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17 10:18
鄌郚总编

肖广德丨昌乐西瓜的栽培历史及传播

  昌乐西瓜的栽培历史及传播
  肖广德
  昌乐西瓜栽培历史悠久。明嘉靖版《昌乐县志》中已有西瓜种植的记载。追溯至明早期及宋元,在昌乐县域创作或流传的古诗文中,已见有关西瓜的描述,只是方志未予详载。昌乐西瓜素以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上市早、品质优、产量高而着称,是我国西瓜栽培的主要产区之一。
  初始阶段(1949年以前)
  在昌乐西瓜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广大瓜农在生产实践中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古代的昌乐西瓜品种及特性特征已无从查考。早期的昌乐西瓜多以金山西瓜着称。金山独特的岩土层结构和砂质土壤,为西瓜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产出的西瓜口感甜脆清爽,非同一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昌乐蓝宝石和火山口发现之后,经专家科学论证昌乐大地的土壤中富含远古火山灰成分,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这都为生产优质西瓜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据传,清咸丰年间,昌乐西瓜曾被钦定为贡品。但当初仅有个体农户小面积种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很不稳定。直至1949年,昌乐西瓜生产仍处于分散的个体农民自由种植,自由经营状态。由于品种混杂,栽培粗放,单产难以提高,种植面积也较少。
  据记载,早期西瓜栽培的地方品种是“大黧皮”和“花狸虎”,1928~1947年,逐渐被“核桃纹”取代。
  1918年以前,昌乐西瓜种植面积不足30亩,1948年达到103亩。栽培方式少有变化,均为露地催芽直播,既在“清明”前后用温水浸种催芽,于“谷雨”断霜后将种子直播在大田里。瓜沟多为东西走向,宽约0.4米,深约0.5米,行距1.5米,株距0.5米。瓜沟中施以优质土杂肥或豆饼做基肥。每亩约栽植600~800株,亩产2000~3000斤。这种栽培方式发芽发苗缓慢,且易受气温变化影响,结瓜迟,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能成熟。种植区域主要在白浪河、大丹河、九曲河、漳河、龙丹河和桂河沿岸的沙土地带,被称为“南鄌北都”。“南鄌”是指县境南部鄌郚镇金山脚下的青上、前泉、后泉、前孔、后孔等村;“北都”指北部朱刘镇桂河流域的都昌、戴家等村一带。
  1949年前,昌乐西瓜主要靠瓜农在本地出售,少数瓜农到潍县、青岛、济南设摊零售或批发给商贩。
  发展阶段(1949~1986年)
  1949年后,昌乐西瓜种植遍及全县,品种也多次更新。1948年~1969年,主栽品种以“大青皮”取代了“核桃纹”和“手巾条”。上世纪70年代初,昌乐无籽西瓜的种植填补了省内外空白。1971~1977年,又以“蜜宝 ”取代了“大青皮”。此时昌乐西瓜以皮薄、瓤脆、味甜而闻名,被列为山东省名特产瓜果之一。1975年,东北、华北两区在昌乐召开了第一次西瓜科研生产协作会,确定昌乐县为“蜜宝”良种繁育基地。其后几年间,昌乐向全国各地提供良种西瓜5万多公斤。1980年以后,昌乐县科技人员与瓜农密切配合,培育出“乐蜜”,取代了“蜜宝”。差不多每隔10~20年即更新一次主栽品种。
  至上世纪60年代,昌乐西瓜仍延续历史传统的栽培模式,没有大的变化,亦为露地直播。70年代,开始改进种植技术,由露地催芽直播改进为育苗移栽。先是育“子叶苗”,即在“清明”前后用条筐或木箱等育苗,4月下旬,当幼苗长出两片叶子时进行贴大芽(俗称栽黄瓣)栽植幼苗。以后又改为阳畦育大苗,带土移栽的方法,使成熟期提前了25天左右。此时少数瓜农已开始用火炕花盆育苗,播种育苗期提前到2月下旬。较之传统的露地直播栽培方式,西瓜成熟期明显提前。自1982年以来,又引进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即用幅宽0.6~0.8米,厚约0.015~0.02毫米塑料薄膜或0.006~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沿瓜沟紧贴地面覆盖西瓜根际,以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西瓜生长。这种保护栽培方式,可使西瓜早熟8~12天,且增产20%左右。1983年,开始推广塑料薄膜拱棚栽培。即在西瓜移栽后,用树枝或竹条等物弯成半月形顺瓜行做成支架,上覆盖幅宽1.2米,厚度0.05~0.08毫米的薄膜,压严成棚,俗称小拱棚。棚高约0.3~0.5米,宽约0.4~0.5米,可早移栽5~8天,提前成熟10天以上,较之露地直播增产25~30%。1985年,由地膜覆盖和拱棚覆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双膜覆盖栽培方式出现,西瓜成熟较露地直播栽培提前30天左右。1986年,全县西瓜种植区地膜覆盖率已达100%,成熟期提前到6月上旬,西瓜产量和品质也逐步提高。
  昌乐西瓜的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1966年达到627亩,1970年4925亩。1972年,昌乐县被定为中央特供瓜生产基地,以后连续多年为中央种植特供西瓜。1975~1978年,每年种植面积均在6000~8000亩,亩产量在2000~3000公斤。1981~1983年均在15000亩左右,亩产量达3000~3500公斤。1984年达到近3万亩。是年,在全国西瓜品种评比会上,昌乐无籽西瓜名列前茅。同年,在全省西瓜品尝会上,昌乐选育的“乐优一号”、“乐优二号”品种分获第一、第二名。《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国新闻社”等新闻媒体都曾详细介绍过昌乐西瓜。1984年7月,美籍华人王世屏先生来函,要求同昌乐合作,由昌乐派人赴美国种植西瓜,以使昌乐西瓜走进西方。1985年,全县西瓜栽培面积达到39300亩,其中地膜覆盖28000亩,双膜覆盖3000多亩,种植无籽西瓜800多亩。向中央提供的特供瓜大都是无籽西瓜。全县生产商品西瓜4075万公斤,由县供销社销售451万公斤,其余部分多由其他渠道销往外地市场。
  “早、大、甜”是昌乐西瓜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昌乐瓜农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栽培方法。
  抓“早”字。上世纪70年代,昌乐瓜农们通过西瓜育苗、移栽两次革命,使结瓜日期大大提前。1982年始,瓜农们又从外地学来了地膜覆盖新技术。加上其他措施的密切配合,使原漳河公社姚家庄等地的西瓜成熟期一举提前到6月初。6月20日,姚家庄的瓜农去潍坊市场卖瓜,引得顾客交口称赞,轰动一时。有的顾客啧啧赞叹,大胆断言:“论上市早,这瓜是全省第一家”。这年7月20日,邻县的7位同志按照往年的老习惯,专程来昌乐学习瓜田的后期管理时,想不到块块瓜田早已拉秧改茬。他们失望之余,无不惊叹昌乐西瓜的“早”。
  抓“大”字。昌乐西瓜亩产量连年显着提高,一般亩产达2000~2500公斤。要产量高,单瓜个大是首要因素。昌乐瓜农和科技人员为提高单瓜重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他们抓住中节位以上留纽,才能使果实个头大、形端正、果皮薄的生长规律,避免了低节位和过高节位留纽,恰当地选留第三个雌花留纽坐瓜。他们还认识和掌握了从开花坐瓜到成熟阶段西瓜生长“三长三顿”的自然生长规律,采用“三促三控”的有效方法,适时浇水。在每到“长”的时候,抓住时机多浇水,促进养分的分解和输送,保证果实长个;在每次“顿”的时候,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养分随着过多的水分输送到蔓叶,造成蔓叶徒长,使瓜果后期缺乏养分供应而长不出大个头。西瓜“泛瓤”阶段,是其“生长极期”。这个阶段的10~12天中,瓜农手脚不闲地忙碌,施膨瓜肥,浇膨瓜水。西瓜一个昼夜可长一斤,长势喜人。瓜农对瓜田的精心科学管理,赋予昌乐西瓜“大”的特点,平均单瓜重5公斤左右。1982年,个别地块亩产高达3337公斤。
  抓“甜”字。1969年引进的“蜜宝”西瓜,以含糖量高、甜美可口的突出特点独占鳌头,它的栽培面积在所有西瓜品种中占绝对优势。由昌乐瓜农和科技人员培育成功、经地区科委命名的“乐蜜”新品种,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蜜宝”的引进和“乐蜜”的育成告诉人们,昌乐瓜农对西瓜品种的选择一贯坚持“甜”字为重,并在西瓜栽培中为提高含糖量、增加甜度不懈探索、实践。他们克服了原先认为“旱瓜甜”的片面性,本着看天、看地、看苗而适时、适量浇水的原则进行瓜田管理,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排涝。长期实践使瓜农们明确认识到,西瓜中的糖分是西瓜本身吸收了养分和水分,经光合作用而成的。于是,他们运用整蔓、垫土、翻转瓜面的方法,增加瓜面接受阳光的面积,加强其光合作用,使之增加更多的糖分。果实成熟期适量增施磷、钾肥也被普遍视为增加糖分、提高甜度的有效途径。运用以上栽培方法,昌乐无籽西瓜的含糖量能达12度,在广大城乡市场赢得了更高的声誉。“早、大、甜”为昌乐西瓜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般“夏至”左右,西瓜进入采收期。瓜农们就根据需要,按照他们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用目测、手拍和计日的方法,做到恰到好处的挑选熟瓜,分批采收,就地销售和外运。建国初期,县供销社开始依托供销社的经营网点销售西瓜,无专业市场。1969年,昌乐西瓜开始销往香港市场,由香港商行销售,主要以销售昌乐鄌郚金山西瓜为主。1969~1976年,每年销往香港市场的昌乐西瓜在100吨左右。1978年以后,农贸市场日趋活跃,昌乐西瓜销售渠道更加畅通,除在省内销售外,还销往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长春、沈阳、锦州等大中城市。1982年,昌乐火车站的职工昼夜忙碌,把果品公司外调的375.5万公斤西瓜装车外运至各地,有的远销到了吉林磐石一带。此情景延续多年。
  这一时期,昌乐县不仅向20多个省(自治区)的60个生产、科研、外贸和农业院校提供昌乐西瓜良种,还先后派出百余名西瓜技术人员分赴高密、莱阳、五莲、历城、泰安、菏泽等地传授昌乐西瓜种植技术。
  革新阶段(1986年以后)
  上世纪80年代末,昌乐西瓜迎来了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以尧沟大棚西瓜为核心区的西瓜种植迅速崛起,几年时间大棚西瓜种植辐射全县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
  尧沟大棚西瓜是在攻克西瓜嫁接难题,在大棚菜成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早在1971年,原鄌郚公社前泉村以葫芦为砧木、“蜜宝”为接穗,首次嫁接技术实验取得成功,可惜未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986年,昌乐县西瓜研究所、尧沟镇农技站与西辛村瓜农吕传文,联合试验以倭瓜为砧本、“金钟冠龙”为接穗嫁接成功。首次嫁接育苗300棵中有260棵成活,每棵结瓜14公斤,取得了突破性的极高的经济效益。昌乐人率先试验成功的西瓜嫁接技术,攻克了西瓜种植怕“重茬”的难题,解决了土地供求紧张的局面,为大棚西瓜规模化长期种植扫清了障碍,催生了西瓜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此后,大棚西瓜栽培方式率先在原尧沟镇出现并推广至全县,其后,全国各地迅速推广。此期种西瓜的大棚顶部支架多由竹竿捆绑构成,以水泥立柱支撑,一般宽12米,顶呈圆弧形,高处约2米,边柱高约0.9米,长度因地而异。设有通风口,早晚开闭,夜间覆以草苫保温,白天启苫采光。
  1997年在全县推广新出现的大棚多层保护栽培方式和冬暖式大棚栽培方式,使西瓜上市时间集中在了春季和秋季。春季西瓜以日光温室、大拱棚、小拱棚为主,上市时间在3~7月份;秋季西瓜以大拱棚种植为主,上市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现今已发展至7膜覆盖的栽培技术,部分冬暖式大棚西瓜可在元旦成熟,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新鲜西瓜上市。冬暖式西瓜大棚是在瓜畦北侧构筑高约1.5米、厚约1米的土墙,种植地面下挖约0.5米,棚面呈向阳斜形,棚内保温保湿性能更强,西瓜元旦即可成熟上市。西瓜秋延迟栽培亦在全县推广,大拱棚秋延迟西瓜可在11月上中旬成熟上市。2000年,无立柱大棚曾在尧沟试验推广,但因成本投入太大等原因,未能普及。与此同时,西瓜立体栽培方式也引进县内,即采用搭架或吊蔓的方式使西瓜离地生长,但此法只适宜小果形品种栽培。昌乐西瓜种植方式与产业体系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在发展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模式和地域文化。
  自1990年后,昌乐西瓜进入品种更新换代频繁时期。冠龙、新红宝、红蜜王、京欣一号等西瓜品种相继登场。2002年以来,又广泛引进了新秀、小兰、早春红玉等小型礼品西瓜。到2003年,昌乐西瓜品种达到60多个,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西瓜50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占到种植业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县西瓜品种分为有籽西瓜和无籽西瓜两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大、中、小三个类型。大中型有籽西瓜品种主要是早春红玉、全美2K、全美4K、小兰等;大型无籽西瓜品种主要是台湾新一号系列;小型无籽西瓜品种主要是先甜童、帅童、墨童、玉童等,几乎汇集了国内外所有优质西瓜品种。特别是新开发的“富硒”保健瓜,口感出众,营养丰富,兼具保健与养颜功能,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招待专用瓜。昌乐西瓜产业体系与种植系统丰富多彩的栽培模式、琳琅满目的西瓜品种,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俨然一个生动鲜活的西瓜博物馆。
  至1990年,昌乐县西瓜栽培面积达到36900亩,其中推广嫁接西瓜1500亩。同时大力发展西瓜保护地栽培技术,西瓜地膜覆盖率达100%。1991年,发展大棚西瓜750亩,小拱棚西瓜15000亩。1997年,全县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瓜栽培面积增至115350亩,是1996年的1.9倍。2002年,全县栽培面积132450亩,其中,大棚西瓜82500亩、冬暖式大棚西瓜4500亩、小拱棚西瓜37500亩、秋延迟西瓜1950亩。2005年,由于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建设占地等原因,西瓜种植面积减至124200亩。其中原城南街道种植28480亩,占耕地面积的63%;原尧沟镇种植40000亩,占耕地面积的96%,原城南街道、原尧沟镇成为西瓜生产专业镇。2015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151414亩。此后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万亩,其中设施栽培达90%以上,年产量6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县通过邀请客商现场观摩、评选精品、媒体宣传等方式,宣传推介昌乐西瓜。1994年4月,昌乐西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50多家新闻媒体和单位出席了新闻发布会。1997年,昌乐西瓜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1999年,昌乐参加中国农副产品博览会,昌乐无籽西瓜荣获金奖。2000年,尧沟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确定为“中国西瓜第一镇”。2002年11月,昌乐西瓜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11年,昌乐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西瓜标准化示范县。2014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定,“昌乐西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2017年11月3日,在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昌乐西瓜品牌价值为36.91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西瓜品牌价值之首。
  从1990年开始,全县通过政府投资、民间融资、招商引资等措施,加强了西瓜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建设,县内西瓜产地建设专业批发市场10多个,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客商前来采购昌乐西瓜。2003年,昌乐县在原尧沟西瓜批发市场设立了大型双色信息屏幕,与国内各大市场信息站联网报价,昌乐西瓜在各大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至2007年,全县有西瓜销售网站50多个,在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100多个西瓜直销处。昌乐西瓜远销到港澳地区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特别是2002年以后,随着昌乐西瓜销售经纪队伍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吸引了全国各大西瓜销售市场的客商竞相前来昌乐采购西瓜,其销售份额常年达到90%左右。
  目前,全县各镇(街、区)均有西瓜种植,其中以宝都街道、五图街道、鄌郚镇种植最为集中。形成了以“中国西瓜第一镇”宝都街道(含原尧沟镇等)为主的有籽西瓜种植区,以“中国无籽西瓜之乡”鄌郚镇(含高崖镇等)为主的无籽西瓜种植区。并形成了以两大西瓜种植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乃至全国各地的生产格局。其中设施栽培最为着名,居全国之首。西瓜嫁接、点花授粉、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一系列优质、早熟、保护栽培技术,在西瓜种植区几乎户户精通。很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瓜农都走出去发展,将“昌乐西瓜”种植技术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昌乐瓜农在省内多地及云南、内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地建设昌乐西瓜基地超过5万亩,在外从事技术指导的超过200多人次,为昌乐西瓜的栽培和传播谱写了新的篇章。种全国、卖全国已成为昌乐西瓜产业的新亮点。昌乐西瓜也成了一块光彩夺目的招牌,其光芒已传播照耀到海内外。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