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7 16:00
鄌郚总编

母亲您走好(董相慧)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昌乐文学 移动到本区(2019-02-23) —
  母亲您走好
  作者:董相慧

  在农历鸡年一个冬日的凌晨,母亲安静地在她八十四岁生日这一天走了,给她自己辛苦而美满的一生画了一个圆满。也许没有什么遗憾,她走的安详而坦然,只轻轻地长吁了几口气,然后将手臂轻轻地抬了抬,似乎是在向给了她无数喜怒哀乐的这个世界告别,给她不舍的子女告别,接着便像平日睡去一样,把一张布满沧桑但充满慈祥的面容定格在了瞬间。我们守在母亲床前,撕心地大声呼唤母亲别走、别走……但母亲却再也没有回应,我知道,亲爱的母亲在这一刻永远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好痛好痛!
  多少天,我徘徊在母亲离世前的床前,想着老人家的遗容,每每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按说,母亲八十四岁高寿翩然离去,离去前只在床上躺了短短六日便撒手人寰,亦算寿终正寝。但想起母亲平凡而劳累的一生,想起母亲面对艰难那种不屈的精气神,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哽咽气短。
  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自从我记事起,父亲身体虚弱,全家八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身体单薄而坚强的母亲身上。母亲1934年生人,她们这一辈人经历了太多动荡和苦难。
  据母亲讲,她出嫁前,很小的时候就跟大人讨生活。当时兵荒马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吃顿饱饭都很不容易。一到冬天,她就跟随外祖父外出讨饭,一去就是几个月,最远到了西南山(沂山)山里。每到一村,爷俩分头挨家挨户要饭,被狗咬过,被人家撵过。但山里人淳朴,好心人多,总能或多或少给点,有的给点熟食,有的给点粮食,一圈下来,把生的熟的分开,吃点后攒起来以便捎回家。外祖父还会木工活,逢有的人家有木工活,他就帮人家干几天木工,挣点干粮。这样,爷俩推着独轮车,经常迎着寒风、冒着雨雪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走过一村又一村,直到年关将近,才“满载”而归。这样的讨饭生活年复一年不知几何,但母亲拉起来,总是津津乐道,感恩之心溢于言表,从不抱怨生活的残酷。
  说起年轻的时候,母亲的记忆很单一,就是为了不饿着,什么活都干,不停地劳作,至于读书识字、花前月下,对于一个花季女孩来说都是天方夜谭。
  出嫁后,生活稍有起色,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现状,决定了她们这一辈人勒紧腰带过日子的命运。她记忆最深的是1958年大炼钢铁那几年,男女老少齐动员,青壮男女都集中起来去炼钢铁。老人进行后勤服务,家家户户存粮上交,锅碗瓢盆一律没收炼钢。那时候我们村有一个炼钢点,全公社南部村的人都集中到我村炼钢,吃饭是大食堂,限量吃。晚上睡觉都成问题,每户的猪圈都腾出来住人,睡觉时合衣躺在用干草铺的地上,人挨着人,一床棉被几个人盖。一到黎明时分,哨子一响,纷纷起床,就是病了也得坚持着,不去就没有饭吃,回家什么都没有。固此,就是那年代,她们这一辈人都或多或少落下了一些病根。更要命的是接下来三年,史称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树皮都吃光了,连笨槐叶、玉米棒子、花生皮都吃。很多人脸浮肿,面黄肌瘦,大便不畅。现在想起来,他们是多么顽强,硬是挺过来了。
  到七十年代,我已长大记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我们一家八口人的顶梁柱,每天吃饭时饭桌上总不见母亲的身影,直到饭后,才见母亲匆匆到锅里拿个窝头或几张煎饼,顺手再拿一块咸菜,就急急忙忙往外赶,去生产队干农活了。晚上睡觉前,从不见母亲已躺在床上;早晨睁开眼,早已不见母亲的身影。天天如此,总是见母亲忙忙碌碌,有干不完的活。现在想起来,为了这个家,母亲是在不顾身体承受极限,拼命操劳啊!是的,当时是大集体,靠挣工分吃饭,挣不到工分,全家都得挨饿,而且还是一家八口啊!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整个生产队里家庭妇女中出工最多的一个,没有之一,这点村里都公认。
  有几个生活片段我仍然记忆犹新的。画面一:麦收季节,老弱病小不能干重活,母亲独自撑起全家割麦重活。焦阳似火,热浪滚滚,蓝天下,一个瘦小的身影,忘记了汗流浃背,忘记了口干舌燥,直到把山地里的麦子割完打捆,才停下来喘气,这时已是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画面二:秋深,冷月高挂中天,一堆地瓜旁,母亲把累了的我用棉袄围了围,叫我在一旁歇歇,说:孩子,别睡着了冻着,等我把这堆地瓜切完咱就回家。擦擦的声音不知响了多久,直到母亲把我叫起来,我才看见地瓜堆已不见,天上的月亮已斜落在天边。画面三:村里分花生,一大堆花生,队里派专人用簸箕一家一家分。分到我家时,那个家伙欺负我父亲体弱有病,母亲单薄,就用簸箕紧贴地面连土和石子一块装起来过秤。我母亲一看,火冒三丈,怒斥其不齿行为,叫在场众人评理,大家都觉得这个家伙过分了,在众人前他不得不为我家重分了花生。这样不公平的事时有发生,母亲不知道生了多少气,骂了多少人。公道自在人心,母亲能吃苦受累,不怕得罪人,敢于抗争的性格赢得了村子大多数人的敬佩。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明理,不糊涂。自己孩子在外惹事,不管情理不是,总是责罚自家孩子;谁家有困难求到门上,她总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家有困难时总是想方设法自己解决,尽量不麻烦别人;与我祖母一辈子和睦相处,敬爱有加,村里传为佳话;经常嘱咐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吃苦,有交待,诚心待人,与人为善,不能做昧良心的事,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怀。
  由于早些年过于透支体力心力,母亲到50多岁时,就腰痛、腿痛、头痛不止,有时突然晕厥在地,长时不起。到60多岁时,腰开始弯曲,后来腰都弯到了与地面成90多度角,但即便再痛再难受,母亲从不在子女面前喊叫,叫她住院她坚持不去,说吃几片药就好了。母亲对吃的没要求,总是有什么吃什么;对穿的有啥穿啥,从不要这要那。有时子女给她买点吃的穿的她总是埋怨子女多花钱,生怕给子女添麻烦。直到走前,她仍然是一副无欲无求,自得自满,平平静静安然而慈爱的长者风范。
  母亲啊!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我心中:
  你是一个不怕吃苦受累、韧性十足、勤俭持家的母亲;
  你是一个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为家甘愿付出一切的母亲;
  你是一个宽心待人、与人为善、充满阳光的母亲;
  你是一个不屈不挠、不信鬼神、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母亲;
  你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顶天立地、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母亲;
  你是一个淳朴、善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你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敬爱、铭记的母亲。
  母亲,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充满温暖的母性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厚道为人、清白做事。
  谨以此文祭奠去世的母亲。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