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0-27 15:51
鄌郚总编

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

  (报告文学)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
  (原文名称:一幅璀璨夺目的画卷)
  刘福新
  不怕您笑话,虽然我已是年近花甲之人,但还从来没有接触过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之所以想这个事儿,是因为我已接受了采访“日科”的任务。
  上午,正在整理诗稿时,手机响了,是宝城街办招商局张科长打来的。说是陪我去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采访。轿车在开发区四通八达的油漆路上缓缓行驶,沿着密密麻麻的企业群徜徉,走到一幢座西朝东的大门前。说实在的,虽然今日节令恰好是“小寒”,气温很低,但我并未觉得冷,倒是有种热气在身上蒸腾的感受。
  没想到横在眼前的“日科”却是意料不到的小,一眼就能看到全部区域。这与我的潜意识完全不能相称。右边是一座再平常不过的楼,张科长与我悄声道:“这就是那座‘博士楼’哩!”我心里一震,一种既觉得不过瘾又渴望揭开企业秘密的复杂心情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灵。迈进楼门,却又强烈感觉出这所大楼的特异。使我不得不相信:从它的每一扇门里都掩蔽着一种神秘堂奥,你迈进每一个门槛,便是走进这所高科技产业的某一线索;你推动每一片门扇,便是掀开创业史的某一册页。
  踏上“博士楼”二楼,魏华常务副总经理正在西头的大办公室处理事务,经张科长介绍,魏副总热情地攥住我的手,一直走到东头他的办公室。我仔细端详: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镶刻在那略黑的脸上。看来,他不苟言笑,偶尔笑了,必定给人一种非常坦诚、宽厚的感觉,我思忖着他的脸容多少有点像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画。
  来时已是中午,魏副总下午还要去潍坊开会,没有任何寒暄的时间。其实我说的寒暄,是我一见到他就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明白点,他的面容我很熟悉,不禁让我想起了
  魏华副总的父亲——“文革”前的魏文彬县长,那是一个十分随和的“父母官”,在三十九年前的一段日子里,我们有幸相识,那翻天覆地的年代,什么都乱了套,但魏县长已退休了,躲开了那场铺天盖地的灾难,我们一老一小常常“幽默”一阵,甚至“恶作剧”,譬如我拿一根细线栓在他肚子上,然后大声喊“深呼吸,给量呼吸差了!”再后是朗朗大笑,那往事轶趣至今仍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倘若有时间的话,我真想与魏副总多聊会儿,但他可能为了下午的会议或者公司的事务,赶紧通了几个电话,甚至连坐下都不得空儿,他一边通话一边向我作出一种极为抱歉的手势,以及非常惭愧的面容,我招招手,暗示他——我不会介意的。接下来的短暂时间里,他谈起了他们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赵东日先生……
  在接到采访任务以后,我就听到了有关赵董事长的点点滴滴,也仅仅是点点滴滴罢了。听说他很忙,连刚刚先于我们来访的王树华县长都没有见上他。
  虽然仅仅是点点滴滴,在我凝听魏副总对他们董事长地娓娓而谈中,我已感觉出赵先生与很多的企业家迥然不同。他既不造势也不作态,在随和与坚强并存的为人处世里处处透露出人生的大原则,而这些大原则,又恰恰是他每天在身体力行的,因此既真诚又具体,让人感动,使人信赖。许多见过他的人对赵董事长多有由衷的评价,说他光明磊落而又工于企业策划,对科学知识孜孜以求而对子女极为严格。凡是尊重学问、钻研科技的人都敬慕他,凡是企业里的人都尊重他,而他的子女却畏怕他。他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我知道赵董事长绝不会以为我在随意溢美甚或在吹捧,说真的我只不过是在谈我的感受,我倒觉得,我的由衷的语言或许道破了赵董事长做人做事的大原则。
  我见过或听说过不少企业负责人,他们总以为自己在职工大会上庄严地呼吁,或在企业内上层和中层干部的会议上严肃地要求,必然激起凡响,随即取得良好的企业效应,然而实际上却如面对空谷一呼,其后了无回应。那喉咙的脆弱惟有自知。
  而他却不同,他很少对企业里所有的人指手画脚,搞什么冗长地说教。写到这里,我得对赵东日董事长改改称呼了,其实这个称呼一直回响在我的耳旁,文化局吴局长让我到“日科”采访并征求我的意见时,就明显带有为昌乐企业而自豪的口气说出了“赵博士”这三个字来。赵博士不是那种你我都明白的“掺水的博士”,那种用戏法变出来的“博士”头衔是用来“自慰”的或“拉大旗做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的,而赵博士是让任何人都刮目相看的高新科技优秀人才。
  我似乎感到赵博士这个人或者连同他的家庭经历和拼搏简直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璀璨夺目的画卷。
  我在返回的路上,听宝城街办张科长以及司机师傅向我谈起赵博士的父亲是一个老教师,他是三兄弟中的“老幺”,仅凭这书香门第的良好家庭教育,就知道他小时候一定比别的同伴更具有智慧的天赋以及坚韧的毅力。我还猜想:他可能呱呱落地时,正好是太阳从东面的山顶冒出来,那绚丽的朝阳陪伴着他来到人间这个大家庭里,取名“东日”也就成了他的父亲——一位教师一瞬间的灵感突至。后来这个叫“东日”的孩子慢慢长大了,竟长成一位高科技博士,成为乡土上一棵参天的大树——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昌乐因了他将会更加美好,他出生的村庄也会因了他,将不再默默无闻……
  再看他的创业,那更是一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图画。对这样的图画也许很多人与我一样是看不懂读不明的,即便那些圈内人也有可能对赵博士这幅创业图未必一目了然,或者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只是我的心里突然冒出的想法,旁人不必为我这句不经心的话生气或烦恼。但这种朦胧迷离倒是正应了一位艺术大家所说的“那些能引起读者无穷联想、猜测而又不至于叫人费尽心机,最终失去耐心和兴致的,必定是传世佳作。”赵博士的创业画卷就是这样的佳作。就让我们翻开画卷的一角欣赏一下吧——
  我们在画卷中不妨看一眼他的一小部分简历:主攻高分子材料专业,高级工程师,1985年获华东石油学院学士学位,1989年获日本鹿儿岛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日本名古屋涂料株式会社研究所、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高分子材料室,尔后担任了潍坊永力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还是省政协委员。
  这样一个高科技工程师,一个成功地改进了抗冲型ACR的原有工艺和设备,使ACR的后处理工艺有了质的飞跃,使得抗冲ACR产品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近来又带领科技人员研制开发出了聚氯乙烯新型加工改性剂,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这幅画卷感兴趣呢?
  我从魏华常务副总经理对我短暂地介绍中,那种由衷地赞叹中,我仿佛看到了赵博士在实验室里的情景:那种凝注、安详便由画卷中具像携裹而出。正因为画卷中的具像始终联系着企业发展,始终联系着人生哲理,始终联系着他那句“日出东方、科技兴邦”的公司名称的内涵和外延,就特别容易勾起我内心的钦服、共鸣以及向往。使我钦服地是赵博士沉湎于搞化学制剂实验的爱好,在有些人看来,这些人都是有“怪癖”的人。我当然亦在这一类中吧?我的“癖好”和赵博士不同,是在文学方面。这会儿又想起前人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近年来,我确实在做着这样的观察,大多数无有任何“癖好”的人,他们对什么人都是缺少深情的。所以,我很赞成《文汇报》编辑潘向黎先生给我的启示:无癖未必真豪杰,有癖如何不丈夫!
  当然了,这幅画卷有很多其它的场景,这些众多的场景有机地组合了赵博士创业图。可惜,从严格意义上说,我还根本没有进入到这幅画卷中,只不过老远地看了一刹那而已。而在这“跑马观花”里,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当你看到任何一个干部职工都牢记着“自强不息”的企业理念时,这个企业一定会鸿图大展。
  就拿接待我的魏华副总来说,他的效率蛮高的。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他不仅介绍了赵博士,让秘书拿给我一些有关赵博士的个人资料,还特地拿起了一截塑钢门窗材料,很坦率地对我说:
  “可能您没接触到这些东西,不好理解,您看,我拿的这截材料和我们的这些窗子,都是用填加了我们公司的抗冲改性剂产品制成的,主要提高了这些产品的抗冲击(不怕砸)强度和耐候(耐低温、耐紫外线照射)性,就是说一般的硬PVC型材料,当室外温度下降到-10℃时,它的硬度可能像打碎玻璃一样,很容易地将它砸破,填加我们公司生产的改性剂后,前面说的这种现象,在室外温度-30℃时,也不一定产生。抗紫外线照射,就是在高热地区和阳光充沛的地区使用,可使硬PVC制品的寿命长达50年以上。不分解,不变颜色。”
  这些科技术语我一窍不通,对于它们的生产流程我更是门外汉,我只是觉得魏先生是个好助手。魏副总还告诉我,“美国罗姆哈斯是世界著名企业,2005年的产品销售收入高达65亿美元。在我们日科飞速发展面前,想退出中国市场,因为他们的产品根本竞争不过我们,如今正在搞谈判,他们提出退出的条件是让我们使用他们的名字……”
  当我问起公司的发展规划时,魏副总很自豪地告诉我:“我们今年已实现税金515万元。我们在2007年之前新征土地250亩,投资1、5亿。我们的生产能力迄今已达2万吨,2006年达到5万吨。销售产品2万吨,销售收入2亿元。”
  看得出,魏华副总的数字概念是极为严谨的,他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我的好感和尊敬。他是“日科”画卷的重量级人物,也是画卷中的浓抹重彩。
  回家后,我立即翻开带来的资料,无疑地这是些非常严肃的学术杰作。它以雄辩的独具魅力的高科技术语让我读来既发人深省又有种对高科技领域的新鲜感,往往在掩卷长吁之后仍禁不住又一次翻开再看下去。我主要阅读了有关“产品研发”的表格。这些表格,魏副总曾对我专门介绍过,在“PVC加工助剂一览表”里,特别是“促进塑化型”的主要牌号是“HL—120N”和“HL—125”。前者“与罗姆哈斯K—120N相当”,后者“与罗姆斯K—125相当”。在“合力牌丙烯酸酯类耐候抗冲改性剂”一栏的介绍中,它是目前我国独家经营的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远景辉煌,它让“日科”这幅画卷更加灿烂。
  圣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生命中的几个大站。赵博士今年41岁,刚过“不惑之年”,正当“挥斥方遒”,更宽阔浩大的画卷图景将映照着他拥抱着他呢。
  想起“日科”这企业名字,我不禁想起这所企业的董事长赵东日博士的名字,这之间会有联系吗?“日出东方、科技兴邦”不仅从宗旨和方向上做了说明,而且一句巧妙的文字组合,它的第一和第五字各是“日”和“科”字;另外,董事长的姓名“赵东日”三字里也和企业名称相互映照,真是太有意思了!连企业名称都成了赵东日博士创业画卷的妙不可言的一笔,着啊!这幅风光旖旎、璀璨夺目的画卷我们就接着津津有味地往下看吧……
  原载2006年《宝石城文艺》特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