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5-29 04:47
鄌郚总编

王立庆丨以梦为马,逐梦前行

  以梦为马,逐梦前行
  ——跟文友谈写作
  王立庆

  今天,跟文友讨论一下写作。
  海子有诗: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负春光,不负韶华。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而文学梦,是文学人实现人生理想的美好愿望。追梦路上,我们同行。
  热爱文学,喜欢写作,这是非常好的。喜欢文学的人大都有一个梦,梦想成为一个作家,出版一本书。在融媒体迅速的新时代,这一朴实的思想应该说很容易实现的。在全面进入小康生活后,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人民更倾向于对美好感情的追求,对精神食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文学是神圣的,但远没有神圣到不可及的地步。只要你从骨子里热爱文学,并付之行动,坚持不懈,勤奋写作,总有实现梦想的时候。
  初涉文学圈的文友,看到众文友佳作不断且水平较高,不免有些泄气。有的可能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写不出好作品,怕人笑话,不敢轻易出手,在微信写作交流群怯怯地甘当观众,不敢发言,更不好意思发作品交流。其实,这方面大可不必担心,每个人在写作初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谁是天生就会写文章的,都是慢慢修炼出来的,不间断地写,不断修改和提高,就会不断进步。
  文化水平不是写作的首要条件,我们熟悉的很多大作家文化水平并没有多高,譬如莫言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当代保尔——朱彦夫的故事: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加解放军。1950年,朱彦夫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双腿膝盖以下、双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一级伤残军人。朱彦夫从部队回到家乡后,195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朱彦夫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逐门逐户察访民情。他的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电。一个个山里人想都没想过的大工程,在张家泉热火朝天地展开,一干就是10多年。1982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彦夫。老首长鼓励他把当年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的我军英勇作战的情况写出来,把重残后信念不倒、意志不减的精神写出来,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听过他报告的人,也都纷纷要求他写书。首长的鼓励,同志们的关怀,他心中又燃烧起一团圣火。他想,用热血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铄今,摇魂荡魄。当听说朱彦夫要写书,有的人说,看书都有困难,写书谈何容易?可是,朱彦夫对自己不丧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战功是必然的,当然要花费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当年,他在部队常听说,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总结报告。2007年,一部巨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科书,开始动工了。这是一次古今中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写作!朱彦夫的写作,是用嘴咬着笔与用残臂夹着笔交替写作。夏天写,蚊虫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口中的涎水,头上的汗水,磨破的残臂上的血水,顺笔流下来,湿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麻木了,笔掉在床上,仍无知觉,划拉半天,才发现没写上一个字。该吃饭了,妻子喊了好几遍,他充耳不闻,睡觉了,梦里还构思情节。有一次,他喊叫着冲杀出家门,被家人拖回来,他赶紧抱笔又写起来。为了回忆一个情节,他会不吃不喝呆上一两天;为了一个词句一个字,他搬来字典、词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光书稿纸,用了够半吨。就这样,朱彦夫支撑着特残、多病的身躯,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蘸着激情、饱蘸着热血、激荡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生命之作--33万字的《极限人生》,捧给了世人。以后,又写出了长篇小说《男儿无悔》,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有什么文化水平?最多也不过小学三年级文化,他靠的是毅力和坚持,跟朱彦夫比,我们哪个不比他文化水平高?还有没有理由强调文化水平低。
  还有脑瘫诗人余秀华,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高中未毕业辍学后,余秀华赋闲在家;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5月15日,余秀华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单向空间首发。2017年1月18日,首届网红春晚暨"金蜘蛛奖"颁奖盛典举行,余秀华凭借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走红网络,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诗集超过10万册销量的现象级"网红女诗人",因而获得网红春晚"金蜘蛛奖"年度网红诗人提名。她的诗歌充溢着爱的躁动与呼唤、爱的幻灭与实现等复杂的意蕴,爱情与其说是其诗歌的主题,不如说是引发诗人对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进行本体追问的核心命题。在这里,我们且不管她诗歌水平的高低,我们只看她对诗歌的热爱和坚持,用自己摇摇晃晃的身体以诗歌的形式为自己摇晃出来了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
  再讲一个励志的故事,范雨素,1973年出生于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初中毕业。1993年,她到了北京打工,住在郊区的皮村。她和几十位有文学兴趣的打工者组成了文学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写作。"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说。2017年4月,她的自传小说《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有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育儿嫂范雨素的自述,把自己的生命形容为"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她把苦难写得不动声色,夹着一分冷嘲、两分幽默,三分温暖,甚至充盈着某种俯视众生的高贵气息。让人想起简爱,但又没有简爱那种读书人的愤世、清高甚至矫情,她顺从着看得通透的命运--8平米合租房,一面冬天迎纳阳光的玻璃窗,就能让她"幸福"。一夜之间,上亿人集体打开"这本书",且急于卒读。赞美、拨弄、质疑,蜂拥而至。命运正在试图重新"装订"这位44岁的乡村女性。她的文字被喜爱,就是因为"独特的式样"。从乡野走来,在底层挣扎,却以文字名世,这是中国文化史的异数。一个初中未毕业家政保姆的文字,引起上亿人围观,不能不说也是文坛盛事。全国顶尖的文学大家的作品出版也达不到这样的盛况,也只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才会有的。
  我们昌乐文学圈也有几个比较好的例子,作协张洪贵、贾玉红副主席是初中文化,但是他们坚持写作,在各自擅长的小说、诗歌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张洪贵副主席的精短小说《风清月正高》等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被多地收编到中考、高考语文备考试卷中,估计做题的学生都想不到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初中文化水平;贾玉红副主席的诗歌多次在全国各级大奖赛上获奖,在全国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众多作品。还有红河镇的白金科,文化水平也不高,大概也是初中文化水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文学创作,写小说、故事,期间因生活所迫近二十年没有写作。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又重回写作道路,有多篇小说故事发表在全国各地文学刊物上。这三位都在几年前加入了省作协,成为省作协会员。
  关于如何写好散文的问题。个人觉得还是从亲身经历的事情和熟悉的生活写起,这样才有的写,写起来也顺手。道听途说和不熟悉的领域少写,因为不真实,很难引起读者共鸣,就像《方方日记》作者那样坐在家里听医生朋友说某某事,这也是反对方方的人的理由。文章要有思想有感情才行。那么,思想怎么来?还是源于日常的读书学习和生活积淀。没有思想的文章是平淡无奇的,是没有骨架的,没有骨头人站不起来,文章也一样;感情是文章的血肉,你只要把自己的深情厚谊融入到文章中,首先感动自己,其次才可能感动读者。
  关于如何写出精品文章问题。临朐作协张克奇主席曾经跟我说,他这几年写的很慢,一年也就写10来篇散文,但是他的散文写出来就是精品,是散文大家的水平。他的散文为什么感人,那是下了功夫的,我读过他的《跟一棵树谈了一下午》,文中写到了孝敬以及长寿,直至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引子就是他岳父重病住院了。关于长寿,你写了柳山镇北营村一位百岁老太太,当人问她外甥女你姥姥活到一百多肯定很幸福吧,那外甥女回答说不是的,她姥姥是生不如死,活得发现痛苦,特别是晚年,儿女都去世了,孙子辈开始去世,她的晚年是由一个孙子媳妇伺候,最后老人绝食而死。这样的素材穿插到文章中,去追问生命的价值,活着—有质量的活着。
  说到如何孝敬父母,多啰嗦几句。有位女作家写了一篇文章,说年轻时候不懂父母,每每回家临走时,父母都给大包小包的收拾一些土特产,她都是拒绝,看到的是父母失望的表情。中年以后,她懂得了,适当跟父母索要点什么,让父母感到是有用的,所以每当秋天她就早早打电话跟母亲说想吃雪里蕻腌菜了,她妈妈接到电话后就快乐地赶紧采购、清洗、晾晒、腌制。在当今社会,吃穿不愁的情况下,如何养老的问题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具体实践中每个做子女的就要按照各家情况对老人有针对性养老,多从精神层面关怀,满足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作家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发现真善美,从而让更多的人真善美;对假恶丑的揭露,是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做假恶丑的事,要向真善美近一点再近一点。
  要写出精品,必须学会讲好故事。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的确,他真是能编故事讲故事,把高密东北乡高粱地那些事讲得惊心动魄,语惊世界。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围绕这24个字去写作,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昌乐故事,讲好昌乐故事是我们县级作协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昌乐作家的责任和担当。散文作者要学会讲故事,就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能打动人的故事。如何讲好故事,还要注意细节的描写,运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方式去表述,如朱自清的《背影》。
  关于如何修改的问题。关于如何修改文章,我曾经转发过两篇文章,有心的文友可能会收藏后研究学习,尝试按文章所说去修改,鹿萍、张素兰曾经跟我说我推荐的文章她们是有收藏的。文友发给我的投稿作品,我看后都会提出修改意见,有的文友根本没领会我的修改意见,只是删删改改就交差了事,这不行,这是偷懒的做法,出精品必须在修改上下功夫。
  作家是有社会责任的,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层面去解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要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为突破点,开掘主题,挖掘素材,进一步生发、升华,高于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根本。
  最后,希望散文作者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写出更好更好有影响力的作品,为打造文学昌军而不懈努力。
  王立庆,笔名鲁秦,1967年10月生人, 潍坊市作协会员,县作协常务副主席,《昌乐文艺》副主编,昌乐作协公众号散文主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