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0 20:41
鄌郚总编

红河木梁台庙会

   木梁台位于昌乐城西南红河镇台东官庄村西一里之遥,距县城106华里。历史久远,始建年代失考。清代其庙宇规制甚全,文昌阁、百子殿、玉龙观和山门院墙一应俱在。逢三月三、九月九庙会,晋香火者成千上万,多为祈雨、求子。民国初,逢三月二十和九月二十四兴台东官庄山会,逢山会持续三天,故庙会随之易期与山会同时,方圆百里之内善男信女前来赶会者较前剧增。民国后期战乱频仍,兵燹天灾,庙宇荡涤无存,但香火依旧。1978年公社派员集资在台上修“劳动人民纪念堂”,以应丧葬改革之需,意图存放骨灰,四乡民众无一应者。1993年8月台东村委会,顺应民意出资重建木梁台庙。山门和耳房面南,28级台阶步入台下,两侧石栏相护,阶端左右置石狮相守。三楹出厦大殿建在台顶,殿内玉皇端坐二朱柱中间,其左老子爷披铠执锐,威风凛凛,其右王母娘娘凤冠红披端庄平静,老子、王母外侧执纨扇侍女侍立左右。北墙3幅历史画顶天立地,两山壁上,左画“八仙过海”,右绘“观音乐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三月三、九月九香火会空前隆重。《霜麦碑记》立在台下,过往行人都驻足观瞻。

  附:
  木梁台前看霜麦碑记
  “霜麦碑记”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五月立于安丘西乡木梁台道观(1948年起属今昌乐县红河镇)前的记事碑。它真实地记录了清代三次陨霜杀麦竟获丰收的事实,使人们知道“倒春寒”气象并不可怕。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碑文结尾“盛世转祸为福,是可书之,以示将来”,是没有道理的。
  霜麦碑高1.14米,宽0.69米,由教谕孙垣霭撰文,庠生刘升阶书。碑阳,上横刻“霜麦碑记”四个大字,下自右而左,镌刻着竖排楷体碑文:“孔子作春秋,书祥者少,而书变者多。星陨则书,石陨则书,雨雹霜陨之灾更无不书,历代史钅监    沿以为例。草木华实非其时者必书,凡以示警也,曷警乎尔?有祥书祥,放意肆志,祥者不果祥也;有变书变,谨小慎微,变者不终变也。我朝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四月,陨霜杀麦后仍大获,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陨霜杀麦后仍大获。迄今,光绪辛卯(公元1891年)三月既望,又经霜陨,麦苗多枯,人皆以为忧,恐无年也,又转为有年。天道难测,而人心知惧,遇祥不可以为祥,遇变不必果成变也,生逢盛世,转祸为福,是可书之,以示将来。”(碑文内公元纪年和标点符号,系撰稿者所加)
  (刘炳圣 撰)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红河频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