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6 14:55
鄌郚总编

母校追忆(张瑞国)

  母校追忆
  作者:张瑞国
  我的母校——昌乐二中(高崖),坐落在昌乐、临朐、安丘交界处,发源于沂山等脉络的汶河从校园前顺流东去,润泽着下游百姓。若是走近河边,掬一把清泉水于口中,就会觉得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甘甜。
  高崖水库库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战乱,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高崖战役(其中炮轰明楼在民间广为流传),使重要的历史古迹几乎消失殆尽,唯有尚存700年历史的观音阁、老槐树以及残存的古村墙,还能印证其悠久的历史。
  位居这块宝地东北侧的昌乐二中(高崖),北依山而建,构成了其风骨和坚韧,南傍水相邻,造化了其柔情和灵性,是无喧嚣、无污染、无纷争的治学首选圣地。由于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秀的师资队伍,自建校伊始就是周边地区学子心目中向往的一座神圣殿堂,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相对自己而言,昌乐二中(高崖)更是格外的亲切和温暖,因为我家兄弟三人都是在这里读完了高中,又都师从于过一个班主任——石老师,他先后三次到我家做家访,和我的父辈都成了要好的朋友,全家老少对石老师和母校这处圣地都存有感恩之情。 多少年以来,每当提到母校,我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宽大的校门,那一级级顺地势修建的校路和台阶,那一棵棵魁伟的倒垂柳和白杨树,那一幢幢外墙用黄色浮雕装饰的教室,那一排排熟悉又陈旧的课桌,那一张张本真幼稚的伙伴脸庞,那一幕幕记忆中既清晰又模糊的校园往事……
  1979年秋,自母校毕业,经历了参军服役、转业分配、工作安置后,曾多次起意要回母校转转,均因抽不开身,加之昌乐二中(高崖)几经搬迁移址,惟恐去了以后亦见不到熟悉的面孔,而次次搁浅。直到离校28年后的2007年8月1日下午,在利用去省道大沂路冢头至临朐界段养护罩面工程工地,陪同上级新闻媒体采访的空隙,顺道拐进了位于大沂路东侧的母校院落。此时这里已经成为漳河镇高崖片区的一所小学,当时又正值暑假期间,校内除留有门卫护校值班外,整个校园空荡荡的,兴奋之情骤然惆怅起来。在来回游动寻觅间,仿佛依稀寻找到了当年同学们活泼爱动的影子,那熟悉的崎岖小路、位居校园中心的食堂和经常开校会的小广场、用于人工发电的机房,依旧是原来的模样。
  见物思人,就是寻不见学校办公室刘老师书写通知的小黑板上,那工整的粉笔字和他用钢板刻印的花名册;教导处前循着那棵倒垂柳树枝间望去,秦老师笔下发出“铛、铛、铛”声响的大钟,也不见了踪影;听不见瘦高个赵老师音乐课上教唱我们“樱桃好吃树难栽……”那朗朗的歌声;体育课张老师、赵老师每天带我们跑早操的运动场也成了附近农民晾晒作物的打谷场。为深入打探因时光流逝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继而隔窗遮手向教室里窥望:未擦拭的黑板上已不再是政治课李老师“否定之否定”辩证规律的板书课件;也未曾发现语文课秦老师讲授《岳阳楼记》《赤壁怀古》《鸿门宴》等亲手制作的“之、乎、者、也”字义解析的纸盒卡片;数学张老师、李老师(女),化学张老师,物理王老师,生物陶老师的音容笑貌也都留在了美好的记忆里……
  母校,我依然在梦中期待与您再次相会。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