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7 15:05
鄌郚总编

涓涓清泉 滋兰九畹

  涓涓清泉 滋兰九畹
  明年是昌乐一中建校70周年。34年前我从母校毕业,回想起校园的涓涓清泉,东山上的苍松郁柏,更是感慨万千。1972年初秋,我从昌乐城北懒边村以半考试推荐的方式到昌乐一中就读,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特殊的年代自有特殊的感受,回想起在母校学习的日日夜夜,总是有着特别的情感。

  恩师教画记
  受时代的影响,70年代初期,昌乐一中在教育上采取教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除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外,另开设了农业常识和劳动实践课。我们班级分了5个专业组,分别是科技组、养殖组、果园组、体育组和美术组,上午是专业课,下午是劳动课。我因绘画基础较好,被选在美术组,主要任务是每周编排两期黑板报,一期宣传栏,另外对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宣传不过夜,一有广播马上写出海报进行宣传。负责美术组的老师是徐祖德老师,他是江苏省江宁人,与清代画家郑板桥是同乡,早年毕业于南京艺专。应该说我日后所走的艺术道路启蒙于他的正规引导,得益于他的精心培育。记得在美术组每次完成宣传栏的写画任务后,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活动,唯有我被留下来练习基础绘画,从静物写生到石膏头像,都是在他的亲笔示范下练习的。当时学校只有毛泽东石膏像和雷锋半身石膏头像,那尊雷锋石膏头像被徐老师搬到阅览室,我一画就是半年多。徐老师的关爱和辅导为我日后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过硬的基础。
  在我们入学的下半年,学校增加了英语课,授课老师是新来的孟继成、胡素兰夫妇。二位来校之前是中国派往古巴的留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好。一听学习英语,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就在我们学到能用英语单词组句时,学校召开了全体师生大会,传达中央文件要求认真学习。记得中央文件的大概内容是某省一所学校进行英语考试,一名叫张玉芹的学生在试卷上写上了"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懂ABC,长大照样能当接班人"的话,老师批评她,因思想上接受不了上吊自杀了。中央领导批示,要学习张玉芹同学这种敢于与封、资、修作斗争的革命精神,学校也要求学习张玉芹,适当学外文。第二天上英语课,胡老师就说不讲新课了,让同学们自读课文。我心里有些不平静,部分同学也在交头接耳,又要学习英语,又说学了没用,有些想不开。我看到胡老师拿着自己的辫子晃来晃去,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就拿起速写本偷偷地给她画起像来。正画到得意之处,一些同学离开座位围了上来,说画得像的,叫好的赞不绝口。胡老师在讲台上看见同学们围着我发议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过来探个究竟。当看到我把她当成模特时,一把将画本抢过来,怒气冲冲地去学校找教务组评理,并说不作处理她就回北京。这一下子可闯了大祸,上课画老师那还了得!教务组长当场表态,学校星期六召开全体大会对我进行公开批评,并调出美术组。徐祖德老师一听也急了,就去找学校领导说好话:是一棵画家苗子呀,不能轻易给拔了。事情闹到校革委会主任那里,更让领导左右为难:处分吧,违反了中央文件精神;不处理吧,又对不起胡老师。于是决定由徐祖德老师带我去胡老师家赔礼道歉,校方听之任之。徐老师领我到了胡老师家,我以为肯定会被胡老师奚落一顿。我见到胡老师正想鞠个躬,胡老师却咯咯笑了起来,她拉着我的手看了一会说:"我哪能跟你们师徒过不去,还不是中央……"她用手捂住嘴巴,另一只手指了指天,我和徐老师会意地笑了。
  这件事过了不久,徐老师用他自己的钱给我买了一本《工农兵头像选》,让我练习记忆临摹。文革结束,山东师范大学重建艺术系,那年从昌潍地区招考6名美术大学生,考试的创作命题是"田间地头学毛选",我得益于在母校学习了记忆绘画的功夫,默写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民形象,被高分录取。《中华撷英》曾发表我一幅庆祝首届教师节的山水画作《匡庐山高》,款题曰:"庐山高,高乎哉!涓涓清泉濯其足,苍松翠柏吐其胸;回崖杳嶂妙手擘,涧道千丈开鸿蒙。"明代沈周取庐山之高为教师祝颂,今天我以庐山之势为母校和恩师写情。

  嚼烂苦菜根
  高默之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从他厚厚的眼镜片里就能感觉到高老师的学识。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了一幅齐白石画作里的题款,画题的内容是:百事可为者,嚼烂苦菜根。大概的意思是只有能吃苦耐劳的人,日后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后来,我在学校阅览室的美术刊物上找到了齐白石的这幅绘画作品。画面很有趣,在一棵大白菜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蟋蟀,正在吃白菜根。到了周末出黑板报时,正好右下角有一块空闲,我就用白粉笔和绿粉笔画白菜,用褐色和黄色粉笔画了蟋蟀,只是受画面的限制没能写上原画的题款。这期板报画好后,引起许多同学观看,一些外班的同学还问起小蟋蟀吃菜根的意思。这时高老师正提着一壶水走过来,当他看到我用粉笔表现国画时很高兴,他问我为什么没有题上原画的题款,我告诉高老师说实在没有地方写了。高老师指着板报的主题说:"为革命读书,为祖国学习"还是换成"百事可为者,嚼烂苦菜根"好。高老师说完看了我一眼就走了。因为当时每期黑板报的主题都是校宣传部定的,如果主题要改动就必须到宣传部去汇报,可我一想,如果宣传部不让改,高老师的意见怎么办?我看着我临摹的齐白石的画作和黑板报的内容,觉得还是用这幅画的题款作为主题更好,于是就把"为革命读书,为祖国学习"擦掉,换成了"百事可为者,嚼烂苦菜根".事后,宣传部也没有找我,但我在高老师那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晚上,高老师约我陪他散步,谈起了齐白石的这幅画,我就问高老师"为什么画上的蟋蟀是在吃大白菜的根,而画题却写了嚼烂苦菜根呢?"高老师说:"这幅画是中国特有的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画面强调的是意境,而不是像拍照片那样具体。画题能揭示画的主题,深化画面意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一个艺术家的人文修养和艺术境界。这里嚼苦菜根是指能吃苦耐劳的一个体现。齐白石用一幅看似简单的画,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一种精髓,这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呀!"
  高老师的这番话深入浅出,意境深远,对我在大学阶段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和以后对中国画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青蛇放生
  从昌乐一中校部的四合院东门出来往北,就是有名的吴家池泉井,泉水东侧有两排教工住的平房宿舍。当年多数老师因生活拮据都做个鸡笼放在自己家门口养鸡。教化学的王俊礼老师却在自家的鸡笼里养了一条大青蛇。青蛇约有一米半长,个头又大,王老师舍不得喂它鸡蛋,就动员几个同学去田野里抓青蛙喂它。一天下午,我正在东操场的一棵芙蓉树下看书,看见我们班的卜祥杰同学用手捂住两个鼓鼓的衣服口袋跑得满头大汗,就上前拦住他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抓了两只青蛙要去给王老师家的大青蛇喂食。对这条大青蛇我只是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过,听说有些女同学因为害怕看见它都不敢去泉池边洗衣服了,还听其他老师们说自从王老师养了大青蛇他家的大公鸡不打鸣了。出于好奇,我就跟卜祥杰一起去喂蛇。
  养蛇的王俊礼老师长得短小精悍,秉性耿直而且学识渊博。他对春秋战国的故事比较熟悉,也喜欢研究七星八卦,四灵风水。在上化学课的时候,一些同学看不懂化学里的分子结构,就举手请教。他讲了大半天,看见我们似懂非懂的样子,就干脆讲起了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囊萤映雪的故事。听故事总比听化学课过瘾,所以每次上化学课,总有些同学举手说听不懂,目的是让王老师多讲些故事听。后来王老师发现这里面有问题,等我们再骗他讲故事的时候,他就说起封神演义里的凶神眼睛里长手,聊斋志异里的厉鬼用舌头舔女孩子等等,吓得女同学们抱着头不敢看黑板。但我却听得兴致勃勃,很喜欢这种寓言引导的教学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年级考出了几个石油化工方面的专业人才,王老师功不可没。
  我与王俊礼老师也多有交情,我在画板报栏时,他经常在一旁指点。有一次他拿了一张汉瓦当图案,让我将青龙画到板报上,并说从龙形瓦当分析,古代的龙肯定是蛇变的。总之他对龙蛇情有独钟。
  我和卜祥杰到了王老师家门口,看见大青蛇在鸡笼里盘绕着,一副似睡似醒的样子。卜祥杰掀开鸡笼子上面的笼口正想把手中的青蛙投进去,谁知另一只口袋里的青蛙跳了出来。他正想去抓逃走的青蛙时,没想到手里的那只也挣脱出来跳在了地上,两只青蛙迅速往泉池方向跳去。卜祥杰只顾抓青蛙,鸡笼的笼口忘关了,我看见墙根有一条木棒,就试着用木棒去关笼子。谁知那大青蛇顺势爬在木棒上,不断地吐着信子,我被吓了一跳,木棒也掉到了地上。大青蛇从笼口爬了出来,转盘着身子朝着泉池的方向迅速爬去。刹那,大青蛇已爬到泉池旁的一块泉石下边。我急忙喊卜祥杰来抓蛇,等卜祥杰过来的时候,青蛇的大半身子已钻进泉池的石缝里。卜祥杰用手抓住蛇的尾巴往外拽,哪里还拽得住,瞬间那条青蛇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我和卜祥杰顿时傻了眼,看看四周没有人,就装作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跑回宿舍睡觉去了。后来王俊礼老师发现他养的大青蛇跑了,先是怀疑是某某老师放跑的,又怀疑是谁家的狗给放跑的,就是没有怀疑到学生。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学校举办优秀作文展览,我写的一篇《胸怀革命志 青蛇变成龙》入选。参展的作文贴在校部东门里面的南墙上,王老师去看了作文展览才开始怀疑起我来。事隔10年后,我已在山东大学任教,王俊礼老师也已调到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有一次聊师安排他来山大化学系进修,我们会面时,他还在问那条大青蛇是不是我给放跑的。九十年代初期,山东大学团委和学生会合办了一本刊物叫《稚虬》,就是我根据母校大青蛇的故事取的刊名,"稚虬"两字还是我亲笔题写的呢。

  夜里孙大圣
  母校的刘中安老师是教历史的,他给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食堂打饭。他每次先用两角的菜票到教工食堂打菜,留给太太吃,再到学生食堂用伍分钱买菜,留给自己吃。他对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顺,对同事和同学们有礼有节,仁、义、礼、智、信,儒家文化在他身上体现的最多,是个正人君子。在教学上,刘老师不仅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而且善于以平凡的文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70年代的昌乐一中没有开设历史课程,学校安排刘老师改教农业课。这虽不是刘老师的专项,但他还是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讲植物的发芽、生长和收获,还给我们讲一些齐民要术,神农尝百草,甚至还有关羽卖枣,张飞卖肉之类的故事,因为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同学们都喜欢听刘老师的课。记得教室后面有一片果园,这里就是刘老师带领我们劳动实践的地方。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果树追肥、剪枝、喷药。春天桃花、杏花、苹果花盛开;夏天望着各种水果挤满枝头,有李子、桃子还有红红的大苹果。我们在辛勤的劳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也是在那不平凡的年月中所获得的特有的乐趣。
  一天夜里,我刚躺下,便听几个同学议论说果园的桃子又肥又鲜,却不知滋味如何。越想越禁不住诱惑,于是他们便打开后窗跳到果园里。不一会摘桃子的同学回来了,他们把摘到的桃子从背心里面一个个掏出来。正当大家准备把桃子洗一下分着吃时,突然见到偷桃子的同学有的捂着肚子,有的弓着腰直喊痒得难受。原来他们在偷桃时因没有地方放桃,便将背心扎在裤腰里,将桃子从胸口放进去。由于做"贼"心虚,急匆匆地往回跑时,桃子在身上摩擦致使桃上的细毛沾到了肚皮上,待一出汗自然痒痛难耐。看到他们痛苦不堪,又抓又挠的样子,有位同学借毛主席的诗句喊出了"今日欢呼孙大圣".于是,同学们就喊姓吕的吕大圣,喊姓宋的宋大圣,姓孙的自然就是孙大圣了。那晚大家又说又笑,吃着又甜又脆的鲜桃,好不热闹。
  第二天下午,我们班上农业课。男同学都觉得做了不光彩的事,低头进了教室。刘中安老师早就到了讲台上,待班长喊了起立坐下后,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段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锦州那个地方产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许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吃,我看到这个消息很感动,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卑鄙的,因为那是人民的苹果。"就这样,那节课没有讲农业常识,却借此讲了毛主席写文章的风格。
  那一夜,我们偷吃了母校多少桃子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刘中安老师讲的那次课却没有忘记。他借用毛主席语录,用一个苹果讲通了为了解放事业恪守纪律这个大道理,这种行文中的借喻始终影响着我以后的创作理念。毛主席写文章的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文风,对于今天一些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文章来说,显得是何等的伟大。

  三十年重一梦
  1973年春,母校修建礼堂,需要大量的石料。学校动员同学们到孤山脚下的插旗台去搬运石头。听班主任萧传光老师介绍,插旗台是清代义和团聚义的地方。从母校到那里只有一条山路可以通行,往返一次约十余里,需要翻山越岭,其辛苦可想而知。学校决定上午正常上课,下午去搬运石头。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利用午休时间写完宣传海报,也准时随搬运队伍出发。我们从学校东面的小便门出来,翻过草山,沿着山坡的一条小路盘旋而上,走过一段长长的山梁,再从一条沟壑里出来,就看见一座突兀而立的独峰,这就是全县闻名的插旗台。当时山里的洋槐树开满了白花,怡人的香气飘散在空中,草山后面翠柏成荫,在密集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柏洞,穿行在里面别有洞天。
  为了不示落后,我从插旗台下拣了一块大石头,扛在肩上随着队伍往回返。走过那段山梁之后,我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当走到柏洞的时候,感到眼前一阵黑,把石头放在一棵柏树下,伏在石头上就睡了过去。开始感觉迷迷糊糊好似一股山泉流淌过来,慢慢的泉水变成了墨汁,我就蘸着墨汁在大青石上画了一棵松树,虬枝纵横,针叶茂密,还画有火红的太阳。不知过了多久,我似乎听见有人呼唤我的名字,我睁眼发现天黑了下来,几个手电的光束晃来晃去。原来吃饭前参加搬石头的同学集合点名,发现少了我,萧主任判断我在路上出事了,才带上几位同学沿路找到了我。
  人生如梦,30年弹指一挥间。今年4月,省诗词协会于仁伯先生约我到泰山踏青。在泰山之巅,碧霞祠里的刘道长请我们在天街岱宗酒楼吃饭。喝了一杯茅台酒,乘着酒意不辞而别,独自一人去逛山。山顶风很凉,我就径自到道教协会为我准备午休的房间里睡起觉来。朣朦之间,先是滔天的惊涛拂面而过,似乎把我冲到一块有松树的巨大横石上,又见笔墨齐全,我就提笔画了一棵参天松树,枝嵌暮云飞,山衔落日红。画意正酣,感觉好像有人在喊我,我起身从窗外望去,见已是斜阳西下,便决定下山。从南天门乘索道下来的行程中,我还在回味着刚才的梦境,感觉似曾相识。直到从中天门下山,望着黑下来的天空,我突然想起了30年前在草山顶上的那一场梦。"三十年重一梦",乘着梦境,当晚我在下榻的泰山饭店写下了七言绝句——梦丹青:
  枕蕴云山起谷峥,
  床藏万壑响松声。
  青天设帐星辰伴,
  正梦惊涛绘丹青。

  刘乐一
  丁亥年九月写于山东大学一乐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