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5-17 09:30
鄌郚总编

秦丹银||重拍于良弼墓碑及元代古井发现记

  
  近日,我整理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于良弼墓碑照片及墓志铭文字。于良弼墓碑是我在十七年前在在高崖镇(现鄌郚镇)路家庄子村驻村时发现的,是该村的文书于世敦提供的,于世敦(1940.1生)1956年任村会计(文书)至2017年因年龄大了辞职,在村文书位上共干了60多年。
  于世敦提供这个信息,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保护的历史文物,多次与村支部书记于德志(1957年5月生)及文书于世敦讲要好好保护,此碑不但是于氏家族的一块墓碑更是后人研究清朝官员的不可多得的佐证。我同于世敦多次拜谒于良弼墓碑并把碑文认真分析辨别并加上标点,对确实认不清的字用口字代替,整理后又与村干部及部分群众沟通交流,确无多少出入后,曾在昌乐小报上刊发,哪一期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几年后县里来人调查搜集于良弼墓碑情况时,我把我手中的小报送给了他们。
  事隔十七年,重新整理于良弼墓碑及碑文材料,为力求详实,我又去鄌郚镇路家庄子村为于良弼墓碑及碑文拍照。
  2019.4.30上午九点我去路家庄子村西墓地拍进士于良弼墓碑照片时,本想找于世敦带领,结果世敦没在家(听说早饭后与老伴去了漳河超市),我自己去墓地没有找到(因为原来去时已是十七年前的事,当时墓地里的坟堆都很小且平且少,今坟堆高大且多了许多,树木也茂密了,大体方向也不记得,)只好又转到大街上,正巧,有一卖煤的车停在路中,司机在向几个村民推销煤炭,我叫其中一人带我去看进士墓碑,他欣然同意。
  他带我走到村西一户门前的大榆树下说,从这里去很近了,走了几步是一口水井,我说,怎么这里还有口水井?他说,你别看这口水井,那可有些年头了,小时候听老人说,这是路家庄子立村时人们打的一口井,一直吃水到用上自来水才不吃这井水了。我想也是,只要有人居住,就得吃水,我叫他站在井边为他拍了照。这是个意外收获。路家庄子村,元代已有村,卢姓居之,原称卢家庄子,后演变叫路家庄子。卢姓已在本村消失一百多年,卢姓的祖莹在村前河南岸,1971年才扒平为耕地。于氏是明朝中期由南良村迁来此村。由此推论,这是元代古井。
  不几步便找到于良弼墓碑,我问他名字,才知他叫于光超(1944年12月10生),他指给我于良弼墓,他告诉我1967年是于东连把于良弼墓碑留住的,以后也是于东连叫人立起来的,我问于东连年龄,他说以后于东连去了于家洼住具体说不好,他已去世五六年了,大约八十六七岁。我又重新对于良弼墓碑、碑文、墓塚进行拍照。
  自路家庄子回来走到漳河刘培德医生的药店,进去坐了一会儿,刘问我上哪来,我说去路家庄子照进士墓碑,说起于东连,我说听于光超估计有八十六七岁,刘培德说于东连还应该大,应和于家洼的村支书于世义的父亲差不多大,他联系于世义,用微信可能信号不好,没法讲话(刘培德医生没有于世义的联系电话)他又联系另一个于家洼的村民秦振光(1950年生),得到真实结果是于东连到今年是93岁,已去世六年,那么于东连就是(1926——2013)。
  以上是去路家庄子重拍进士墓碑以及发现元代古井的过程,幸得这些热心人的帮助,使得史料搜集的丰满详实,心存感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