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4 21:53
鄌郚总编

关于清代匠作则例

  关于清代匠作则例
  —— 宋建昃
  在清代的各种则例中,匠作则例是有关修建、营造并涉及清代社会许多方面的重要文献。然而这些文献自中国营造学社诸学者的发掘、整理后,相当一段时间却被忽略和少见重视,本文欲借对则例总体情况的概述和浅析,以期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全面而深入地开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匠作则例的定例和沿革
  对于匠作则例,王世襄先生是这样界定的:“把已完成的建筑和已制成的器物,开列其整体或部件的名称规格,包括制作要求、尺寸大小、限用工时、耗料数量以及重量运费等,使它成为有案可查、有章可循的规则和定例。”简言之,它是建筑与器物用料、用工、用银及样式做法的规范和标准。
  历史上,工艺技巧被认为是“末技”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记载这些规矩定例的文献也少见流传而屈指可数:经典著作《周礼》中《考工记》一篇,被认为是最早的则例,汇编了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规范。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基本概括了宋代匠作则例的内容和全貌,被朱启钤先生称之为一部“于制度、工限、料例集大成” 的著作。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则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和经验,被认为是日渐增多的明代则例中的代表作,受到专家和研究者的重视。……除此之外,另有一些资料散见于各种史籍、方志、档案和笔记、小说中,缺少系统地记录,保管、整理和研究。
  在清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统治者屡屡大兴土木,并不断地维修改造,“自康熙中叶,首营畅春、澄心二园与热河、香山行宫,雍、乾继起,复有圆明、长春、万春、清漪诸园之建,数量之众,为明以来数百年所未有。”而记载这建造与修缮的则例种类与内容也愈见丰富起来。根据目前的发现,清代有匠作则例百数十种之多。由于这些则例一直在社会上少见流传,因此,汇集并进而分析使用这些资料,宏观地把握和具体地挖掘这里面蕴含的工艺信息和社会信息,已成为古建园林技术和古文献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匠作则例的种类与内容
  1、以编修者分类
  清代则例的编修者,大体分为官修和私撰两类,另还有一类。
  官修如《工部现行则例》、《工部现行用工料则例》、《工部续增则例》等。这些则例,书中多钤有“营造司工程处图记”的印章。清营造司属内务府,掌管大内自乾清门以北各殿阁及离宫、苑囿、陵寝的修建工程。这些工程,是为皇帝修建,或经皇帝提议或经皇帝批准,因此往往冠以奉勅或钦定的名议,上述几种工部则例即都为钦定。其它则例如:康熙十八年修撰的《刑部则例》三卷,乾隆四十一年于敏中等修撰的《户部则例》一百二十卷,光绪十四年世铎等修撰的《宗人府则例》二十卷等即均为奉勅修撰。
  私撰,指非常明确的私人撰写,这在匠作则例中还很少见。其它则例则有如万斯同的《庙制图考》一卷、福申补辑的《科场则例》一卷等。
  另外一类,是从书中表面难以判断官修还是私撰,它从头至尾找不到署名,既没有官修书那种行宽字朗,用纸、装演的气派,也没有私人撰写、誉清的严谨和字体、行款的一丝不苟。这类书则多为匠作则例,如果推断,它或是施工单位组织抄录,或是工匠艺人相互摹写,以作为物料核算和施工的脚本,其数量可观,价值不容忽视。
  2、以流布方式分类:
  所谓流布方式,即刊本、抄本的区别。经过刊刻的则例,大多为官修,且多有领衔者和刊刻年代,如《工程作法则例》七十四卷,允礼等雍正十二年纂修;《工部则例》五十卷附《乘舆仪仗做法》二卷,宫勤嘉庆十四年纂修;《工部续增则例》一百三十六卷,保亮等嘉庆二十四年纂修。清代则例中的刻本虽占则例总数的比例不高,但因比抄本易见而藏家较多。
  比例更高的是抄本,约占则例总数的五分之四,有百余种之多。按说,则例既为修建皇室园林的记录,似应很正规才对,何以非正式抄本为多呢?因为这些则例“多为衙署仓廒、城垣营房、河工海塘、军器武备的营造条款,自不的公诸于世,……至于样房、算房及工匠自辑的底本,往往偏重算例,袖珍小册,世守相传,也绝无刊本。”
  其实,不只是牵扯经济、军事的一些则例需要保密,即使是重修圆明园这样大的皇家工程,也往往不是公开进行。据刘敦桢《重修园明园史料》,其重修拟议,开始就遭到了王公大臣的反对,几欲搁浅,最终虽还是欲罢不能,非修不可,然“雷氏旨意档中,屡有‘奉旨机密烫样’之语,足征言行不掩,不无惭恧”。看来统治者为自己营造安乐窝,用钱用料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其记录施工具体情况的圆明园则例,不能为更多人所知而多为抄本,也就可以理解了。
  据此看来,这些抄本的来源大体是有三种渠道,一是工部书吏从档房中私下抄录、夹带出来的“内工则例”,二是从样房、算房流落出来的作法册,三是工匠于各处修造所留下的记录,包括作法、口诀等,可作为向徒弟传授经验的课本。由于这些抄本都有秘不示人、少有流传的特性,因此其研究价值更为珍贵。
  3、匠作则例的内容
  如果以营造和修缮对象划分,清代匠作则例可分为园林、宫殿、城垣、陵寝、专项和其它等类。
  属于园林类的有《圆明园内工现行则例》、《万寿山工程则例》、《热河园庭现行则例》等。
  宫殿类的有《紫禁城宫殿工程加细作法》、《内庭宫殿大式做法》等。
  城垣类的有《城垣作法册》、《安定东直朝阳等门城墙宇墙马道门楼等工丈尺做法清册》等。
  陵寝类有《妃园寝工程作法册》、《崇陵工程作法册》等。
  专项类有《奉先殿宝座供案陈设等项则例》、《垂花门游廊方亭作法》、《照金塔式样成造珐琅塔销算底册》等。
  上述几类之外,可归入其它类:
  除分别内容成书,还有几项内容合为一起成书的,如将几处园林的用工用料排列汇总成书为《圆明园万寿山景山各工物料轻重则例》,或将园林和内庭修建规则汇为一帙成书为《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则例按“作”划分有土作、搭材作、大木作、石作、瓦作、琉璃作、小木作(包括雕銮作、镟作、装修作等;装修作内包括家俱、店铺招牌、灯盏招牌等项)、漆作、泥金作、油作、画作、裱作、佛作、门神作、金作、银作、镀金作、铜作、锭铰作、铁作、錽作、锡作、玉作、珐琅作、竹作、簾作、藤作、棕作、箭作、缠筋作、绣作、裁缝作、毛袄作、绦作、缨作、皮作、毡作、墨作、香作、刻书作等诸多工种。按单一工种成书的则例不少,如《大木作法》、《瓦作作法》、《佛作作法》、《铁作用工料现行则例》、《内工圆明园物料觔两作法》等,但更多的是多种“作”综合成书,如《小式木石瓦搭土分法》、《各种作法册》等。不标明哪些“作”法的则例多为综合各工种而成书。
  除了按修建对象和施工工种而分类的则例外,还有一些可认为是则例成书的背景或参考资料。如《圆明园修建工程奏稿》、《圆明园内外匾额全册》、《圆明园图咏照像》等。这类资料或刊或抄,或为影印,或为手绘,于研究则列大有裨益。如《圆明园修建工程奏稿》,只是一份份写在纸上的奏折,共465张,被分为17沓,每沓装在方格纸粘糊的袋子里。方格纸上印有营造学社字样,显见是经该社研究者整理、阅查过。另外,圆明园几经修葺、改造和焚毁,其不同时代的绘图、照像和匾额名称都可于则例的使用起参照、考证、补充作用。
  三、匠作则例的学术价值
  1、记录清代技术、经济的珍贵资料
  匠作则例既然是建筑和样式做法的规范标准,它首先就包含了丰富、翔实的技术内容,比如在《惠陵工程纪略》中有“看小夯做法规矩”:……第二步须在此步上趁湿打流星拐眼一次,泼江米汁一层。水先七成为好,渗江米汁,再洒水三成,为之催江米汁下行。再上虚,为之第二步土,其打法同前。详细记载了清代陵寝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
  《照金塔式样成造珐琅塔一座销算底册》中有:俱系红铜胎大器锉刮,錽錗凿錾,起创地仗,并周身攒焊掐丝,填蓝磨蓝出亮,花素活镀金。…
  王世襄先生正是根据珐琅塔的样式作法,与故宫实物结合对照,写出《梵华楼珐琅塔和珐琅塔则例》一文。
  《钦定工部军需则例》记载了诸如制造地雷火弹等已失传的工艺,而从《夕月坛做法清册》一书中则可窥见夕月坛这今已不存的建筑其当时的规模、建置和施工的具体情况。
  则例不仅记录了清代一些珍贵的技术资料,而且许多则例书是为经济核算制订的。如《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中就有设立员役、选补员役、刻字作、墨作、裱作、墨刻作、材料库收发事宜、刻字定例、做墨定例、拓墨刻定例、蒸托墨刻定例、年例进呈中星更录、领取栢唐阿匠役等饭食、行取公费、领取纸张笔墨冰块煤炭等项、移送注销、领取银两事宜、出差领取车辆饭食事宜等有关内容,仅以其中刻字定例选项择要如下:
  钩墨钉朱一分至一寸,字每钩六十字各一工,一寸一分至二寸字,每钩四十八字各一工,……六寸一分至七寸八寸字每刻一字二工,每字加石匠一工,如遇交刻花纹或大字细字另行计算;刻引首图书刻宝一寸者,每刻二方一工,……五寸者每刻一方四工;刻山石字一寸者,每刻五字一工,二寸者每刻四字一工,……剔刻山石青白石一寸字,剔刻十五字一工;……填色一寸字,每填六十字一工,……;花边钩珠钩宽五分长六尺一工,花边刻宽五分长一尺一工;清字蒙古字依汉字大小尺寸计算;西番字照钩刻花边例计算;……填朱一寸字每字朱砂笼罩漆各九分,二寸字用朱砂笼罩漆各一钱八分;……镇金一寸字每填二字用长宽三寸三分红金一张,一寸宝每填一方用长宽三寸三分红金一张,……;镌刻小字垫松花绿石块,用青羊毛毡片,酌量石块,尺寸向武备院行取。墨刻匠每工工价银一钱八分,折经匠每工工价饭食银一钱六分,……。雕刻匠每工工价饭食银二钱五分四厘,匣子匠每工工价饭食银一钱五分四厘。即可见其时用工核定和工资制度的细致。
  又《内庭大木石瓦搭土油裱画作现行则例》有:
  大夯素土五把,下槽筑打五夯头,充剁十七道,每步折见方一丈,用高二尺五寸见方丈黄土四分,夯夫二名,壮夫二名。
  随各作运料壮夫,除一百步之内,不准给运夫。百步之外,物料每重一百二十斤做一招,以春分至寒露往来行五十里,霜降至惊蛰往来行三十里各给运夫二名,装卸在内。从中可知清代用工管理安排又是多么周全。
  则例中,还可以得到诸如物料产地、价格和工匠来源等资料。
  应该专门提到是抄本则例,由于它们多为师徒薪火相传的课本,或是样房算房或是宫中抄录出来的秘本,所以往往提供的是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而当时的官修刊行本往往对则例中“术语之艰深,比例之繁复”不愿深究,又怕照抄上去被问时,回答不出而受到责难,就删繁就简,避难就易。像《大清会典》所收“工程作业”,干脆就将原书的具体数字都改为若干。朱启钤先生曾对士大夫之工程知识日就洇塞,一切实权渐沦于算房、样房之手的现象大为慨叹:“迂流所极,乃至营建结构之原则,算经致用之法程,竟亦熟视无睹,委诸贱录,殊可慨也!”而对搜寻到的抄本则例却赞不绝口:“自此种抄本小册之发见,始憬然工部官书标题之中作法二字,近于衍文。……清代工部工程作法则列,当日如此类算例在内,价值更当增重也。譬诸法家者流,以律为经,以例为纬,此种小册,纯系算法,问标定义,颠扑不破。乃是料估专门匠家之根本大法,迥非当年颁布今日通行之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内庭工程作法则例等书,仅供事后销算钱粮之用,所可同年而语。至于因地因时,记载成案,以备援用之各种单行章程,如所谓内工现行则例,或某地某事现行则例等者,尤其末焉者矣”。当然朱先生看轻官修则例,未免太过,但抄本则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年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先生就反复校读这些则列,提滤整理出《营造算例》、《牌楼算例》,时至今日,六七十年过去,这些则例的价值更是与日俱增。
  2、反映清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
  除了技术工艺、经济核算等本身的价值之外,还可从则例中看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可看到的皇室建筑的靡费:参与工种之众多、使用工艺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工程作法》中“斗口单昂”金琢墨彩画斗口一寸每攒用:
  水胶一钱八厘,白矾一分一厘,土粉四分五厘,广靛花一钱八厘,二绿二钱三分七厘,彩黄七分二厘,定粉五分四厘,大绿五钱二分二厘,锅巴绿五分,清粉四分三厘,天大青二钱一分六厘,天二青五分,南烟子一分二厘。见方三寸红金五张四分,见方三寸黄金五张四分,贴金油一钱八厘。仅此一项即用原料如此之多,其工程造价可见一斑。
  《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中则有半壁店、东路盘山、良各庄、桃花寺、黄新庄、燕郊等处的行宫报销号簿,从中不仅可知仅京城附近的行宫即有七处之多,而且从报销支付中可看到皇室的奢侈生活。
  许多则例记录了清代官员的遴选和俸禄制度,如《热河园庭现行则例》列有该处历任总管衔名,历任六品苑副并六品千总衔名。《总管内务府圆明园现行则例》,则详列了不同司职员工的俸银:
  是年七月圆明园总管太监奏准,圆明园共太监五百三十二名内,技勇太监七十名,每名每月食银三两,米四斗,船上太监六名,每名每月食银三两,米三斗,太监八名,每名每月食银二两五七,米二斗半,园内等处太监五十名,每名每月食银二两五钱,米二斗半。奉旨:著传与包衣昂邦入现行则例。
  有的则例记录了征收钱粮赏罚制度:
  雍正四年十月,议奏拖欠钱粮草束庄头投充人等照定例限三个月完纳,如逾限不完,应将庄头枷号两个月,鞭责八十,革退庄头充当壮丁。带地投充人等鞭责一百,亦革退为壮丁。将伊等地亩于庄头投充人等子弟壮丁内家道殷实情愿承替者补放承种,如无承种之人,委内务府官员协同该地方官查验地亩肥瘠,议定租额交与该地方料理,按年起租解纳等因具奏。奉旨:尔等此议好,依议。但革退人等之地亩,俱系官地,若交地方官员赔补,官员赔补势必取之于民,累及众民。日久,则此地即同民地矣。嗣后,如有此等地亩,或仍将庄头子弟顶替,或将情愿代完旧欠钱粮者安放,或赏给旗下人等耕种亦可。如再遇此等钱粮之事,将庄头等治罪。
  此则例中还有呈报旱涝事宜、办理孀妇地亩事宜、咨送考试等内容,涉及了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和清政府的行政事务,使我们了解庄头投充人在灾荒之年如何申请减免,寡妇无子女如何得到赡养,八旗及汉人家奴如何取得考试资格等。有的则例还有佛楼道童、寺庙喇嘛、船只水手、养蚕事项等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反映了清代政治、经济、军事、行政的方方面面,确是清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
  3、足资征引和深入探索的历史文献
  将则例做为文献加以研究利用的,首推前已提到的营造学社的诸君。其中王世襄先生更是将则例作为文献的使用推进一步,他利用则例中佛作、漆作、泥金作的条款,为黄成《髹饰录》解说、注解,成《髹饰录解说》一书,引起很大反响。王老还参考装修作的条款,引用其中的名辞术语与实物相印证,写出《明代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两部传世之作,被译成多种文本发行。林岩等所编《老北京店铺的招幌》将装修作中招牌幌子的条款附录其后,颐和园重修后山苏州街,其招牌幌子的布置也参用了王老汇编的装修作内容。
  然而直至今天,我们对则例的文献价值认识、理解还很不够,挖掘,利用更不理想。从目前的发见中可以看到:
  《内庭物料斤两尺寸则例》封面上有:
  前自乾隆二十年饬修,其间三十余年工料价值未能划一,迄未修改,然年分既久,定例类多,更动情形,亦今昔不同,是于乾隆五十一年部议搭运采买工料斤两价值,折成核减,详加参考,逐作厘正,一并缮写成帙,能饬照办。
  《热河园庭现行则例序》则说:
  园庭之建立肇自康熙年间,……延至嘉庆癸酉年间。原任内务府大臣嵩宪莅热河总管任,详核庶务,遮谘前规,悯典章之未设,法守何由?虑述作之维艰,担荷莫诿!乃竭其智慧,殚厥心思,萃一人之精神,考百年之文宗,爰始定为则例一函。
  这于则例成书较少见到的说明文字,是研究则例本身难得的资料。不仅说明则例如何成书的资料少见,就是则例内容中也还有不少名词不知道“其为何物,什么形状,有何作用?”王世襄先生在已将漆作、油作、泥金作、佛作、门神作、石作、小木作、铁作、画作、铜作、錽作条例从诸多则例中辑录出来的基础上,提出对其中的名词术语进行汇释,这是一项浩繁而见功力的壮举,是对则例的研究,同时也是为使更多的人认识则例、使用则例铺平道路。
  四、匠作则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诸多则例中,主要是传抄本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题名与内容之间的混乱
  这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则例书的名字与内容出入很大。比如,一种则例署名《万寿山工程则例》,共一千二百二十三叶的篇幅,其中有关圆明园大木作、装修作、画作、琉璃瓦料、杂项、松木价值、石料价值、砖石价值内容的篇幅有五百多叶,再加上有关热河、雍和宫的内容,不属万寿山则例的篇幅竟占了一半还多。再如一种《热河工程则例》共七百六十八叶的篇幅,内容却几乎全与圆明园有关。其分装17册,每册封面均有黄色书签,题热河如何如何,而书的卷端则为圆明园如何如何,其中还有多处涉及万寿山、养云轩、碧云寺、永安寺、法轮殿、重华宫的内容。需经对比推敲,才能断定其内容到底为热河则例还是圆明园则例。
  书名记为修建某处则例而夹杂一些修建其它地方则例的情况在诸多则例书中并不鲜见,然而象上述所例举的已经充斥全篇,成喧宾夺主之势,如不仔细甄别,竟无所适从。
  第二种情况是,几种则例均为相同的书名,考其内容却并不一样。如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则例中,有三种均署名为《圆明园内工现行规例》,但其分别为十八卷、十六卷、十四卷,叶数也分别为八百叶,七百二十叶和六百五十叶,书中“各作”排列顺序不一致,内容也不尽相同。
  第三种情况是,一种则列内容一样,却署了不同的书名,如《紫禁城宫殿工程加细做法》四卷,与《工部现行用工料则例》根本就是一本书。这最后一种情况问题不大,了解这一书名什么,又名什么就可以了,而前二种情况则需十分注意。
  2、类似的篇幅占很大比重
  一种情况是一种书的内容前后重复。如中国文物研究所藏《内廷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二千余叶的篇幅,前后竟有百余页重复。不仅“作”的顺序,甚至连一个字都不差。
  再一种情况是一种书与另一种书的内容多有重复,(当然不是完全重复,那样就是一种书了)其中“各作”的内容基本类似,但其排列顺序不一样,有的文字表达互有出入。
  这反映了抄本则例在辗转传抄中的随意性,不讲章法,不加校对,或张冠李戴,取所需内容,将多书汇抄为一书;或为同一母本,不同的抄者也各取所需内容,以致将一书割裂为多书。
  3、圆明园的则例占了多数:
  在现已发现的百数十种则例中,有关圆明园的则例即有21种之多,这固然确是反映了有清一代诸多园林中属圆明园修缮次数多、规模大,用工、用料、用银浩繁的史实,但面对这芜杂的资料,也确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重复,订正错讹的问题。例如上述提到的三种书名相同的《圆明园内工现行则例》,对一项施工的用料,一书记为:“葫芦拉扯,每道用钉五个。”而另二书在“每道用钉五个”之后,还有“每道重一斤八两”之句。这种不同还好,可为他书做补充。而另一种情况是所记相互抵牾,仍以上述三种书名相同的《圆明园内工现行则例》为例,其中两书对一项施工都说明“用灰八两”,而第三书对这项施工的记述前边都与二书相同,而用料却记为“用灰一斤”,因很难确定三种则例何者在先,何者在后,也就无法判定是以前用灰八两,现在增为一斤,还是以前用灰一斤,现在减为八两,或是干脆就是有一个抄错了!
  4、多无序跋
  这些则例,往往翻开就是正文,没有序跋可以参考,也没有牌记、抄写者等判定版本的线索。可能序跋中要涉及的工程修造缘起和则例修撰经过是皇家的忌讳,或是抄写者就只是为了用做施工脚本,根本没想到要写什么序跋。
  5、抄写、装制差别很大
  有些则例书写十分工整,行款也很规范,也有相当一部分抄写潦草,随意涂改;有的一种书前后笔体不一致,恐不为一人所抄;有的书中某页粘有纸条,对某项用工、用料、用银加以说明;行文中避讳不严格;有一些行业用语和不规范用字如“加荒”不同说法等;其装订有线装,也有纸捻装;用纸也不尽相同。
  五、匠作则例的收藏情况
  则例在清代因价值受到轻视而不登大雅之堂,所以既多不见书目著录,也少有藏家收存。其作为施工脚本的作用完成后,多保存在私人手中,即使有的曾在清内府或工部存放过一段时间,也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流落于民间。民国时,其价值受到营造学社的重视,当年,朱启钤先生经常流连于旧货摊和书摊“蓄志旁搜”,经过他长期的收集,积累了几十本,除去内容重复者共有十数种,这些则例约占总数的十之二三,建国以后,悉归中国文物研究所,成为该所则例书的主干。加之从其它途径得到的则例书,文物研究所则例书的收藏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其中《照金塔式样成造珐琅塔一座销底算册》一书,为乾隆三十九年(1774)抄本。是故宫梵华楼内五座珐琅塔中左起第一塔的工料则例,其中有关古代景泰蓝工艺的材料,不见他书记载。
  民国时的北平图书馆,曾经朱启钤先生建议,购买“样式雷”模型、图样多种,有关则例的书也购进不少。现北京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其所有的则例书不仅数量多,约占总数的二成以上,而且质量也好,其中所藏《热河园庭则例》,在各类的则例中,是唯一专门讲到热河园林则例的。
  燕京大学图书馆搜集保存的则例当亦不在少数,至今一些则例的书中还钤有“燕京大学图书馆章”,这些书以后归北京大学图书馆所有。北大图书馆除接受燕大书之外,还从它处入存了不少则例,因此即使院系调整后,它的一些则例书调入清华,也只是使它则例书收藏的数量减少。至今,北大则例书收藏的质量和数量较之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也仍然并不逊色。有一书名《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体例独特,北图、北大分别藏有此书,但北大所藏内容完整,抄写、装订俱佳,优于北图所藏。而且北大陵寝方面的则例抄写本收藏也居首位。
  除以上三家大户之外,收藏则例较多的就属清华大学了。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则例共35种,剔除重复刊本、抄本各有十余种。这些则例有的来自北大,上面钤有“国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图书馆”章,有的则可能是梁思成先生入主清华建筑系后所购存的。
  另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曾有营造学社的研究人员刘致平、宋麟征、邵力工、陈明达在此工作,其它研究人员王其明、傅熹年、孙大章、杨鸿勋、王世仁、张静娴、程敬琪等也都是梁思成的学生。傅熹年更是家学渊源,热心古籍,因此这里则例书也曾不少。不过以后其线装书全部归了中国文物研究所,则例亦在其中。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有则例书十余种,但其中以官修、刊本居多。抄本有《总管内务府会计司现行则例》四卷、《总管内务府续纂南苑现行则例》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资料中也散见诸多则例内容,其它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江苏师院、王世襄先生个人也都藏有少量则例。
  值得专门一提的是,首都图书馆有《擎天柱则例》、《永春亭做法》、《清乾隆工筑则例》、《释宫室》、《瑚琏考》等书,与寻常所见不同,其开本只有巾箱本大小,内容体例也有独特之处。有一民国二五年北京政府工务局绘《实测圆明园长春园万寿园遗地形势图》彩印一幅,很有应用价值。
  六、匠作则例的研究发展状况
  对清代匠作则例的研究,肇始于营造学社,首功当推其社长朱启钤先生。早在营造学社建立之前,朱先生就重视则例,尤其是对士大夫们不屑的手抄本则例“宝若拱璧”“无不细读而审评之”。营建学社建立伊始,朱先生又提出:应当通过考查实物、访问匠师,补绘图式,诠解术语等方法来展开对则例的整理和研究。这一方针不仅为当时的则例研究指明了方向,而且至今还为后来的研究者启发着思路。
  梁思成很早即进入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他以《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为课本,以参加过清宫营建的匠师为老师,以北京故宫为标本,还收集了工匠世代相传的秘本,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则例进行了考察研究,以生动地文字详加阐释,并用建筑投影图和实物照片将各部分构造清晰地表现出来,写出《清式营造则例》。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奠基之作,凡是想升堂入室,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人,都离不开《清式营造则例》这个必经的门径,正如梁先生自己所说,这是一部中国建筑的“文法课本。” 与此同时,梁先生还对则例反复校读、订正错句,分出章节,排对顺序,整理出版了《营造算例》。
  刘敦桢也随后进入营造学社,任文献部主任。他与梁思成先生共同调查各地古建筑,发表古建筑调查研究专文10多篇,经他整理的《牌楼算例》先是在营造学社的刊物上发表,后又做为梁思成《营造算例》的第十章。1934年,《营造算例》与《清式营造则例》合刊出版。并于1941年、1981年再版。
  陈明达、刘致平、罗哲文、莫宗江、单士元、王璧文、王世襄等许多营造学社的成员都为则例的研究作出了贡献。该社1932年至1934年共出版图书34种,其《彙刊》在1930年至1937年1944年至1945年的两段出版期间内,共发表文章和报道640余篇。营造学社因人才济济而硕果累累,但终因经费的紧张和人员的难以集中在1945年宣告结束。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王世襄先生开始着力访查则例的文本,共得70余种,据此择取其中漆作、油作、泥金作、佛作、门神作、石作、小木作、铁作、铜作、錽作的资料分类汇编、辑录、刻印成册,可以说是继续营造学社的工作,并有新的开创。
  王璧文先生也在进行则例的研究,他早年即依照则例参考陵寝中的石桥图样,写出《清官式石桥作法》,1962年则又对被誉为“工部律”的《清工部工程作法》进行整理、注释、补图……
  二位老前辈在六十年代的奋战,显示了营造学社的实力和后劲,但毕竟还是太单薄了。
  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匠作则例的研究受到钟敬文、白寿彝、单士元、任继愈、傅璇琮等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支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已分别将影印抄本则列和则例分作汇编、汇释工作列为国家和高校重点项目。中国文物研究所与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已于1997年组成清代匠作则例汇编、汇释编纂委员会,请王世襄先生任主编,主持进行上述两项工作。
  1994年,河南大象出版社出版《中国科技典籍通汇》,收入《圆明园内工则例》、《内庭大木石瓦搭土油裱画作现行则例》。1996年,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在山东召开,会议发表苏荣誉、华觉明《清代匠作则例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一文,受到重视。1997年,北京图书馆出版《中国古代匠作资料丛刊》,首先收入《钦定工部则例五十卷附乘舆仪仗作法二卷》、《钦定工部则例九十八卷》、《工部续增则例一百五十三卷》三种书影印出版。
  2000年,大象出版社影印“则例汇编、汇释编委会”推出的“抄本则例·皇家园林卷”第一卷《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第二卷《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出版。故宫博物院出版《故宫珍本丛刊》,也将馆藏二十余种各种则例影印出版。
  (注释未录。)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能工巧匠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