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04 17:02
鄌郚总编

依托主导产业  搞好观光旅游

  依托主导产业  搞好观光旅游
  尧沟镇人民政府
  一、概况
  山东省昌乐县尧沟镇地处寿光、青州、昌乐三县(市)交界,交通极为便捷,生产条件优越。近年来,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坚持打西瓜牌,唱特色戏,提高了农业的总体经济效益。2001年仅大棚西瓜收入就达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人均存款过万元,先后被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确立为“中国西瓜第一镇”、“实施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和“小康乡镇”,并被确定为潍坊市农业现代化试点乡镇。
  大棚瓜菜是该镇的主导产业,其中西瓜占到全镇总收入的80%,尧沟西瓜明清时期开始种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保护地栽培也有近20年的时间。由于该镇特殊的半沙质土壤、富含矿物质的灌溉水源及独特的种植技术,使其出产的西瓜皮薄瓤沙、个头匀称,兼具营养保健功能,清代就是上乘贡品。现在也是国宴精品,有“天上甘露美,尧沟西瓜甜”之说。春季大棚全部种植西瓜,其他季节瓜菜兼作,形成了瓜瓜型、瓜菜型为主的种植模式,普遍达到了三种三收。严格按无公害标准化组织生产,西瓜生产实现了“早”、“优”、“特”。“早”就是上市时间早。每年的4月中旬上市,“五一”前后是销售旺季,避开了上市高峰。“优”就是品种品质优。结合“种子工程”实施,先后引进、开发、推广了京欣、冠龙、黄瓤、黑皮、京秀等八大类八十多个新品种,良种率达到了100%;生产过程杜绝了毒残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施用,广泛推广了混合有机肥及生物农药,健全了质量监测体系,完善了产品“准出”制度,上市产品全部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注册的“乐宝”牌西瓜已成为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知名品牌;“特”就是独具特色。从圆形、椭圆形到方形,从红瓤、黄瓤到花瓤,大到20多公斤的、小到不足1公斤的袖珍型,各类瓜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去年成功地开发出最新一代全营养富硒西瓜,更是代表了未来西瓜生产的发展方向。蔬菜种植则以“精、细、鲜”著称,绝大部分经加工出口国外。坚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示范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了反季栽培、立体种植、节水滴灌、多膜覆盖、测土配肥、无立柱棚体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筹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中华西瓜科技园,园内还建有农产品展厅和西瓜博物馆。放眼整个园区,错落有致,一步一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示范于一身,堪称中华西瓜第一园。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强化了农民科技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全镇农业劳动力中60%以上获得了“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证书,96%的人能掌握3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70%,连续六年被评为潍坊市科技兴农先进乡镇。注重按市化进行运作,充分发挥好各类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先后培育发展了瓜菜、生资、劳务、土肥等专业批发市场。其中瓜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10亿斤,是名副其实的“江北第一瓜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西瓜定点批发市场”。农用生资市场占地200亩,年交易额2亿元,是山东半岛地区规模较大的农用生资经销地。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大地果蔬、惠尧蔬菜等瓜菜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量达到了3.5万吨。通过龙头市场和企业带动,使全镇90%的地块实现了合同订货、定单种植,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好农民瓜菜协会、瓜菜经销公司等流通中介组织的作用,培育发展了2500余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瓜菜直销处,与全国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实现联网报价。目前,尧沟西瓜已远销全国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历史
  昌乐县尧沟镇过去也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曾获得“吨粮镇”的称号,但未能改变高产穷镇的局面。要想实现快富、早富,必须另辟新径。当时,毗邻的寿光市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大田蔬菜,亩收入能达到八九百元,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其他作物。一些群众利用农闲季节,边学习蔬菜种植技术,边琢磨如何充分利用起自己的土地,打好时间差,提高种植效益。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民有了充分的土地经营自主权,个别农户便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用秸杆、农膜等保温材料直接覆盖的办法种植越冬蔬菜,未获成功。此时,相隔十几里路的寿光县三元朱村已开始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效益很好。但棚体造价太高,一般户无力承建。如何建造一种投资少、结构简单、易推广,既能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又能显著提高复种指数的新型大棚,已成为许多人苦苦探索的问题。83年,该镇尧东村农民技术员刘玉坤经过反复试验,率先用大拱棚种植越冬蔬菜获得成功,这种棚用竹杆作骨架、塑料薄膜覆盖,投资较少,仅为建设同面积高温棚的五分之一,棚体构造非常简单,适于大面积推广。当年发展大棚2个共4亩,亩收入达到4000元,是种植粮食作物的10倍。这恐怕是我国第一个蔬菜大拱棚。由于其投入产出的种植效益显而易见,许多人纷纷学习,第二年该村大拱棚发展到了80多个,面积达到了200亩,种植品种主要有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达到了三种三收种植技术,效益迅速提高。当时村里有个叫姚克全的农户种了3亩大棚西红柿,一季下来收入2万多元,除去成本净收入1.5万元,在四里八庄引起轰动,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一年下来,尧东村的200亩大棚收入了85万元,成为了全县的富裕村。与此同时,该镇其他各村大拱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户单独或合伙建造了一批大棚,在绿色田野上点缀银色的大棚已成为当时尧沟的一道独特景观。到86年底,该镇蔬菜大棚已发展到了3800个,面积6500亩,户均达到1.2亩,全镇大棚发展已成燎原之势。此时,有些人便认识到大棚蔬菜品种杂、上市时间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能把传统的大田西瓜移到大棚中来,肯定会尽快形成规模。有些人便搞起了大棚西瓜,不但产量高,口感好,还省时省力,明显提早上市时间,一季西瓜的收入大大高于同季蔬菜。但西瓜“重茬”问题解决不了,就不可能形成规模优势。88年6月,镇农技站农艺师毛兴德与农民技术员刘玉坤一道经过上百次的反复实验,在国内率先用葫芦嫁接西瓜获得成功,使西瓜“重茬”问题得以解决,为西瓜的规模种植扫清了障碍,这在尧沟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人民日报》、《农村大众》等新闻媒体对此作了专门报道之后,西瓜嫁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89年该镇大拱棚西瓜发展到了8000亩。到90年底,全镇大拱棚瓜菜已发展到1.2万个,2万亩,并同时建造了1600多个冬暖式育苗棚。全镇近一半的土地被大棚覆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群众种植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增加,市场对大棚瓜蔬需求旺盛,促进了瓜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全镇以拱棚瓜菜为标志的设施农业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自91年起,该镇瓜菜大棚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增加,至96年6月,全镇耕地全部实现了保护地栽培,春季种植西瓜,其他季节种植蔬菜、玉米等,(春)瓜(秋)菜型种植占到二分之一。从棚体结构情况看,大拱棚与冬暖式大棚比例达到了8:2,部分大棚已开始实行双膜覆盖,大大提高了冬季棚温,上市时间也明显提高。瓜菜种类迅速增加。先后引进培育了京欣、冠龙、和平、袖珍、黄皮、黑皮、黄瓤等七大类50多个西瓜品种和20多个蔬菜新品种,并适时地对瓜菜品种进行优化、筛选、更新,注重以市场需求安排种植。同时,通过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农药使用、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逐步提高了瓜菜品质,尧沟瓜菜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开拓了江北的主要大中城市市场。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围绕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尧沟镇的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在已形成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在特色上作文章,农业整体效益普遍提高。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结合土地延包,在种植业内部进行了大力度调整,棚类结构增加了高温棚比例,瓜菜种植结构增加了蔬菜面积,基本实现了大拱棚和冬暖式大棚比例为3:2,瓜和菜各占一半,形成了在村庄周围和道路两侧全部建设高温棚大棚,种植精细蔬菜;大田更新为二代双膜棚,种植稀特西瓜。模式改革方面,针对秋西瓜试验成功后形成的三种种植模式,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了瓜菜型,稳定了瓜瓜型,98年基本淘汰掉了粮食作物。西瓜品种在稳定京欣、冠龙等10余个产量高、品质好、适销对路的品种的同时,适时淘汰掉了20多个劣等品种,扩大了红小玉、无籽等优质新品种面积;蔬菜种植减少了普通类,扩种了日本大葱、长芋、樱桃西红柿等出口菜,全镇订单农业达到了75%,瓜菜良种率达到了89%。注重提高瓜菜的质量,围绕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大务推广生物菌肥和高效低残农药,普及农业种植新技术,使95%以上的农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增加了出口份额。在种植布局方面,以建立创汇农业基地为目标,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指导等措施,积极进行了夏秋菜的规模种植和连片开发。形成了优质秋西瓜、出口菠菜、日本大葱、大姜、优质甘蓝等总面积3.2万亩的五大精细瓜菜种植区,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销售服务,统一技术指导,既方便了农户,又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此外,该镇还注重了瓜菜上市时间差,实现了常年有瓜,四季常鲜和效益最佳。农业科技含量大大增加。依托镇科技培训中心,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了全方位培训,该镇95%以上农村劳动力能掌握3门以上农业种植新技术,自96年以来,每年外派担任技术顾问的瓜农不下百人。注重加了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近年投资300万元建设了百余个高标准棚,筹建现代化育苗工厂,完成了一大批瓜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效益显著,被省科协授予“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农业组织化程度普遍提高。一方面,充分培育和发挥了瓜菜批发、劳务等各类市场的作用,使之成为了生产和销售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加快了市场网络建设,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设“尧沟瓜菜直销市场”。加强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在充分发挥好各类购销服务组织建设的同时,98年8月组织全镇种植、经销、科技大户成立了“农民瓜菜协会”,重点进行技术攻关和瓜菜经销。该镇积极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先后兴办了多家加工出口型企业,99年加工出口量达到了2.5万吨,并带动起了2万亩精细蔬菜和1万亩优质西瓜基地的发展。
  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升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带来了收入大幅度增加,通过农业实现了资金的原始积累,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镇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2002年专项旅游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旅游资源丰富,尤以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2002年我们围绕专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景点的建设及远营,大力进行旅游理念的创新,镇区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旅游收入196万元,成为了地方财政的强力支撑。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特色+规模是我镇生态农业的一大优势,远看银白一片,近观生机盎然,早看水波浩淼,晚观余辉满坡是尧沟镇的独特景观。为了将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们积极推行棚体改革的同时,重点进行种植水平的提高,变过去的双季种植为四季生产,实现了大拱棚三季不断档,高温棚四季瓜果飘香,景点常年可观。
  (二)旅游景点的建设。
  中华西瓜科技园建有高标准日光温室15座,三连栋温室1座,各类型拱圆棚25座,生态型日光温室6座,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大楼1座,休闲餐厅一处,组合房农产品展室1座,并在连接日光温室大棚的两端分别建造了1条葡萄长廊和千米西瓜走廊等,整个科技园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760万元。该科技园突出西瓜,兼顾其它瓜类作物,是目前国内西瓜品种最丰富、栽培模式最齐全、种植技术最先进、集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之园。园内建有国内唯一的西瓜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馆内布置有100余幅大型图片和各类西瓜模型。博物馆共有2个展室,第一展室系统介绍了西瓜的历史、文化、分布、特征、分类及发展方向等,并放置了60余个不同品种的西瓜模型;第二展室通过亲切的关怀、辉煌的成就、悠久的历史、坚定的步伐、美好的未来五部分着重介绍了尧沟西瓜产业的发展情况,展室中部有一尊2.2米高的“神农”塑像,保佑着普天下农民年年五谷丰登;南侧是一座巨形沙盘,用立体的手法将尧沟全镇概貌展现得一览无余。在博物馆楼顶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观景台,游客们可在此尽情远眺西瓜之乡昌乐、花卉之乡青州和蔬菜之乡寿光三县(市)不同但相似的景致。东观景台最佳景致是“巨龙穿梭”,迎着朝阳远望,碧波万顷,村庄似岛屿,微风吹过掀起一片涟漪,火车在田间穿行,似巨龙穿行在碧海中。
  (三)旅游产业运营。我镇旅游业的兴起于近5年,尤其是今年借助国际宝石节农展会的举办,进一步将旅游产业做大增强。据统计,在今年宝石节、农展会期间,来我镇观光旅游者达2.5万人次。全年达到了4.1万人次,是96年的8倍。期间,我们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积极取得旅游管理部门支持,密切与旅游公司合作,并始终坚持多予少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深化和提高,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拉动了第三产业及小城镇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优势已逐渐显现。
  明年将是我镇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我们将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思路,加大整个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景点建设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尽快将旅游产业做大做活。突出中华西瓜科技园的建设,争取再投入资金800万元,将现有园区扩大100亩,将新园区全部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农业示范带,达到好看实用的目的。继续投资进行原有园区的绿化美化,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将西瓜科技园纳入省内专线旅游景点。继续大力创新旅游理念,将生态旅游业始终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使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力争通过生态旅游业的大发展,实现地方经济的大突破,大提高,实现由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向生态旅游名镇的跨跃。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