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五十年大事记(公元1949年10月——公元1999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昌乐四镇特刊副刊系列━━━红河频道营丘频道乔官频道昌乐街道高崖库区昌乐传媒:鄌郚新闻报道
马进文集 安丘文史 文史资料 民俗大观 昌乐文学 在线读书 临朐文史  百年大事 青州文史 莱夷文明
潍县文史 潍县春秋 安丘文史 金山真观 高崖文史 牡丹文化 昌乐文学 昌乐文史 潍坊名吃 雁鹅养殖
鄌郚企业 魅力鄌郚 鄌郚报道 鄌郚风物 鄌郚艺文 鄌郚文史 鄌郚人物 鄌郚西瓜 鄌郚文学 鄌郚作家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出版总署。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三次会议通过任命:胡愈之为出版总署署长。

  10月3~19日 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毛泽东于9月为会议题词:“认真作好出版工作”,并于10月18日接见了会议全体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朱德副主席出席开幕式,在讲话中,号召全国出版工作者准备迎接随着经济建设高潮而必然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勉励大家把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发展人民出版事业,并注重出版有益于人民的通俗书报”这一条变成事实,团结一切愿意和可能为人民的出版事业服务的人共同工作。会议最后通过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议。

  11月1日 出版总署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宣告成立。出版总署由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所属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和新华书店编辑部三部分合并组成,负责领导全国的出版事业。

  12月1日 国际书店成立。该店逐步发展成为专营书刊进出口贸易的业务机构。

  1950年

  3月25日 出版总署发布《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将过去各地分散经营的新华书店逐步统一为全国性的国营出版企业。

  9月15~25日 出版总署召开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着重讨论了出版、印刷、发行事业的分工专业问题以及调整出版业公私关系问题。

  10月28日 周恩来签署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同日,经政务院批准,出版总署发布了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五项决议(关于发展人民出版事业的基本方针;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改进和发展书刊发行工作;改进期刊工作;改进书刊印刷业);同日还发布了《关于国营书刊出版印刷发行企业分工专业化与调整公私关系的决定》。

  12月 根据分工专业化的决定,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分成三个独立的专业单位:总处出版部与出版总署编审局的一部分合组成人民出版社;厂务部改组为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发行部及总处其他部门改组为专营发行业务的新华书店总店。三单位从本月开始先后成立。

  1951年

  1月6日 新华书店总店组织全国书店系统选派人员,组成“战地文化服务队”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供应书刊。先后有59人分批赴朝工作,至1953年8月结束。

  3月21日 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指出在报刊上经常发表对各种出版物的批评、介绍和有评论性的出版消息,是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并规定全国各种报刊都应增设定期或不定期的书报评论专栏或专刊,刊载有关出版物的评论和消息。

  4月 出版总署成立了以周建人副署长为首的《着作权出版权暂行条例》起草委员会,着手研究着作权问题。

  8月27日~9月4日 出版总署召开第一届全国出版行政会议。叶圣陶副署长作了《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而奋斗》的报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乔木在28日所作《改进出版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对公营出版物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严厉批评。

  8月~12月 中央新闻出版机关开展消灭错误运动。胡乔木作了动员报告。

  10月12日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三、四卷分别于1952年4月10日、1953年4月10日、1960年9月30日出版。

  11月5~12日 出版总署召开第一届全国翻译工作会议。

  12月21日 政务院第116次政务会议通过《管理书刊出版业印刷业发行业暂行条例》。《条例》中明确提出出版社、印刷厂、书店均为企业单位。

  1952年

  3月13日 作家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和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获苏联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新中国出版的着作首次在国外获奖。

  9月8日 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公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在这一规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出版社对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的“三审制”。

  10月25~31日 出版总署召开第二届全国出版行政会议,着重讨论了出版计划化问题。胡愈之作了《为进一步地实现出版工作的计划化而奋斗》的报告。11月26日出版总署发出《实行出版计划初步办法》的指示。

  12月28日 邮电部、出版总署发布联合决定,进一步推行出版物的计划发行制度,规定自1953年1月1日起,定期出版物(包含报纸及杂志)的总发行由邮电局负责;不定期出版物(包含课本、一般图书和图片)的总发行由书店负责。

  1953年

  1月3日 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坚决纠正书刊发行工作中强迫摊派错误的指示》。新华书店在全店范围内对此事作了检查。

  1月10日~5月7日 出版总署派出以发行局副局长、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王益为组长的工作组,以新华书店北京分店为对象进行重点试验,制订了5个改进门市工作、进货工作和进一步实行计划发行的方案,印发给各地书店研究参考。

  1月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在北京成立,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重新组织翻译出版马恩列斯着作。

  2月7日 出版总署制定《第一次出版建设五年计划(修订草案)》,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出版工作方针为:“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提倡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增加高等学校、专门学校、技术学校课本的出版为中心,并应注意普及与提高并重,实行进一步计划化,以求供需适应。”

  3月20日~4月25日 出版总署派出四个检查组,至华东、中南、华北和北京市检查出版工作,发现不少问题,调查组返京后,出版总署党组写了专门报告给文委党组并转报中央。报告中提出,根据调查情况,出版总署准备修改1953年计划,在今后一两年内,出版工作以整顿巩固为主,注重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工作的政治效果,克服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

  5月 毛泽东听取教育部汇报工作时,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当了解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仅有30个编辑时,认为人数太少,指示补充150名干部来编写教材,由中央组织部负责选调。在中央直接关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6、1961、1963、1978、1983、1988年编写出版了六套中小学教材,陆续在全国使用。

  9月15日 上海印刷学校正式开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培养中等印刷技术人才的学校。该校初为技工学校,1957年发展为中等专业学校,1987年12月升格为大专,改名为“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1992年又经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冠以“高等”两字的25所专科学校之一,名称改为“上海高等出版专科学校”,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印刷人才。

  10月25日 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斯大林全集》第一、二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中文版共13卷,于1958年5月出齐。1962年8月,又出版了《斯大林文选》(1934~1952)作为补卷。1979年12月,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00周年,出版了《斯大林选集》(上、下卷),收入斯大林1901年至1952年临终前的主要着作58篇。

  11月3日 出版总署党组给习仲勋、胡乔木,文委党组、中央宣传部并报中央写了《关于进一步改造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请示报告》,汇报了商务、中华分别提出要求全面公私合营的申请和准备采取的措施。11月14、16日,出版总署陈克寒、黄洛峰、金灿然等领导,分别与商务、中华负责人商谈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商务、中华的领导问题。

  本年 我国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要求图书出版的册数,到1957年应比1952年增长54.2%,达到121165万册。经全体出版工作者的努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到1956年底即提前超额完成 (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的册数比五年计划规定的数字超过47%。)。

  1954年

  3月 教育部盲哑教育处以新盲字编印的盲文铅印书籍《盲童学校课外读物》等三种出版物由新华书店发行。由政府出版盲文书籍,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4月9日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改进人民出版社工作状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出版社工作的六条意见和办法。中央在批示中指出:《报告》所提出的如何增加出版物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以及如何加强人民出版社与全国作家和翻译工作者的联系等方面的意见,对人民出版社是重要的,对其他出版社同样是重要的。

  4月19日 出版总署发出《各出版社应注意宣传和介绍所出版的好书》的通知,要求今后凡出版一本质量优良的新书都应约请书评者撰写评介文字,投寄报刊发表,无论该书评报刊发表与否,出版社对书评作者均给稿酬。

  5月1日 出版总署、高等教育部和华东新闻出版局遵照中央指示:“鉴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历史悠久,在我国文化界有相当影响,因此,这次在对它们实行进一步改造时,必须郑重将事只准办好,不准搞坏。”经有关方面的努力,对全面合营做了许多工作,商务印书馆改组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改组为财政经济出版社,均于本日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名义仍保留)。

  8月14~15日 中央宣传部批转出版总署《关于改造私营图书发行业的报告》和《关于整顿和改造私营出版业的报告》,决定对私营图书出版和发行业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将一部分私营出版社改组为公私合营出版社。

  9月10日 出版总署发布《对于私营图书发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步骤、办法和1954年工作要点》。

  11月16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不设立出版总署,它所管理的出版行政业务划归文化部。出版总署于11月30日正式结束。12月1日,文化部设立的出版事业管理局开始工作。

  12月 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毛泽东思想”应如何讲解问题的通知》。称:“党章已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它的内容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同一的。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误解。我们认为今后党内同志写文章做报告时,应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办理。”《通知》还指出,“在写文章做讲演遇到需要提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可用‘毛泽东的着作’等字样。”

  1955年

  5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书刊图画问题和关于加强私营文化事业和企业的管理和改造的指示》。

  7月22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书刊图画的指示》,并附发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的《管理书刊租赁业暂行办法》,作了具体布置。

  7月27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坚决地处理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

  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处理反动、淫秽、荒诞图书,是新中国首次大规模净化出版物市场的行动,对需要处理的图书,主要采取查禁和收换两种措施,直到1956年结束。这项行动,对于净化出版物市场,对保护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8月4日 毛泽东对反映少年儿童读物奇缺的情况作了批示。文化部党组经过调查研究,于10月5日向中央宣传部报送了《关于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和今后改进意见的请示报告》,提出大力增加少儿读物的品种和印数、增强编辑出版力量、降低定价、加强发行工作等措施和建议。

  11月8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关于处理违法的图书杂志的决定》。

  11月24日 文化部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送《关于加强通俗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请示报告》,提出了加强编辑出版工作,改进发行工作等改进措施和建议。

  12月12日 文化部发布《关于书籍、杂志使用字体的原则规定》。

  12月27日 中央编译局翻译的《列宁全集》第1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中文版共39卷,至1963年2月出齐。

  12月30日 文化部发布《关于汉文书籍、杂志横排的原则规定》。

  1956年

  1月 毛泽东于1955年11月指示加强农民读物的出版工作。中央宣传部分别于去年12月和本年1月召集中央一级的出版机关和省、市委宣传部长进行传达和讨论。文化部党组也召集有关出版社和发行部门进行检查,于本年1月23日向中央宣传部并中央上报了《关于加强农民通俗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请示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2月20日 中央宣传部向中央并主席报送了《关于加强农民读物的出版和发行工作的报告》,提出了改进措施。报告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彭真审阅同意,中央宣传部于4月19日印发全国宣传部门遵照执行,并请文化部继续采取措施加强检查和督促。

  同日,文化部转发《新华书店总店关于1956年方针任务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1956年全店要把农村发行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为加强农村发行力量,除依靠供销社外,新华书店年内计划增加支店300多处,使全国每一个县都有一个支店。

  4月9~15日 文化部召开地方出版社工作座谈会,讨论今后12年内省出版社的工作方向和规划问题。会议要求地方人民出版社继续贯彻“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的方针。5月17日,文化部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告了这次座谈会的情况。

  4月 文化部决定建立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印刷技术研究机构。“文革”中一度被撤销。1972年底恢复,1978年更名为“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5月15日 文化部党组向中央宣传部写了《关于我国古籍出版工作规划的请示报告》,提出计划在今后12年内(1956~1967年),用各种加工整理方法,有步骤地分批出版较重要的古籍1500种左右。

  6月29日 以亚洲文化交流出版会会长、平凡社社长、日本出版俱乐部会长下中弥三郎为团长的日本出版交流代表团一行8人抵达北京,对我国进行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代表团来华访问。我方由邵公文、王益以中国国际书店名义出面接待。双方签订了包括中日出版物、出版技术的交流,以及互访、互办书刊展览等协议。

  6月 我国对全国私营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9月30日~11月16日 文化部组织的中国出版界赴苏联参观访问团一行11人,由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金灿然率领,对苏联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参观访问。代表团回国后,将访问情况编辑了一册《苏联的出版事业》,印发出版界内部参考。

  10月17日 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鲁迅全集》注释本第一、二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集》共10卷,至1958年出齐。

  12月 中央编译局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共50卷,于1985年出齐。

  1957年

  4月7~16日 “社会主义国家出版业会议”在德国莱比锡举行。我国派了以文化部副部长陈克寒为团长,黄洛峰、王子野等为团员的出版代表团出席会议。

  5月,文化部机关和直属单位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开展了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掀起鸣放高潮。6月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7月31日结束。反右派的斗争严重扩大化了,有不少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9月后,根据中央指示进行复查,对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同志恢复了政治名誉,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待遇根据政策作了安排。

  1958年

  2月25日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由叶圣陶、齐燕铭等19人组成,齐燕铭任组长,中华书局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金灿然兼办公室主任。

  3月10~15日 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在上海举行。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在开幕时号召全国出版工作也要来个大跃进。陈克寒副部长在3月15日的会议上作了《鼓起革命干劲,争取出版工作大跃进,更好地为生产大跃进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总结发言。会议通过了向全国出版工作者的倡议书,提出在五年内要求编辑中的左派达到编辑人数的70%以上等跃进指标。

  7月14日 文化部颁发《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草案)》,通知先在北京、上海两地有关出版社试行。

  7月 文化部直属的23个出版、印刷、发行单位提出2217件展品,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大跃进展览会”。各单位纷纷提出以高指标为特征的各种“大跃进”规划。

  8月4~16日 文化部召开全国报纸书刊印刷工作会议,明确了“印刷为政治服务、为出版事业服务’’的方针,提出了“苦战三年,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县的、大中小并举的、洋土结合的、全国性的报纸、书刊印刷网”,“在质量方面,要在三年内,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跃进目标。

  9月29日 文化部召开讨论降低稿酬标准的座谈会,响应上海报刊、出版社降低稿酬标准的行动,决定实行降低稿酬标准的办法。10月10日,文化部向全国出版部门通报了北京座谈会的决定。

  10月23日 全国报纸、书刊印刷工作会议后,根据陈云指示,文化部于本日成立中国印刷器材公司,负责全国印刷机械、器材的组织生产、进口和分配供应工作。1972年12月23日,中国印刷器材公司和北京纸张供应站合并,组成中国印刷物资公司。

  11月5日 文化部通知全国省一级以上出版社,普遍进行一次出书质量检查。《通知》中指出,各出版单位在业务工作中“政治挂帅不够,在编辑思想上红旗还没有插稳,在工作作风上不够严肃认真,以致有若干出版物出现了不少政治性错误和严重的技术性错误”。通过检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出版工作,同时也为明年放“卫星”打好思想基础。

  11月 “大跃进”以来,浙江、江苏、河北、广东等省有些县里也办了出版社,有的专县已挂了出版社的招牌,很多专县虽未挂牌,也分别由党委和有关机关团体编写出版了不少介绍工作经验、表扬先进人物的通俗读物,比较普遍的是出版当地群众的反映大跃进的诗歌,差不多县县都有。文化部于10月份在郑州召开全国文化行政会议,曾就专县办出版社的问题征求意见,代表们一致认为有建立出版社的必要。文化部党组主要负责人认为:“积极地、有步骤地建立专县出版机构,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目前在出版工作中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的较好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文化大普及运动的有力工具。”为此,文化部党组起草向中央的请示报告稿,建议“专县出版机构以挂起出版社的招牌较好,这样便于统一规划,统一承担当地各单位的出版任务。目前每专县以设一个综合性出版社为宜。”后因形势变化,这一请示报告没有上报。

  12月28日 周恩来和中央宣传部领导听取文化部工作汇报时,对文化部在“大跃进”中,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要求过高过急以致影响生产,违背创作规律大放“文艺卫星”,不按两条腿走路方针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等问题提出批评。周恩来指示:事业指标要调整压缩,放“文艺卫星”的口号要取消,要认真执行党的“二百方针”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2月30日,文化部召开全国电话会议,贯彻周总理指示的精神,对10月份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的一些不恰当的作法作了修正。

  本年 毛泽东指示吴晗、范文澜,标点出版“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研究,决定扩大为点校全部‘‘二十四史”。1959年至1966年,“前四史”先后出版,其余各史也程度不同地做了点校或整理的必要准备。“文革”开始后,整理出版“二十四史”工作全部停顿。

  1959年

  8月1日~9月30日 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在莱比锡举行。中国送展图书300多种,经评委会评定,中国共获24枚奖章(其中金奖10枚、银奖9枚和铜奖5枚)。

  1960年

  1月19日 中央宣传部部长会议讨论有计划地出版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会后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中国古籍和翻译出版外国学术和文艺着作问题的意见(草稿)》,提出要在10年左右的时间(1960年到1970年)把中外历代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作品,全部整理和翻译出版。

  4月22日 为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中央编译局编译了《列宁选集》(1-4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2日~10月31日 中央一级机关进行精减刊物的工作。整顿结果,104个单位的1254种刊物减为307种,占原有刊物的24.5%。

  1961年

  1月7日 中共中央同意并批转安子文《关于中央一级机关精减刊物工作的报告》。中央的批语说,各地各部门党组必须加强对刊物的领导,使它们成为党在思想政治战线上的锐利武器。各省、市、自治区必须指定一个书记或常委,中央一级各部门必须指定一个副部长或党组成员,负责主管刊物的工作,对刊登的重要稿件应当亲自审查。

  1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并决定在全国分期分批进行整风运动。中央宣传部即布置整顿和调整出版工作,开始整顿出版社。

  2月 中央一级出版社整顿后,原42家出版社经裁撤、合并后,继续设立的还有26家。原有工作人员5833人,整顿后精简了将近一半。文化部直属的五家出版社原有1135人,现为612人,精简了46%。

  3月15日 文化部通知各出版社,对“大跃进”中宣扬平调风、共产风、浮夸风等“五风’’错误的书籍还未进行检查处理的,应即进行检查,性质严重的应报请上级审批后作停售处理。

  3月31日 文化部党组向中央宣传部报送《关于提高书籍质量、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出版工作的五项原则和正确制订长远选题、健全编辑审稿制度等13项措施。

  4月11~24日 中央宣传部召开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始筹划大专院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周扬在会上说,中央提出要在今年解决高等学校的教材问题。理、工、农、医共有530多个专业,基本课程在500种以上,现有课程80%有教材或讲义,有相当多的要修改加工。这次会议要制定文科主要专业教材的编选计划,计划确定后就开始动手编选。

  4月13日 文化部发出《关于对历年出版的图书进行重点清理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在出版工作中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建国以来出版的15万种图书,有重点地进行清理,摸清数量、质量、品种门类三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各出版社将本社自成立至1960年底止出版的图书,根据质量情况分成四类,每种图书均填制卡片上报。之后,文化部出版局组织专人将出版社报来1.5万种公开出版的图书卡片,于1964年汇编成《全国图书简目》三册出版。

  1962年

  3月7日 中央宣传部周扬约见包之静、金灿然、陈翰伯等人,商谈关于筹建编译馆问题。4月24日,文化部党组根据会上商谈的意见,向中央宣传部并中央文教小组写报告,提出两个方案:(1)分别成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所”、“中国编译馆”、“外国文艺着作编译所”、“辞书编纂所”;(2)成立一个国家编译馆,可定名为“中国编译馆”,馆内设四个部门,分别负责上述各项工作。如实行第一方案,古典文献所和中国编译馆可为文化部的直属机构,外国文艺所可在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室的基础上扩充成立。辞书所可在上海的中华书局辞海编纂所的基础上加以扩充成立。

  8月20日 国务院同意并批转《文化部关于调整和充实新华书店业务骨干问题的请示报告》。鉴于近年来书店的经理、会计等业务骨干被抽调的过多,有的安置了一些文化水平低、工作能力弱、政治质量差的人员,以致使书店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制度混乱的情况,国务院要求各省(区、市)人民委员会对书店的工作和人员进行一次切实的整顿。

  9月19日~l0月9日 文化部胡愈之副部长以全国政协文教组名义,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编译工作者座谈会”,中央宣传部周扬副部长在会上讲了话。到会的编译工作者对编译、出版工作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文革”中,这次座谈会被诬蔑为“由齐燕铭、胡愈之等阴谋策划,号召牛鬼蛇神向党进攻的座谈会”,成为一条罪状。

  11月10日 文化部出版局写成《出版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第一次稿)》。这个条例是为了加强出版社的工作,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在总结多年来的正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条例包括出版社的方针、任务、质量和数量等共60条,在当时“左”的思想倾向影响下,虽先后起草了四年,修改了十多次,最终也未能正式下达,在“文革”中被诬蔑为“系统地推行出版工作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修正主义路线的纲领性文件”。

  1963年

  2月16日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向邓小平并中央上报了《关于加强外文书刊出版发行工作的报告》。经中央批准,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于本年9月成立,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局,统一领导对外书刊的编译、出版、印刷和发行单位。

  4月17~30日 中央宣传部召开出版工作座谈会,总结几年来的出版工作,检查了出版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会议着重讨论了政治书籍的出版和控制、农村读物和文化遗产的出版问题以及调整机构和整顿出版队伍等问题。会议讨论修正了《关于一些政治书籍的出版权限和控制办法的规定(草案)》。

  5月6、7日 江青组织的围剿《李慧娘》的文章《“有鬼无害”论》在《文汇报》上发表,点名批判孟超新编的昆剧《李慧娘》和繁星《即廖沫沙》1961年8月31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的《有鬼无害论》文章。从此,开始了报刊上一系列的公开点名批判。孟超的《李慧娘》发表于《剧本》1961年第7、8期。写前曾得到康生支持,演出后康生对该剧看过三遍,十分赞赏,说孟超“写这出戏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推崇此剧为“首都舞台第一好戏”,并特地宴请孟超及主要演员表示祝贺。1964年7月,江青组织围剿《李慧娘》的文章发表后,康生摇身一变,将《李慧娘》作为“坏戏”典型加以批判。“文革”中孟超受尽屈辱,被迫害致死。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李慧娘》重新公演,剧本重新出版。

  5月20日~6月6日 国家科委、文化部联合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出版工作会议。

  5月 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拟定了供干部、主要是党内高级干部选读的30本马列着作,由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和重印工作。30本书中的马列着作的译文都重新校订过。为便于老年读者阅读,这些书都陆续出版了16开大字本。《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还出版了线装本。

  9月14日 文化部颁发《新华书店县店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条例》共分总则、进货工作、销售工作、商品管理工作等40条,系统地总结了书店多年来在图书发行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

  10月18日 文化部向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报送《关于成立中国印刷公司的请示报告》。10月29日,经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批准,中国印刷公司在北京成立。

  1964年

  1月14~31日 文化部召开农村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提出今后加强农村读物出版工作方面的11项措施。

  4月18日~5月23日 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王益率中国印刷代表团赴日本参观访问,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到日本考察世界先进印刷技术的代表团。代表团回国后,通过会议、书面汇报、举办展览等方式汇报访问情况。

  5月20日~6月8日 文化部召开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

  6月25日 文化部召开全国书刊印刷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交流经验,赶先进,挖潜力,提高印刷生产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会上提出印刷、装订质量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还讨论了1965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书刊印刷事业发展规划。

  7月10日 《毛泽东着作选读》甲、乙两种版本,分别由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65年

  1月 文化部召开印制《毛泽东着作选读》工作会议,布置大量印制《选读》本。

  1月30日 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随文附发《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内容包括印刷通用的宋体字6196个,请各地逐步推行。

  3月4日 文化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出版部门在纸张、印刷力量安排上,除保证学生用的课本外,要坚决将印制《毛泽东着作选读》的印制放在首位,要将今年分配到一般图书用纸的百分之四十、五十或者更多一些,用于印刷毛主席着作。

  11月10日 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随即上海出版了小册子发行,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12月 文化部指定农村读物出版社从全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选拔适合农村需要的读物,印行“农村版”,降低定价,大量印行。第一批有15种,首次印行1200万册,于年底前陆续出版发行。

  1966年

  2月10日 文化部党委向中央宣传部报告,《毛泽东选集》的供需情况多年来一直十分紧张,书店长期脱销。据估算当前至少需要1100万部以上。根据纸张供应和印刷能力,要在一年内重印相当于过去15年的总印数是办不到的,今年拟重印《选集》一至四卷500万部。2月21日,中共中央同意并将文化部的报告印发全国执行。

  3月11日 文化部党委向中央宣传部并中央写报告,称解放军总政治部编辑的《毛主席语录》各方面要求加印的数量很大。鉴于《语录》的发行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的,一般用公费支付免费分发,易产生重复供应造成浪费,为此建议今后统一由各地党委责成出版部门办理,定价出售,交当地新华书店控制发行。不在报上发消息,不登广告,不公开陈列,不卖给外国人。

  4月2日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发出《暂不向外国人赠送<毛主席语录>的补充通知》,规定过去已送给外国人的《毛主席语录》原则上都要收回,但必须注意方式。个别左派朋友实在不愿退回的,可不必勉强,但要向他们说明,此书是内部读物,必须注意保存。

  4月16日 中央宣传部对于在报刊上被批判图书的处理问题发出通知,称:“经请示中央同意,凡是被批判的学术着作和文艺作品,或者对被批判的作者的其他着作,书店应该照样出售,图书馆照样供阅。”

  5月 由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会长野间省一(讲谈社社长)率领的日本出版代表团来我国访问。访问期间,野间和平凡社下中邦彦访问文物出版社,商谈出版《世界博物馆》丛书中的《故宫博物馆》卷事宜。在中日关系尚未正常化的年代,为中日合作出版迈出了第一步。5月10日,中日友协名誉会长郭沫若接见并宴请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通知》要求“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出版界从此开始了所谓“揭、批、查”运动。

  8月8日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决定》提出:“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决定大量出版毛主席着作》的消息,宣布“中共中央决定大量出版毛主席着作,号召全国出版、印刷、发行部门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立即动员起来,全力以赴,把出版和发行毛主席着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全国出版部门除大量出版、印刷、发行毛泽东着作、毛泽东像及少数报刊文件汇编的小册子外,其他出版业务基本停顿。

  1967年

  1月4日 周恩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接见全国文艺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1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宣布了《毛泽东选集》1967年印制8000万部的计划。

  1月10日 文化部出版局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全国毛主席着作印制计划会议”筹备会,16日受“造反派”群众组织冲击而中断。19日,文化部机关也被“造反派”群众组织夺了权,包括出版局在内的各部门业务工作全部陷于瘫痪。

  1月22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上海22个群众组织联合发布的所谓“革命造反派联合起来,夺取出版大权,担负起传播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政治任务”的联合宣言,《人民日报》同时配发了该报评论员文章:《出版毛主席着作的大权我们掌》,赞扬“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大好事!”

  5月11日 中央文革宣传组从国家计委、文化部及首都出版、印刷、发行、物资部门抽调少数人员,成立了“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暂代行原文化部出版局的领导职权。此后,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先后成立了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使陷于瘫痪的出版工作局面逐步得到恢复。

  12月10日 《毛泽东选集》1967年印制8000万部的计划,提前20天超额完成。

  12月25日~1968年1月8日 为庆贺1967年《毛泽东选集》8000万部的完成,安排1968年毛主席着作出版计划,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报经中央批准,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毛主席着作出版计划会议”。12月31日,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大会,受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接见。

  1968年

  5月25日 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转发《北京新华印刷厂军管会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新华厂军管会的这份所谓“经验”,和另一份以中央文件下发的《北京新华印刷厂革委会在对敌斗争中贯彻执行党的“给出路”政策的经验》,都是迟群、谢静宜为欺骗中央而炮制的,在新华厂“清理阶级队伍”中整错了一大批人。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于1979年9月予以撤销,对所造成的一切冤假错案均予平反昭雪。

  7月20日 毛泽东派女儿李讷去看望范文澜,并向他传话:“中国需要一部通史,在没有新的写法以前,还是按照你那种体系、观点写下去。通史不光是古代、近代,还要包括现代。”范文澜听后十分激动,不顾病体,从8月开始工作,计划五年完成全书,不幸于次年7月29日病逝。范文澜逝世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仍十分关心《中国通史》的编写工作。在范文澜的助手蔡美彪和其他同志的通力合作下,《中国通史》10卷从1978年至199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齐。

  1969年

  3月 “首都工人、解放军驻文化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指挥部”成立生产组,负责出版行政业务工作。8月,从部直属出版单位抽调12人组成出版小组,负责一般书籍出版业务。

  9月 文化部在北京直属出版单位,除少数人留守外,绝大多数职工携带家属下放到湖北省咸宁县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

  10月28日 姚文元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写报告,提出《智取威虎山》样板戏剧本即将在《红旗》全文发表,建议《人民日报》等报转载,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从此开始大量出版样板戏剧本等各种本子。

  1970年

  5月 遵照周恩来指示,文化部军宣队总指挥部于5月底撤销,总指出版组合并到5月23日成立的“国务院出版口”(简称出版口)。10月,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并入“出版口”。“出版口领导小组”由三人增至五人,直属国务院值班室领导。

  9月17日 周恩来召集国务院文化组、科教组和出版口等单位负责人开会,在谈话中对出版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批评,指示出版口对中央出版社、印刷厂情况在国庆节前后进行一次调查并写出报告。

  1971年

  1月22日 出版口领导小组向周恩来报送1971年出版工作计划,提出要做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准备工作,继续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重印马恩列斯经典着作30本书,做好样板戏剧本、中央文件汇编、工农兵学哲学讲用集以及各条战线的革命大批判文集等等。

  2月11日 周恩来接见出版口领导小组,对出版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说:“你们的计划我看过了,太简单,不行。计划中这些书要出,但不能只出这几种。青少年没有书看,……新书要出,旧书也可以选一点好的出版嘛!1971年再不出书就不像话了。”周恩来指示召开一个座谈会,各省来两个人,研究一下要出些什么书,也可以把各地出版的好书带来,选拔一下,好的多印一些向全国发行。

  2月27日 由周恩来亲自签发,国务院发出特急电报给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通知:国务院委托出版口领导小组于3月15日在北京召开出版工作座谈会,会期两周左右,要各省(市、自治区)出版部门来一位负责人和一名熟悉出版业务的同志,带来对出版工作的意见和1971年的出版计划。

  2月 出版口领导小组召集12家出版社开了三次座谈会。会上反映,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人员较普遍存在一些活思想:一怕。怕犯政治错误,“少出书比多出书保险”,出书“还是剪刀加浆糊保险”;领导干部中认为“抓业务危险”,“少出几本书,天塌不下来,运动搞不好还了得!”二等。“等体制定了后才好工作”,“等斗、批、改有了眉目后再出书。”三应付。有人说,现在是“过渡时期”,“出书是‘软任务’,能应付门面就行了”。“编了书‘送审无门’,‘没人拍板’,只能应付了事。”

  3月9日 出版口领导小组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报送《出版工作情况反映》,介绍上海“以革命大批判开路,加快出版革命的步伐”的经验。上海市于1969年8月根据市革命委员会指示,将“文革’:前8家出版社打破社界,成立一家“上海市出版革命组(1970年10月改名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由于编创人员中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出版路线余毒没有肃清,不少同志存在着‘出版这一行是危险地带’,‘编辑这碗饭不好吃’等错误思想,因而不敢大胆出书。”由于出版社经常针对工作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大学习、大辩论、大批判,解决了“出版与革命,抓稿子与抓‘脑子’,关门与开门,占领与反占领的关系,加速了出版革命的步伐。”1970年上半年只出书140余种,到年底就增加到420多种,1971年准备出版新书、画500种。

  3月15日~7月22日 “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指派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吴庆彤具体主持,担任会议领导小组组长。周恩来于4月12日凌晨和6月24日下午两次接见会议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结束后,周恩来于7月29日在接见几个会议代表的同时,接见了出版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周恩来针对林彪等人的干扰破坏,批判了极左思潮,对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4月2日 经毛泽东同意,周恩来批示同意恢复“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点校出版工作。中断了五年的“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中华书局再次调集一批专家学者进行工作。6月,中华书局第一批从文化部五·七干校调职工20余人返京工作。

  9月8日 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转发出版口领导小组《关于收集、翻译、出版世界各国历史书籍的情况的报告》。世界各国历史书籍由全国14家出版社联合承担出版任务,于1971年冬至1973年陆续出版。

  9月 章士钊着《柳文指要》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120余万字,线装三函14册,共印3000部。周恩来对出版此书几次给予指示,并说:“如这本书出得还像样,可看出我们对旧的东西不是一笔抹煞。”1972年2月,尼克松来华访问时,周恩来向他介绍了《柳文指要》,说:“这部书完全是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下才公开出版的。”并送他一部留作纪念。

  10月26日 出版口领导小组向国务院请示,说林彪于“九·一三”出逃叛党叛国罪行传达后,群众纷纷要求修改毛主席像上印的“四个伟大”的像题。11月29日,周恩来批示:“政治局会议审定:主席像上不要再印林彪题的‘四个伟大’,也不要再提‘四个伟大’了。”出版口提出处理办法,于12月4日通知全国执行。

  1972年

  1月 为落实毛泽东关于“要读几本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的指示,人民出版社召开出版哲学史书籍座谈会,初步规划新编中国哲学史和欧洲哲学史,以及修订重版几种中外哲学史着作。

  2月16日 周恩来召集吴德和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开会,对尼克松来我国访问,出版方面将几部古典小说在王府井新华书店摆出来,不卖给中国人,光卖给外国人的做法提出批评,指示业务组好好检查一下,各个涉外部门和北京市都要查一查,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出版口领导小组于2月20日向国务院写了《关于几种古典文学书籍只卖给外国人不供应国内读者错误的检查报告》,并抓紧重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公开发行。

  5月 中央编译局重编并校订了译文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至4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列宁选集》(第2版,1至4卷)于10月出版。

  1973年

  4月 周恩来接见访日代表团全体代表,问荣毅仁等人是否看过《阿登纳回忆录》,回答说看不到,有些内部书是孩子们从同学家里借来看的。周恩来指示出版口改进内部书的发行办法。5月12日,出版口领导小组向国务院写了请示报告,扩大了内部书的发行范围和供应办法。

  7月31日 据出版口出版发行部调查,“文化大革命”前《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四部古典小说共印了595.96万余部,(以《水浒》的印数最多,共印了205.25万部);“文革”后仅1972年4月重版一次,全国共印了137.7万部(全国报的计划印数,仅《红楼梦>1种即达400余万部)。四部古典小说重印出书后,书店门市出现了排队待购的长长行列。图书馆开放出借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图书借阅处等候别人还书,或者互相约好掉换借阅后再办还书、借阅手续。“文革”后,有些基层图书馆对古典小说有四种态度:(1)不开放外借;(2)开放但不外借;(3)对干

  部开放,对工人不开放;(4)对工人干部都开放。目前不开放出借的情况已有所改变。大多数读者对于重版古典小说表示欢迎,也有少数人怕青年“中毒”,认为不宜出版,或应严格控制发行。

  8月20日~10月23日 以严文井、王仿子为正副团长的中国出版印刷代表团到日本参观访问,这是“文革”后我国出版界派出的第一个访日代表团,以印刷作为考察工作的重点。

  9月26日 经国务院批准,将国务院出版口改为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简称国家出版局),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的对外名称予以撤销。

  9月27日 国务院批转出版口《关于翻译出版外国地理书的请示报告》,这项工作由全国17家出版单位共同承担,陆续出版。

  12月6日 国家出版局接到广州海关反映,1972年以来,从香港、澳门和国外邮寄进口的古旧书籍日益增多。其中《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四部古典小说,今年春节后半个月内邮寄进口数为6909部,而10月12日至20日的9天内,就达11190部。其他如《聊斋》、《封神演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东周列国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也有不少。这些书的出版地为香港、澳门、新加坡,也有少数由台湾出版,冒充香港版寄入。

  12月 《鲁迅全集》新排20卷无注释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着作单行本24种也于本年年内陆续出版发行。

  1974年

  1月18日 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随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宣告:“一场群众性的深入批林批孔的政治斗争正在各方面展开。”此后,全国出版单位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关批林批孔的图书。

  5月 由相贺彻夫、泽村嘉一为正副团长的日本印刷代表团来我国访问。

  7月5日~8月8日 国务院科教组、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法家着作注释出版规划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毛泽东关于要注法家着作的指示,讨论、拟定了《法家着作注释出版规划(草案)》。此后,全国出版单位陆续出版了一大批法家着作和“评法批儒”的书籍。

  11月4日~12月19日 国家出版局会同国务院科教组在北京召开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翻译出版规划座谈会,讨论、拟定了1975年至1977年用蒙、藏、维、哈、朝五种文字翻译出版各类图书的规划(草案)。

  1975年

  5月23日~6月17日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出版局在广州召开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座谈会。会议制定了1975年至1985年编写出版160部中外语文词典的规划(草案)。经周恩来批准,国务院于8月22日向全国批转了座谈会的报告。

  8月15日 姚文元向国家出版局徐光霄传达毛泽东关于评《水浒》的指示,并布置立即落实出版任务。接着,全国掀起“评《水浒》,批宋江”的运动。北京、上海等地很快大量出版了《水浒》传的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一回本;还出版了少年儿童版(缩编本),有金圣叹批语的七十四回本(影印),一百回的大字本等。

  9月3日 中华书局编辑周妙中给邓小平写信,针对“文革”对出版工作造成的破坏,对出版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邓小平对这封3000多字的长信很重视,于9月11日将这封信送给毛泽东,并在信前批注:“主席:知你向来关心这些方面的问题,故送上一阅。拟交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乔木同志等研究处理。”在毛泽东圈阅后,邓小平于16日又将此信转给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传阅。24日,胡乔木给国务院和国家出版局有关负责人写信,对贯彻邓小平的批示提出具体意见。国家出版局随即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和贯彻。

  10月19日 胡乔木为姚雪垠写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事,向毛泽东写信,并附上姚雪垠的来信。毛泽东于11月2日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姚雪垠描写明末农民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于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卷初稿于1973年完成,继续修改并拟着手写第三卷,但这时姚雪垠的处境日益困难。《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后,姚雪垠曾寄给毛泽东一部,得到好评。“文革”初期,毛泽东曾告王任重,通知武汉市委,作出对姚雪垠不批斗、不游街、不抄家等予以保护的决定,使姚能在动乱中继续写作,书稿资料也没有散失。由于以上原因,在姚雪垠处境困难时,有人向他建议,此事只有上书,请毛主席出面关心才有望解决。于是姚先给在北京工作的原武汉市委分管文教的书记宋一平请求帮助。宋收信后即向胡乔木汇报,很快复信表示支持。由于毛泽东的亲自关怀,姚雪垠由武汉调至北京,《李自成》第二卷于1977年出版,第一卷的修订本相继问世。中国青年出版社也由此得以恢复工作。

  10月28日 周海婴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说:“近年来,我常想到关于鲁迅书信的处置和出版,鲁迅着作的注释,鲁迅研究工作的进行等方面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也向有关负责同志提过多次建议,始终没有解决,感到实在不能再拖下去,只好向您反映,请求您的帮助。”信中提出了有关鲁迅着作出版的几点建议。这封信是周海婴和叔父周建人等商量并得到胡乔木的帮助,由胡乔木转呈毛泽东的。11月1日,毛泽东批示:“我赞成周海婴同志的意见。请将周信印发政治局,并讨论一次,作出决定,立即实行。”

  1976年

  4月23日~5月10日 国家出版局在济南召开鲁迅着作注释出版工作座谈会。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关于鲁迅着作注释出版“立即实行”的批示。制定了《鲁迅着作注释出版规划(草案)》。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一重要工作阻力重重,进展缓慢。

  8月12日 张春桥、姚文元直接布置迟群、谢静宜通知国家出版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评<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评<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书中所收的三个文件被“四人帮”诬蔑为“邓小平授意炮制的三株大毒草”,加上“北大、清华两校大批判组”写的评论文章和编者前言,大量印行,在全国内部发行。据统计,全国共印制9100余万册(实际发行8000余万册)。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出版局于11月6日报请中央批准,将这三本小册子停止发行。

  10月6日 中共中央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江青反党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至此结束。

  10月8日 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并陆续出版以后各卷;在出版选集的同时,筹备出版《毛泽东全集》。

  1977年

  4月15日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全国印行近2.2亿册。1982年4月10日,国家出版局发出通知,称根据中央宣传部通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内容因有些提法(包括出版说明和注释)不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予以停售。

  5月 中央派王匡、王子野来国家出版局主持清查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

  9月11日 国家出版局领导小组向中共中央上报《关于鲁迅着作注释出版工作的请示报告》。中央批准了《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在胡乔木、林默涵的领导和主持下,鲁迅着作出版工作大大加快。重新整理、注释的《鲁迅全集》新版16卷本,于1981年9月鲁迅诞辰100周年前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部出齐。

  10月5~15日 国家出版局在武汉召开全国图书发行工作座谈会。

  10月12日 国家出版局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了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使废除了11年之久的稿酬制度重新得到恢复。

  11月 中央马列着作、毛泽东着作民族语文翻译局在北京成立。

  12月3~17日 经中央批准,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出版会议。会议着重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炮制的“黑线专政”论,明确肯定建国以来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出版战线始终占主导地位,出版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出版队伍中绝大多数的同志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会议还讨论了出版工作的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1978至1980年三年出书计划和1978至1985年的八年出书规划的初步设想。

  12月20~28日 教育部、国家出版局在河北涿县召开全国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会议。

  1978年

  1月19日 国家出版局召开直属出版社规划动员会议,提出“三年实现初步繁荣、八年达到全面繁荣”的奋斗目标。

  3月7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国家科委《关于大力加强科技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

  3月~6月 国家出版局为尽快扭转“四人帮”造成的严重书荒现象,两次组织全国十几个省、市和部分中央级出版社重印92种中外文学作品和科技书、少儿读物、工具书等共计4700万册,用纸1.3万多吨,集中于5月1日、国庆节前后在全国大中城市同时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4月 用新式标点点校的“二十四史”,历时20年,由中华书局全部出齐。

  本月 美国书商访华代表团一行16人来我国参观访问。此后,海内外出版、印刷、发行的交流活动逐渐增多。

  5月 中共中央批准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三部门党组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同意成立以胡乔木为主任的总编辑委员会。

  6月 国家出版局在沈阳召开胶印印书现场会,推广照相排字和胶印印书。

  7月18日 国务院同意并批转《国家出版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

  8月 国家出版局在石家庄市召开印刷科研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印刷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书刊印刷科研的主攻方向为电子排版、电子制版、书刊高速胶印及装订联动化。

  10月11~19日 国家出版局在江西庐山召开全国少年儿童出版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代局长陈翰伯主持,并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勇闯禁区,迎接少儿读物繁花似锦的春天》的讲话。会议初步澄清了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是非,讨论、制定了《1978至1980年部分重点少儿读物出版规划》。12月2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等7个部门为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所写的《关于加强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的报告》。

  12月28日 国务院批准国家出版局关于建立北京印刷学院的报告。

  1979年

  l~4月 国家出版局在北京、上海分别召集部分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和地方出版社的负责人及编辑座谈,着重讨论出版工作如何适应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努力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人员质量,促进出版工作大干快上等问题,并就地方出版社的方针任务等问题交换意见。

  3月22日~4月10日 国家出版局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及评奖;展出期间,国家出版局邀请北京有关方面的专家和书籍装帧工作者50余人举行书籍装帧工作座谈会。

  4月10日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职工座谈会,60余人参加。会议由胡愈之主持。沈雁冰等在会上讲了话。1914年到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胡愈之在讲话中对在台湾的原商务、中华的许多老朋友表示怀念,欢迎他们来北京看看,互相介绍情况,交流经验;其他人的发言中也提出同样的希望。

  4月13~21日 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讨论图书发行工作如何适应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问题,并评选出全国书店系统10个红旗单位、41个先进单位、13个先进集体和40位先进工作者。

  4月 胡耀邦在国家出版局向国务院建议建立版权机构、制定版权法的报告上批示:“同意报告,请你们尽快着手,组织班子,草拟版权法。”

  7月27日 王选等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照排系统研制成功,输出了第一张中文报纸版面。

  8月27日~9月10日 国家出版局在太原市召开全国书刊印刷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书刊印刷工作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问题。

  12月8~19日 国家出版局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会议交流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出版工作的经验,研究了如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等问题。会议围绕地方出版社方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国家出版局代局长陈翰伯作会议结论时说,地方出版社“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或兼顾全国”的方针可以试行。地方出版社出书不受“三化”(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的限制。这次会议为改革开放后地方出版工作的大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2月20~21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版协)在长沙举行成立大会。协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胡愈之为名誉主席,陈翰伯为主席,徐伯昕等9人为副主席。

  1980年

  2月9日 中国版协举行迎春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王震、方毅、许德珩等出席并讲话。有关部门负责人、科学文化界、出版界等知名人士900多人出席。

  3月12~13日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王益任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4月22日 中央宣传部转发国家出版局制订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条例》包括出版社的方针任务、图书的质量与数量、出书规划与计划等十个部分,共40条。

  5月10日 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会见南斯拉夫“评论之友”访华团,该团由11个国家23家出版社的43人组成。王任重在讲话中肯定对外合作出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要加强国际宣传,必须采取像合作出版这样的有效措施。

  5月26日 国家出版局党组上报《关于加强同国外合作出版的报告》,经国务院、中央宣传部批准执行。

  6月7~12日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书刊印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48个先进企业、74个先进集体和132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6月25~30日 旅游总局和国家出版局在江苏无锡联合召开旅游工作座谈会。

  10月7~21日 新华书店总店和北京市新华书店在北京举办1980年全国书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办的全国规模的图书展销活动。全国’100多家出版社的1.3万多种图书参加展销。

  11月13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国家人事局制定的《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

  11月27日~12月6日 国家民委和国家出版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座谈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新时期民族出版工作的方针任务,研究扶持发展民族出版事业的主要措施,制订今后三年内出版少数民族文字重点图书的选题规划。国务院于1981年3月14日批转了这次会议的报告。

  12月2日 国家出版局发出通知,在全国城乡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和书贩。

  12月 中国版协编辑的第一本《中国出版年鉴》(1980)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胡愈之写了《发刊词》。

  1981年

  3月9~17日 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读物出版发行工作会议。中央宣传部于4月29日批转了这次会议的纪要。

  5月9~16日 国家出版局在成都召开对外合作出版工作座谈会。

  9月17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讨论了整理我国古籍的问题。中央决定,由李一氓同志主持此事,并由中华书局、文化部、教育部、社会科学院、国家出版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组成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直属国务院。要求规划小组提出一个为期3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第一个10年先把基础打好。中央认为,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当前先把领导班子组织起来,把规划搞出来,把措施落实下来。12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

  10月12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颁发的《加强对外合作出版管理的暂行规定》。

  1982年

  2月4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国家出版局党组《关于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的汇报提纲》。会议由胡耀邦主持。国家出版局陈翰伯、王子野、许力以、王益四人列席。会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的成绩,同时指出在出版工作的领导上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没有强有力地掌握住出版工作的方针和方向。中央书记处决定,请中央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代中共中央、国务院起草一个关于加强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决定。

  2月17日 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有73种科技图书获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对科技图书进行全国性的评选活动。

  3月17~24日 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讨论制定了1982年到199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共3119种。国务院于8月23日原则批准了这一规划。

  5月5日 根据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的决定,原文化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五个单位合并,组成新的文化部。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为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

  5月10~20日 应中国版协邀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鲍格胥博士等7名官员和专家在北京举办版权讲习班,共讲了14讲。全国出版部门有150余人参加听讲。

  6月12~18日 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7月10日,文化部发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简称“一主三多一少”)。

  11月26日 国家出版委员会成立。这是文化部党组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设置的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主任王子野,副主任严文井、常紫钟,委员12人,秘书长王仿子。

  12月28日~1983年1月8日 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的经验,部署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和各项奋斗目标,讨论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草案)》以及文化部提出的《1981-1990年全国出版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关于制订1983-1990年图书出版规划的意见》等文件的讨论稿。

  1983年

  2月21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文化部出版局局长边春光、顾问王益参加了会议。

  6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作了明确规定,对加强出版队伍的建设。改变印刷、发行的落后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出版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出版工作作出决定,新中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这是指导整个出版战线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出版界明确方针、统一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7月1日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1月13~19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广西阳朔召开第一届出版研究年会。

  1984年

  6月15日 文化部颁发《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在内部试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有关版权保护的条例。

  6月21~27日 文化部在哈尔滨召开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使出版社由单纯的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型;适当扩大出版单位的自主权;出版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出版行政部门要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搞活”。这些要求,对出版体制的改革起了推动作用。

  7月25日 胡乔木致函教育部,同意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设置图书编辑专业。

  9月24日 人民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央编译局编译的新版《列宁全集》(1至4卷)出版座谈会。杨尚昆、胡乔木、邓力群、薄一波、王任重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由我国自己编辑的新版《列宁全集》共60卷,3100万字,收文献近1万篇,是目前世界上收载列宁文献最多的一个版本,从本年8月开始出书,至1990年底全部出齐。

  10月8日 中国版协副主席王仿子和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董事长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在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共同签署了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协议。12月6日,英文版《邓小平文集》在英国首次出版并向世界各国发行。中国驻英大使陈肇源和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在伦敦联合举行招待会,中国版协副主席许力以出席。1985年1月24日,《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发行。1987年10月,英文第二版《邓小平文集》出版发行。

  1985年

  3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个从事出版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1989年8月5日改名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5月8日 由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制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国家经委主持召开的国家级鉴定会上正式通过鉴定。胡愈之、周培源出席了鉴定验收大会。

  5月15~18日 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在济南市召开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召开的讨论图书评论工作的全国性会议。7月25日,中央宣传部印发《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纪要》。

  7月25日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设立国家版权局。原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改称国家出版局,与国家版权局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均隶属文化部领导。

  9月l0日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祝贺中美双方合作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当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祝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一至三卷出版发行。

  11月18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听取国家出版局关于《出版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汇报提纲》,中央领导同志对出版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11月26日~12月2日 国家出版局在太原召开全国出版社总编辑会议。会议以端正指导思想,坚持出版方针,提高图书质量为中心议题。

  12月12~22日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香港总管理处联合举办的“中国书展”,在香港举行。邓颖超为书展题名。展出图书28207种,30689册。

  1986年

  3月6~9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出中国版协第二届理事会和新的领导机构,陈翰伯为名誉主席,王子野为主席,边春光等10人为副主席。

  3月28日~4月6日 中国版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第一届1959年,第二届1979年)。12月16日,召开了本届展览优秀作品评奖发奖大会。

  4月20日~5月4日 由国家出版局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图书展览”在北京举行。全国340余家出版社的3.5万余种图书、200余家杂志社参展。

  4月25日~5月3日 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推行图书多种购销形式的试行方案》、《全国新华书店改革试行方案》、《关于发展集体、个体书店和加强管理的原则规定》三个文件。国家出版局分别于7月1日、9月9日发布了这三个文件。

  5月5日 中国翻译出版界经过30年的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全部出齐。

  7月11日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决定设立毕昇奖,这是我国印刷界目前最高的个人奖励。

  9月5~11日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办的国际性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3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055家出版社5万余种图书参展。

  10月6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国家出版局和国家版权局脱离文化部,国家出版局恢复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建制。12月26日,国务院任命宋木文为国家出版局局长。

  10月24日 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在延安清凉山建成。纪念馆由中国记协、新华社、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出版局等单位集资,委托延安报社修建。中国版协组织在京部分老同志参加了纪念馆的开馆典礼。

  1987年

  1月13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的通知》。新闻出版署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新闻出版署成立后,国家出版局撤销,国家版权局保留。3月9日,中央任命杜导正为新闻出版署署长。

  4月26~27日 韬奋出版奖评奖委员会开会,评选出王仰晨等10人为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奖者。9月9日在北京举行授奖大会。

  5月 《经济日报》使用改进的华光三型激光照排系统出版了中国第一张整版组成的中文报纸,从此开始了我国新闻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走入光与电的新时期。

  6月23~29日 新闻出版署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在大连召开新闻出版署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关于党的出版史料征集管理和编纂工作五年(1987~1991)规划的部分设想(草案)》、《党的出版史料征集工作简则(初稿)》和《中国现代出版大事记(1949~1952部分草稿)》,并交流了近几年来征集、整理党的出版史料的情况和经验体会。

  7月6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7月30日,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轻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财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7月11~16日 国家版权局在青岛召开全国版权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版权管理工作的经验,讨论版权法(草案),研究确定地方版权管理机关的任务。

  7月17日 首届“中国图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11月3日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北京举行首届“毕昇奖”、“森泽信夫印刷奖”授奖大会,王选等7人获奖。

  11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依法严惩非法出版犯罪活动的通知》。

  1988年

  1月 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新年前后,联合向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单位2000多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老出版工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5月6日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当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11月21~25日 新闻出版署在成都召开第二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座谈会,讨论制定《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草案)》。这一规划于199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规划的辞书共169部,由44家出版社承担出版任务。

  1989年

  5月5日~6月11日 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中国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谱》豪华本(推蓬式锦面册页装,全帙8本,外套红木护箱)获本届展览的最高奖——高于金奖的“国家大奖”。此书为明末出版家胡正言编印,出版社为重现明版原貌,以1700余块雕版精印,历时三年完成。中国送展本届展览会的150本图书中有12种获奖。除《十竹斋书画谱》外,还有荣宝斋的《八大山人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宋人画册》和《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3种获金牌奖以及银牌奖1种,铜牌奖2种,荣誉奖2种。

  7月5日 国务院任命宋木文为新闻出版署署长,免去杜导正的新闻出版署署长职务。

  8月19~30日 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图书展览”在北京举行。这次书展是对中国出版界改革开放10年成果的一次大检阅。近60家出版社(包括香港、澳门、台湾部分出版社)3万余种图书参展。展出的12天中,参观者达16万人次。

  8月20日 《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2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整顿清理书报刊和音像市场电话会议,部署整顿清理书报刊及音像市场工作。会后成立全国“扫黄”办公室,设在新闻出版署。

  9月5日 《中国美术全集》60卷全部出齐。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发行仪式。

  9月15~20日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整顿压缩报刊和出版社会议。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中宣部部长王忍之在中南海同出席会议的代表座谈。

  9月28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劳模大会,新闻出版界有17人出席大会。30日,新闻出版署邀请他们来署进行座谈。

  本年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1989年的10年中,邓小平着作已出版各种文版26种,共发行1亿多册。其中1983年7月出版《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的印数最大,总印数为4408万多册。

  1990年

  3月2~5日 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新闻出版局局长会议。会议讨论了治理整顿和深化出版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繁荣出版工作的设想。3月5日,李瑞环在中南海与参加会议的局长座谈时指出:多出好书是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扫黄”和报刊出版社的整顿要继续抓紧。

  8月26日~9月7日 应中国版协邀请,由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组织的“台北出版人访问团”一行40余人来大陆访问。中国版协与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联合于9月1日举行招待会,并召开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研讨会”。

  9月2~9日 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全国期刊展览”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的纯期刊大型展览,全国4000余种期刊参加展出。6月,举行了全国期刊展览“整体设计奖’’和“印刷质量奖”颁奖会。

  9月7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自1991年6月1日起实行。

  12月3 B 《汉语大字典》8卷全部出齐。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书出版总结表彰大会。

  1991年

  2月11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进一步明确由新闻出版署归口管理音像出版业,并部署在全国开展压缩整顿音像单位的工作。

  3月6日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在北京成立。刘杲任会长。

  4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本卷中的出版部分由许力以主编,从提出编撰到组稿和出版共历时10年,前后参与撰稿和审定校阅工作的不下300人。

  7月1日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修订的《毛泽东选集》(1-4卷)第二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邓小平为《毛泽东选集》(1-4卷)第二版题写了书名。

  8月31日~9月13日 由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党史资料征集部门和国家文物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五单位联合举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史料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办的大规模文化和出版史料的展览。其中有关出版的展品共3119件(内有原件676件)。

  12月 由新闻出版署主持制定的“八五”(1991~1995年)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规划于本年底完成,列入规划的图书选题,共有1169种(含12816卷、册)。

  1992年

  5月20日 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1991年度“五个一工程”奖颁奖大会,有10种优秀图书获奖。这是中宣部主办的首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

  5月25~31日 “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究制定《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规划》(草稿)选列(1991-2000年)10年内整理出版古籍2000种左右,“八五”期间的重点书目1040种。会后,对《规划》(草稿)进行了修改,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核定后上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

  5月28日 中国期刊协会成立。有林任会长。

  9月9日 《中华大典》编纂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交流和总结了试点工作经验,并分别组建《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标志着这项文化出版的大工程开始全面启动。《中华大典》全书收集的文献上起先秦,下止清末,总计选收中国历代古籍2万余种,7亿多字。全书共分22典,首批书于1997年4月开始陆续出版。这项跨世纪的中国古籍整理工程,是中国学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组织了全国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项工作。

  9月25日 国务院发布《实施国际着作权条约的规定》,自1992年9月30日起施行。

  10月6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繁体字版)开始在台湾出版发行。这是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台湾锦绣文化企业签订的协议进行的。该企业从《全书》74卷中选定60卷,一字不改地保持原貌以每月4卷的速度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于1994年底全部出齐。

  10月13日 中国编辑学会在北京成立。刘杲任会长。

  10月14日 国家版权局在北京举行“中国加入国际着作权公约”新闻发布会。《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分别于10月15日和30日起在中国实施。

  12月26日 由新闻出版署、国家人事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97个先进集体的代表和116名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

  1993年

  4月8日 国家物价局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改革书刊价格管理的通知》,决定除教材和教辅书,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定价纳入国家管理范围外,其他图书的价格由出版单位自行制定定价标准。这一规定自本年4月20日起实行。

  5月5~15日 应台湾“两岸图书出版合作研讨会”筹委会邀请,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许力以为团长的祖国大陆出版工作者访问团一行12人赴台湾访问,并在台北召开了“两岸图书出版合作研讨会”。这是海峡两岸隔断40多年后出版界第一次在台湾举行的研讨会。

  5月18日~6月20日 由中国年鉴研究会与北京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年鉴展览”在北京举行。全国各类年鉴500余种参展。

  5月29日 国务院、中央组织部任命于友先为新闻出版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免去宋木文的新闻出版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职务。

  8月24~25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组成了第三届理事会和选举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王子野为名誉主席,宋木文为主席,于友先等9人为副主席。

  10月8日 新闻出版署召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胜利完成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前会见了参加编纂的与会专家学者。《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已于1993年9月全部出齐。

  11月2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发行。1989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和1983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经邓小平同意,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增补和修订,分别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由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10月出版了第二版。

  11月4~8日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台湾“’93台湾图书展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93台湾图书展览”在北京举行,这是海峡两岸开放文化交流以来台湾出版界第一次来大陆举办的大规模图书展览。

  11月18日 首届“国家图书奖”第一次评委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图书奖”是新闻出版署主办的表彰优秀图书的最高奖,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12月25日 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座谈会。

  12月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和文献研究室同有关部门合编的《毛泽东文集》(第1至2卷)、《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年谱》(1893-1949)、《毛泽东》画册、《缅怀毛泽东》等一批图书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其中《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1至4卷之后又一部多卷本的综合性毛泽东着作集,其中有不少文章是首次公开发表。全书共8卷,于1999年6月出齐。

  1994年

  1月24~29日 全国新闻出版局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在报告中提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

  1月30日 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举行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评委会从全国400家出版社推荐、申报1980年至1992年出版的1105种图书中,共评出荣誉奖8种、国家图书奖45种、提名奖82种。

  1月 “亚太地区出版联合会”(APPA)在日本成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木文当选为副主席。

  3月29日~4月4日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承办的“’94大陆图书展览”在台北市举行,大陆赴台代表团共99人。这是海峡两岸隔绝了40多年后,大陆图书首次在台湾展出。181家出版社的1.7万余种、2.6万余册图书展出。

  4月16日 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出版信息网正式运行。该网每半个月通报一次全国出版社发排的新书信息。

  4月29日 中国音像协会成立。刘国雄任会长。

  5月10日 《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胜利完成庆功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前会见了全体与会人员。江泽民在讲话中向所有参加编纂出版这部词典的同志表示祝贺和感谢。

  6月16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行的现状,以及中国积极承担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义务等方面的情况。

  7月5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着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

  8月25日 国务院颁发《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自本年10月1日起施行。

  9月2日 “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大陆、香港、台湾的出版协会负责人商定,今后三地出版界以“华文出版联谊会议”的形式进行交流。

  10月17日 荣宝斋建店100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江泽民、李鹏、乔石分别为荣宝斋百龄庆典题词。

  11月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书报刊影视音像市场管理的通知》。

  11月l0日 由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制作的电子版《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合订本演示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着作制成光盘公开出版发行。

  12月17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评选授奖大会在北京举行。105名优秀中青年编辑受到表彰。

  1995年

  1月12日 江泽民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新闻出版署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汇告。会议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新闻出版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新闻出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事关社会风气、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下一代的成长,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出版物是特殊商品,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要抵制和扫除黄色、腐败的东西,让优秀的出版物占领市场。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新闻出版署党组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

  1月17日~21日 全国新闻出版局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经中央政治常委会议审议批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提出制定“‘九五’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九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以及其他一些新闻出版行业的重要发展规划。

  5月4~14日 应台湾两岸图书出版合作委员会和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邀请,由宋木文率领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代表团一行10人赴台湾进行参观考察。

  5月15~17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香港出版总会的代表在香港举行第一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中国版协宋木文、许力以等参加。

  10月27日 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新闻出版署联合在北京召开新版马列着作出版座谈会,庆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版首批第1、11、30卷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至4卷,《列宁选集》中文版第3版第1至4卷的出版发行。

  11月5日 邹韬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李鹏为纪念大会题词。李鹏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首都各界200多人参加。

  11月7~12日 由中国版协、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1500种书籍参展,有300种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12月14日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为落实江泽民、李鹏为少年儿童创作动画艺术精品的指示而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工程’,全面启动(这一出版工程指在全国建立5个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基地、出版15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办好5个儿童动画(漫画)刊物,简称“5155工程”)。新闻出版署为顺利实施“5155工程”,建立了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发展中心。

  12月2口日 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在北京揭晓。评选出荣誉奖7种,国家图书奖29种,提名奖56种,是从出版社推荐参评的654种图书评选出的。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的颁奖大会于1996年1月30日在北京举行。

  12月26~29日 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出版工作会议。这是继1963年科技出版工作会议后的又一次全国范围的科技出版工作会议。会议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明确了科技出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国家增加对科技出版工作的投入,落实中央赋予科技出版的优惠政策,加强科技着作的奖励力度,建立优秀科技着作的选题推荐制度,深化科技出版工作的中外交流。

  1996年

  5月6~l0日 新闻出版署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九五”期间以及2010年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并讨论了《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纲要》、《新闻出版系统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章程》等文件的讨论稿或草案,交流了各地人才培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井冈山会议的会上和会后为出版系统人才培养筹集到专项基金440余万元,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工程开始启动。

  5月17日 新闻出版署教育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

  6月1日 中国印刷博物馆落成典礼在北京举行。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分为源头古代馆、近代馆、新技术及装备馆三大部分,此外还有证券、港澳台以及精品等专题展,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印刷术发明和印刷工业发展的过程。

  7月13~17日 新闻出版署主办的“中国出版成就展”在北京举办。江泽民、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并就进一步做好出版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中国出版成就展的主题是:繁荣出版,服务大局。它全面系统反映了我国出版工作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全国有540家出版社的38281种图书,2394家期刊社的4290种期刊,143音像出版社的3099种音像出版物和180种电子出版物参展。

  9月3日 胡愈之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的《胡愈之文集》(六卷)出版发行。

  10月2~5日 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中国少儿出版物成就展”在北京举办。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国少儿读物出版的成就,共展出全国出版的少儿图书、少儿类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2万余种。

  10月6~10日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10月10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中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要求:“出版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和有价值的学术着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目前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散滥问题,努力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认真整顿违反规定屡出问题和不具备基本条件的新闻出版单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停办。”

  11月14日 中国版协、中国编辑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评奖颁奖会在北京举行,有73人获奖。

  11月16-18日 文化部组织的研究成果“木活字印刷在12世纪下半叶已广泛应用”鉴定会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举行。经专家考证,1991年9月在宁夏贺兰县拜寺沟主塔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9册,约10万字,均为蝴蝶装印本),具有明显的活字版印本特征,为西夏后期的木活字印本,出版时间相当于公元12世纪下半叶。

  11月19日 中国版协为表彰从事出版工作多年离退休后又作出贡献的老出版工作者,特设“伯乐奖”。首届“伯乐奖”颁奖大会于本日在北京举行,有12位同志受到表彰。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73岁;从事出版工作时间最长的62年,平均为44.5年。

  12月18日 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100种优秀图书获奖。会议宣布,该奖从第十一届开始,评选工作改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直接领导,中国版协主办,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与国家图书奖评选交替进行。

  12月27日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提议,为表彰出版界的先进人物,弘扬奉献精神,决定委托中国版协举办“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从1996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评选出100名优秀出版工作者。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颁奖大会本日在北京举行。共有出版社63人,期刊社17人,新华书店13人,印刷厂7人受到表彰。

  1997年

  1月2日 国务院发布《出版管理条例》,自2月1日起实施。《条例》对出版事业的方向、指导思想、任务,以及对出版单位的设立与管理,出版物的出版、印制或复制、发行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1月8日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台湾棣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中华百科全书(光盘版)》开始发行。这是我国第一张综合百科全书光盘。

  1月28日 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全国出版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全国出版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出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行业新风,规范行业行为,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出版队伍。会上宣读了新修订的《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的若干规定》。

  2月19日 邓小平逝世。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新闻出版署迅速组织邓小平画像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书的出版发行。到5月份,全国总计印行一像、一书分别为350多万幅和311万多册,及时地满足了全国广大群众悼念、学习邓小平的需要。

  3月8日 国务院发布《印刷业管理条例》,自本年5月1日起施行。

  4月13~17日 第六届世界印刷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大会决定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将于2001年5月在中国北京举行。

  4月18~21日 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与澳门基金会联合举办的“’97中文图书音像展览”在澳门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在澳门举办的首次大型图书、音像展。

  4月23日 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书刊发行业最高荣誉奖首届“中国书刊发行奖”和为庆祝新华书店建店60周年颁发的“新华书店双优奖”(成绩优良、服务优秀)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对获“中国书刊发行奖”的100人颁发金质奖章、荣誉证书和奖金;对获双优奖先进单位的310家新华书店颁发铜质奖牌和荣誉证书。同时公布了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于3月20日制定的《全国书刊发行业公约》。

  4月24日 新闻出版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纪念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李鹏在中南海会见出席会议的代表并讲话,提出要把新华书店办成一流的图书流通体系。为庆祝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新闻出版署、劳动部联合举办了“全国新华书店知识技能比赛”。7月4日,新闻出版署作出决定,授予张利民等5人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5月8日 商务印书馆建馆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出席座谈会的代表。朱镕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并向全国出版界、学术界、着译界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5月12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出版之家”在北京落成,举行了落成仪式。同时举行了“叶圣陶编辑思想研讨会”。

  6月26日 新闻出版署发布《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50项条款。

  7月1日 我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把迎接香港回归作为1997年工作的大事之一,开展了多项活动,组织出版了一批有关香港题材的图书、图片、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新闻出版署于6月27日召开了有近百人参加的迎接香港回归座谈会,畅谈学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理论的体会,表达了喜迎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

  7月23~28日 香港回归后举办的首次书展——第八届香港书展在香港举行。本届香港书展首次举办了“国际版权交易会及印刷服务展览会”。

  8月2l~31日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承办的“’97祖国大陆书展暨版权洽谈会”在台北市举行。第二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同时举行。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卢玉忆和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会长许力以任书展团顾问,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6日 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三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66位专家学者历时两个多月的评审,评出109种获奖书。其中,《韬奋全集》等8种获荣誉奖,《毛泽东传》等30种获国家图书奖,71种获提名奖。

  10月5日 新闻出版署发布《出版行业跨世纪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试行)》,提出用10至15年时间在我国出版专业技术队伍中,选拔培养2000名左右优秀人才,80名左右杰出人才,10名左右卓越人才。

  10月28~30日、11月6~8日 全国新闻出版局长研讨会分别在长沙、贵阳举行。主要研讨如何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的“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

  12月15~19日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拍摄的《百年辉煌话出版》六集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电视片是为配合中国近代出版业诞生100周年的宣传而录制的。

  12月26日 “中国图书奖”设奖1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该奖设立10年来,共有200多家出版社的700余种图书、1081名责任编辑获奖。

  1998年

  1月14日 人事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关于表彰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的决定》。全国有96个单位获先进集体称号,45人获先进工作者称号,32人获劳动模范称号。表彰大会于1月18日在北京举行。

  1月26日 “全国出版物信息网络”正式启动。该网络以北京为中心,8个省、市为分中心,集批发、零售、订购、查询于一体,形成覆盖全国的大批量、高速度传输图书信息的出版物综合信息系统。

  2月27日 新闻出版署召开出版界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从1997年下半年至本年初,全国有近40家出版社出版了近70种有关周恩来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座谈会上展出了其中大部分出版物。

  3月11日 新闻出版署印发《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规划》对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的发展目标,各种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书刊印刷、科技进步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3月20日 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理论研讨会”,同时举行《共产党宣言》纪念版首发式。

  3月 《中国美术全集》大型系列只读光盘出版,这套光盘总计50盘,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6月~9月 我国九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灾,全国出版界及时出版了一批防洪救灾图书、宣传画,起了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的宣传作用。出版社、新华书店的广大职工,千方百计将课本运到灾区中小学生手中,确保“课前到手,人手一册”。

  7月29日 新闻出版署向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发出慰问电,向战斗在防汛抗灾第一线以及坚守工作岗位的新闻出版系统干部职工致以亲切慰问,勉励他们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再接再厉,特别注意做好中小学教材发行工作,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8月,新闻出版署组织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向遭受特大洪灾的灾区学生提供今秋课本专项捐款,截至11月3日,共有2338家海内外新闻出版单位和个人捐款3314万元人民币、55万日元和港币500元。

  9月22日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北京成立。

  9月25日 “全国第三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颁奖会在北京举行,有76人受到表彰。

  11月16日 第二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颁奖暨新闻出版系统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单基夫等100人获“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14个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和2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12月4日 “国家金版工程信息软件及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工作文件数据库”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这个数据库中收录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委、新闻出版署及其前身颁发的有关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法律法规共7148个文件。

  12月15~16日 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研讨会”。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我国出版业走过的历程和基本经验,并就如何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道路继续前进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12月 据新闻出版署统计,截至本年底止,全国已基本完成了8个岗位的培训任务。1995年至1998年的四年内,全国共举办岗位培训班530余期,累计培训2.2万余人,其中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300余人,编辑室主任2800余人,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厂厂长600余人,省级书刊定点印刷厂厂长3000余人,省级书店经理160余人,地市县书店经理5700余人,社科、科技期刊主编8400余人;另外还培训了校对科长近300人,财务处长、科长约400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出版行业覆盖面最宽、规模最大、最为严格和规范的一次培训活动。

  1999年

  1月27日 江泽民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卡米勒·伊德里斯一行。江泽民说,近20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速,以专利、商标、版权为三大支柱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伊德里斯说,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牢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是令世界人士瞩目的。

  3月23~25日 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版协、江苏省编辑学会联合在南京召开“编辑史出版史学术研讨会”。来自京、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编辑史、出版史研究工作者30余人出席。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就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出版史研究中若干需要关照的问题等作了讲话。并就目前研究课题缺少研究经费,缺少专门发表研究成果的阵地等困难,希望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领导。

  4月5日 国家版权局颁发《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自本年6月1日起施行。

  4月22日~5月4日 中国出版界首批“中青年业务骨干赴美培训调研班”在美国举办。北京、上海等17个省、市、自治区及署直属出版社和出版管理部门的21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参加培训。5月7日,调研班在北京举行了汇报会。

  4月28日 北京新华印刷厂建厂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为该厂题词:“为人民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5月6~9日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满足澳门同胞对祖国内地图书音像制品的需求,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珠海市新闻出版局承办,澳门基金会协办的“’99中文图书音像展览”在澳门举行。

  5月9日 首都新闻出版界举行座谈会,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并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的暴行。

  6月18日 拥有目前我国最大、最完备的科技期刊文献全文数据库的中国期刊网第一中心网站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1996年由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现已拥有3500多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入编,分9个专辑按月定期出版。中国期刊网在此基础上又收录了另外3100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信息,形成了具有从1994年至1999年的近300万篇全文文献,400万条题录摘要信息,1000万条引文文献题录信息的巨大信息资源。

  6月28日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竣工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全书20卷,共收条目81600余条,图片15300余幅,共4350余万字。

  6月30日 《当代中国丛书》暨电子版完成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这套《丛书》共150卷,208册,1亿多字,3万多幅图片,其内容全部包容在20张光盘中。《丛书》从1983年开始启动,经10万多人的共同努力,历时15年,于1998年12月全部出齐,总发行量近380万册(套)。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记录新中国历史的大型丛书。江泽民、朱镕基、李岚清等出席大会,并会见了参加编撰工作的代表,江泽民发表讲话表示祝贺。

  7月22日 新闻出版署、公安部、国家工商局、海关总署、全国“扫黄”工作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出《立即集中清理“法轮功”类出版物的紧急通知》。全国新闻出版部门对“法轮功”非法出版物进行集中检查、清理、销毁,截至9月底,全国已收缴各类“法轮功”出版物1070万件。

  8月25日 《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系列光盘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套系列光盘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组织编选出版的一套大型录像出版物,共1153张,系统反映了50年来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的成就,介绍了新中国50年来电影、电视剧(片)、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7个艺术门类的500部优秀作品。

  9月20日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12种图书获荣誉奖,40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96种图书获提名奖。

  9月24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木文致电台湾出版协会理事长武奎煜、台北市出版协会理事长曾繁潜,对台湾省9月21日大地震表示慰问。武奎煜、曾繁潜复电表示感谢。

  9月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出版单位出版了一大批国庆献礼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显示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10月12~17日 由中国版协、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从全国各省、市33个分展区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1200件参加展出。评委从9个类别中评出129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16件,银奖42件,铜奖7l件。评委作品有50多件参加展出,不参加评奖。

  10月15~18日 由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印刷科技与教育研讨会和第五届中国印刷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的9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10月16日 1999年版《辞海》在全国发行。全书收词12万条,近2000万字,涉及109个学科。新版《辞海》比1989年版《辞海》增加了6000多个词条、400多万字。共出版彩图珍藏本、彩图本、普及本和缩印本四种版本。

  10月 全国清理整顿印刷业工作开始验收。据统计,全国共取缔非法印刷企业3723家,收缴盗版非法出版物617万册,查处非法印刷案1167起。

  11月17日 为纪念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中国版协和叶圣陶研究会、中国编辑学会联合在中国版协“出版之家”举行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揭幕仪式后举行了“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

  11月30日 新闻出版署举行《新中国出版50年》出版座谈会。这部体现新中国出版事业成就的大型史志类图册,是新闻出版署为庆祝建国50年组织全国出版系统编纂、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12月20日 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国出版部门为迎接澳门回归这一中华民族盛事,编纂、出版了一批有关介绍澳门的图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澳门基金会合作,由北京、澳门70多位学者撰写,历时近4年完成了《澳门百科全书》,于10月出版。各出版社还出版了《澳门通史》、《澳门知识500问》、《澳门现代文学史》、《’99澳门》、《澳门古今》等一大批有关澳门的知识、画册等读物。

  12月23日 中央出版局旧址修复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西瑞金举行。中央出版局成立于1931年12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祥地。于友先、于永湛、杨牧之、梁凯峰及江西赣州市和瑞金市有关领导,以及中国版协、中国发协、中国印协、首都出版界和当地代表8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12月31日 《新闻出版报>发表《“红都”寻根》通讯,详细介绍了68年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出版局的有关情况和“中央苏区新闻史展览”的内容。

  以上据《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三卷》(宋原放主编,吴道弘、张立升、

  王建辉副主编,方厚枢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由方厚枢先生整理

创建时间:2014-1-2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鄌郚镇 刘文安  ★ TEL:0536-6619338   
为你服务:家庭理财 电脑维护、网站建设、打字复印印刷、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影视编辑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