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0-22 08:00
鄌郚总编

共产党员刘冠俊同志的革命生涯

  共产党员刘冠俊同志的革命生涯
  孤山脚下铁路北侧桂河转弯的地方有一个大村叫万庄。万庄从1938年开始就有了党的活动,随即建立了中共万庄支部,1939年党组织迅速扩大,在朱刘火车站和铁路沿线一带活动十分活跃,曾一度为全县人民所注目,被誉为昌乐的“小莫斯科”,成为县委在铁路北侧重要的活动基地,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敬仰的杰出人物。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万庄村的17名党员经过与日伪顽反复较量的严峻考验后,由县委分作四批输送到鲁中抗日根据地参军参政,在更加广阔的战场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烽火岁月,红旗漫卷,其中刘冠俊同志就是他们当中比较出色的一位。
  刘冠俊,1902年出生于昌乐县朱刘镇万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昌乐县第二区委党组织负责人刘继堂烈士的叔父。在刘继堂的影响下,1939年4月,刘冠俊迅速成长为一名革命意志坚强的优秀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参加了苏家崮战斗,临沂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刘冠俊思想进步,理想坚定,他走过了一条从认识党到加入共产党,从爱国到救国,从保护党到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革命道路。
  1938年8月,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昌乐小解召村的早期党员刘慈源到万庄一带宣传抗日救国,发动群众抗日时,发展刘荣杰、刘继堂入党,为万庄党组织的建立及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刘湘亭同志回忆,朱刘党的活动,是先从万庄开始的,后发展到朱刘、大小东庄、东西南庄、大桥等村庄。主要是徐佩芝以打磨出面活动,赵西林、刘智堂隐蔽活动。当时朱刘国民党统治很严,有国民党的暗杀团、张墨仙区中队、侯聚伍部,还有鬼子汉奸都住在这里。1938年12月下旬,中共昌乐县委成立。1939年1月,县区委建立后,党的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基层组织迅速发展。1939年9月,县委书记刘慈源同志被张天佐暗杀团暗杀于小解召村西南河口,为了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县委活动基地由昌乐中部转移到铁路北侧万庄村。县委二区区委书记刘继堂、党员刘冠俊发动万庄优秀青年刘秀峰、刘宝德、刘好德、刘树义等10余人入党,刘冠俊家成为县委在铁路北侧的重要活动基地。不久,根据中共鲁中二地委指示,重建昌乐县委,赵西林同志任书记。1939年10月,赵西林秘密来到刘冠俊家中主持召开了党的部分负责人会议,指导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参加会议的有县委组织部长刘焕奎、宣传部长武克东等十余人。会后,刘智堂根据县委决定,在万庄村刘树义家南屋开设中药铺,以坐堂先生为掩护,开展万庄一带党的工作。万庄及朱刘店的党员纷纷谋求合法职业,以经商为掩护坚持地下斗争。以刘正锦的“恒盛木匠铺”和刘继堂的“锦祥饭馆”为主,领导朱刘店抗日小组的工作。抗日小组由朱刘店手工业工人及农民十几人组成。由刘善亮任队长,刘正锦任书记(文书)。抗日小组负责收集日军据点火力配备和火车运输情报,然后上报万庄支部书记刘冠俊。为巩固万庄党的活动基地,酝酿抗日武装斗争。刘冠俊和万庄其他党员一次集资40元(现洋)购买油印机一部,在家中秘密印刷革命宣传品散发,支持县委的工作;一次集资85元(现洋)买手枪一支,以利于开展地下斗争。他们还进行过搞枪和拉队伍的种种尝试,因条件限制未得成功。是年冬,敌保安团张墨仙部秉承张天佐旨意到万庄破坏中共党的组织,捕杀党的县、区负责人,万庄中药铺被迫停办。因平时赵西林、刘智堂、刘继堂等经常在刘冠俊家中开县、区负责人会议,引起反动派的秘密监视。有一次,刘冠俊因晚上回家看望老母亲时,不幸被汉奸和反动派发现,包围在附近的十余户老旧宅子里,刘冠俊急中生智爬到已废弃的屋顶上一呆就是四十天,这四十天吃喝拉撒全在屋梁上,全靠老母亲用瓦罐系上绳子输送。有时汉奸进户来搜查,一呆一天甚至两天,刘冠俊只能在屋梁上挨饿受冻,还不敢弄出一点声响,直到敌人误以为刘冠俊已经逃脱,才将人马撤离万庄。此时,他们的说话和交流被刘冠俊听得一清二楚。是夜,他拜别老母,和本村的刘安庆,刘国庆、刘大乾,刘道成、刘湘环、刘龙吉、刘维吉、刘仲文九名党员同志,紧随刘继堂去根据地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踏上了去沂水县岸堤镇参加革命队伍之旅。当走到半路上时受到反动派严查,许多人的衣服全被用刀割开,此时,刘冠俊身上带着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介绍信,稍有疏忽将性命不保。然而,刘冠俊毫无惧色,沉着应付,把介绍信当做卷烟纸,靠近检查时,点燃当成烟抽,被汉奸一耳光把烟抽在了地上,刘冠俊随即用脚捻灭了烟头并将其捡起,放在耳朵上,顺利过关。到达部队时,介绍信印章烧的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入伍第二年,即1941年4月21日,县委二区区委书记,侄子刘继堂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在五图镇崔家埠村西北大沟。1940年期间刘冠俊先后参加了苏家崮战斗,临沂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这群万庄热血青年一走就是近十年,怀揣着一颗赤诚报国之心和对党的无限忠诚,血洒战场,屡立战功。刘冠俊老母亲去世时,他都没有见上一面,邻居们用一张破草席将老母亲草草下葬。
  1948年,昌潍地区解放后,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好转,昌潍地委在益都东门成立人民药社。刘冠俊被分配到昌乐县委宣传部门工作,并兼任万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冠俊在担任支部书记期间进行了土地改革和阶级成分划分,维护了穷苦百姓的根本利益。在周边村庄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永远跟党走,农民一定会有好日子。为了让各村村民了解党,拥护党,他利用集市路口,自编自演了快板、戏曲节目来宣传。如“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灯头朝下”等脍炙人口佳句,也成了周边村民的笑谈,认为不可能实现。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他与本村党员刘树义积极联系昌潍人民药社书记刘智堂,购买种子带领村民种植药材,利用在刘智堂开中药铺期间学到的知识,带领村民在集体土地上种植了丹参、黄芪等药材,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1962年9月8日深夜,正值草药收货季节,刘冠俊在药地带领村民收割药材三天三夜没有回家,在最后收工时突感身体不适。由于为革命长期呕心沥血,过度劳累,终因体力严重透支而病逝,享年60岁。当时其大女儿刘桂兰13岁,二女儿刘素兰9岁,儿子刘道善只有5岁。1964年,第一台拖拉机开进万庄村,后来村里又通上了电,真正实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殷殷嘱托,村民们无不感慨,要是刘冠俊能看到就好了,同时,也反应出一名共产党员思想的先进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纵观刘冠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意志坚定的一生,无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都在为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对党无限忠诚,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团结同志,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