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17 10:01
鄌郚总编

昌乐营丘故城

  昌乐营丘故城
  营丘故城,在昌乐县营丘镇古城村,位于昌乐县城东南25公里。前有白浪河自西东流,绕而北入潍坊市区,周边有营丘、古城店、城前、城角头、营丘河南等村环围,北临潍坊市潍城区,东与潍坊市坊子区以白浪河大桥相连。村东南有丘,长宽里许,海拔63.1米,此即营丘之丘。
  《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吴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荝;汤时有逄伯陵,周以封太公于营丘。”
  此即谓,营丘之地、之名,夏朝时已具,且历为重地大邑,诸侯之都。
  昌乐县志载,武王封太公于齐,都营丘,故城在昌乐县城东南50里。春秋时,营丘改称缘陵。至西汉,刘邦封从兄刘泽为营陵侯,缘陵改称为营陵。
  ?营丘故城,原分外城、内城、皇城三廓,原外城建有东、西、南、北四城关。清嘉庆《昌乐县志》载:“营丘故城,类今燕都制度,原有外城广袤二十余里。”内城原为正方形,城垣高6米,周长6公里,现仍有数千米长的古垣遗存。皇城,即今古城村,长宽里许,村前立有“古城”村碑,碑文记录着古城的源起、历史和姜太公的事迹。村西北角一段皇城残垣赫然矗立,基宽30米,墙高6米,为夹板夯筑而成,当年城廓依稀可见,仿佛仍在向人们展示着营丘故城——这座东方大都邑当年的雄威、繁华与辉煌。
  传说,皇城内有八角琉璃井,是姜太公当年演《易》、着《太公金匮》兵书及《奇门遁甲》的密室。后人以为是太公藏宝处,致有许多觊觎者企图入内盗宝。但因秘室设计诡异神秘,终未有能开启者。至唐,在其上建太公祠,方才将之隐匿,后不可觅。在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版本的“八角琉璃井”的传说。
  原太公祠建于唐长寿年间,即公元692年,位于村中央,占地六市亩,其大殿飞檐斗拱,富丽堂皇,为当时庙宇之巨制。历代有重修,后毁于侵华日军之手,“文革”又遭洗劫,现已荡然无迹。今太公祠在古城村西北,距皇城残垣不远,为近年乡民捐款重修,规模虽不及前,但仍按旧式重建,仿古式祠堂三间,并建围墙院落。搜集散落的古碑数面,列置堂前,《太公祠碑记》、汉隐士逄萌墓道碑、唐窦公渠碑等文物亦罗列其中。祠内塑有姜太公神像及散宜生、南宫括、辛甲、辛免等神像,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多为《封神榜》中故事。农历3月18日相传是姜太公生日,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香火会,前来瞻仰祭拜姜太公的人络绎不绝,不计其数,文人雅士前来寻古仰圣,平民百姓则前来祭拜崇祀,正如太公祠殿外殿内的联匾所述:“天子尊之曰父,圣人奉以为师”,“文韬武略德厚流芳,护国佑民万民敬仰”,其德其神“风行东海”。至今在中国许多地方尤其是昌乐周边地区还广泛流行着以“太公在此”为符镇邪祛妖保佑平安的风俗。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尊其为“宗师”。他的军事谋略和治国之道,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他除妖降魔、按榜封神的传奇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妇孺皆知。他超凡入圣的形象,一直是人们景仰和崇拜的偶像。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炎帝的后裔。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太公的先祖尝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所以姜太公又以先祖封地吕为氏,叫吕尚。
  姜太公早年,生逢乱世,虽有满腹经论,却无用武之地,曾隐于渭水垂钓。
  后与文王相遇于渭水之滨,文王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姜太公又号太公望。姜太公被周文王拜为相,辅佐西周兴国。
  文王驾崩之后,武王姬发拜姜太公为师尚父。太公助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建立起周朝天下。
  武王登基,大封功臣谋士,姜太公功冠群臣,得首封于齐,并建都营丘。从此开始了他以营丘为都城开创齐国伟业的时代。
  《史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汉书》载:“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周武王崩,周成王继位。周公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等联合纣王子武庚等起兵作乱。淮夷、东夷许多诸侯国也趁机造反。成王急差遣召康公传旨给姜太公,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其间叛乱的五侯九伯,都由你去征服他们。”姜太公由此率领大军东征西讨,很快平定了这些诸侯国的叛乱。齐国的疆域,也因此扩大到泰山以北,渤海以南,黄河以东,大海以西的广大地区,齐国从此成为真正的东方大国,奠定了齐国800年基业。
  牛山,是古营丘地标之一。位于古城村东南,白浪河畔,现存的九曲沟、五道口、神仙炕、皇陵岗为营丘四景,是古代已开发的旅游胜地。《诗经·齐风·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峱(náo):山名,峱,牛,一音之转,通,同,即今之古城牛山。
  现在河西、营丘、黎家等村尚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遗存和原始宫殿遗迹。
  “营丘作镇古名邦,右带金城左白浪。数里烟霞芳草路,园林人比郑公乡。”清乾隆工部尚书阎循琦的一首《营丘竹枝词》让我们领略了营丘故城的风采。,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歌颂姜太公和营丘故城的不朽诗篇。(王星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