卷乃房氏子孙于市肆残书中得之,断烂之余,得诗一百三十二首,益以旧藏十一首,共一百四十三首。)国朝 房之骐:(见《杂传》)《麟旨定》(无卷数,见《旧府志·侨寓本传》。)《掖垣疏草》(无卷数,见旧《艺文志》。之骐以进士官给事中,《掖垣疏草》即给事中所上封事也。)《金刚经注解》(无卷数,见旧《艺文志》。)《山居杂志》,《蒲上闲评》(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旧府志·本传》。按:《先正诗钞》云,法庆寺有之骐所书诗册,观此三书,之骐盖致政家居、留心禅学者。蒲上,谓蒲团也。)国朝 毕忠吉:(有传)《滇南记》一卷(此书《旧志》不载,近从其后人处得之,系钞本,卷首似缺一二页,忠吉分藩云南时,赴任南行途次所记也。叙次雅洁,似摹《郦注》,内“桃源洞”一节云,今前后洞门,尽成孔道矣。)《诗稿》一卷(按:《先正诗钞》仅载诗二首,此一卷,近采访得之,诗凡十二首。)国朝 唐焕:(有传)《训族格言》(无卷数,见采访。)国朝 杨延嗣:(有传)《青嵎集》二卷(首为赋及各体诗,后附杂文十余篇,安致远为之序。)国朝 杨邦瑀:(有传)《春秋纂要》,《地理四要》,《闻见录》
  (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本传》。)
  国朝 高梓:(有传)《读史漫录》,《列卿年表》(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旧志》本传。)国朝 冯灏:(字孔素,号约斋,大学士溥弟,岁贡生。)《益都志续》
  一卷、《冯氏世录》一卷(以上,俱见《家乘》。)毕曰泠《滇游记》等国朝 毕曰泠:(有传)《滇游记》一卷、《附记》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编乃曰泠父忠吉官云南布政司参议,曰泠省亲时所作。按:
  日记载道路见闻及旅中杂事,自三月十六日起至十月十一日止,而叙文及卷首俱不详其为何年,殊嫌疏漏。考:曰泠所作《沧洱小记》,有孙宝文题词,其序称丙子腊日,曰泠邀饮,欲读滇记云云,则作于康熙丙子以前也。其《附记》
  一卷,则途中所见风土,不可分系某日者,故总录于末云。)《沧洱小记》
  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编亦曰泠父忠吉官云南布政司参议时,曰泠省觐至大理,纪其山川名胜而作,相传灵鹫山即今点苍山,为释伽佛修道处,宾川之鸡足山即伽叶道场,故曰泠是书,多引佛经为证据。)《游西湖记》一卷(自康熙甲申二月十六日启行,四月归里,叙述游览,词致雅隽,颇似《伽蓝记》、《水经注》等书。)《印海》一卷,《穷乡救急方》一卷(二书《旧志》不载,《先正诗钞·小传》亦不言有此书,惟据《焉文稿》古文有《印海》及《穷乡救急方》二序,因收入之。《印海·序》略曰:学人望古遥集文字一道,尤当溯流穷源。以余所见,官私印不下数十,金填玉筯,光芒苍绣中允,与周鼎商彝并珍席上。唐宋以远,古法不逮,六义精严,别传旨趣。近世学者为缪篆二字之误,拱璧摭古一编,辄尔师心逞奇,是文人之游戏,殊失望古之初心也。余幼学奏刀,二十年来,斤斤墨守,多从赏鉴家乞印片褚,暇曰缀之成帙,秦与汉、与将近代、与比之寒山片石,未为不可。《穷乡救急方·序》
  大旨谓,穷乡无医,因取验方汇为一编,以济穷氓之急,亦仁人之用心也。)《言鲭录》、《问树轩丛谈》(二书俱见《益都诗钞·小传》,俱无卷数。)《诗》一卷(凡四十七篇,与其父忠吉诗为一卷。李文藻题识,段氏藏书朱记。)《焉文稿》一册(无卷数,集中多疏,文寿《序》等作题近腐而方则新,事虽诞而文则正,论文昌而及义塾,论弥陀而及慈孝,论元君而及资生之大原,论炉神而斥铁牛之俚语,殆所谓立言有体者欤?至题以“焉文”,则又取介之推“焉用文之“之意也。)《诗稿》一卷(凡三十九首,近采访所得。)国朝 杨涵:(有传)《诗钞》一卷(涵有《云峭诗稿》、《烟雨三编》,此册从李文藻竹西书屋搜得之,有段氏藏书记,诗内朱笔评点,疑即文藻手笔也,古体、近体共百余篇。)国朝 王遵坦:(有传)《墨甲堂诗》(无卷数,有李象先序。)《愿学斋集》(无卷数,卢雅雨曰:《居易录》所称《禅意诗》及《愿学斋集》俱未见。)国朝 王述:(字无再,号旅亭、尊美子。康熙五十年举人,官章邱县教谕。按:《旅亭说》云,余年十六,从族兄至金陵,二十四岁,奔命仇犹,遂浮汉溯江入峡。嗣是,三适晋,两入闽,而姑苏,而南昌。丙戌以来,仆仆往返京师。前后四十年,计程二十余万里云云。盖其遭家国之变,不遑安处,后乃依诸城刘青岑,教其诸子,相国刘统勋即其弟子也。)《旅亭草》一卷(德州卢雅雨曰:元再家世能诗,早受知於崑山徐章仲督学,博问强记,名重一时。)国朝 冯协:(有传)《友柏堂遗诗选》二卷。(《四库全书提要》
  曰:是集乃协一殁后,其子厚检收遗稿,求正于其姻家赵执信。执信托目疾不省览,命门人常熟仲是保代删之,而执信为之序,是保跋焉。其诗虽未极工,亦非极恶,而执信序嘲诮百端,殊可怪讶,可云魏收惊蛱蝶矣。)国朝 贾廷杰:(字练九,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书正讹》(无卷数。是书系刊本,近采访新获,廷杰授经长山时所著。赵绂征《序》略曰:青州贾先生,光风霁月,淡泊寡营,已具圣贤本体,故谈理最精,且妙于能简能透云云。此书之妙,数语足以尽之,间有考据,亦取证经史,绝去支蔓,曰正讹者意在正讲家之失、匡时文之谬也。)国朝 马印麟:(字长公,金岭镇人。明时,有名晟者,为衡藩良医正,自晟至印麟,七世皆以医名。印麟年八十余,著数书,刊行济世行济世。)《瘟疫发源辨论》二卷(专论五运六气,附以生平经验,有平陵杨瑄序。)《延龄口诀》一卷,《保身养生诀》一卷(二书系导引家言,附以方药服食兼及惜福种德之事,庶几内外交养者。)《胎产须知》一卷,《保婴秘诀》
  一卷,《救急良方》一卷(杨滇邑先辈《纪》略曰:马长公,先世以岐黄著名,至长公三世矣,多所全济,自称好生主人。所著《保婴秘诀》、《救急良方》多有验者云。)《明医汇辑》一卷。
  国朝 徐琏:(字百城,又字爱山,金岭镇人,雍正二年进士,官偃师县知县。县有小典之案,以五千金赎罪,琏不为动,按律定拟。其清廉刚正类如此。以不阿上官去任,在家讲学,日以养性为功。同年刘墉劝之再仕,亦不肯出。)《爱山堂文稿》一卷,《摹古齐诗稿》一卷(近采访所得,文稿系制艺诗稿,七绝四十余首,七律十余首,余皆小令词,末附《房于鲁墓表》一篇,古文仅见此作,盖散佚多矣。)国朝 唐世大:(有传)《五经便览》,《四书领韵》(俱无卷数,二书皆刊行本。《五经便览》者,周易叶韵、毛诗叶韵、书礼集言、春秋摘字也。《四书领韵》者,因反节非幼学所知,用汉儒读若之例,意在正读,旁及点画,诚课幼之善本,小学之指南也。)《四书字汇》(无卷数。)《讲约》
  一本(凡二十条。)
  国朝 武在洛:(字宅中,仁智武家庄人,雍正七年举人,官至泰安府教授。)《家塾讲究》(无卷数。段松苓曰:在洛弱冠举于乡,锐意举子业。
  既屡赴春官不第,就铨历城教谕。署有《通志堂经解》。在洛翻阅十年,遂深于经学,覃思著述,作《家塾讲究》,以启后进。《济南府志》曰:在洛,乾隆二十一年任历城县教谕,有《家塾讲究序》,以示学人。载《切问斋文钞》。)国朝 李远:(见子《文藻传》)《拙斋集》一卷(《四库全书提要》
  曰:是集皆五七言近体,吐属亦颇恬雅。其刊版字画,悉从《说文》,以小篆改隶,诡形怪态,则殊为好异。)国朝 毕海棆:(字叔乔,号钝根,别号木庵,邑诸生,曰泠第三子也。积德于乡,视名利若浮云睛丝,里人咸取正焉。)《文稿》一卷,《叔乔遗诗》四卷(按:原书四册,题曰《叔乔遗诗》次卷。卷首有“诗话”数则,“老人会”数则,杂文数篇,今别为《文稿》一卷,诗多近体,绝句尤工。)国朝 刘耆定:(字尔功,号茅亭,城内人,邑诸生。刘延辅曰:先曾祖尔功公,学根经史,兼工书法,晚年卜居城南门,结茅亭数椽,因以为号。
  性嗜茶,貌癯而甚健,暇日煮茗,与诸友吟咏以自适。年八十余殁。)《茅亭诗钞》一卷(李文藻《序》略曰:诗冲和妥贴,无雕镂之痕,而音节无不入格,盖于此事有深会矣。)国朝 马温葵:(见《本固传》)《马氏医案汇钞》。
  国朝 潘守朴:(城北马兰社人,乾隆初年恩贡,堂邑县教谕。)《鸠巢呓语》一卷(按:此集古体诗十余首,近体诗二百四十余首,杂文十余篇,无序跋,亦未分卷数,盖守朴殁后,他人所搜辑者。城北高柳玉皇祠有守朴所作《碑记》,此集无之,则知散佚多矣。文摹六朝,诗尤刻意求新,得徐庾体。
  其偶成句云“徐陵笔倚珊瑚架,李贺诗装锦绣囊”二语,可以移赠。且不独诗新,题亦独新,如咏“心山吸洋烟”、“醉中晤亡友”,皆从前未有之题也。)朱承煦《玉山志》等国朝 朱承煦:(有传)《玉山志》八卷(此志向罕见,今采访得之。
  怀玉一山,地灵爽垲,兵戈疠疫所不及,《游宦纪闻》尝言之。南渡后,新安朱子讲学于此,因有书院之设。承煦自楚北宦游归,过信州时,乡人李锳知广信府,挽留之主怀玉书院,因成斯志。志上,谕:崇教,本也;志书院,广甄陶也;志院田,重养育也;志祀典,著渊源也。于列传见搜罗考核之精,于讲义见正谊明道之学,读山志如览豳风流火之图焉,读艺文如历名山幽深之致焉。
  “质疑”一卷,考补尤为精当云。)《偶存诗集》(凡二巨册,上册有一卷四卷,签题余多脱落,盖二册共为八卷。徐铎《序》曰:余辛酉校士,二东首举海客,以励多士。越日,来谒见,其伟然七尺,须眉轩昂,仿佛燕赵间侠客壮士。及闻吐纳风流,温文儒雅,复读其近诗,秀骨天成,寄情超脱,非心了浅薄者所能几。林有席曰:天门诗宗盛唐,晚乃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偷闲集》。
  国朝 朱承烈:(附兄《承煦传》)《淡村诗稿》一卷(附子廷坊《壮游集》一卷。)国朝 崔振宗:(字光南,乾隆间岁贡。)《午树堂集》八卷(宋弼《序》其诗曰:益都李子茝畹尝盛称其同里崔光南之诗。予闻光南自未弱冠时,即耳熟于赵赞善饴山之说,后又从董庶常、曲江游,曲江目之为崔黄叶者也。
  适余主泺源讲席,光南以《秋赋》来执贽,始尽得其所著,征之前闻及茝畹所述,皆不诬。其诗大抵根柢性情,寄感慨于和平之内,藏气骨于兀其□之中。
  优于才而不矜才,富于学而不逞学。诗虽欲不工,得乎!按:振宗有诗云“白云来故国,黄叶下他乡”,故董庶常以“崔黄叶”呼之。又按:振宗生于乾隆元年,见八卷“嘉庆元年元旦”一诗。殁后二十余年,子衍榖谋于族叔生福,乃为刊此集,惜板小不雅,颇潦草,尤多鲁鱼之讹,故传布未广。然其诗固不可殁也,张南崧《山左诗续钞》选入六首。)李文藻《岭南诗集》等
  国朝 李文藻:(有传)《毛诗本义》(无卷数,见《府志》本传。)《现北史考略》(无卷数。)《尧陵考》四卷,《益都金石考》四卷,《泰山金石考》十二卷,《金石书录》四卷,《山东元碑录》一册,《云门碑目》一册,《青社拾闻》四卷,《诸城县志》十卷,《齐藩录》二卷,《濮雅》八卷,《河南附录补遗》二卷,《国朝献征录》,《隶补》(文藻所著书惟《岭南诗》、《诸城县志》有刊本,余未付梓。尝见遗嘱一纸,有未成书数种,如《平台啜茗录》之类。亦有求人修补者,段松苓补订《尧陵考》是也。文藻藏书甚富,遗嘱鬻书代镂版之费。殁后,事竟不行,家亦中落。及咸丰辛酉之乱,藏稿散佚,后又毁于火,书之存者无几矣。)《齐谚》、《粤谚》各一卷(文藻官粤西时所著也,南北异音,言语难通,北人宦南必假译史,故作是书以通之。)《餖飣录》三卷(杂记、随笔之类。)《师友记》(无卷数,以上俱见《新府志》本传。文藻遗嘱内有此条,系力疾所作遗嘱者,文藻病中口占,命其甥毕湜书之者。昌乐阎湘蕙曾摘录数则。于驼、劈、云门山志,读者可以得其梗概焉。)《南涧文集》三卷(阎湘蕙序曰:南涧先生,古文无定本,惟自刻《四松记》一篇,潍阳刘次白《钞山左古文》钞其《重修鲁仲连祠墓记》、《吏部左侍郎俞公传》二篇而已。当其病中濒危时,口授其甥蒋器书遗命一册。有云:“文章钞成清本者有六七册,但未分类,且可删者多,非罗台山定之不可。亦有许多刻在人家集者,未尝录也,工夫浅不足惜”。蕙谓:“文能载道,亦可记旧事、传旧人,无论工拙,皆当珍之,况文本工耶?所谓工夫浅不足惜者,是自谦也。兹汇辑其文三卷,共九十一篇,自揣能薄材谫,不克淘汰参订,俟有能选刻其文者,当敬以遗之。”)《岭南诗集》四卷(南涧所著书甚富,惟此集有刊本。)国朝 李文渊:(有传)《左传评》三卷(刻在《贷园丛书》。《四库全书提要》曰:《春秋左传》本以释经,自真德秀选入文章正宗,亦遂相沿而论文。近时,宁都魏禧、桐城方苞于文法推阐尤详。文渊以二家所论尚有未尽,乃自以己意评点之。仅及僖公二十四年,而文渊夭逝,书遂未毕。其兄文藻裒次遗稿,编为三卷,刊版于潮阳。末有文藻跋,称其潜心《易》、《礼》
  两经,取古人图象传注罗而绎之者数年,以至于病且死,故所评阅多未终卷云。)《得心录》一卷(《四库全书提要》曰:是编皆所制新方。前有自题云,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名曰《得心录》,凡十九方。
  其敌参膏四方,按应补之证,委曲调剂,以他药代之,为贫不能贝参者。虽未必果能相代,然其用志可尚也。)《遗文》一册。
  国朝 李文浚:(有传)《粤游小集》一卷(其兄文藻序曰:予弟三人,平仲好为诗,静叔通经能古文,季深方攻制艺,未暇为诗也。自静叔殁,而平仲痛甚,日托于酒,亦不复为诗矣。前年,季深随予入粤,舟中无事,学为近诗,甚有意致。过岭,又为古诗,亦妥贴。到官则俾司会计,无暇他及。
  今年冬,予由恩平调署新安,季深乃东归。女婿曹生从计簿中得其诗百余首。
  予覆阅之,间多途次所未见者,盖其思家之作,不欲伤予心也。逼除偶暇,为删所作诗大半,以付梓,略足计其行程,且寄平仲。俾知季深亦能诗,又可按程亟来粤助予也。)国朝 朱廷基:(有传)《字江吟》一卷(蒋士铨序略曰:荆园以名进士出宰江右,历治岩邑,御烦于简。民爱而弗狎,畏而弗怨,其治日醇,而其怀日旷。是以政无废坠,而口不绝吟。如是,荆园之诗即荆园之治谱也。)《荆园文稿》(无卷数。杨滇《邑先辈纪略》曰:廷基少与李文藻同学,文藻博学工诗、古文词,廷基专工制艺,有《荆园文稿》,学者传诵之。)杨峒《毛诗古音》等国朝 杨峒:(有传)《毛诗古音》三卷(自序曰:宋以后,言古音者?博学多识则吴才老,而其失也泛;就诗求音则陈季立,而其失也固。惟顾宁人《音学五书》、江慎修《古韵标准》,择精语详,归于易简。毛大可、邵子湘诸人,不敢望也。余九岁受诗,以今音读之,苦其聱牙。《集传》虽有吴才老之音,而彼此迁就,字无定切,尝私心怪之。夫音有古今,亦如南北异言,不可强合,而其递变之故自有源流,不识今音,焉知古读。顾氏始以偏旁求声,就二百六韵部分考古音之离合。江氏精于等韵,所作四声切韵表二百六十部,为百有四类,至赜而不可乱,所以能循末会本,使三代遗音不坠于地也。今条举三百篇入韵之字,列其与今异读者,合二家之音为之注。间有未安,则下以己意,且别为凡例。如左庶乎,口吻调利,不以聱牙为苦。其于玩辞审音之功,或有助焉。按:是书,光绪初年,昌乐阎湘蕙于李文藻家故书中搜得之,存青州同善堂。)《律服考古录》二卷(有自序。)《齐乘考证》六卷(此书无单行本,即附著《齐乘》各卷后。乾隆间,益都知县周嘉猷重刊《齐乘》,因作考证数十条,未成。疾革,以属门下士杨峒参订卒业。据原书,有段松苓诸人分校,实峒总其成也。)《汲古堂稿》二卷,《古文钞》二卷,《诗稿》一卷。
  段松苓《益都金石记》等
  国朝 段松苓:(有传)《益都金石记》四卷(武亿序曰:今岁春二月,山东督学使者仪征阮公编录此方金石遗文,属益都段君赤亭为之搜採。君既任其事,由泰安抵济宁,又折而南至于临朐沂镇,往返千有余里。所至披榛棘,携拓工,手拓数百纸,及获前人所未及收者又数十本,辇至以归。已而,自出平日所缉乡邦遗刻,录有成书,上之阮公。公悉命采摭,不没其实。噫!君之于斯道也,信所谓性而好之者欤!君藏蓄积两世,多获远方异本,顾未暇校摩,而区区掇拾,仅及于此,殆母已近隘。然予谓君之致力先致于耳目所易及,其用志也专,其为征信也不诬。是故,予于段君之书,必其无漏焉耳矣。
  君书起于三代,下逮金元,仿其碑之尺度存于何所,然后征之传志,详附而类引之,盖如古史家度记备言之体。故予谓君之厚于乡也,不遗其实,俾文献有所寓焉,以劝来者。呜呼!此君之志也。)《山左古金志》二卷,《补订尧陵考》一卷,《赤亭金石跋》,《山左碑目》,《益都先正诗业钞》
  (李溱序曰:自古輶轩之使,博採风谣,陈之于乐,以观时政,是名《国风》
  诗,所以备史事也。迨迹熄诗亡,麟经有作,褒贬美刺,例异而义同。秦汉之间,诗学几绝。晋唐而后,人以诗进,五七言盛行,源派竞分,家自为集。讨声究律,愈趋愈工,其于世道人心,渺无关属,诗与史遂迥判两途。乃自思深见远之士,博求古今,取一邦一邑之各家诸体诗,汰其靡者,存其雅正,合为一编,首系以地,是犹有《国风》遗意。且复次以时代详其人,咸缀以小传,为疑阙所取资,则兼备春秋之法,体例洵至善。己近刊段子遗书,又于丁生家得《益都先正诗丛钞》若干卷,起自唐魏,迄国朝雍乾之盛,纲罗散轶,考时证事,厘定轶然,以后数家则朱孝廉芷庭、杨孝廉履亭所补辑。余公暇,勉加披诵,删十之二,其有关实事往迹及一人一什、以诗存人者,概登梨枣,藉补志乘之遗,庶不没段子之苦心也。呜乎!段子往矣!自杨君而后以至于今,其间诗之可传而待传者,当复不知凡几,是又在继其志之重有人也。)《穆如堂诗草》二卷。
  国朝 曹宪椿:(字淡峯,邑诸生。)《不学斋诗话》二卷,附《诗草》一卷(宪椿论诗,极有见地。诗亦清丽可诵,不染俗氛。盖曹氏世承家学,代有诗名。朱芷亭云,行大父吉水公,与李南涧先生结社于曹氏园亭,一时唱酬甚盛云云。流风余韵,概可想见矣。)国朝 张云会:(字与京,城内人,乾隆间岁贡。家居,教授,多所造就。与李文藻同学,尝共选全唐八韵诗,名曰《律诗全谱》,文藻有序,见《南涧文钞》。)《四书图考》五卷,《四书讲义集要》十九卷。
  朱沅《益都诗纪小传》等
  国朝 朱沅:(有传)《益都诗纪小传》二卷(目录列北魏至本朝乾隆末,共一百五十九人,方外八人。书内尚有未著于目录者十余人,殆后来续补。末附沅及其弟三人,则他人补入者。其书详于论诗,而略于纪事,盖沅欲作诗纪,先撰次为此书也。)《铜鼓轩诗钞》二卷(朱橒序略曰:先生学本渊源,究心经济。立身处事,一惟主于敬而行于义。故其为诗也,亦无妩媚之词,古风有香山之清真而无其率笔,近体有襄阳之超逸,而无其拗体。)国朝 毕龙骧:(有传)《诗稿》一卷。
  国朝 蒋天枢:(有传)《诗稿》一卷(凡二十首,中有《感怀诗》云“劬劳念母氏,二十五年矣”,又《白发诗》云“侵余二十五年人”,则此卷盖少时作也。)《诗钞》一卷(凡四十九首,又十五首,皆采访新得者。)《咏史诗》一卷(凡四十首。)国朝 李容:(有传)《松涛轩诗存》四卷(诗以年干编次,始乾隆辛丑,终于道光壬辰。)国朝 李宏:(有传)《恢亭诗草》一卷(诗百余首。)国朝 徐文清:(字涵一,乾隆间岁贡。)《松亭诗草》一卷。
  国朝 丁际隆:(字任亭,拔贡生。)《醉云生诗》一卷(崔振宗曰:
  先生学诗于秋谷,秋谷亟称之所作甚富,不自爱惜,官临邑教谕,卒官后,探其行箧,所存已无几矣。)国朝 谢子超:(字仲升,城内人,乾隆间处士。)《四松斋集》一卷(自序曰:余幼感膝风,闭户静养,取性理诸书,探索而玩味之。于大《易》
  之阴阳进退略得其妙,不觉名利两忘,于是从事吟哦。旧庐西隅有古松四株,构室其间,名曰“四松斋”,最足助人诗怀。当夫月晨花夕,偶吟一首,逸兴遄飞,初何计词之谫陋也云云。按:子超襟怀高旷,故诗皆淡永可味,《至乐说》一篇,于敬怠之间三致意焉,可知其有得矣。)国朝 徐衍平:(字无偏,乾隆间岁贡,梿次子。生而聪颖,弱冠食饩。
  以累举不第,遂弃举子业,专务濂洛之学。又工欧颜笔法,铁书银钩,得其片纸者,辄藏弆以为荣。)《养素斋诗稿》一卷。
  国朝 薛懋修:(有传)《研易论》,《理学心传》,《格致歌》,《研心论》,《道法研几》(以上俱无卷数,俱见《新府志》。)国朝 唐汝墉:(字树崇,邑诸生,世大曾孙。)《宫词》一卷(辽、金、元、明,每朝十首,援引淹博,又有古体、近体诗数十首,词十余首。)国朝 潘应垣:(字海门,邑廪生。幼颖悟,早岁入泮,蜚声黉序间。
  既久困帖括,遂绝意进取,放怀山水,徜徉于诗酒友朋之间。其赠人诗云“世上原无不好人”,可以想见其风度焉。)《砚池春诗稿》三卷。
  国朝 冷培之:(乾隆间邑增生。)《仁山堂诗稿》一册(五、七古仅八首,不事粉饰,真力弥满,固是老斵轮手。此册孟传恩采访。)国朝 李章甫:(有传)《警园诗草》一册。
  国朝 李章姚:(字岫生,岁贡生,文涛次子。)《西斋偶笔》(皆考订经史之言,见张耀东《大云山房题词注》。)《大云山房诗稿》一册。
  国朝 傅洪:《益都金石略》(无卷数。)《钱谱》二卷(二书《新府志》均载之。其人则无所表见,或云城内人。今按:段松苓《益都金石记·大齐龙道果残石注》云:“友人傅锡畴得于城南门内”;《青州默曹残刻注》云:
  “友人傅氏以惠余,得之城西南隅田间。”洪盖锡畴之族,以《默曹残刻》赠松苓者,或即洪欤。)国朝 毕元亮:(字会一,号亦山,邑诸生,龙骧犹子。)《文稿》一册,《诗稿》一册(俱无卷数。毕尚书道远序曰:先生工制艺,既乃弃去,专力于古作,又以病废。今所存,先生病中所自定也。古文如《三教堂碑》、《炉神庙记》,实属有功名教。闲笔二十六条,婉而风,直而严。属儿琐笔,均从阅历学问中来,切实的当。诗四百余首,抒写性灵,不名一家,尤以五言为工也。按:元亮有论诗绝句百首,搜采宏富,一时多传诵之。盖冯学使誉骥观风时所作,专论国朝山左诗人,此集仅存八十首,元亮病中所删定也。中亦有可疑者,论赵饴山云“余情点窜长生殿,雅管风琴总正音”,按:饴山以国服观长生齣免官。《长生殿传奇》,洪昉思笔也,此似以为饴山所撰,非也。
  又,青州三子见赏于周栎园,安静子《文集》言之颇详。三子者,安静子、李澄中、李象先也。当时李象先受知尤深,延入真意亭教其诸子。亦见《织斋文集》。此则云“合与渭清丁野鹤,一生同受栎园知”,或别有据耶,抑误也?)国朝 陈山岳:(字静甫,岁贡生。家贫,性至孝,母氏八十七矣,犹能纺绩。山岳绘为图,系之以诗,一时名人题咏甚夥。)《文稿》一卷,《诗稿》一卷(安邱王筠序其诗,略曰:余交雪堂,因得具闻先生行谊。及受其诗读之,其于孔怀之恩、过庭之训、师弟朋友之久要,缠绵悱恻,有不惮其言之重词之复者。即其间流连光景,游历山川,旁及草木鸟兽,亦时有所咏歌,而皆自抒性情,不以纂组为工。且终卷数百首,曾无妩媚之语、干谒时贵之篇。
  由是,知先生蓄德之厚、立品之高也。又,《文稿》亦有筠跋语,大抵赞其安贫知命,此外不溢一词。又有毕尚书道远一跋。)国朝 王爜:(有传)《于役关陇竹枝词》一卷,《续关陇词》一卷(按:《于役关陇竹枝词》卷首有陆以铧序,古迹四十首、险隘十六首、风俗二十一首、旅况二十三首。忽谐忽庄,宜风宜雅,不愧文人吐嘱。惟古迹中“闻喜县”一则,与班志不合。据班志,汉武帝行至汲中乡,闻南越破,改此乡为“闻喜”县。又至新水乡,闻获越相吕嘉,改曰“获嘉”。此诗似谓高帝闻韩信之诛,改县曰闻喜,殊与班志显背,不知何据。)国朝 钟魁伦:(有传)《经络图说》,《内外科摘录》(俱无卷数。)《论医绝句》(百首。)国朝 杨绍基:(有传)《履亭文稿》二卷。
  国朝 王乾:(有传)《难经纱略》一卷,《订天星十二穴》一卷 ,《神应经百穴法歌》一卷,《医学验集》一卷(附孙梅《眼科》一卷,《阐微》一卷,梅子太吉《温病解》一卷,《劳伤解》一卷,《杂病解》一卷,太吉子清《医学世集·妇人科》二卷,《活幼世集》一卷。)国朝 孟传厚:(字培之,城东建德村人,道光间岁贡。)《东游纪程》
  一卷(道光辛卯,游劳山作。)《诗草》一卷(又,李宏《恢亭诗草》附传厚咏物诗八首。)国朝 李焕然:(字尧文,号榆村,邑东北鄙方台人,道光十五年举人。
  幼孤苦,励志读书,时文清刚有奇气。既六赴春官不遇,乃专攻古文。一时碑铭传记,多出其手。晚岁,自择所作为一编,署曰《六一堂集》,盖是时年六十一矣。诗不多作,偶一为之,亦绝去雕饰,自鸣天籁而已。)《文集》四卷,《诗集》一卷。
  国朝 徐岱薰:(字南墅,号拙山,金岭镇人。道光乙巳恩贡,授掖县教谕,不赴。性孝友,所学以诚意正心为本,教授生徒以品行为先,远近翕然宗之。年八十余卒,子沧岷、濂岷,孙江棻,皆蜚声黉序间,恪守遗训,不涉讼端。濂、岷尤精岐黄,以《张景岳全书》为宗,斟酌损益,订为四卷,可为医学津梁。)《雪崖诗草》二卷。
  国朝 徐蒙云:(字瞻云,号榆园,衍平孙,道光间岁贡。家素裕,以专精诵读,不事生产,家中落或至终日断炊,宴如也。后以训导候选抵京,肄业太学。时有当路者为其曾祖梿同年友,或劝其请业,可以得官,卒不肯。)《榆园稿一本》。
  国朝 曲耿光:(字觐之,邑诸生。)《阳宅辨似》四卷(李焕然序曰:吾友曲君觐之,读书有静力,为文清真老洁。齿逾艾,绝意进取,博览群书,消闲娱老,尤而精于阳宅之说。参互考证,四阅寒暑,书成,嘱余校定。余读之,叹其择之也精,见之也确,入之也微,出之也显。略题数语,俾学者知所取法焉。)国朝 李汉京:(字文川,道光间邑诸生。)《梦余诗草》二卷(诗皆近体,多咏古之作。)国朝 刘鹤亭:(字苏题,邑诸生。)《诗钞》一卷(李焕然序略曰:
  咏古诸作,褒贬予夺,一字不苟。又为之立传,称其诗指挥如意,有王者气象,非巾帼事人者比。)国朝 朱溶:(字玉川,号云帆,沅弟,道光壬辰岁贡。)《诗钞》一卷(此卷采访得之,仅二十首,原稿未见。刘香树论诗绝句云:“香象羚羊妙入神,玉川才笔亦嶙峋。问名底事推金榜,屈杀江东第一人。”即为溶咏也。)国朝 赵淑简:(道光间诸生。诗中及辛酉之乱,则咸丰末尚存也。)《诗钞》一卷。
  国朝 王烳:(字晚初,爜弟,道光间岁贡。)《春鹂集》四卷。
  国朝 高连峻:(字柱峰,城北高家庙人,道光十四年举人。初任德平教谕,继任阳信训导,光绪七年致仕归,卒年八十一。杨滇《邑先辈纪略》曰:
  “初任德平教谕,丁父忧归,遂不出,终日坐诵,足不出户,与人言呐呐如诸生。”著有《周易宗旨》、《四书经义录》、《怡山堂诗集》四卷。)《周易宗旨》一册(既用张尔岐《周易说略》本附其上,每卦每爻系以一二语,言简意赅。)《四书经义录》(折衷众说,附以己意,体认精细,不涉肤廓。
  卷首论读书四则,一要验诸躬行;一要高著眼孔,识得圣贤身分;一不求甚解,不为异说涵泳白文,不可躁急;一看书要得纲领。观此四者,可以觇所学矣。)《怡山堂诗集》四卷(诗矜平躁释,不独流连光景,往往致意于身心性命之学。)国朝 张枢:(字拙农,口埠村人,道光间郡诸生。)《指测集诗稿》
  一卷(古体、近体诗共七十篇,皆清丽可传,盖由王孟门径以上窥靖节者也。)国朝 赵益斋:(字一鹤,号应谷山人,咸丰间岁贡。)《诗草一卷》。
  国朝 张汝翼:(字星南,城内人,咸丰间岁贡生。汝翼幼负奇才,家贫力学,为文清奇,不拘格式。善篆书,尤精篆刻,识者珍之。何学使凌汉按试青州,擢置第一,且出牌示称其文与字为八府之冠。生平作诗甚多,不自收拾,多为人携去,近采得诗十余首。)《诗稿》一卷。
  国朝 李维藩:(字价人,号黻堂,邑诸生。同治元年卒,年七十五岁,里人送“耆儒可师”匾额。)《读书偶记》三卷,《醒世语》一卷,《拙斋偶谈》一卷,《草虫吟秋》二卷(诗历叙各朝名人,附以烈女。)国朝 杨滇:(字南池,绍基子。)《邑先辈纪略》一卷(此书体例未纯,然乾嘉间诸先辈犹赖此以略存梗概。)《趋庭录》一卷(附其从祖峒年谱,亦载峒诗文,盖家乘之类。)《诗录》六卷。
  国朝 薛玉书:(字子瑞,凤祚九世孙。幼承家学,殚心著述。督学冯誉骥按试青州,闻其名,甚重之,补诸生,非所好也。又欲举玉书贤良方正,力辞而止。光绪初,冯巡抚陕西聘入幕府。冯罢官,玉书亦归里。寻卒,年八十余岁。子志先,亦能读遗书云。)《历法起例》二卷(是书乃玉书游幕陕西时,承巡抚冯誉骥之命所作。以西术通授时历,测算每岁七政四余,皆本《天学会通》旧法。上卷以顺治十二年乙未为历元,测至光绪九年癸未;下卷测次年甲申。法简意明,取便初学。惟岁实用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三分二十七秒二十一微九十八纤,较今台官用数不赢,较《授时》旧数则稍绌,未闻其说,至测算七政皆止。有平行而无实行,则因实行算法繁重,非初学所能,故略之。)《甲遁起例》一卷(是书亦玉书游幕陕西时所作。首辨同治三年甲子为下元,递推至光绪十年甲申为下元,节卦值年与近人说颇异。以后各例皆檃括旧法为之,参以歌诀,亦发明家学之书。《东华录》康熙五十六年二月,钦天监奏正月二十一日奏有“历日内所列男女九宫以上元为中元,传误已久,宜悉依朕所定《星历考原》更改”之旨,今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为上元,男起一宫,嗣后中元甲子起四宫,下元甲子起七宫,三度花甲循还一百八十年,周而复始。谨将康熙五十七年更改三元九宫民历式样进呈,下所司知之。按:据此是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旧作中元,圣祖改为上元,同治甲子男起一宫,遵新定说也。若用旧说,则同治甲子当为中元。今玉书书又以为下元,未详其说。)国朝 任太阶:(字星平,咸丰间布衣。)《经义微谈》三卷(如以《伯夷降典》,伯夷为皋陶之讹;《费誓》为鲁僖公,“淮夷”“徐戎”为一国,《春秋》用夏月,既修太原非修鲧之功,皆属创论,恐开荒经蔑古之渐。
  太阶发愤著书,其志可取,用笔亦不凡,但刻意求新,以至于此。)《绿树堂文集》一卷(文二十余篇。)《诗集》一卷(诗六十余首。)国朝 黄茂秀:(字子颖,庠生。)《左传事类韻编》一卷(搜采宏富,裁对工巧,其人品亦醇正可风。)国朝 刘执蒲:(字剑堂,北关人,监生。)《痘科辑要》八卷。
  国朝 丁渭:(字静斋,城东建德村人。)《诗草》二卷。
  国朝 刘桐芳:(字梧轩,城内人。)《诗草》二本。
  国朝 钟楷:(字玉山,柳沟村人。)《诗钞》二卷。
  国朝 冷宝旭:(自号向阳子,城西冷家庄人,邑诸生。)《絮言》四卷(按:此书诗文丛杂,未经分晰,诗不甚佳,文颇有思致,考据非其所长。
  书内“淄水”,考天齐渊有妇人焉,解皆未的当。)国朝 时鸿章:(字砚铭,庠生。)《雪爪集》十二卷,《饱学阶》
  一卷(《雪爪集》系古、近体诗,《饱学阶》则课幼之书也。)国朝 丁渥恩:(字鲁田,同治庚子并补行,丁卯科举人。)《敦仁堂诗钞》一卷。
  国朝 王汉章:(字云帆,布衣。)《临溪轩诗草》一卷。
  国朝 释佛初:(字鹫隐,寿光人,姓安氏,住法庆寺。)《海外游诗集》一卷(《先正诗钞》选入四十九首。)国朝 武贻桂:(字丹林)《悔生堂集》十卷(侨寓。据马秋舲《悔生堂集·序》採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青州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