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9 11:50
昌乐 刘文安

《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序言

  《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
  序 言
  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于是,人文始祖的争夺战一时间硝烟四起。根据《史记》的记载,本来炎黄、孔孟都是出生于山东的,但是他们有的已经被挖走,有的也已经被“猎头”们盯上。甚至外国的文人们也来凑热闹,把伏羲、炎帝和黄帝说成是日本、韩国的后裔。看来东夷后裔们如果守土不力,祖宗们的文化遗产将面临着被逐步蚕食的威胁。
  本书的撰写,旨在充当一名守土戍边的卒子,一声激励士气的呐喊,以引起东夷后裔们共同关注。
  好在文化遗产也有“动产”与“不动产”之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就是祖宗们留下的“不动产”,谁也抢不走。古代文化堆积而成的泰山,人文始祖黄帝的出生地寿丘,文圣孔子讲学地杏坛,武(兵)圣孙武出生地齐国乐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发现地银雀山汉墓,这些也都是“不动产”,谁也抢不走。
  但是,仅守住这些文化遗产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掸去尘封。本书从东夷文化源头论述,对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传承、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论证,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究竟是从哪儿开始的,怎样弘扬古代优秀文化,以更好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本书的又一宗旨。这刚好与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不谋而合,如能为这一浩大工程添一块砖增一片瓦,也算是本书作者的一大幸事。
  正当此书进入尾声时,本书的第一作者丁再献将刘凤君教授发现的东夷骨刻文成功破译了近200字,为东夷人在5000年前率先进入文明社会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一研究不仅发现了骨刻文与甲骨文的传承关系,弄清了炎黄等人文始祖们的形象就是后人造字的原型,而且也为甲骨文中有些未解读的和解释有误的文字找到了正确答案。所提“东夷骨刻文是汉字源头”的论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书又增加了东夷骨刻文字的研究与解读一章。
  由于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图书馆难以满足资料收集的需求,其中部分资料系从网上得来。为确保其准确性,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反复核实。如大汶口中晚期的棺椁墓葬,对证实5000年前东夷人已经率先使用金属工具加工木材是至关重要的依据,为确保所引资料准确无误,丁再献曾经找到有关博物馆的负责人作了详细了解。尽管如此,书中引证材料很可能仍然有疏漏不当之处,在此敬请原作者见谅。
  骨刻文的破译和本书的编写得到众多学者与有关领导、同事的关注与支持。东夷骨刻文的发现和命名者、中国骨刻文学科创始人、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多次亲临指导;著名民俗专家、山东大学赵申教授经常现场指导;史前文化研究著名学者、考古学家、民族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致函、致电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骨刻文的破译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85岁高龄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学者路遥先生亲临丁再献办公室验证骨刻文破译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与鼎力支持,感人至深。著名诗人、学者苗得雨先生多次热情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薛群基研究员也对东夷骨刻文的发现和破译研究表示了热心关注;著名社会科学和齐鲁文化研究学者、作家,原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一直关心支持东夷文化与骨刻文的研究,不仅担当本书顾问,并同意为其作序,但他不幸仙逝,终未如愿。身边的领导、前辈、同事更是随时随地不吝赐教。山东省旅游局前任局长李德明关心本书的出版,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在任局长于冲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关注东夷文化的研究。素不相识的莱芜市文联副主席陈文中教授在读了丁再献的《山水平仄》、《旅游礼仪》和《旅游小百科》等专著后,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并主动请缨为《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作义务校对,在此一并表示由衷谢意。
  丁再斌
  2011.8.15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莱夷文明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