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7-03 14:46
鄌郚总编

徐培英:昌乐西瓜之我见

  昌乐西瓜之我见
  徐培英
  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那时还是"以粮为纲,我的家乡东水码头村是昌乐县的先进单位,也是县主要领导的挂靠点。我本人在干民办教师的同时,应公社和大队的要求,忙里偷闲协助村里管理村技术队,也算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吧。几年时间,我建立了小麦、玉米品种试验田,搞了几十个玉米杂交组合,上百个小麦原始品种,筹建了当时昌潍地区第一个村级土壤化验所,并有幸参入了昌乐无籽西瓜培育的最后阶段的产量和品质的实验田管理,受益匪浅。前后算起来也种了十几年西瓜,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一谈起西瓜,也总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有时到了田间地头当着老农的面,也总爱对西瓜栽培指手画脚说上几句,虽然有好为人师之嫌也罢。这一说便三四十年过去了,正巧我的老同学王庆荣协助县里要撰写"昌乐西瓜史",让我写点什么,我竟然盲目的答应了。为何盲目?主要有两点:一来几十年没有系统的接触西瓜的具体栽培实践了,对诸于新的品种繁育及引进、新的栽培管理方法、新的营销模式等都缺乏深入的了解,怕说出来脱离实际,贻笑大方;二来本人对目前三农存在的问题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改革三十年来,受益最少的是农民,农业离实现现代化科学化还相差很远,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甚至于没有超越改革前的水平,因而怕这种观点有违主流宣传。好歹任何事物都有不变的科学规律可循,公理和定理是基本不变的,就像食用西瓜优劣的基本评判标准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西瓜的基本生长习性和管理方法是基本不变的。所以,我想就昌乐目前西瓜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浮光掠影的谈谈看法,恐怕只限于理论,只能对昌乐西瓜生产窥豹一斑,作为自己的一孔之见了。
  发展与成绩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几十年里,"昌乐西瓜"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冲出山东,走向全国,可谓名声在外,听说上世纪还走出了国门,作为昌乐的一张名片也算名副其实了。在1984年山东省西瓜品尝会上,"乐优1号"、"乐优2号"分获冠亚军;在1994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被山东省农业厅列为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特产瓜果之一。
  近三十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昌乐西瓜种植面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西瓜产地还局限在昌乐南部几个乡镇,北部地区较少。而现在,西瓜种植遍布全县,几乎每个乡镇都出现了不少西瓜种植专业村、专业户。全县又出现了无籽西瓜产区鄌郚镇,而尧沟西瓜种植无论面积、产量都堪称西瓜大镇,当之无愧的被称为"西瓜之乡".在尧沟的带动下,周边县市区的乡镇也大面积种植西瓜,形成了中国最具盛名的西瓜产地之一。
  二是,西瓜品种的多样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瓜品种就几个,"蜜宝"、"乐蜜"、"乐优1号2号"等密宝系列,无籽西瓜主要就是我们昌乐自己培育的"昌乐无籽",其他品种很少,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而现在,西瓜品种达到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虽然一定程度的存在着品种杂乱的现象,但总的看品种多样化是市场需求反应的结果,基本上满足了各种消费群体的需求。
  三是,西瓜种植时间大大延长。改革开放初期,昌乐西瓜上市时间最早也就在阳历6月初,集中在6月7月。而现在集中上市时间从阳历4月开始,一直延续到7月份,足足延长了两个月。实际上,由于普通塑料大棚和各种暖式大棚的广泛采用,几乎全年都有昌乐西瓜上市,这是真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次农业种植方式的革命,其中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后,实行包产到户,我个人在1982年种了2亩密宝西瓜,第一次使用地膜和天膜,当时还基本没人使用,当年西瓜上市是阳历6月10号,已经是相当的早了,价格0.35元,比较当地农民的西瓜早上市20天,价格高出0.20元。1983年我种了1亩密宝西瓜,重点抓了苗期壮苗的培育,苗期积温提高了至少100度,在产量管理上下功夫,那年我的1亩西瓜亩产已经突破了12000斤,并意外的出现一株同时坐果2个以上的现象,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即便现在除了特殊品种外也难以做到,且头茬二茬质量价格都比较理想。此后的几十年里,再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也没有总结出经验,至今感到惋惜。
  四是,昌乐西瓜从育苗到种植管理,再到市场销售,已经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格局。改革开放初期,西瓜种植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水平上,瓜苗自己育,种植自己管,熟了自己采,拉到市上自己卖,这就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种植,一家种植三亩五亩就不得了。而现在西瓜生产产业化的形成,必然造就出许许多多的西瓜大户,种植几十亩上百亩的并不鲜见,这就极大的促进了西瓜生产的发展。
  五是,"昌乐西瓜"——普通西瓜和无籽西瓜,在全国基本成为一个品牌。"昌乐西瓜"同"昌乐蓝宝石"一样,同样是昌乐的一张名片,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成绩,毋容置疑,要打造一个品牌,而且是名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不可能的。
  昌乐西瓜的成绩和优点还有不少,不再一一历数。
  问题和现状
  上边谈了这么多昌乐西瓜生产的成绩和昌乐西瓜作为我县品牌的许多优点,大有"王婆卖瓜"之嫌。因此,下边重点谈谈目前昌乐西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或许能对昌乐西瓜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毫无疑问,作为任何一个品牌,特别是名牌,最重要的是质量,舍此无他,如果还有其他条件的话,也必须是保证质量的条件。同时任何品牌
  质量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而作为食用西瓜这个特殊农产品品牌,不管怎样的与时俱进,也不管因为地域的不同,时令的不同,消费观念的不同,其基本条件是不变的。
  简单的说,判定西瓜品质的指标大致分为7项,其中又可细分为多个子项,包括品种、单果重量、外观、籽色、糖度、瓤色、口感等(当然,还有是否耐储存、耐运输等其他一些条件)。这其中,单从"食用"这个角度,也就是"吃"这个角度说,糖度和口感显然是最为关键的两项,难分伯仲。在达到一定的糖度下,例如12.5度(过去的标准),口感尤其显得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瓜要有瓜的味道",在达到一定糖度时,瓜味比糖度更重要。其他几个条件,品种、单果重量、外观、籽色、瓤色都只能是依据不同的品种,具体情况具体衡量。你永远不要强求早熟小个品种和晚熟大个品种比单瓜重量,如黑美人、特小凤、早春红玉等跟冠龙、金城5号、龙卷风等品种比较单瓜重,所以单瓜重只能同品种相比较;虽然对于相同的品种,外观、籽色、瓤色是否符合这个品种的特点,能一定程度影响着糖度和口感,但决不会成为西瓜品质决定性的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昌乐西瓜的品质就我个人观点,只能属于"一般化",有相当一部分达不到中等品质。所以说昌乐西瓜作为我县的一张品牌名片,令人担忧。长此以往下去,如不能采取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努力提高昌乐西瓜的品质,那么,昌乐西瓜这个牌子就可能被我们自己砸掉。我不否认,西瓜品质和市场占有量及效益并非同步。目前昌乐西瓜之所以销售尚可,甚至有些年里还销售不错,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有一个西瓜上市早晚时间差的优势,这一点,完全依赖于我们的塑料大棚和暖式大棚的广泛应用,使昌乐西瓜在北方地区提早接近两个月上市,这就是优势,俗话说"有钱难买缺货".有人说,海南西瓜、越南西瓜不是常年有吗?咋没有占领昌乐市场?很简单西瓜还有一个运输和储存的成本问题难以解决。这就给昌乐西瓜留下了这么一个上市季节时间差的优势。正因为有这个优势,
  许多瓜农的西瓜品质好一点差一点感到无所谓,甚至品质差的只要有产量经济效益反而还不错,更加助长了他们不想提高西瓜品质的思想,也不想在西瓜品质上加大科研力度和措施,久而久之,昌乐西瓜的品质不见提高反有下降。因品种不同虽不乏有一些口感甜度不错的,但总的说存在问题较大,无论有籽西瓜还是无籽西瓜都一样,主要表现在:中心糖度较高,边沿糖度不够,糖分梯度过大。第一口甜,第二口淡,第三口味不正,中间吃着甜,边上吃海绵。瓜瓤达不到松软滑口而不缺砂糖感的标准,大多都偏硬,纤维过多。当然因品种不同并非一概而论。
  存在品质差的原因很多,而提高西瓜品质的措施同样很多,后文将简单谈一谈。但不管怎样,认真抓好西瓜品质的提高,是昌乐西瓜品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其他条件不能替代的。因为,作为农产品瓜果类的西瓜特性,其适应种植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决不象昌乐的蓝宝石一样,具有稀缺性、独有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品牌的创立和形成,是靠大自然赐予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占有和争夺。但西瓜就不一样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能种植。目前看,西瓜主要产地就有山东、海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广西、湖北、湖南、辽宁、内蒙等地区,更不用说近几年东三省西瓜发展迅猛,他们的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黑土地使其西瓜品质堪称上乘。单山东来说,西瓜之乡就有多处,种植地区遍布各市,如 济南市济阳县、章丘市高官寨、德州市及平原、武城、陵县、聊城莘县、东营市垦利县、东营市利津县明集、潍坊市青州市谭坊,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济宁市金乡县,临沂市沂水县,青岛平度市明村,等等。而且,很多地方的土质、气候条件都不亚于昌乐县,象黄河流域、弥河流域、运河流域种植西瓜更是得天独厚。由此看来,昌乐西瓜名牌有很大的成分上是自说自的,大有孤芳自赏的味道,还停留在历史的成绩和荣誉上。
  在此,顺便补充几句。昌乐人对无籽西瓜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误解一:认为无籽西瓜是老农民杂交成功的,这是不对的。虽然说无籽西瓜的杂交
  育种并不复杂,但没有专业科技人员的多年努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普通农民一般没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但当初无籽西瓜在育种过程中,昌乐的南郝、鄌郚、高崖的几个村拿出了专门的土地参加最后的产量和品质的鉴定种植,但也只能按照试验标准种植,最后鉴定仍然必须专家鉴定,不然,前期的各种试验便白费了。
  (在此,顺简单谈谈无籽西瓜的育种原理:无籽西瓜培育即简单又不简单,所谓简单,几乎谁都可以按照无籽西瓜培育方法培育出无籽西瓜;不简单是要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就很不简单了。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应用,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我们平常见到的普通有籽西瓜是2倍体,也就是说有2组染色体(2N=22),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或者种子,使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4N=44)。这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4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在4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4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3倍体的西瓜。以上是第一年的工作,也可作为二年完成。第二年或第三年种上三倍体,在开花时,其雌蕊再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只是不成实)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最后得到无籽西瓜。
  可以这么认为,无籽西瓜培育并不复杂,但要获得好的品种却不简单。这里有几个关键因素令科研工作者费神费力,一是第一步选择的2倍体很重要,不同品种的2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四倍体大不相同,这里需要作多个重复试验,最终才可能选择出最好的;二是精细选择最典型的四倍体同样重要,必要时用显微镜直接鉴定染色体是否是已经变异为4N=44,如果马马虎虎的就当四倍体,最终难以得到理想的三倍体,最终无籽西瓜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结果。这里哪一步都极为严格;三是三倍体所用的刺激诱导的2倍体品种如果不同,是否影响无籽西瓜的品质,还
  有待研究定论,当初虽然提出来,但也没有进行试验鉴定;使用化学刺激诱导较之于2 倍体刺激诱导得到的无籽西瓜孰优孰劣,也有待试验定论,我的记忆里似乎也没有进行试验鉴定。)
  误解二:无籽西瓜选育神秘化,昌乐很多人总以为当年只有昌乐在培育无籽西瓜。其实,全国培育无籽西瓜的并不少,我们培育的无籽西瓜只是其中之一。当初我县培育无籽西瓜的主要专家是贾文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培育。当初被诱导的2倍体是密宝,成为4 倍体后作母本,父本是大花皮。那时,贾文海已经同时进行密宝西瓜的提纯复壮,多代选育,也进行单倍体育种,最终育成西瓜优良品种"乐蜜".实际上,对于无籽西瓜的培育,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海南等都比较重视,而且,他们都是培育无籽西瓜的大省,不断的培育出优良品种,而我们昌乐几十年来,却再没有培育出昌乐自己的普通西瓜和无籽西瓜新品种品种,这与昌乐西瓜之乡的名声是极不相称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在一个唱一支歌比研究培育一个新品种吃香的环境里,是不大可能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的,因为科学研究是极其费时费力而又艰苦的愚人的事业。你们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综上所述,昌乐人必须认清西瓜发展的形势,在继续发展塑料大棚和各种暖式大棚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昌乐西瓜的品质,踏踏实实的在质量上下功夫,无籽西瓜争取培育出适合昌乐土壤和气候的自己的新品种。不然,当昌乐西瓜失去时间差的优势时,质量又不能提高,仍然保留在今天的水平,那么,昌乐西瓜的品牌就真正的砸掉了。
  措施与办法
  如何使昌乐西瓜的品牌名副其实,使昌乐西瓜更好的走向全国,冲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昌乐西瓜的质量,达到一流的品质。而想提高西瓜的质量,达到一流的品质,就必须了解决定质量和
  品质的因素有哪些。不管普通西瓜还是无籽西瓜,决定质量和品质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良品种。这是首要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内因因素。没有好的品种其他任何因素都将达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获得优良品质的西瓜,我们采取的各方面措施都只能事倍功半。不单西瓜品种如此重要,其他任何农作物概莫能外。这几年,据我所知,昌乐种植的西瓜多达几十个品种,几乎都是引进外来品种。几十年来我们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当家品种,不管无籽西瓜还是普通西瓜,这不但与西瓜之乡的名声不相称,而且直接制约了我们昌乐西瓜质量的提高和名优品牌的创立。
  二是,土壤条件。这一点至关重要,土质虽然能够通过改造提高质量,使其更加适合西瓜的生长,但先天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是人工很难大面积改造的。象东北的黑土地,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云南的红土地,含有丰富的磷钾,江河流域冲积平原的土地大多属于沙质壤土,相对有机质高,各种元素含量多,土壤结构相对合理,以上这些土地,就是出产优质西瓜的基础。毫无疑问,出产优质西瓜的土壤必须有机质含量高,至少不低于2.5,含磷含钾较高,土壤结构合理,团粒适中。但实际上,昌乐的土壤有机质先天不足,甚至严重缺乏。更加所有西瓜产地基本上连年种植,土地根本得不到休耕,土壤越来越贫瘠,结构极不合理,生态十分脆弱,这种情况下,光靠追肥也不可能产出优质西瓜,而且因土壤保肥能力差而损失严重。因此,改良土壤是一个不变的措施,应该科学对待,常抓不懈。
  三是,育苗和田间管理。这一点瓜农都好理解,在这里,我想引进一个目前时兴的词"匠人精神".本来"匠人精神"是指千百年来,各种工匠在制作产品时认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用于瓜农是很贴切的。就目前西瓜育苗和田间管理的现状来说基本属于"粗放式管理",远未达到精益求精的要求。西瓜的生物习性是喜温、喜光、耐热、耐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强大,深而广。茎蔓性,叶片大,雌雄异花同株,且果实特大型,这
  些都决定了西瓜管理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瓜果类。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按照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和结果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西瓜从发芽期到幼苗期,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期,从发芽到子叶平展,再到出现2至3片真叶,地上部分生长较慢。前期胚轴是生长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干物质形成量少,这时往往容易喷水浇水过多过勤,造成地上部分疯长,根系反而不发达,结果培育出嫩苗弱苗,表面看新鲜旺盛,实则很不健壮。这样的西瓜苗栽植下去,很难长出好西瓜。再如,西瓜在团棵到伸蔓期匍匐生长,是雌雄分化的时期,这时根系和瓜蔓都生长很快,也是茎叶生长和养分积累的主要时期,此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如果肥水缺乏,茎叶生长缓慢,营养积累不足,直接影响后期西瓜的大小和质量;但同时,如果水肥过于充足,特别是未结果之前浇大水和不适当的追肥,必然造成西瓜疯长,瓜蔓过旺,俗话说"跑了蔓子,跑了瓜",致使雌雄不能分化,大大推迟坐瓜时间和坐瓜节位,严重的甚至不能坐瓜,这样的瓜田产量和质量都要下降。就目前总的看,主要问题是坐瓜之前水肥过剩,造成疯长,而不是水肥不足,这一点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幼瓜长到鹅蛋大小是浇大水的时间,这时水肥跟上才能长出大瓜好瓜,从而保证产量质量。西瓜水肥是否合理均衡,一看便知:前期叶色浓绿肥厚,瓜蔓节长均等;瓜半熟时,"地面似露非露,西瓜藏于叶后,坐瓜整齐划一,瓜蔓不再仰头".根据品种不同,虽然管理有所区别,但万般不离其宗。结论是:对于西瓜管理,决不能盲目跟风,搞缺乏科学根据的创新,把几百年来的"传统农业管理"中瓜农的精耕细作精神不加选择的抛弃了,这是不能生产优质西瓜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气候条件。从西瓜是喜温、喜光、耐热、耐旱这一特性来看,有无充足的阳光和日照时间,对于西瓜生长和果实的品质同样十分重要。总体上说西瓜要求整个生长期日照充足。应该注意几点:一是育苗期 积
  温不能过少,切记促苗过快,积温不够,苗子再大也不是壮苗;二是结果期温度不能低于30度,最佳气候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西瓜干物质和糖分的聚集,大大提高西瓜品质,大棚西瓜在栽培上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三是西瓜生长前期(坐果前)尽量不浇大水,雨水过大也容易造成疯长,影响坐果率;西瓜采摘前三天,尽量不再浇水,以免糖分流失,降低西瓜品质。总之是:根据西瓜特性,采取具体措施,管控西瓜生长,杜绝放任自流,达到理想目的,生产优质西瓜。 目前昌乐各地瓜农均未达到这样的种植水平。,离生产优质西瓜还相差很远 .
  毫无疑问,决定西瓜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还可以找出很多,不再赘言。但任何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都是不可能生产出优质西瓜的。
  几点建议
  第一、 必须建立健全西瓜研究所,建立健全西瓜实验基地。我不太了解目前我县农业研究机构是否健全,包括西瓜研究机构是否健全,亦或是否有这么一个机构。所以,恐怕有妄谈之虞。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县西瓜研究机构属于农业局下属科室,在那时条件差的情况下已经不错了,科研人员虽然不充足,但都是科班出身,且极其敬业,例如西瓜专家贾文海(后调往烟台),小麦专家白昭卓,玉米土壤专家许庆通(调往青岛)等都很有水平。其中贾文海是昌乐无籽西瓜研究培育第一人,培育出了"昌乐无籽"西瓜和有籽西瓜"乐蜜";白昭卓培育出昌乐5号小麦;许庆通参与中丹2号玉米种的培育,这些品种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四十年过去了,我县在新品种培育上尚未超越那时的水平,农业科学研究成果恐怕也很不理想,这是不应该的。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金钱第一,一切向钱看,追求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农业科研必然被边缘化,在"搞成一个科研项目远不如唱一支歌的时代",农业科学研究是没有希望的。但我还是提出来:"没有农业科学研究,就没有农业的希望",当然,"没有西瓜研究的成果,昌乐西瓜品牌就永远徒有虚名".
  为什么必须有西瓜研究机构,因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化。科学化谁来实现,靠老农吗?这是不切实际的。农民的最大优点是经验,但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主义。中国几千年农耕经济基本没有进步,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才完成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基本的解决了杂交育种的问题,而先进国家如美国19世纪便完成了。以昌乐西瓜为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四十年来,我县大约没有培育出一个无籽西瓜新品种,也没有培育出有籽西瓜新品种。所以,没有健全的科研机构,没有一大批敬业的科研人员,是不可能完成新品种培育的。
  第二、 建立完善的"育种和栽培试验基地".有了科研机构,没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只靠村社挂靠试验是不行的,也是不可靠的。村社挂靠试验田只能作为育种基本成功的新品种的推广试验基地,而不能作为新品种培育基地。试验田应由政府划拨,或者各乡镇筹集,根据昌乐西瓜种植区域的分布具体情况,以及土壤的类别,全县可建立3至4个试验基地。
  育种和栽培试验田主要科研项目建议如下:1、培育适合昌乐种植的普通西瓜和无籽西瓜新品种。2、进行改良土壤的试验,研究传统农业的优点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问题。3、做多方面的"传统栽培"和现代创新栽培的对比试验,真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西瓜栽培新方法,生产出昌乐优质西瓜。4、反复试验,改善嫁接西瓜口感差糖度低的问题。5、搞好科研基地的科学栽培的推广工作,科研基地要密切联系社村瓜农,做好科研指导工作。
  第三、 建议由西瓜科研所统一管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毋容置疑,目前各地种子的培育和引种以及销售比较的乱,(不单西瓜种子,其他种子一样)有时农民盲目的听信种子商的话,不加鉴别的引种,从而造成损失的并不鲜见。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统一的管理是最重要
  原因之一。在农业比较先进的国家,如美国、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国家,种子培育基本是由个体公司承担,但他们法制健全,一旦因为种子造成损失,农民将获得大的多的赔偿,种子商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育种、引种、推广、销售是十分谨慎的,失误是很少的。而在我国,有关法律还不完善,种子商科学知识不够全面,更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盲目推销种子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时农民在没有试验的情况下引种,是极其危险的,一旦造成损失无可挽回。我认为杜绝盲目引种的措施就是由"农业研究所"先行试验,然后推广,负责监管,由"具有资质的专业种子公司"推广销售种子——虽然我很不赞同政府对农民管的太多也罢,这是不得已的,"民以食为天",种子关乎民生,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马虎不得。
  第四、 建议乡镇重视农业技术站的工作,加强技术力量,完善科技实验设施。农业技术站是最接地气的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对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农业技术站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协助农业研究所做好新品种的试验和推广;二是协助研究所监管种子的引进,化肥和农药的销售使用;三是研究土壤的改良和西瓜生态环境的改善。四是具体指导农民科学栽培,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做好乡镇领导的参谋,避免和减少品种推广和种植等方面的失误。等等。
  第五、 建议强化发展组成规模较大的西瓜经销公司。昌乐西瓜在销售推介方面还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缺少有规模的销售推介公司。目前状况是瓜农各自为战,销售商各自为战,还停留在小规模游击战的状态。这种状态最大的问题是自相残杀,不能正当竞争,极易造成价格贬低,受损失的不光是瓜农,经销商也不能长期发展壮大,最终不利于昌乐西瓜的发展。
  以上是我从不同的角度对"昌乐西瓜"粗浅的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理论多一些,实践少一些。更因为多年不接触西瓜种植,过去虽然种植过又时间久远,因此谈的不但肤浅,错误也难免;有些事记忆不清,有可
  能不符合事实;有的理论时过境迁也可能出现悖论,等等,在此深表抱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