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寺观庙祠汇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潍坊寺观庙祠汇总
  石佛寺位于潍城区城内南寺前街,初建于999年(宋代咸平二年)。正中原有“大雄宝殿”,建筑宏伟。内祀石佛造像,旁有宋崔白画、苏轼题布袋和尚。因失修,1964年被拆除。
  “文化大革命”期间石佛被毁,现仅存山门1座,上有名人题刻。寺对面为下寺,即尼姑庵。有古建刻石对联,甚佳。今为民居。
  玉清宫俗称北宫。位于潍城区城北1公里处(今北宫大街中段)。金大定时建。明正德、嘉靖年间重修。清乾隆、光绪年间再修。殿宇宏大,松柏参天,是我国少有道观。院中有归山操、青天歌、老来憨、龟蛇等名碑。清末潍县状元曹鸿勋手书“四面碑”在此。解放后几经拆建,古建遗物无存。仅龟蛇等2碑移存潍坊市博物馆。今为聋哑盲人学校。
  天仙宫俗称南宫。位于潍城区城内南宫街。1342年(元至正二年)建,清光绪年间重修。
  解放前神像即毁,改建学校。80年代改建校舍,旧建筑全部拆除。
  观音阁位于潍城区东关九曲巷西口,明代建,清代重修。阁上庙宇3间,原祀观音、十不全、痘神等。今神像已毁,建筑尚存。
  三元阁亦称绿瓦阁,鱼店阁,即关侯庙。位于潍城区东关鱼市街西首。明万历年间建,清乾隆年间重修。阁内塑关羽像及战古城、斩蔡阳等故事彩塑。解放后,彩塑被毁,庙宇失修,现仅存阁西墙上所嵌元代赵孟頫书“威震华夷”4字石刻。
  城隍庙位于潍城区城内城隍庙街。明洪武时建,1466年(明成化二年)重修。清乾隆时县令郑燮(郑板桥)倡捐大修,并于庙前增建戏楼一座。庙分正殿、寝宫、两穿廊、两庑、二门、过厅等。解放前,两庑泥塑先毁,后戏楼又毁;解放后,神像全毁。现为潍坊市博物馆仓库,前院已改建宿舍楼房,仅存大殿两座。
  关侯庙位于潍城区老关帝庙巷内,十笏园之西侧。宋代建。1329年(元天历二年)重修。
  原有关羽、周仓、关平像,后毁。庙西原有孔北海祠,祀北海相孔融。后祠改建,仅存宋碑两块,已移潍坊市博物馆保存。现庙已重修。
  悬泉寺位于临朐县石河乡崮山村南。始建于元代以前,建有佛殿、韦陀室、僧房等。民国时期,寺庙废圮,现仅存庙门、院墙及房屋八九间。寺庙建在悬崖陡壁之前的平台上,长阔约30米。院后悬崖东西长100米,高20余米,悬崖西端石壁下有一悬泉,泉水似流似断,下流入池,池水方不盈尺,清澈甘冽。西院墙外竹林亩许,苍翠欲滴。
  院南庙门外有1松树,松树根部又生1柿,附于松树之上,日照无影,故名“无影松”。
  方山庙古称龙神祠,因龙神尊号西门大夫,也称西门大夫祠。位于昌乐城南10公里的方山西麓山腰间,是县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刹,在昌乐历史上称为一邑之胜。建筑分东西两院,西院为庙宇,东院为住持、僧众寓所,共占地约1000平方米。山门西南,门外辟有百余平方米平坦场地,尚存16块碑碣,记录着历次重修方山庙的史实和有关史料。山门内,右侧是东院,里有过厅,其两侧各筑一出厦、黑色小瓦覆顶的耳房。
  西院正中扁方形石池,深可六七尺,冬夏不溢不竭,当年“内畜金鱼,池畔古槐绕藤,绿竹夹道,满院紫薇、黄杨罗列左右。”石池中间有一南北向石拱桥,两侧镶有雕石栏杆,南北向石铺甬道通向北首大殿。殿共3间,高8米,阔9.6米,深7.2米,五檩、双扉、两牖,飞檐斗拱、黑瓦覆顶,形制恢宏壮观。殿内巨大木雕镀金龙神象,正襟危坐,其左右曾供泥塑神象21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龙神台下有古洞,据载其深莫测。至今整座庙宇仍掩映在数百株古柏、古槐、古黄杨之中。方山庙始建年代失考。
  据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碑刻《重修方山龙神祠碑记》,此庙于1299年(元大德三年)由边下裴氏叔侄重修,距今已历691年。此后多次重修,有文字记载的7次。昌乐解放后,人民政府曾两度拨款修缮。方山庙占地面积小,各部建筑布局合理,精巧典雅,加之优美的自然景观,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览胜观赏。逢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为方山庙会,沿袭至今,客商云集,热闹非凡。“文化大革命”中,方山庙遭到严重破坏,匾额及部分碑碣被砸毁,泥塑神像群荡然无存,飞檐斗拱被锯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予以妥善保护。
  金山真观位于昌乐县城南37公里,金山北峰之阳。据碑载,1651年(清顺治八年),崂山碧霞洞道士马元禄来至金山,见山势明秀,遂募化四方建成该观。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历十世传人,几经修葺增制。真观内方形院落,立碑刻10余座。建筑群皆系砖石结构,上方古式起脊瓦顶覆盖。北楼阔5间,下层为“王母殿”,木质暖阁内,泥塑王母娘娘居中盘膝而坐,9尊仙女相伴左(4)右(5),两侧墙上满布神话壁画。上层暖阁内木刻玉皇坐像,遍身金色,左右各一侍童,东西两壁绘有八仙。南楼阔3间,下层是“芦姑殿”,木刻彩绘芦姑盘坐在莲花上,四周绘有花卉壁画。上层木刻彩饰关帝正中端坐,周仓、关平持刀侍立左右,两侧壁上饰历史彩画。院两侧筑有东西廊房,中间有观门各一。真观东门外有王龙观一间,内有持鞭武将王龙塑像,以守护观宇。真观院后山巅上,原有北大殿3间,供泥塑霹雳神像1尊,民国初为大风所毁。真观四周松波涛涛,风景壮观,逢农历三月三、九月九香火会,人群熙攘,清末鼎盛,每有供香火者近万。1948年,主持道人还俗归里,真观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已圮。现仅遗王龙观残墙基石及清代募主题名碑、县道会司真观记事碑2座。
  药王庙位于昌乐县城南27公里,北展村西一土埠北端。传为唐太宗东征时随营兽医所葬之地。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重修庙宇,碑记“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清云”,故称“药王庙”。庙宇座北面南,3间广厦,青石砌基,二椽重梁,前廊四栋彩绘盘龙立柱擎檐,气势阔宏。庙内药王端坐正中石供上,高盈丈。眼光、耳光娘娘侍立左右。东西侧各有文臣、武将2尊。广厦东西各筑耳房3间,传为医药之所。青砖院墙,南墙中间为古式庙门楼。院中有罩顶石火池2方并立,四角巨柏各1棵。耳房前有钟、鼓亭各1座。院外,北有柏林一片,南于庙门西有古槐1棵,围盈5尺。原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初九庙会,自清光绪三十年,北展兴山会,遂易为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十。解放后,破除迷信,庙宇几经拆圮,仅存北墙部分基石,清重修庙宇记碑亦残缺不全。
  昭贤庙位于昌乐城东3.5公里,孤山北峰上,俗称孤山庙。始建年月失考。北大殿阔3间,北侧石基高盈丈,殿高绰2丈,为二层砖、石、木结构。上层为文昌阁,有伯夷、叔齐塑像,阁内东北方有木梯与下层相通。下层有孤山爷持笏塑像端坐其中。北大殿西,毗3间偏殿,内供泥塑、木刻神像数尊。四周青砖院墙,正南山门,院中有四方水池,十几棵劲松。解放后,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庙拆圮,尚余北侧基石和《敕封广陵侯碑记》残片及《昭贤庙诗》碑1座。诗碑系1490年(明弘治庚戌)立春后二日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书,诗文如下:“只为身言世道关,至今血食在孤山。谏周叩马终甘饿,逊国潜踪永不还。盛德全仁兼尽义,清风立懦更廉顽。贤祠岂独春秋祀,千古名芳宇宙间。”诗文赞颂了伯夷、叔齐谦虚让国、不图名利的品格和气节。
  该庙清代逢农历六月初一香火盛大,民国初期4县来祭祀者达几千余众。
  真教寺位于青州市东关昭德街,始建于1302年(元代大德六年),与杭州、定州真教寺并称元代3大伊斯兰教寺。
  全寺占地面积为4098.3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寺堂建筑格调别致,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全部建筑排列在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三进院落。主体建筑礼拜殿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3部分连搭构成,平面凸字形。寺院宏伟壮观。1984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进行全面修缮,为青州一带伊斯兰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丁惟宁祠堂位于五莲县九仙山南麓,丁家楼子村,系明代祠庙建筑,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建造。是进士丁惟宁的祠堂。祠为3间,座北朝南,全石砌筑,面阔9.43米,进深5.35米,高4.73米。明间有龛台,内壁正面横刻“羲皇上人”。北及两侧墙壁嵌有9方小型碑刻,中缺1方,现存8方,镌有《柱史丁公祠堂记》、《九仙山丁宪副先生祠堂歌》、《游览诸公留题》等,记载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祠正前方10米处立有石坊1座,双柱单向,呈“门”字形,黄白色花岗石砌成,阔3.35米,高5.78米,平列方斗拱,上承坡面,瓦垄顶板。坊前额刻“仰止坊”,右署“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使丁公讳惟宁字少滨主人题”,左署“万历三十八年孟冬男跃头述”,后镌“山高水长”4字。坊柱正面刻有楹联曰:“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

返回首页红河频道营丘频道乔官频道昌乐街道高崖库区昌乐传媒:鄌郚新闻报道
潍县文史 潍县春秋 文史资料 人文潍坊 昌乐文学 在线读书 临朐文史  百年大事 青州文史 莱夷文明
马进文集 安丘文史 安丘资料 金山真观 高崖文史 牡丹文化 昌乐文 昌乐文史 潍坊名吃 雁鹅养殖
鄌郚企业 魅力鄌郚 鄌郚报道 鄌郚风物 鄌郚艺文 鄌郚文史 鄌郚人物 鄌郚西瓜 鄌郚文学 鄌郚作家

创建时间:2009-05-04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唐吾镇 刘文安  ★ TEL:0536-6619338   
为你服务:家庭理财 电脑维护、网站建设、打字复印印刷、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影视编辑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