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6 14:09
鄌郚总编

扫房

  扫房
  作者:凯文

  不知不觉,春节的脚步近了,而临近年尾,给家里做个大清洁想必是摆在家家户户面前的一桩大事。
  对上班族来说,平时的清洁算是“小打小闹”,年底的全屋打扫却是“工程浩大”。经过一年的累积,家里的抽油烟机油腻非常,阳台的防盗网、窗户玻璃是“危险的灰色地带”,卫生间死角是各种难擦洗……总而言之,说到大扫除,大家各种不知所措。
  年龄越大越愁打扫卫生。过去孩子小,自己年底卫生清除没有犯过难,不用一天就收拾停当,虽然也辛苦,但从来没有犯过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胳膊老腿加上懒惰的心理,对一些高处够不着的卫生死角开始犯愁。
  可是,今年我这些担心多余了。儿子放假回来,主动提出家里的卫生大扫除算他的。我心里的高兴劲不用提了,用“欣喜”“儿子懂事了”等词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我和儿子商量,今年的卫生清除不用等到腊月二十四,可以提前几天,利用周末,我和他一起完成。儿子问为什么年底大扫除要等到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我给儿子普及起了这扫房的年俗。
  汉族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此俗起源甚古。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了春节扫尘的风俗。在《吕览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片段:“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它起源于一种古代民间用以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到后来才演变成年底的大扫除,这就是腊月二十四“扫尘日”习俗的来源。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中文里非常讲究谐音。“尘”和“陈”是同音,如果在新春里扫尘,就有了“除陈迎新”的意味。而且“扫”的这个动作,又有把穷运、晦运统统扫地出门的之意。于是,这个习俗便寄托了人们除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自然迎合国人喜欢在新年里讨口彩的习惯。
  我唠唠叨叨一大堆,儿子听得津津有味。我自以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件事,都有它自己的道理,都能讲出一些道道来。
  我小时候也曾争着要帮大人一起打扫卫生。因为扫尘,本身就带着“扫除晦气”的意思,所以往往都是全家老少齐动手的。就算父母是主力军,但小孩和老人跟着搭把手,不只是为了帮忙,也是为自己讨吉利。老家的旧房子里,家具本来就少,清扫时,我们会将家中家具一样样搬到庭院,把室内彻底腾空,然后对房间的边边角角进行清扫。对纸糊的顶棚重新裱糊,有时重新粉刷墙面,有时会用一些报纸糊墙,窗户上重新糊一层窗户纸。因此还真得是全家出动的大工程。这个过程中,更要贴上新的年画和窗花。母亲喜欢在靠近床头的地方贴几张胖娃娃的年画,父亲则喜欢在偏房屋贴一些木版年画,不仅有除旧迎新的气氛,辟邪消灾的愿望也很足,而漂亮的窗花还能带来几分喜气。
  今年的腊月十八,正好是周日。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气温回升,正是打扫卫生的好日子。儿子一改过去睡懒觉的习惯,一大早就起床了,并且准备好了打扫卫生的工具。见此状,妻子和我也早起床做好早饭,一家人边吃饭边分工。做好了“战前动员”,分工后,即刻投入“战斗”。我和儿子担负着清扫的任务,妻子负责洗擦布和检查验收,工作有条不紊。不到半天的时间,家中里里外外整洁透亮,好像刚刚搬了新家。
  我虽然有点累,但看着干活细致和满头大汗卖力气的儿子,好像喝了香茗和蜜汁,心里透着幸福和甜蜜……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潍坊文学 » 王文凯文集 » 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