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3 23:34
昌乐 刘文安

安陆婚姻习俗

婚姻习俗     男娶女嫁,是人的终身大事。安陆旧时嫁娶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包办婚、买卖婚、表亲婚、交换婚、指腹婚、抢婚、童养婚等陋习。自辛亥革命后,提倡“婚姻自由,文明结婚”,但新风取代旧俗,必有一段过程。直到建国后,政府颁发《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恋爱自由、配偶自择、结婚自主、离婚自愿后,旧式婚姻才逐步消失。 
    安陆婚姻大致要经历四道程序:一为通言,俗称说媒。二为下聘,聘礼为首饰之类。三为请期,即确定婚礼日期。四为迎娶。订婚时,由媒人或戚友出面,两家各以生辰八字互换。命相若合则开始相亲。相亲有“明相”、“偷相”之分。明相时媒人引男方及其家长到女家相亲。为防止相亲不成使妇女难为情,多采用偷相,即在剧场或亲戚邻居家相亲。若偷相较满意再行明相。挑选吉日,两家各具红帖及礼物互换,俗称“送帖”。经此道手续,即为订婚约成。男家确定婚期,择吉日备帖通知女方。同时将新婚衣饰送往女家。迎娶之日,男家备四人喜轿、鼓乐,前往女家迎娶。拜堂时,新郎由赞礼生导引,新娘由两名妇女搀扶,男前女后到神龛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俗称“拜天地”。至此,整个婚仪方告结束。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的婚俗,文明、简朴蔚成风气。男女双方当事人,通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而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双方情投意合,即行登记结婚。一身新衣,两床新被,瓜子清茶、糖果香烟即为待客之物。迎亲时,大部分用自行车或“以步代车”。婚礼仪式亦颇简单,新娘新郎行“三拜”礼(向毛主席像、父母、来宾鞠躬)并介绍恋爱经过,有时也请新婚夫妻出些“小节目”,以烘托气氛。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郎新娘被称为“革命伴侣”,结婚仪式的政治气氛十分浓厚,常见的厅堂两边插红旗,中悬毛泽东画像,桌子上摆些香烟、喜糖、瓜子之类招待品。典礼开始,由主持人率全体诵读“语录”,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或“语录”歌。亲友亦有以毛主席著作及语录、“选读本”、“毛主席纪念章”作为礼品相赠的。
    80年代后,婚礼渐趋新潮,新郎均着西装领带,新娘美容艳妆,耳环、戒指、项链(俗称“金三样”)一应俱全,着长裙或披婚纱。接送新娘和宾客多租小轿车。婚宴多在餐馆、饭店举行。来宾贺礼多送钱,也有送高档家用电器和消费品的。新房布置,是嫁娶中的重要事项,地面、墙体要装饰,家具要新潮。电器中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录音机是必备的,条件好一些的还要有空调、录像机、热水器和高级组合音响。民谣“50年代只撒糖,60年代只管饭,70年代要摆酒,80年代大操办,娶个媳妇花几万”,当为市民对嫁娶“尚奢”的不满。与此同时,亦有领结婚证后,双双旅游结婚之举,已渐为新的时尚。 
    说    男方托媒正式向女方提亲,需备礼品,女方如接受纳采礼物,则可进行下一程序。 
    换    男家遣媒至女家询问许婚女子名字、年庚,经占卜推算男女八字“得吉无克”,男家决定联姻,便择吉日,用彩盒放庚帖入内,并用钗、钏首饰压帖上,帖上要详写年庚、排行、三代名讳及官职、家有田产、房屋等。女方也回帖,上写主要嫁妆、陪嫁田地财产等。换帖以后,设宴谢媒。换庚相当于订婚,订婚后男女还未见面,但逢年过节照例得送礼物。男方送礼女家,女方也应回赠一些衣料之类,不让礼盒空着抬回男家,既表示亲热,又显得大方。 
    送日子  婚期素来由男方选定,俗谓 “女子不催嫁”。吉期如女方不允,次年再提,谓之“好嫁捱三年”。既定了期,男方用大红纸写“龙凤柬”,龙柬写吉日,凤柬写“龙凤呈祥”、“百年和好”等吉利语。请期礼品有首饰、衣服、食品糕点等,礼品需成双。
    迎   旧社会为讲排场、图虚荣,致使亲迎礼仪繁褥冗细,往往花轿旗伞、嫁妆礼盒、鞭炮乐队招摇过市。男家还要张灯结彩,恭候新娘,其后行礼如仪,再大宴宾客。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组织迎亲队伍去接新娘,迎亲队伍未到新娘家之前,新娘家紧紧把门关上,门外伫立着新娘的亲戚朋友,要举行“拦门礼”。即男方迎亲队伍到新娘门前,点燃鞭炮,吹吹打打,喜庆一番。待行过“拦门礼”后,女方才敞开门让路。
    “抢大首”  在新郎新郎拜天地后,要尽快站起来,直奔新房,看谁先坐在床上,称“抢大首”。谁先抢大首,表示谁将会是今后生活中家庭的主人,即谁在家里的权力大。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床以正中为界,不能超越。但有心计的姑娘常常坐在界线上,这时新郎也不让步,尽量把新娘挤到界外去。双方互不相让,难分难解。这时若新郎猛一下揭开新娘盖头,新娘不由嫣然一笑,“抢大首”即告结束。
    婚后三天,新娘即偕同夫婿回娘家省亲,谓之“回门”,不论路途远近,都要当天赶回。
    摇窝亲  又称娃娃亲,即男女双方尚是襁褓中的婴儿就已由媒人和双方父母确定了婚姻关系,旧时平民联姻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男方因家贫势孤,害怕儿子长大后难以娶妻成家,就托媒人出面,在亲友相好之间,寻觅未来儿媳,以了心愿;女方父母碍于情面,大都不会拒绝。男方即择时备办糖果、鱼肉、衣料等礼品,送到女家,作为订亲。从此双方结为亲家,互相拜年,赶情送礼,直到儿女成亲。儿女长大后不匹配还可退亲,男方提出退亲,礼品不退;女方提出一般要如数退还。被退方难堪,常引起亲戚间红脸,双方断绝往来。
    童养媳  旧时生活贫苦的家庭,将女儿出卖或包办订婚后送到婆家养育,迨其适龄婚期,再与婆家之子圆房成婚。童养媳为男方买得或抱养,地位卑下,要担负繁重的农事和家务劳动,不时遭到打骂欺凌。圆房不举行仪式,偶有婚前女方回娘家再被接回的,但只能坐顶小轿,没有仪仗响器助兴。
    近亲婚   因亲戚之间时常往来,表兄妹因而从小相知,无形中萌生一定感情,联婚以后正好“亲上加亲”,所以,双方父母家长在子女年岁相当时,往往自行做主为其订下婚约。一种是姑舅联婚,叫“姑表亲”,一种是姨表婚配,叫“姨表亲”。20世纪50年代国家婚姻法规定:三代以内近亲不准结婚。但一些青年或因没有文化,不懂得近亲婚的危害性,或因家长压力,往往勉强屈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较为少见。近亲婚对后危害极大,闹市街头的痴、呆、傻、怪,都是近亲婚的结果。
    买卖婚  买卖婚姻的买婚之男家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来很穷娶不起媳妇,后来日子好了但年龄大了,只好花钱买婚。二是家庭富裕,但男孩子奇丑或有智残、肢残、精神病,虽富有也不好找媳妇,因而只能花重金买婚。
    私  奔  旧时男女婚姻,全凭父母包办、媒人撮合,自己没有自由择配的权利。有的男女自由相爱,但遭到父母反对,不能明媒正娶,于是不顾家庭阻挠和社会舆论谴责,私下定情并逃离他乡结为夫妻。
    招  赘  招赘又称招女婿,俗称倒插门。赘婚是男嫁女娶,夫以妻居的一种旧式婚姻。这是一种男子就婚于女家,以女家作为主体关系的婚姻形式。招赘一为延续子嗣,故夫改女姓;二为得一男劳力,支撑门户。受赘者在家庭中地位较低,在社会上受人歧视。随着社会进步,招赘婚的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男到女家,只不过是自由婚姻和家庭养老的一种形式,男子是否改从女姓,协商自便。死了男人的妇女,另招一男人过门成婚,叫坐堂招夫,也是招赘婚的一种形式。
    填  房  将青头女子嫁给已婚男子作继室称为填房。旧时填房女子地位卑微,多因家贫对男方有所依附或受男方挟持而下嫁。现代社会离婚率高,填房婚不受非议。
    纳  妾  男人有妻,另觅一女或几女为小妻叫做纳妾,又叫置偏房、娶侧室。源于奴隶制社会一夫多妻制。妾在男家毫无地位可言,称正室(元配)为姊为妈为姨任听吩咐,与奴隶无异。
    抢  亲  女子不愿出嫁到男方,男方即以武力将女掠夺到男方为妻,谓之抢亲。后来抢亲性质截然不同,多因男方才貌不般配、彩礼不丰、疾病或女方另有新爱,女方以拒婚迫其退亲时,男方即组织健汉,乘夜到女家将其掳掠而归。
    守  寡  女人丧夫不再嫁仍保持与亡夫婚姻关系谓之守寡。成年女子与未成年男儿结婚,照料小女婿饮食起居,甚至端屎端尿,谓之守活寡,女子与行将死亡的男子结婚,谓之冲喜。
    下  堂  旧时认为寡妇改嫁“有伤风化”,被鄙之为下堂,即使相中男人,又名正言顺,也不敢启齿言嫁。地方无赖,遇到同族或弱门小户妇女新寡,乘机迫其嫁人,从中勒索,卖寡妇、抢寡妇此起彼落。旧传“安北无落地之寡妇”即指这种情状,曾引起官府诉讼。官府即令是明镜高悬,也不过是以“木以成舟”为词,和息了事,更助长了地方恶棍的肆无忌惮。
    转房亲  兄亡嫂转嫁其弟,姊亡妹续嫁姐夫一类的婚姻形式。这种以亲情和继承、赡养关系为依据的婚姻,家庭关系大都比较稳定。
    升  号  旧时男孩出生只取小名、昵称,结婚之日标志着从此已成大人,要按谱取大名,另取字号。自称或称呼下辈用名,称呼长辈用字,读书人互称用号。平民百姓不敢开阔,只取一名,方便戚友同呼就行了,名字书于定制的红匾上,高悬于堂屋山墙左侧。升号匾的司礼沿梯而上,并唱彩头:“上一步,荣华富贵;上二步,金玉满堂;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海名扬。”众亲友举目仰视,并以“喜呀!”相和,充满喜气。
    铺床礼  迎新前夕,男主要请夫妇双全、子孙昌盛、家道殷实的妇人,主持铺床礼。铺床即在新房新床上铺新褥新被,挂门幔床帐(有将帐幔留待迎亲时抬来的),两铺两盖或四铺四盖。开箱即有女家置放的压箱封仪和糖食,封仪归铺床妇人,糖果、花生、红枣类撒在床上,招引看热闹的女宾、童子争抢打趣。铺床妇人边铺边唱彩:“四个角里摁一摁,生的儿子像磉墩;四个角里按一按,生的儿子当巡按……”,众人以“哟!”相和。铺床完毕,以一亲信妇人守房,以待新人。
   开  脸  发亲前夕,新娘要开脸,亦称上头。姑娘出嫁前叫黄毛丫头,开脸是女家请夫妇双全、儿女福泰的妇人,以两条棉线互相绞给而拔除待嫁女子脸上及颈脖上的汗毛,从此丫头没了黄毛,就成了大人。接着要把姑娘的发辫打开,重新梳理,然后在脑后盘成髻子,戴上簪钗,就成了新妇人。
    闹洞房  晚筵结束后,男方亲友乡邻纷纷拥入洞房庆贺,看望新娘,闹洞房开始。童子们床上床下,箱中柜里,寻找红蛋、糖果、花生、白果、莲子等压箱物吃,有的乘机以端茶、送洗脸水、拿热毛巾等名义,向新娘讨要红包。宾客们尤其是表亲们,故意提一些戏谑、令新娘难以启齿的问题,要新人解答,不答不依,调笑取乐,有的还设置一些把戏,如让新人争吃一粒用线悬挂的花生果,推推攘攘,促使他们当众互献红唇。安陆盛传“三天无大小,伯伯喊大嫂”的说法,一些年青的长辈也参与闹房行列,甚至闹到公公的头上来。他们的参与,使闹房更加荒诞离奇,忍俊不禁。这样持续三天,每天闹到深夜,不过以头天最为激烈,三天以后,长辈和哥哥们再也不能闯入洞房。
    拜  茶  新婚第二天早上,男方就将女方带来的茶点,用瓷盘盛上,排到方桌,款待男方亲友。亲友们围坐方桌,由新人按长幼尊卑依次敬茶,名曰拜茶。受拜人要给新娘茶钱,如拜到舅爷前,新郎介绍说:“这是舅爷,请舅爷喝茶!”新娘捧着茶亦说:“请舅爷喝茶!”这时知客也从中插科打诨,高唱:“新人给舅爷拜茶了,看舅爷的茶钱啦!”舅爷接茶呷一口,退盏给新人,当众掏出已准备好的茶钱,展开亮亮眼,投入放在茶点中央的茶盘。茶钱多少,视宾客经济能力自定,主家、新人无从计较,但一定要给,不能空手受拜。由于茶钱比礼钱透明,各宾客都不愿意掉价,舍得大把掏,往往茶钱比礼钱还要丰厚,逐渐形成铺排之风。
    谢  媒  新婚三天后,新婚夫妇要备办酒筵,接了陪客,宴请媒人,临走还送上衣料,以示感谢。从此媒人无事,即所谓“新人进了房,媒人甩过墙”。但有些夫妻婚姻美满,又重礼仪,总不忘月下老人牵下的红线,每年春节仍备办小礼,去媒人家拜年。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