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7 21:06
鄌郚总编

《高崖水库55年》序言

  《高崖水库55年》序言
  1959年,昌乐开始兴建高崖水库,这是建国以来昌乐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作用非常巨大,其影响十分深远。今年是兴建水库55周年,县政协组织编撰这样一本史料专辑,对于铭记历史、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
  历史上,昌乐就有治水的光荣传统。相传,尧率领百姓挖沟疏洪,后来他的儿子丹朱也在此治水。为了铭记尧的功绩,后人把尧开挖的这条沟渠叫做“尧沟”,把丹朱治理过的河叫做“丹水”,今称丹河。“尧沟”、“丹河”的地名沿用至今,这是后人对先民治水的最好纪念。唐时,北海县令窦倓率领百姓开挖了一条几十公里的水渠,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这条渠叫做“窦公渠”,“窦公渠”石碑至今还保存在昌乐县营丘镇的太公祠院内。
  新中国成立后,昌乐人继承前人治水的优良传统,又组织实施了一项新的水利工程。1959年,为解决昌乐农业生产面临的水资源不平衡、旱涝不均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昌乐人参与了兴建高崖水库的大会战,他们克服了在今天难以想象的困难,筚路蓝缕,开山拦河,历时两年,终于建成了一座库容量达1.25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1966年开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历时数10年,建成总长近百公里的引水干渠,灌溉农田17.6万亩,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到1988年,为解决工业和城乡用水问题,昌乐人又历时11年,完成了一项纵贯县境的“南水北调”工程,把百里外的汶河水引入县城,为以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了条件。2011年至2013年,为解决明渠引水带来的水质污染和水资源浪费问题,昌乐投资2亿多元,将明渠改为地下管道,日输水量10万多立方米,不仅让城乡居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而且年节水近2000万方,相当于新建了一座中型水库。
  与尧的传说和窦倓的修渠相比,新时代的治水工程无疑更加气势恢弘,更加波澜壮阔,更加惊心动魄。时任山东省省长赵志浩视察工程时,就曾感慨地说:“这是伟大的人民,用伟大的劳动,创造的一项伟大的工程。”高崖水库及其南水北调工程,被后人誉为山东的“红旗渠”。
  二
  有伟大的史实,才有伟大的史诗。高崖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用“伟大的工程”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工程浩大,规模空前。全县800多个村庄,近10万民工先后投入修建水库。缺乏现代工具,没有大型机械,他们就用锨镢锤钎开挖、靠肩挑人抬搬运,仅是用“小推车”搬运的土石方,就足以堆成百米高的山丘。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浩大的工程,就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其次,不断提升,历时弥久。从开始拦河建坝到之后修渠引水,从最初的灌溉农田到后来的工业和城市用用,从最初的明渠引水到今天的管道输水,高崖水库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55年间,一代又一代昌乐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建设的脚步。他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积沙成丘,集腋成裘,终于完成了这一堪称奇迹的水利工程。“子子孙孙,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昌乐人用自己的行动作了很好的演绎和诠释。
  其三,效益显著,影响深远。实施这一工程,最初的动机是为了解决北部山区的农田灌溉。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这一工程的更大功效一步步显露出来。如果说,它曾经是昌乐农业的“命脉”,那么,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兴起,它已经成为全县工业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生命线”。回顾这一工程对昌乐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没有高崖水库就没有当年农业的大丰收和今天生态、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没有高崖水库,就没有当年工业的较快发展和今天工业化的迅猛崛起;没有高崖水库,就没有当初城乡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今天的城乡生态文明下的新环境以及居民的幸福和谐的新生活。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高崖水库这篇水文章,使之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成效,继续造福于昌乐的子孙后代。
  三
  在更深远的意义上,高崖水库不单是一项水利工程,而是一座矗立的丰碑,一面夺目的旗帜,一种不朽的精神。而作为一种精神,是更值得我们珍视的。
  高崖水库精神,就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人心齐,泰山移。”万众一心,目标同向,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可靠保证。正是凭借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的先辈们才会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少有的奇迹,谱写了无比的辉煌。
  高崖水库精神,就是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条件艰苦,越要迎难而上;越是面临挑战,越要敢于胜利。当初那种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胆略和豪气,今天看来虽不乏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一种精神,仍令我们肃然起敬。
  高崖水库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建设水库需要村庄搬迁。库区的移民们,都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建设水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参与水库的建设者们,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心甘情愿,默默奉献。更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于他们的奉献牺牲和丰功伟绩,今天的人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要充满感激,永铭于心。
  存史以资政,鉴往而知来。县政协组织编撰《高崖水库55周年》,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历史,还原历史,让人们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一方面是为了挖掘高崖水库工程中蕴涵的巨大精神财富,以此教育后代,激励后人。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县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昌乐而努力奋斗。这是一个比当年治水更加宏大的时代工程,更加需要弘扬当年的那种“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乐于奉献,敢于胜利”的高崖水库精神。这本专辑的编撰发行,可谓正逢其时,不无助益!
  愿今天的人们永远铭记前辈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愿高崖水库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是为序。
  注:这是以县政协主席名义为资料专辑《高崖水库55年》作的序言。齐蜀受邀参与此书的后期编辑,遵嘱代为捉刀,草成此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