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24 16:43
昌乐 刘文安

一曲故乡的赞歌(肖云龙)

  一曲故乡的赞歌
  ——读马进的散文集《流年碎影》
  ·肖云龙
  当我一口气读完了马进老师刚刚出版的散文集《流年碎影》时心内不由感慨万端,激动不已。我真想不到一位年逾花甲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奋笔写出二十多万字的一篇篇如此美丽的散文来,而且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真令人赞叹不已。
  马老师的散文是用“回望故乡”的手法写成的。就是说他用在外几十年历经风雨沧桑后变得成熟起来的眼光,回头去看望故乡,反思故乡,品味故乡的。因而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成了他笔下有情有致,有滋有味的散文篇章。也就自然形成了一曲那山、那水、那人、那物的美丽的赞歌。他《家前那片海》,他家《屋后那座山》,他村中震水庵前的《白果树》,还有他村中土地庙前的《鲤鱼湾》……都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和深深地热爱之心。家乡的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以及童年的伙伴、学校的老师、同学,都在作者真挚感情的笔下,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父亲的自杀,大哥的不幸早逝,姐姐的勤劳善良,三哥的人生片段,都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特别是那个木头《橛子》,曾使我几次泪水满腮,不忍睹读。作者满蘸着悲愤的血和泪,浓浓的情和意,把故乡的人情、乡情、亲情、友情都水乳交融、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
  可以说,马老师的散文每篇都有独到的情致,独到的韵味,独到的视角。例如《家前那片海》,写得多么生动活泼啊,大海那种波澜壮阔、潮起潮落的特性,完全给写透了。另外,最使我感慨不已的是那篇《老黄这一辈子》,他把一条看家狗完全人格化,完全写活了。那种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物类的生命真谛都深深地构画出来了。它故事逼真,内涵丰富,是一篇独有特色的散文。
  马老师的散文,就整体而言,他最大的特点是朴实。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手法,朴实的感情,朴实的描述。他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娓娓道来,有时慷慨悲歌,有时如泣如诉,有时扼腕赞叹,有时轻松愉快。他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附庸风雅的卖弄,也没有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酸味,更没有个人恩怨的自我发泄(这是最可贵的)。一句话,他没有官腔官调居高临下教训人的口气,他是朴实无华的情感血液中自然流出来的意境。
  马老师还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人活一生不容易》,说他一生中曾几次和死神相遇。死神到底失之交臂,他一次次活下来了,而其后来活得非常轻松,非常快乐,非常潇洒,这就应了庄户人那句俗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人总有好报。马老师也像唐僧取经一样,历经八十一难,到底还是把真经取回来了。这本真经不是“南华经”之类的经卷,而是充满人间多种情感的《流年碎影》。这本书虽不能普救众生,但他对昌乐县的文学宝库,却增添了一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有人从官位上退下来后,从感情到面子上总觉有些不得劲。总有一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感。于是苦闷、抑郁、无聊,时刻去怀念以前宦海中那种潮起潮落的热闹景象,总去留恋那种声色犬马的红火岁月。君不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间世事,正是官场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马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懂得从大自然的规律中去看取人生,认识生活,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他从位置上退下来后,毅然选择了文学创作。我们说,他的路子选对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正是应该发扬光大的精神,夕阳红下选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项明智的举措。果然,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
  这一切,都跟马老师宽怀大度的人品分不开的。由于它的胸怀宽广,才能心平气和地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俗话说:老马识途。愿马老师在今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奋蹄扬鬃,一驰千里,去摘取更大的成果!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马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