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1 09:02
鄌郚总编

洗三

  洗三,又称洗儿。旧时风习,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会集亲友,为婴儿洗浴,故有此称。唐人多于婴儿出生三日为之洗身。韩偓《金銮密记》载:“天复二年,大驾在岐,皇女生三日,赐洗儿果子”。至北宋尚沿此习。宋叶寘《爱日斋丛钞》引苏轼《贺子由生孙》诗云:“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 谓:“今俗以三朝洗儿,殆古意也。”亦有满月后给婴儿洗浴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线,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西门庆生子喜加官》写道:李瓶儿生子,“合家无不欣悦”。西门庆“早起来,拿十副方盒,使小厮各亲戚邻友处,分投送喜面。应伯爵、谢希大听见西门庆生了子,送喜面来,慌的两步做一步走来贺喜。……到次日,洗三毕,众亲邻朋友, 一概都知西门庆第六个娘子,新添了娃儿。”与《东京梦华录》记载略异,增出分送喜面一事。
  《醒世姻缘传》或称是蒲松龄手笔,无论可信程度如何,但书中大量运用山东方言,作者当为山东人无疑。第二十一回《青莺女诞生延宗》,所写东昌风俗,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西门庆生子”一节更为接近。谓春莺生子,“到了三日,送粥米的拥挤不开,预先定了厨子,摆酒待客。”把收生婆接来,为婴儿洗浴。“送粥米的那些亲眷渐渐的到齐,都看着与孩子洗了三。”“他那东昌的风俗:生子之家,把那鸡蛋用红麴连壳煮了,赶了面,亲朋家都要分送。”
  家生子,人们纷纷持礼来贺,晁家则以礼答贺。徐县尹叫库吏封二两银,用红套封了,上写‘粥米银二两’,叫门子送往晁府。晁夫人也派人给徐县尹送去“一百个煮熟的红鸡子,两大盆赶就的面。”对其他亲朋邻舍,“有回首帕汗巾的,有回几绺线的,都各样的不等。”本族女眷“送粥米的盆子里边,满满的装了点心肉菜之类,每人三尺青布鞋面,一双膝裤,一个头机银花手帕。” 所写“为婴儿”“落胎发”,则在满月之后。谓十六日是个上好的吉日。……正正的一个剃头的日子,又甚是晴明和暖,就唤了一个日长剃头的主顾。来与婴儿“剃胎头”。亲朋眷属亦持礼来贺。《说岳全传》第二回,谓岳飞诞生后,“到了第三日,家内挂红结彩,亲眷朋友都来庆贺三朝。见过了礼,员外设席款待。”明清风习,大致相同。至今,苏北、山东一带,仍称持礼祝贺亲邻生子为“送粥米”,主家则设宴款待,并以红鸡蛋(用颜料染成)回赠,古风仍隐约可见。
  述及洗儿旧俗,还有这样一件故事。《资治通鉴》卷二一六载:“(安)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安禄山善于谄媚,甘愿作杨妃义子,以一介武夫,大腹便便,却效懵懂小儿情状,裹以襁褓,殊令人作呕。(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习俗大观 » 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