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1 09:38
鄌郚总编

相扑

  相扑   相扑,古代称为角抵,又写作觳抵、角抵,是一种较力和技巧的体育活动,如同现代的摔跤。吴自牧《梦粱录》:“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
  角抵起于战国时代。《史记·李斯传》:“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俳优之观。”后《述异记》:“秦汉间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这里描述了角抵的表演。《汉书·武帝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 可见此项活动颇受民间的欢迎。唐代也很盛行角抵。《旧唐书》卷五“兵志”:“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为角抵、拔何、翘木、扛铁之戏。”
  相扑一词,最早见于宋《太平御览》引晋王隐《晋书》:“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曰:‘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东京洛阳娱乐场所设有小儿相扑,在庙会上还有乔相扑。同时朝廷还训练大批相扑手,适逢典礼集会则表演集体相扑,以示欢庆。《武林旧事》载,南宋临安已拥有角抵社(即相扑的组织)和职业性相扑手,而且经常组织争交竞赛,还给以物质奖励。
  《水浒全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描写岱岳庙里举行相扑争交的场面,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个年老的部暑,拿着竹批,上得献台,参神已罢,便请今年相扑的对手,出马争交。说言未了,只见人如潮涌,却早十数对哨棒过来,前面列着四把绣旗。那任原坐在轿上,这轿前轿后三二十对花胳膊的好汉,前遮后拥,来到献台上。”
  “任原先解了褡膊,除了巾帻,虚笼着蜀锦袄子,喝了一声参神喏,受了两口神水,脱下锦袄,百十万人齐喝一声采。看那任原时,怎生打扮:头绾一窝穿心红角子,腰系一条绛罗翠袖。三串带儿拴十二个玉蝴蝶牙子扣儿,主腰上排数对金鸳鸯踅褶衬衣。护膝中有铜裆铜裤,缴臁内有铁片铁环。扎腕牢拴,踢鞋紧系。世间架海擎天柱,岳下降魔斩将人。”
  这时燕青“从人背上直飞抢到献台上来”。他“除了头巾,光光的梳着两个角儿,脱下草鞋,赤了双脚,蹲在献台一边,解了腿绷护膝,跳将起来,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则见庙里的看官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采,众人都呆了。
  “净净地献台上只三个人,此时宿露尽收,旭日初起,部署拿着竹批,两边分付已了,叫声:看扑!”
  “这个相扑, 一来一往,最要说得分明,说时迟,那时疾,正如空中星移电掣相似,些儿迟慢不得。当时燕青做一块儿蹲在右边,任原先在左边立个门户,燕青只不动弹,看看逼过右边来,燕青只瞅他下三面……。任原看看逼将入来,虚将左脚卖个破绽,燕青叫一声:‘不要来!’任原却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曙又来拿燕青,被燕青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钻过去。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抡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商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数万的香官看了,齐声喝采!”(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游艺习俗 » 相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