鄌郚金山真观

【鄌郚金山】“安丘境之金山蜿蜒东北入邑境。” —《昌乐县续志》卷三《山川志》金山修真观者,由吾师祖马元禄於顺治八年自崂山碧霞洞来,至金山山神庙所,因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创成修建,渐以扩大,迄今二百年矣  道教神仙信仰的观点,是一种生命境界的探求,无论是就人的身,心,灵各方面发展而言,都是一种超然智慧的指引,自有其提升性灵,圆成生命的价值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家文化,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一定贡献。所以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互补的,是复合的,不是单一的。在这个多元互补的复合体中,儒、释、道三家又为其主干,是它的三大支柱。这里所谓的“道”,是包括道家和道教而言的。

道教概述
道教诸神简介
封神榜名单
姜子牙的传说
中国道教史
道教 :一气化三清
正统道藏
道士渊源
道家三清
王母娘娘
中国道教典藏
道教常识答问
潍坊寺观庙祠汇总
中国道教协会章程
道家黎遇航简历
道家的洞天福地
道教四大天师
龙虎山张天师世袭表
道教派系
张三丰
中国正一派朝廷册封的天师
道教对中华古代文化的影响
当代道教大师傅圆天
八仙的传说

 三清,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诞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他。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後,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中国道教协会历届会长
岳崇岱(第一届)、陈撄宁(第二届)
黎遇航(第三届)、黎遇航(第四届)
傅圆天(第五届)、闵智亭(第六届)  
任法融(第七届)
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西城区白云观内。

2002年第1期封面
 

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1956年11月26日)
岳崇岱(全真派,沈阳太清宫方丈)
孟明慧(全真派,北京火神庙监院)
刘之维(正一派,北京寺观管理组负责人)
刘理航(全真派,杭州福星观住持)
杨祥福(全真派,上海白云观监院)
 李锡庚(正一派,上海大境庙当家)
苏宗赋(全真派,坤道,上海金母宫当家)
易心莹(全真派、四川青城山常道观监院)
 李净尘(全真派,浙江天台桐柏宫监院)
乔清心(全真派,西安八仙宫监院)
吴荣福(全真派,汉口大道观监院)
王理学(全真派,武当山紫霄宫道士)
阎崇德(全真派,陕西陇县龙门洞监院)
尚士廉(全真派,泰山岱庙当家)
韩守松(全真派,南昌青云圃监院
杨惠堂(全真派,甘肃临洮九华观)
李惟川(全真派,青岛天后宫)
朱混一(全真派,陕西汉中磨子桥道观)
张修华(全真派,天津天后宫)
张理谦(全真派,河南溶县大坏山玉帝庙)
陈撄宁(居士、著名道教学者浙江文史馆研究员)
屈大元(甘肃裕固族人,民族、宗教学研究者)

先后出版了《道教与养生》、《道教知识手册》、《道教概说》、《道教识略》、《道教与诸子百家》、《道教史资料》、《道教美术史话》、《天师道史略》、《道教仙话》、《内丹养生功法指要》、《悟真篇浅解》、《道教仪范》、《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当代中国道教》、《当代道教》、《道教经史论稿》、《佛道交涉史论要》、《道教神仙信仰》、《道教神仙画集》、《中国道教风貌》(大型画册)、《新编北京白云观志》、《中华道藏》
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
湖北武当山、北京白云观、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
陕西重阳宫、山东崂山、甘肃崆峒山、
山西解州关帝庙。
四大天师:
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
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

 

   刘宇一:瑶池蟠桃会——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精致彩色全图 ,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当天西王母大开盛会,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众仙赶来为她祝寿。称为蟠桃会。  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 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 ,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 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 地同寿,与日月同寿。
   以王母玉帝为中线,上面的依次为:后羿嫦娥、牛郎织女、寿禄福三星、(王母神众)、岳飞、戚继光、林则徐、郑成功、猪八戒、唐僧、沙僧。
  中线:花木兰、张僧繇(画龙者)、梁红玉、(略偏下)穆桂英、佘太君、娥皇女英/奇女李香君/蔡文姬/大小乔、四大美人:貂禅(舞*)、西施(用排除法确定的)、杨贵妃(京剧名段贵妃醉酒)、王昭君,九天玄女(有明版画流传)、孙悟空、财神(是文财神的造像,不过也有以之称赵公明的,即通俗所指的财神爷)、王母、玉帝、阎王、观音、弥勒、麻姑、展昭(京剧典型武生打扮,最接近武松)、包公、关羽、诸葛亮、张飞、刘备、孙权、曹操[刘备最靠近蜀汉阵营、红合昭烈;东南紫盖黄旗且权碧眼紫髯,色合紫;右边那个衣天子之黄而未王冠,为曹操;三人的格局也暗合刘孙抗曹/或者刘备、曹操、孙权,按照魏蜀吴三国地理分布]、苏武(持节云中)、他周围俩霍去病、班超(胡子,根据两汉的背景)、张衡、(偏下)华佗(像以前历史书里面的画像,但颧骨阴影/胡子影响辨认)、李时珍(有画像传世)、鲁班、愚公、菩提达摩(有大象,“西来龙象”指西方来的高僧,后面那个小和尚只是少林武术的一个代表罢了)中线偏下:(左)孟获夫妇(右)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屈原(干瘦,又和山鬼相合)、孔子(和故宫俩手交叠的画像相象,不过以此尊位,舍大成至圣文宣王何谁?)、苏轼(大胡子、酒)、曹雪芹(辫子)、李白(酒、剑)[画面这一圈都是文化名人,布局是现实主义的偏内,浪漫主义的偏外]、老子、张骞鉴真郑和(三个喜欢旅游的)[前俩为沈括僧一行不妥,左不是宋朝服侍下线: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王母近卫乐队(见下)、三舞*(和另外五仙女衣着不是一个类型,左边俩有佛教飞天风格,右边那个可能是公孙大娘)、七仙女之五(华林、媚娴、青娥、瑶姬、王扈,无序的)、哪吒、八仙、济公、钟馗嫁妹。
  王母近卫乐队如下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金,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又命法婴歌玄灵之曲。(《太平广记》)/侍女领命,董双成乃吹云和之笛,王子登弹八琅之璈,许飞琼鼓太虚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这个王子登本是清虚真人王褒,后误作王母侍女)(《东游记》)

三月三鄌郚金山王母娘娘蟠桃会

      欣逢盛世,百废俱兴,人心思善,真观复建,上应天时,下合民心。
 金山真观,位于县城南37公里昌乐至高崖公路西侧1.5公里的金山北峰正阳,有碑载县志记,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崂山碧霞洞道士马元禄来至金山,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建成该观,面积达1260平米,建筑群由南楼、北楼、北大殿、王龙观四部分组成。此外道舍膳房若干间,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周围村庄信教者达数百户。时至今日,每逢三月三、九月九香火缭绕,供香者达数万人之多,满山遍野人海茫茫。供者、唱者、跳者,民俗民风浓郁。
  重建后的金山真观,其建筑风格,宏伟壮观,是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院主体,寺院结构、寺院主体建筑包括北大殿、北楼、南楼、王龙观四部分组成,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孔子、关公等。
  金山真观得以重建,得到省、市、县、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协助,即为广大信民提供修行、礼拜之场所,又提供了广种福田之胜缘,顺应民意。一人供佛,万人礼拜,功德无量,福祉无边。
  敬望四海广大四众弟子及社会各界人士、善男信女,勿失福德胜报机缘、共赴盛举,共修善缘。共成佛道。

昌乐四镇特刊庆祝金山真观恢复重建,倡议社会各界捐资金山,共修善缘!

 

“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道教义枢》卷二云:“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故《太上苍元上录经》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九天生神章经》称:“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注曰:‘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注曰:‘灵宝君上清天尊也。’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注曰:‘神宝君太清天尊也。’但此“三宝尊神”开始并非“三清尊神”,按唐武宗时(841~846)的道教神灵排列,先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玉晨君,太上老君(即三清尊神),其后为“玉清大有天宝君,上清妙玄灵宝君,太清太极神宝君三宝尊神”。另《业报经》《应化经》并云:“天尊曰: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元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还有《元始上真众仙记》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
  中宫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下宫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这些不同派别的不同解释,虽有差异,但都促成了“三清尊神”的最终定型。唐《老君圣纪》称:“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南宋金允中在探讨与总结以上三清、三宝、三洞之间的关系后,认为:“三尊之号在经中只称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其别号则曰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以三境之名而称之则曰玉清、上清、太清;以三洞之书而名之则曰洞真、洞玄、洞神。”在“三清尊神”中,以太上老君出现最早。东汉末五斗米道成立时,即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至东晋上清、灵宝派出,其《上清》、《灵宝》经中,始相继出现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等新的至高神。鉴于各派新出现众多神灵,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企图予以系统化,其中“三清尊神”的雏形已基本确立。在此前后,诸书在言及三清尊神时,又有种种不同说法。如说:“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说经教主元始天尊,抱送玉帝道君(灵宝)天尊,流演圣教降生(道德)天尊”。“元始乃道中之祖为灵宝祖师,道君乃法中之祖为宗师,老君乃教中之祖为真师。”若从它们出现之先后为序,先为“老君”,次为“元始”,后为“道君”。
  此外,五代闽主供奉“三清”为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元始天尊居“三清尊神”之首,在宫观“三清殿”里居中。其名最早为元始天王,晋葛洪《枕中书》云:“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虽然道书中有将元始天王与元始天尊当作两位尊神,但正如宋代道士宁全真所说,元始天尊者“故称云元始天王者是也”。《云笈七签》卷一百一,撰列诸尊神传纪,亦首列《元始天王纪》,可见宋时已当作一位尊神了。
  南朝梁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共分七个神阶,元始天尊列为第一神阶的中位,《隋书·经籍志》也载:“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道书认为:“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气,凝结至高曰天,上有主宰谓之帝,道居帝之先,故为元始。”唐末道士杜光庭于广明二年(881)进《三界混元图》于朝,其中叙曰“天尊者极道之宗元,挺生自然,消则为气,息则为形,不无不有,非色非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化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天尊,盖世人尊之如天,仰之则弥高,攀之则无阶,杳杳冥冥……生万物而不为主宰,御万化而不为言,至尊、至极,故曰天尊也。”《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缰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皇位在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总之,从两晋到南北朝时,元始天尊已逐步驾临于太上老君之上,成为道教第一位至高神。
  灵宝天尊居“三清尊神”第二位。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相继出现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第二神阶中位,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云笈七签》卷一百一的《太上道君纪》《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所记略同,但又稍有差异。
  据《灵宝略纪》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布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为广宣经箓,传乎万世。”又据《洞渊集》称:“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气,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道弟子焉。犹是老君禀而师之矣!居上清真境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上清、灵宝派新造作的太上道君,依然以“道”为根,体现了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的思想。后之灵宝天尊即由太上大道君衍化而来。

  宫观  宫观,即道观,是各类道教建筑的总称。它是道教徒们修炼、传道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多位于名山大川附近以及大城市里。
  发展
  最早的道观被称作“静室”,其结构就是一间或者数间茅屋,设在道民家。张道陵在创立道教前,便率领弟子们在静室中修行。道教创立后,他设立了二十八个“治”。这些治也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建筑,设在道师家。根据天师道的规定,除了三会日信徒(道民)需要到治参与宗教活动,平时是分别在不同场所进行宗教活动的。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庐”、“靖”、“馆”、“观”等代替了治的名称,其规模和数量也大大增加。这时的“庐”、“靖”还只是祭祀神灵的场所,不作为生活场所。而“馆”、“观”的出现,则产生了很大变化。它们既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士生活的场所;经济来源不再像以往向信徒收取费用,而是通过各种赏赐和施舍来供养,一些道观甚至拥有很多的地产。
  唐朝时,道教受到皇帝的尊崇,因而修建了非常多的道观。当时全国有将近一千九百座道观。其中规模巨大、或者由皇家兴建的,被称为“宫”。道教建筑在此时发展到了其顶峰时期,后来此类建筑便被统称为“宫观”。
  宋、元、明代,全国依然修建了不少宫观。清代以后,随着道教的衰落,道教建筑的发展开始逐渐趋缓。
  形制
  唐以后的道观一般都是呈现坐北朝南、东西对称的格局。在南北中轴线上修建有山门、中庭、殿堂和寝殿等建筑,作为主体。而两边和后部还修有廊庑、旁房和花园、水池等。各种内部庭院多采用四合院形式。
  大多数道观内,都修建了数量不等的多座殿堂,以供奉各路道教神仙。主要的殿堂有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重阳殿、七真殿以及药王殿、关圣殿、灵官殿等。
  道观的首领一般称作监院,其下还设有都管、都讲、都厨等职务。而方丈则是一种荣誉性的头衔,由德高望重的老道士担任。
  全真道的道观,称作“十方丛林”。这类道观的组织比较严密,其各种房屋、土地和财物都属于道教界公有。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道观都属于这一种。
  正一道的道观,被叫做“子孙庙”,由庙主总领一切。包括庙宇在内的所有财物,都是庙主的私人财产,并且可以继承。
  名观
  中国现存著名的宫观大都为明清时兴建或者重修的,其中还有不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邑太清宫,坐落于老子故里。在唐代时,被奉为皇家祖庙。现属于全真道。
  终南山楼观台,为老子向尹喜传道之所,相传始建于周代。
  龙虎山天师府,为历代张天师居所和正一道的总部。
  青城山常道观,又称“天师洞”,是张道陵修道之所。现属于全真道。
  北京白云观,丘处机在此长住且葬于此,是全真道总部和三大祖庭之一。现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
  北京大高玄殿,位于北京故宫西北角,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道观。
  泰山岱庙,位于山东泰安城区。现属于全真道。
  嵩山中岳庙,因为临近宋代首都开封,而受到历代北宋皇帝的尊崇。
  天津天后宫,三大妈祖祖庙之一。现属于全真道。
  芮城永乐宫,以其精美的壁画而闻名天下。
  解州关帝庙,位于关羽的家乡——山西运城,是普天下关帝庙的祖庙。
  沈阳太清宫,现属于全真道。
  苏州玄妙观,观内三清殿为今已罕见的宋代古建筑。
  武汉长春宫,祭祀丘处机,故名“长春”。
  武当山太和宫,是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主体。
  成都青羊宫,传说是老子的出生地。现宫观为清代所修,属于全真道。
  昆明太和宫,以拥有铜铸的“金殿”而闻名。现存建筑主要为吴三桂所修。
  西安八仙宫,相传是吕洞宾修仙得道之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避难时曾来此居住。现属于全真道。

 

  《大洞真经》
  道教经典。1卷,分39章,故亦称《三十九章经》。《真诰》云:“仙道有《大洞真经》三十九篇,在世。”当是东晋上清派杨羲假托降神所造。“大洞”为上清家理想之仙境,据称此经本藏于大洞仙宫中,故名。上清派奉此经为上清诸经之首,宣称“若得《大洞真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过,毕便仙也”。故而历代传授不绝。每章存思一神降护诵经者身中之一“户”(身体之一定部位),而后诵《大洞玉经》(歌章)一章,并辅以服气咽津、念咒佩符等。39章合39神,“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开“生门”,塞“死户”,谓之飞升之道。此实上清派典型之修炼方法。收入《正统道藏》,题为《上清大洞真经》,析为6卷。前有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序,乃北宋茅山宗坛本。此外,有《大洞玉经》2卷,《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5卷,《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10卷,为宋元道士改编、注释本。又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1卷,北宋陈景元撰,系摘句注释。

  道教经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有被作为礼拜诵读或传习的经典,如《道德真经》(即《老子》)、《南华真经》(即《庄子》)、《通玄真经》(即《文子》)、《冲虚真经》(即《列子》)、《洞灵真经》(即《亢仓子》)以及道士所撰之《太平经》《黄庭经》《西升经》《大洞真经》《度人经》《清静经》《阴符经》
  《玉皇经》等;有阐发教理教义的著述,如《真诰》《道教义枢》《玄珠灵》《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净明忠孝全书》等;有医学养生著作,如《养性延命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服气精义论》《枕中方》《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有外丹黄白术著作,如《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修伏灵砂妙诀》《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诸家神品丹法》《庚道集》
  等;有炼养著作,如《周易参同契》《崔公入药镜》《诸真圣胎神用诀》《钟吕传道集》
  《悟真篇》《青华秘文》《陈先生内丹诀》《大丹直指》《中和集》《金丹大要》《天仙正理直指》《道书十二种》等;有符箓道法著作,如《灵宝五符序》《上清豁落七元符》《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道法会元》等;有斋醮科仪著作,如《正一威仪经》《玄门十事威仪》《太上出家传度仪》《三洞修道仪》
  《道门科范大全集》《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有教规教戒著作,如《太上老君戒经》《老君音诵戒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
  《赤松子中戒经》《玄都律文》《洞玄灵宝上品成经》《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十规》等;有神仙、道士传记,如《列仙传》《神仙传》《南岳九真人传》《三洞珠囊》《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金莲正宗记》《清微仙谱》《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汉天师世家》等;有宫观山志著作,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金华赤松山志》《仙都志》《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武当福地总胜集》《武当纪胜集》
  《茅山志》《岱史》《西岳华山志》《宫观碑志》等。
  以上仅是道教经籍构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道藏收书的主体。除此之外,道藏又收有若干非道教之书,至元《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儒书大抵指扬雄《太玄经》、邵雍《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鲍云龙《天原发微》,以及一批儒家《易》学著作,如《易因上下经(李氏易因)》《易林上下经(焦氏易林)》《古易考原》《周易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数钩隐图》
  《易象图说》内、外篇等;医书大抵指《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略》《黄帝八十一难经》《图经衍义本草》等;阴阳卜筮书大抵指《黄帝龙首经》《黄帝宅经》《黄帝金匮玉衡经》《玄妙白猿真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遁甲缘身经》《六壬明鉴符阴经》《卜大象星历经》等;诸子百家书大抵指除《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外,所收之《墨子》
  《鬻子》《鹖冠子》《公孙龙子》《尹文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子华子》
  《素履子》《无能子》《刘子》等;此外,还收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外传》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时期到隋没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五代时期,到两宋时期,到全元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余位。在历代真仙高道中最著名,最为人们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因为商人认为有三,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对其顶礼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且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关公的忠义勇武仁信等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民众的社会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来得到了世人的拥戴,被历代加封,宋代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                                              

道教知识分类(没有链接,可登录全真道教总坛

      【道教渊源】道教起源 道教信仰 道教修持 宗教法规 今日道教
  【道教经典】代表人物 道教影音 道教图说 道教养生 名山道观 道教典籍
  【易经文化】易经解说 易经经典 经书各表
  【周易术数】易界新闻 周易渊源 周易书籍 周易资料
  【吉祥用品】 改运类 化煞类 护身类 祈福类
  【茅山玄术】 招财术 护身术 解灾术 修炼术 祛病术 助运术
  【道教符法】 婚姻用符 求财用符 护身用符 镇灾用符 其他用符
  【预测专区】 事业人生 财运工作 婚姻家庭 疾病健康 风水环境

  道教常识答问
  一、什么是道教?
  道教是以老子之“道”为最高信仰、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渊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道家哲学和神仙方术。道教教团组织的正式创立,一般认为是在东汉后期,创教人为张道陵天师。
  二、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神仙。
  三、道教的神仙谱系是怎样的?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之下的众神则以得道之深浅、功德之多寡而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职守,最高者为玉皇,其次为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再次则为众天神。玉皇统御诸天,为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四、道教的宇宙结构是怎样的?
  道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四种民天以上为圣境,“ 三灾(刀兵、疾疫、饥馑为小三灾,水灾、火灾、风灾为大三灾)所不及,劫会(宇宙周期性的毁灭)所不干” 。无色界以下,寿命依次减少,本领依次减弱,苦难依次增多。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认为,人死之后在阴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
  五、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道教有无极乐世界?
  道教的极乐世界为东方长乐世界。道教重生,东方于五行属木,配四时为春,主生,故道教的极乐世界在东方
  六、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最主要的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等等。
  七、道教有哪些派别?
  道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道派。如汉代有天师道和太平道两个道派,魏晋时期有上清派、灵宝派、三皇派,宋金元时期有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净明道等道派。各个道派经过历史上的融合,最后归并到正一道(由天师道发展而来)和全真道(创始人为王重阳)两个大道派中。今天的道士即分属这两大道派。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素食、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八、道教的现状如何?
  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5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 5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道教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道教协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组织。在北京有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教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道教协会办有《中国道教》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刊物。改革开放后,道教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
  九、如何加入道教?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十、如何报考中国道教学院?
  中国道教学院不面向社会招生,只招正式道士。报考人员由所在道教宫观或道教协会推荐,参加中国道教学院组织的考试,根据成绩择优录取。

 

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个方面,加上八仙所持的板、扇、拐、剑、葫芦、拂尘和花篮等均为民间常用之物,因此八仙和道教信徒以及民众生活十分接近。明清以来八仙灵迹流传广泛,深入人心。道教宫观多建有供奉八仙的殿堂,西安还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其主殿供奉八仙。每逢新春和朔望之日以及八仙神诞之日,道教徒和民众到八仙殿堂奉祀,以祈求健康平安、万事如意。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蓝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 李铁拐 、汉锺离 、 张果老 、蓝采和 、 何仙姑 、 吕洞宾 、 韩湘子 、 曹国舅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借用了八卦的五行象

 

        铁拐李借尸还魂    挽髻道人汉钟离    张果老倒骑毛驴    吕洞宾黄梁一梦
        何仙姑飞行侍母     蓝采和歌板行乞   韩湘子蓝关度叔     曹国舅隐居山岩

    神话小说《八仙过海》,就借用了八卦的五行象,并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
  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还同何仙姑讲恋爱,依依不舍,这表示乾坤相合之理。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
  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欲与吕洞宾配成夫妇,表示乾坤交泰之象。
  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
  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
  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
  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
  汉钟离属于离火之象。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道教网   九真道教文化网   吴山道观  道教文化资料库 道教学术资讯网 青羊宫道教文化网 中国传统文化网 中国武当道教网 全真道教总坛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为你服务:家庭理财 电脑维护、网站建设、打字复印印刷、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影视编辑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