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12 19:34
鄌郚总编

文学的坊子和地域的坊子

  文学的坊子和地域的坊子
  ——读马道远长篇小说《坊子小镇》

  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阅读了马道远的长篇小说《坊子小镇》。
  有一年坊子开了一个笔会,我去参加了,马道远也去参加了,前去参加的有二十余人。参观德国人、日本人留下的历史遗迹时,一种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一时感慨不已;回顾坊子的殖民史和开拓史,心潮久久难平。
  过后不久,马道远告诉我说他要写坊子,还说叫“坊子”好呢,还是叫“坊茨”好。我说大家都知道坊子,坊茨那是德国人叫的,还是叫“坊子”好。马道远说好吧,那就叫《坊子小镇》!
  《坊子小镇》不同于马道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乐道院集中营》。《乐道院集中营》表现的是“魔鬼与天使,邪恶与正义的斗争”,是“人性与兽性的较量,生存与死亡的抉择”,题旨并不复杂。二战中西方有个奥斯维辛集中营,许多年前已闻名世界;在东方,在我身边不足50公里处的“乐道院集中营”,直到近几年,才由马道远用小说的形式公诸于世,我在之前竟然闻所未闻。
  历史失去记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太多的历史苦难,需要得到沉痛的反思。一部有关冲绳岛大战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句解说词——“只有记住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马道远的《乐道院集中营》是让我们记住历史的一部书,是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已经难能可贵。
  《坊子小镇》就不同了。《坊子小镇》是在红尘万丈的俗世中、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舞文弄墨,一个作家没有非同一般的政治觉悟、思想高度和艺术修养,是难成佳作的。
  想到马道远能写好,想不到竟是这么好!合上书本后马上给马道远打电话,我说《坊子小镇》把我震呆了,想不到这么好。它所承载的内容太厚重了,而且复杂多元、气象宏阔……我想再读一遍,再读一遍把心得告诉你!
  1
  《坊子小镇》没有目录、没有前言、没有序言、没有后记、连作者介绍都没有,这是我很少见到的;“小说有多种可能”“小说有各种写法”,这已经是常识,在艺术不断翻新的今天,而且以无悬念、无噱头、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从头道来——分明是在写给自己看。
  我却想到马尔克斯说过的一句话,他说托尔斯泰那种一丝不苟的从头顺叙是最难的,也是最好的。
  确实是最好的。
  “空气快要燃烧了,远远近近的树木似乎也在无奈地忍受着酷暑的煎熬”——《坊子小镇》从光绪二十四年的一个酷暑天,开始了——我在书眉上记下这句话,开始阅读。
  刘世达。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我特别看重他那秀才的知识分子身份和手里的那本《天演论》。这就已经是个人物了,也预示着他后来必有作为。他后来成了中国人同德国人合作开拓坊子的代表。就像一棵大树,枝枝叶叶都因他而展开,而且疏密有致,前呼后应,有条不紊。
  马上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他是梁叔略。刘世达手中的《天演论》就是梁叔略所赠。他曾进京投奔康有为参加变法,曾把《时务报》交给刘世达,让刘世达开拓眼界了解时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叔略逃亡日本投奔孙中山,还曾参加过萍浏起义。
  梁叔略是潍县知识分子中的先觉!
  几乎以为是出现在刘世达面前的一颗“闪闪红星”呢,如果那样,就俗了。
  还好,刘世达身边连个“朱先生”(《白鹿原》中人物)也没有。倒是一位年轻漂亮的青楼女子江墨韵,对他的前途走向深有启发。真是一弹双鸟——连爱情也收获了。许多细节刻画得异常有趣和可爱。刘世达的这个红颜知己最终顺理成章地被赎身,成了他的二太太并改名桂拉拉。
  江墨韵是幸运的。
  2
  有一位不幸的女人,是刘世达的原配夫人林兰芬。
  林兰芬规劝刘世达“仕途功名”的执着,作为一个妻子,囿于家庭,隔绝社会,无可厚非。其实这也是一种对丈夫的关爱和作为妻子的责任。她娴淑温婉,不妒不嫉,是个好女人。只一幅《石榴图》便见出她倾注了多大的情,直到临终都有托付。
  她的出轨,是因为丈夫爱上别人冷落了她。她跟程鸿梓出走后又双双早亡,想来令人悲悯。
  另外有许多女人,如邓慕惠、梅绮云、梅飞红、谢小懿、伊莲娜、梅清影……有的虽身为娼妓,但都各具神态、多姿多彩、气格不俗。
  3
  早就应该提到那两个德国人了。他们是里茨曼和哈特维希。这两个人对坊子小镇太重要了,“因为《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德国人占据了青岛并深入山东腹地;因为坊子煤矿的探测和胶济铁路的修建,德国人的身影出现在宁家沟和张路院”——里茨曼和哈特维希这两个德国人的来历,便有根有据了。
  里茨曼是坊子建设的主导者。他本来就是一位德国绅士,举手投足间显露着西方文明的素质。刘世达对他有过公正的评价,我想读者也能认同。他不明不白的死亡令人惋惜。
  哈特维希就不同了。哈特维希以学者的面目出现,却作恶多端。但是他作恶与中国人不同,他的作恶带有西方人的阴险。仔细梳理,许多命案都与他有关。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他自己竟然葬送在自己设置的毒局上。
  4
  经常读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描写,那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前辈作家李准说过:“故事好找,细节难寻。”好的细节犹如神谕,可遇不可求。十多岁的孩子刘孝恭从上海赶来认“舅舅”,在餐桌上吃馒头的那个细节,就难得。孩子饿极了,那馒头已经咬了一口却又放下,因为他发现“三舅母”谢小懿还未落座。一个没娘的孩子竟然这么懂事!同时也折射出他妈妈林兰芬的教养,不觉让人怀念她。
  刘孝恭的出现本来就颇具传奇色彩,这一细节刻画又突显了他的人品。这就为后来他所扮演的善良本分的正面角色埋下了伏笔,加强了读者印象。
  因此,这个细节对塑造刘孝恭这一人物形象,并非随意之笔。
  5
  必须重提梁叔略。梁叔略的塑造不在细节在情节。梁叔略的“革命”成功了,最后成了政府大员。
  梁叔略的贪腐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成为“大员”后的1947年,其实早就显露端倪。他被哈特维希的几根金条收买,就无辜杀人,实在非“革命党”所为——即使是以“革命”的名义。梁叔略在1947年的贪腐已是明目张胆。他的贪腐是个象征,象征国民党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6
  一本书的主人公,可以要求他成为一个不杀人、不嫖娼、不当汉奸;对殖民者、侵略者英勇抗争,对革命者无限忠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许好看!这样的教科书式的文学确实曾经感动过大众读者,甚至让他们热泪盈眶。但是,当文学回归文学本原的时候,在高品位的读者眼里看到的应该是“创造性地发现和建立以往所没有体验过的艺术人物的情境、意味”,虚假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概念化人物,不仅肤浅,还庸俗。李敬泽就曾对这类“概念化模式书写”批评道:“就像在吐鲁番盆地跳高,即使你跳了一米五,也没达到海平面。”这话真好!
  作家的责任是将目光投向那更深层的渊薮,直逼人性深处,探索生命之终极,创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作品。因此,作家的使命中不应有“阿谀”二字。
  有趣的是,在《坊子小镇》中读到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刘世达。
  刘世达曾经资助过梁叔略五千银元,但他明确表明是私人情谊,并非支援同盟会。
  刘世达不是革命党。
  从“坊子客店”到“坊子小镇”是刘世达一生的事业,他也因此而成为坊子的首富——刘世达不是商人,却有着商人的大智慧。刘世达不是恶人,但他却对钱瑞丽狠下毒手。虽然“心里弥漫着悲凉、内疚和不安”,但他毕竟杀人了。并非为了钱瑞丽敲诈他5000银元,他不在乎这些钱,只是为了桂拉拉不受侵害——好上这么一个男人,桂拉拉这辈子值了。但是他发现结发妻子林兰芬与程鸿梓的奸情后,却给予了谅解,而且送上万元巨资让他们另立家庭——林兰芬曾经拥有过这么一个男人,这辈子也值了。
  刘世达虽是晚清生员,却不道统,他跟青楼女子往来并不认为与跟大家闺秀交往有何区别。根本在于一个“情”字。文学不可视一种内容比另一种内容更高明。文学与写什么无关。写性爱生活和写政治生活对文学来说是平等的,《茶花女》和《战争与和平》都是世界名著。关键在于一个“真”字!
  刘世达做人还是有底线的。最终的底线是不当汉奸!失去那么多亲人都没有让他倒下,汉奸的帽子临头时,心灵的折磨、精神的痛苦,几乎把他逼上绝路。最后,为了拯救儿子性命,汉奸帽子还是戴上了;保全个人名节还是保全儿子性命,他选择了后者。
  刘世达的人生经历是复杂的、独特的,虽然具有大丈夫的生命品格,却无法被善或恶、美或丑、好或坏……来认领。有人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刘世达就是哈姆雷特。
  7
  想起了崔道怡的一句话,他说“前三百年是《红楼梦》和《阿Q正传》,我看后三百年也许还是《红楼梦》和《阿Q正传》”。接着便想起雷达的一句话,他说小说无论怎么写和写什么,最终打拼的是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谈及人物形象便想起阿Q来。而今有不少人臧否鲁迅。这很正常,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谁都有说话的权利,不仅对鲁迅。但是作为一个小说家就不应该了。一个小说家在面对阿Q这个艺术形象时,你不觉得胆怯和羞愧?只一部《阿Q正传》你就没有资格对鲁迅说三道四,那是一座现当代文学难以逾越的高峰!
  闲笔带过。
  活跃在《坊子小镇》中的人,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坊子小镇》独有的,在别处无迹可循的典型人物。就连那几个日本人,也无脸谱化、类型化倾向。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人物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都具有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特征。凭借坊子小镇,这些人物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宏大的精神世界。
  有了这些人物支撑,这部书已经很成气象。
  8
  张炜说:“一部作品越是优秀,就越是有剧烈的冲突。”
  所指其中当然包括故事性因素。这就应了李敬泽“人类天性中有一种对故事的渴求”这句话。《坊子小镇》全书四十多万字,共五章。读完第二章后,便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的争斗惊得目瞪口呆,立即在这一章结尾空白处写下“惊心动魄”四个字。写下这四个字,便知道这是一部大书了。
  果然,阴谋、暗杀、争风、吃醋、威逼、利诱、善恶情仇、利益冲突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大较量,将我劫持到《坊子小镇》人物演绎的故事中去——不能自拔!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呀。
  惊异马道远构思故事的奇特吊诡和凶狠霸道,我看到他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上破釜沉舟地、毫不留情地、让人措手不及地手起刀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9
  在我的阅读经验中,毫无疑问的肯定这是一部一流作品。它的卓越在于有深度,有力量,底蕴充盈。它不会被岁月冲淡,而且经过历史的沉淀可能价值更高。
  不过,“经典作品往往是多元的,它不谋求共识”,如果有人问《坊子小镇》写的什么,回答只能是——“坊子”!
  文学的《坊子小镇》属于文学世界,地域的《坊子小镇》属于中国潍坊,他们将共同走向未来。
  马道远有这样一部大书留世,应是无憾了。
  10
  因为说过再读一遍,把心得告诉马道远的,于是便有了以上零星文字。一孔之见而矣。
  作者 耿春元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