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1 09:16
鄌郚总编

  馓  馓,又叫寒具,细环饼,是一种油炸食品。此物远在先秦两汉时就有——《楚辞·招魂》称之为“柜籹(jùnǚ)”,是以蜜和米面,熬煎而成(见王逸注),东汉应劭《风俗通》称为“餲(原文为)(hé)”;三国时魏国周成《杂事解诂》称为“膏环”;张揖《广雅》称为‘粰 (fūliú)”;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称为“环饼”;宋代林洪《山家清供》称为“捻头”。此物在汉代又被称为 “寒具”,此因寒食节禁火,遂用以代餐,故名。苏轼写过《寒具》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偏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寒具,即今馓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这里介绍了“馓”这种食品的制法、形状和名称。从用料来看,先秦用蜜,明清用盐;三国时用“粰”(即麦面),而明清则以糯粉和面,情形与先秦近似。从形状来看,三国两晋时皆为环形,明清仍沿其制。从名称上看,明清又多了一个“馓子”的叫法。
  馓作为油炸食品,具有不易变质,较耐贮存的特点,故尔一般用作点心。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写武松做了阳谷县都头后,搬到哥哥武大家住,为表达对左邻右舍的亲近之意,特地 “取些银子与武大,教买饼馓茶果,请邻舍吃茶”。这里,馓就是作为茶点的一种而被派上用场的。《警世通言》第三十八卷写蒋淑真与奸夫朱秉中指望正月十三日试灯之夕幽会,偏偏蒋氏母亲前来观灯探女,遂使奸夫奸妇空等两夜。至正月十五日“平旦”,便不耐烦地“买两盒饼馓,雇顶轿儿,送母回了”。这馓,仍是作为点心而跻身礼品行列的。
  馓,明清时既有叫“馓子”的,也有叫“馓枝”的。如《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九回写素姐随道婆老侯老张等人去泰山顶上烧香,头晚住济南府东关周少冈店内,“号佛已完,主人家端水洗脸,摆上菜子油炸的馓枝、毛耳朵、煮的熟红枣、软枣,四碟茶果吃茶。”这里就把馓叫做“馓枝”。之所以叫“馓枝”,恐怕已近似于现在的细条栅栏状馓果了;而就其归于“茶果”来看,它依然是点心的一种。(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饮食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