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16 16:19
鄌郚总编

赵春文丨寻幽探古首阳山

  寻幽探古首阳山
  赵春文

  地处北海之滨,昌乐城东的首阳山,又名孤山。其山松林茂密,谷壑幽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夏日,由主峰西麓上山,别有一番情趣。
  晨曦渐露的早晨,旅游路上清幽恬静。放眼望去,山路像一条灰红相映的长龙蜿蜒伸向远方,穿梭林间。或走或跑的登山晨练者,三三两两的结伴同行。偶有骑行的车队疾驶而过,年轻的骑手们,猫腰前视,奋力骑蹬,如风驰电掣。一个个矫健的身姿,飞扬的神彩,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旭日未出的首阳山脉,恍如一幅墨绿色的水彩画。微风拂面,清凉怡人。
  旅游路沿途山口处,有一条石铺支路。踏着这清幽小径,听着悦耳的鸟鸣,漫步进入绵延数十里的千顷碧涛,顿觉碧障遮目,凉气袭人,一股浓浓的松香扑鼻而来,沁人心扉。小路蜿蜒,松林参天,人在道上,感觉格外矮小。透过树冠,抬头仰望,目之所及,天空特别蔚蓝碧透。细观路旁,棵棵松柏,密密匝匝,临风而立,直上云霄。各种小鸟,飞来飞去,或追逐,或嬉戏,或窃窃私语,声声鸟语像和弦般悦耳。松林时疏时密,光线忽明忽暗,幽幽小径,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峰回路转,那种曲径通幽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时隐时现,变化多端。
  爬至山腰,遇一道山口,将脚下山脊与主峰分割开来。疑无路间,一导向标识映入眼帘,顺其指向,透过密集松枝缝隙,眼前蓦地敞亮空旷,一木质红色栈道,犹如彩虹,飞架山口,天堑变通途。栈道两端上下台阶,偶有几棵侧松,不边不中,挺立期间,原是架桥人处于保护树木而匠心独运。
  漫步栈道,山风阵阵,浑身感到惬意清爽。侧耳静听,松涛滚滚,时而如波涛拍岸,时而像溪流淙淙。换不同位置,不同方向,或空旷或狭窄,或耳贴树干,或腮抵松枝,会有不同的乐声,异样的旋律。有的像号,有的像笛,还有的像萨克斯。有时高昂奔放,有时低沉舒缓,似激情燃烧,又像倾诉衷肠,是那样撩拨人的心弦,触动人的情感。阵阵松涛传入耳际,融入心海,犹如乍听管弦乐队的演奏,摸不清主题,你有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憧憬,就会聆听着像什么样的乐章,物我两忘,陶醉不已。
  倚栏而立,放松心情,展望两侧,蔚为壮观。左手边,隐约可见的林立楼群,旭光映照,身披霞蔚,那是崇德实干,迅猛崛起的昌乐县城。俯视脚下,谷深莫测,陡峭如削,令人目眩。悬崖之上,株株黑松,盘根错节,或探身眺望,或挥手致意,或展臂欲飞,禁不住让人自作多情,认是对己而为。右手处,蜿蜒迂回的桂河,串联着一座座碧波荡漾的水库、塘坝,绕山流淌,滋润得满处青翠欲滴,郁郁葱葱。幽谷密林,树冠相拥,随山势跌宕而起伏错落,唯峭壁悬崖,松柏稀疏,可见山体本色。
  此时,你看到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听到的是时缓时急的松涛,萦绕脑海的是大山的神韵。你也不知不觉地陶醉了,并深深地融入了这山林之中。
  欲到山顶,也是攀爬最陡峭险峻之处。尽管汗流浃背,小腿发颤,却不觉气喘。据说这是负氧离子浓度高的缘故,此地有天然氧吧美誉。
  伫立山顶,居高临下,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放眼远眺,林海如黛,起伏连着起伏,连绵压着连绵。松涛之上飘游着白纱般薄雾,犹如烟波浩渺的大海。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却非海市蜃楼,蓬莱仙境,那是潍坊市委党校,国家培养栋梁的摇篮。西南峡谷,云蒸雾绕,难道这就是“龙洞云开”?东北大桥,依稀可见,还会否有孤峰夕照?早年县令对首阳山的爱恋情怀,让人感动,诗意文笔令人仰慕。
  山风在轻轻地絮语,好像向我们复述着久远岁月的传闻和轶事。首阳山风光怡人,文化底蕴更值得称道。
  主峰顶处夷齐祠,又称孤山庙,始建年代已无可考,后有数次修复。早年为两层无梁石质建筑,下层供奉孤山爷,上层供奉伯夷、叔齐。后有坍塌,现正修复中。夷齐祠与孤山庙,虽是一处建筑,却是两个概念,前者供奉周初谦逊让国,忠孝节烈的伯夷、叔齐;后者供奉唐末仁义孝子寿光人李坡,即孤山爷。这是国内罕见的一处二庙三贤人的圣地。
  现正修复中的夷齐祠,西厢三间,主祠一层,四座石龟,院中水池,六座石碑和孤山爷雕像属一期工程已结束。诸多残缺不全的夷齐祠石碑、底座、雕刻等建筑原件,都存放在西厢房后面。尽管靓丽不再,却件件都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抚摸一座座斑驳陆离的石碑,像浏览千年的沧桑史册,令人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商末周初的远古时代,依稀可见为世人敬重的两位先贤,在山坡上蹒跚而行,一边在草丛中寻觅采薇,一边低沉地哀叹着《采薇歌》。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 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幸亏姜太公说和,免于问罪。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感叹。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为代表的伯夷、叔齐精神,数千年来,一直受到帝王将相、先师圣贤、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以及庶民百姓的推崇与礼赞,对伯夷、叔齐的风骨给予了高度评价。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
  孟子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韩愈、李白、鲁迅、柳亚子等着名文豪, 或诗或文,皆对夷齐谦让品格,尽情讴歌,表达了深深地敬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倡导仁义道德,历朝历代经久不衰,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而早在伯夷、叔齐思想行为中,就多有体现。
  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孔子赞曰“求仁得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正是“仁”。在那历代为争夺皇权,而不惜弑父杀兄的朝代里,让国行为极其罕见,是大“义”之举。伯夷、叔齐宁死成仁而“耻食周粟”,正是儒家提倡的“礼”。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作君王,也不违背父亲的遗愿,是“孝”。兄弟让国,体现的是“悌”。
  由此看出,孔子对伯夷、叔齐尊崇有加,受启蒙影响,传承并发展了二贤的行为理念,由此产生了较为完善的儒家学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源泉,而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源头,也在情理之中。
  李坡,尊称孤山爷,是唐朝末年寿光县人。因家里贫穷,跟母亲四处讨饭为生,后流落到昌乐,寄住在孤山脚下十里堡村,不幸被赵匡胤误杀。赵匡胤称帝后,封他为广陵侯,即龙神,掌管三潭四雨。人们遇旱求雨,他有求必应,孤山一带由此风调雨顺。为感念他的恩德,山民们在山顶建了孤山庙,古称夷齐祠,老百姓又叫孤山阁子。
  每年三月三庙会,无数香客摩肩接踵,云集庙前,或缅怀先贤,或祈求平安。文人墨客们,少不了赋诗作词,抒发思古幽情。山下十里堡村,早年有石碑雕刻对联:“几根傲骨头撑持天地,两个饿肚皮包罗古今。”现已失存。
  自古我国就是崇尚礼让的国家,享有“礼仪之邦”美誉。当今周边外交,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一带一路”又是一个中国与相关国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追求实现的是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由此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称道与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党校选址此地,想必也是为德源而来!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陆续建成授业的今天,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必将惠及全球,造福世界人民。对儒家思想有着启蒙影响的伯夷、叔齐,其故地首阳山,也将会引起更多文人学者的关注,乃至前来挖掘研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流连夷齐祠,徜徉于古圣贤的典故之间,不觉朝阳辉映出山上山下一片鲜活亮丽的新天地,透过林梢,好一下晃眼。哦!晨练的人们在陆续下山,我也随后往返。其间不断回首凝望,深感首阳山更加幽深、高古、壮美、威严,真是福地洞天。首阳山,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氧吧,是传承孝德的圣地,是铺洒甘霖的源泉。我爱您,爱您山清水秀,爱您文化渊源。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