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26 15:55
鄌郚总编

【滨海风物】滩涂瑰宝马绊草

  【滨海风物】滩涂瑰宝马绊草
  马绊草也叫马鞭草。根据资料,它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至华东沿海盐渍土地带和海拔3200m的内陆盐碱地,是盐渍土的指示植物。据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老人们回忆,在潍坊北部未开发建设前,马绊草和黄蓿菜一样,是滩涂上生长最茂盛的植物之一。
  在人们的记忆里,马绊草主要生长在沿海向内陆延伸的平原地带,即今区境北部的田野和海滩上。它的样子很像渔民用的粘丝网,弯弯曲曲的茎匍匐在盐碱地上,每个股节上都会生出根来,像爪子一样牢牢地抓住泥土,然后盘根错节地向四周蔓延,像一张张小绿毯铺盖在滩涂之上。
  根据资料显示,马绊草主要靠匍匐的茎来繁殖。每一根主茎都会滋生若干条匍匐茎,匍匐茎长有三四米,短的也有一米左右。每条茎上有好多股节,每个股节长度5多厘米到20多厘米不等。至于名字的的由来,央子街道的老人们介绍,之所以叫"马绊草",是因为它的茎常常把马的蹄子绊住或是绊倒;而"马鞭草"呢,那是由于它的主茎可以作马鞭子之用。
  透过这两个草名,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早年或是古代时期,潍坊滨海一带应该是经济比较繁华,作为人类主要交通工具的"马"已经相当普遍。我们可以遥想当年,在茫茫沿海地带人们或是骑马征战,或是马车运送渔盐,或是赛马浩野。马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荣。
  从"马鞭草"这一名称中,我们不难想象,人们在辛勤劳动的同时,对自己的马应是爱护有加,在休息之余不忘牵马到草地里喂食。不过,在喂食结束后,人们也不会忘了拔取几根大一点的草茎做鞭子。
  我们从"马绊草"这一名称中,还可以想象,北部沿海地区自古至今,至少是曾有一段或是几段时期是人们骑马娱乐的场所。因为有专人牵着马喂食的时候,马儿一般是绊不倒的。如果是野马因此绊倒,则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名称向我们流露出更多的是,当年沿海一带的空旷滩涂田野是富族人家赛马、游玩、娱乐的地方。纵观历史古籍和当今电视剧,皇族、贵族、富族的骑马、狩猎、放风筝等活动无不在偏远野地进行。
  潍坊滨海地域宽广,是古今游乐的天然场所。草地里又有兔子等动物供其狩猎。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草地上,还可以骑马放风筝。在尽情游玩的过程中,奔跑于草地的马儿则时常被绊住,这让他们印象很深,所以这些古代有文化的人就给这种草起了名字。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马绊草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它的茎成熟后,人们手采耙搂将其运拖回家,经晾晒、去皮、蒸煮后用于做草帽、炊帚等物品。手巧的人们还用马绊编结成小猫小熊等玩具和一些家居用品。它还被人们当做药材,用于中医诊疗。《新华本草纲要》载:马绊草味甘、淡,性平,有清热利尿的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胆翼炎及肝硬化腹水等症。
  马绊草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它不畏马蹄、车轮碾轧,更不屑于人足的踩踏;它春、夏、秋三季绿意葱茏、生长旺盛,特别是到了夏季,其生长繁殖速度最快。马绊草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这方面它仅次于黄蓿菜。早时候,冬春的西北季风让刮起的咸土在适于堆积的地方造成稍高于别处的土台,顽强的马绊草就在这样的地方扎根。凡长马绊草的地方,土质就会一年年变好,生长的植被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滩涂绿地"的美丽景观。
  现在,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土质的改良,马绊草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它却是滨海历史上永也擦不掉、抹不去的地方风物之一。它将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隽永地镶嵌在岁月的年轮里,历久弥新。(毛金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滨海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