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1 09:32
鄌郚总编

斗鸡

  斗鸡 以鸡相斗的游戏。《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精散为鸡。”据《岭外代答·斗鸡》载:“自三代已然。”即夏商周三代已有之。《列子》曰:“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之,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之。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之。曰:“几矣。望之如木鸡,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也。”《庄子·达生》也载有同类事,纪渻子替齐王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没有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指所训练的斗鸡有高度“涵养”,决不轻举妄动。春秋战国时期,斗鸡之戏盛行。在曲阜城西北0.5公里,相传为春秋时鲁昭公斗鸡处。《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古人对斗鸡之术也颇用心思。《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是说季平子捣芥菜子为末,撒在鸡的翅膀下,以便迷住对方鸡的眼。郈氏则在鸡爪上套一个铜制外壳,用来砍击对方的鸡头。《庄子》载:“庄子谓惠子曰: ‘羊沟之鸡(司马彪曰:羊沟斗鸡之处),……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鸡畏狸也)’。”
  汉代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相随行斗鸡走狗。”魏曹植和刘桢都有《斗鸡诗》传世,晋傅玄写有《斗鸡赋》。唐代李隆基更嗜好斗鸡。据陈鸿《东城父老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并且挑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雄鸡群。开元间童子贾昌由于善养斗鸡,深得玄宗宠信,“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号称“神鸡童”,连他的父亲贾忠,也成了玄宗的心腹和侍卫。开元十三年父子俩跟随玄宗去参加封禅活动,贾忠死在泰山下。十三岁的贾昌“奉尸归葬”,不仅“葬器、丧车”全由官府供给,而且沿途还由县官派人运送。当时流传的《神鸡童谣》道: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李白的《古风》诗则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宋代周去非撰《岭外代答》将当时的“番禺”,即今广州南部的斗鸡驯养法及“斗鸡之法”等叙述得详尽备致。“鸡之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数,注以黄金,观如堵墙也。”“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坚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眈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人之养鸡也,结草为墩,使立其上,则足常定而不倾;置米高于其头,使耸膺高啄,则头常竖而嘴利;割截冠矮,使敌鸡无所施其嘴;翦刷尾羽,使临斗易以盘旋;常以翎毛搅入鸡喉,以去其涎而淘米饲之,或以水噀两腋——调饲一一有法。至其斗也,必令死斗。胜负一分,死生即异,盖斗负则丧气,终身不复能斗,即为鼎实矣。然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滨死也。”
  斗鸡之法,约有三个回合:“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涎饮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得所,觜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昔必胜,其主见,喜见于色。”
  当时两广的少数民族,尤其喜欢斗鸡。春秋时季氏和郈氏用过的斗鸡方法,“所谓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糁于鸡之肩腋。两鸡半斗而倦,盘旋伺便,互刺头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枘于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盖金距取胜于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
  番禺人斗鸡,用黄金作赌注,元明时代也有以斗鸡作赌博的。明初高启在《书博鸡者事》中,就描写了元末一个以博鸡为业的市民,“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明张岱《陶庵梦忆》记述: “天启壬戌间好斗鸡,设斗鸡社于龙山下,仿王勃《斗鸡檄》,檄同社。仲叔秦一生日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与余博,余鸡屡胜之。仲叔忿懑,金其距,介其羽,凡足以助其膈膊叕臽(原文为 )咮者无遗策,又不胜。人有言徐州武阳侯樊哙子孙,斗鸡雄天下,长颈乌喙,能于高桌上啄粟。仲叔心动,密遣使之,又不得,益忿懑。”(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游艺习俗 » 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