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5-23 17:35
鄌郚总编

刘文安丨张天佐墓碑文

  张天佐墓碑文
  撰稿 / 刘文安
  张天佐(1906-1948年)字仲辅,寿光田马乡李家官家庄人。农家子弟,少讷言而敏于行①,学有所成,志在报效国家,警官出身,转任利津、坊子、武城和昌乐县数地,保安一方,颇有建树②。七七事变后,风云突变,时局危乱,日寇夺城,偏安于昌乐南乡。后担任民国昌乐县长和地方军事要职,军政一方,为官在任,体恤黎民。其建业功勋博弈前程多在昌乐,后掌控军政大权统辖昌潍大地③。抗战时维持昌乐一方安宁,避战争之祸,强化地方保甲,求全得势,实属乱世之策;战乱中兴办教育八方来投④,圆学子之梦,确保校园供需,桃李芬芳,乃为国内罕见!先生有嘉声,致力于民生所系,建功于教育大计;将军有顾念,结怨于党国之争,纠结于民族大义。张公官至民国高级将领、地方政要,戮力扞卫家国,熬过八年抗战,熟料锋烟又起⑤,殒身于潍县战役,天不暇年四十三岁。敢镌金石,永纪芳猷。
  释义
  张天佐字仲辅,家在农村,从小就是是一个干实事不说空话的孩子,好学上进,志在学有所成将来报效国家,他从警官学校毕业后分别在利津、坊子、武城和昌乐县数地多地干过警官,1937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时局动荡不安,日本鬼子占领了昌乐城,他就随从民国县政府去了南乡活动。后来他担任了民国昌乐县长和放军事职务。他为官的时候,很是爱护当地老百姓,他的很多功勋政业绩和政治军事企图是在昌乐完成的,直到后掌握了军政大权,担任了国民党山东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山东保安第一师师长统辖了整个昌潍地区,他为政昌乐的时候,维护了一方安宁,没有引来战火。他强化安保措施,在委曲求全里发展了实力,实在是处在战乱时期的求全之举;在战乱之中他开办学校,发展地方教育,许多遭遇战火的学校也过来投奔,他帮着许多学生圆了求学梦想,并不遗余力地动用地方财政维持昌中学生和流亡学生的生养供需。他代理过昌乐中学校长,因此他的学生很多,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战时办学在全国也是少见的。他有很好的口碑,就是在于为民所想,为昌乐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有诸多顾虑,因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交锋相对给他带来了麻烦,他真的进退两难,无法阻挡两党相争的局面。他在一生中成为了民国的高级将领统率地方部队,也成为地方的官员为政一方,他尽心尽力地保家卫国,好歹熬过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却没想到两党又打起来了,不幸的他在潍县战役中献身,那时,他年仅43岁,我既然敢于把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在于他确实在很多地方值得褒奖。
  注释
  ① 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一句古语,出自《论语·里仁》篇。直译为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其中"敏"与"讷"就是出于《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
  ② 警官出身:1925年张公从省立十中(青州)毕业后,当年考入张宗昌在济南洛口办的警官学校。两年毕业之后,立即到利津县赴任,历任这个县的警备营连长,自卫团中队长,警察分队长。1932年,有了一定社会经历的张天佐多方钻营,又考入了山东省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公安局长班,训练期满,充任潍县警察局坊子分局局长。其时,坊子火车站的日本商人明目张胆的贩卖海洛因毒品。张天佐为大树个人权威,利用分局长的职权,给贩毒日商以严厉惩处。这一事件引起所有日商的憎恨。不久,日商联合起来,勾结地方势力对他进行疯狂报复。张天佐不堪排挤,离开坊子,转赴鲁西,出任武城县公安局长。1936年张天佐调任昌乐县警察局长。
  ③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汉奸厉文礼的"鲁东和平建国军"很快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改编为安(邱)高(密)昌(邑)潍(县)先遣军,厉文礼被任命为司令。12月中旬,蒋介石下令撤销了安高昌潍先遣军的番号,并委任张天佐为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山东省保安第一师师长、胶济铁路警备司令,并负责整编厉文礼所属部队。厉文礼随后被撤职。张天佐以"山东省第八区专员兼少将保安第一师师长"的头衔从阜阳(省政府驻地)入驻潍城。选中原伪"莱潍道公署"的治所(丁六宅的房子)作为其专员公署治所。1947年10月,张天佐的山东省第八区保安司令部改编为第八区自卫总队司令部,下辖3个团和6个县的自卫总队,共万余人。1948年1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保荐张天佐为山东省府委员、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仍兼第八区专署专员。张天佐名为山东省第八区专员,辖区范围为五个县。
  ④ 1938年9月,设立了昌乐县联合小学,招收了五、六年级两个班和一个初中补习班,校址设在大吉阿村,离仓上很近。教室全是民房,上课用的桌凳也由各村凑集,虽然破旧,还算齐全,学生住宿则分散在百姓家里。1939年正月初十,在下皂户原联小校址设立了初中一个班,这标志着昌乐中学正式成立,它是当时国民政府昌潍辖区建校最早的一处中学。同时,在此举行了一次小学教师集训,有一百二十位小学教师参加,时间是一个月,集训结束后由教育科分配到办学急需的村庄。此后,杨庄、阳阜、辛牟三村各设立了一处高级小学。1940年到1941年间,张天佐在刘家沟后山东坡,先后筑起了四排土坯草房,每排七大间,两头是教室,当中一大间作办公室,1941年正月昌乐中学正式开学。刘厚民任校长,教务主任是周湘璞。招收一个初中班和一个师范班,简称为"中一级"和"师一级",师一是二年制,主要培养小学教师。1942年正月,又招收了两级学生,是为中二级和师二级9月份教育科通知,凡能上中学的可去安丘的南逯集--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报考。当时昌乐县的学生先后去了70多人,昌乐籍的田济臣、赵立文、滕化文三位老师也去了"八联中".1939年下半年,昌乐局势又恢复了平静,还在来家沟设立了高级补习班。还在1944年时,张天佐发现了吴家池子村东北的草山子西坡有一处旺泉,经多人察看和商讨,决定在此建设中学校舍,当即成立了建筑委员会,徐晋三老师为主任,委员多人,分别负责规划、设计、绘图、采购等项工作。1944年秋开工建设,当时是突击建教室和教师宿舍(最初也作办公室)。再就是定做桌凳,因为当时交通的不便,加之大家从外地购置木料目标太大,很不安全,故工程进度较慢。到1945年夏,吴池以东,建成两排12间教室;吴池北向西延伸,建成四排40间的单间教师宿舍。吴池以南,建有东西走道,道南建成三排教室(记不清是几个教室,但已是够用了)和六间房舍,房舍是专供建筑委员会办公用的。水池的西南面还建了六间大伙房,伙房后有三大间房,房西是南北向的篮球场。是年秋抗战胜利,昌乐中学迁入新校址。学生住宿,男生全部住邻近各村的民房,考试总是前五名,一月奖励50斤小米,省教育厅还发着膳食补助费,合50斤小米的钱。加起来就是100斤小米,家里拉回去,把小米粜了,再买上高粱,摊成煎饼,捎着到学校吃。实际上家里还跟着沾光。当然了,学生都有供给,分三等,考6-20名的发30斤小米,20名开外的发25斤小米。为什么要给实物呢?主要是那时候通货膨胀,不顶钱花,发小米坑不着学生。
  ⑤ 1941年腊月,日寇以大兵力扫荡沂蒙山区,位于安丘的第八联中校舍被鬼子焚毁,两个年级于1942年春并入刘家沟学校,称为中三级、中四级。昌乐中学到此已是四个年级、六个班。在八联中的霍梓坡、吕圣舆、亓曜文、田济臣、滕化文、赵立文等五位老师也来到了刘家沟。不久,刘厚民校长调县府任科长,霍树楠出任校长直至1948年迁往台湾。1942年夏,中三级毕业,接着中五级和师三级新生入校。同时,又招收了一个高中班,从此昌中有了高中部。1942年7月,奉山东省教育厅之令,改校名为山东省立昌乐中学,管辖权隶属省教育厅。至此,省立昌乐中学发展为一所省属完全中学。1942年9月,省立昌乐中学又在昌乐东南乡各村借用民房开学。校部设在马宋北面的丛家庄,高一级和中四级在马宋寺后村,中一、师一级在郝家辛牟村,中二级在庞家河沟村,师二级在窝铺村,中五级在古町村,师三级在洪福河村。在安排各年级住地时,尽量使同年级所在村挨近,一般为一、二华里,最多三华里。1944年正月,学校招收两个班,是为高三级和后师一级,除安丘、临朐外,寿光县也有很多学生前来投考。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21-11-01 15:29
鄌郚总编
  张天佐为历史名人,寿光人士也,恰后人为其修墓立碑,需撰稿碑文,因其多在昌乐兴盛,有好事者转嘱于我。张氏有功过于昌乐,却罪莫大焉!余以为碑文以传佳声,不可以坏事写尽,遂斗胆撰文,熟料,声讨者此文者多矣。
  张天佐墓碑文
  张天佐(1906-1948年)字仲辅,寿光田马乡李家官家庄人。农家子弟,少讷言而敏于行,学有所成,志在报效家国,警官出身,转任利津、坊子、武城和昌乐县数地,保安一方,颇有建树。七七事变后,风云突变,时局危乱,日寇夺城,偏安于昌乐南乡。后担任民国昌乐县长和地方军事要职,军政一方,为官在任,体恤黎民。其建业功勋博弈前程多在昌乐,后掌控军政大权统辖昌潍大地。抗战时维持昌乐一方安宁,避战争之祸,强化地方保甲,求全得势,实属乱世之策;战乱中兴办教育八方来投,圆学子之梦,确保校园供需,桃李芬芳,乃为国内罕见!先生有嘉声,致力于民生所系,建功于教育大计;将军有顾念,结怨于党国之争,纠结于民族大义。张公官至民国高级将领、地方政要,戮力扞卫家国,熬过八年抗战,熟料锋烟又起,殒身于潍县战役,天不暇年四十三岁。敢镌金石,永纪芳猷。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