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欢迎的村老年协会
——对昌乐县昌乐镇东南村的调查
胡景东
昌乐县昌乐镇东南村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4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2%。1985年10月,村里经过调查摸底,在广泛征求老年人意见的基础上,仿照镇老干部协会的做法,成立了村老年协会,成为潍坊市第一个建立老年协会的行政村。
一
东南村老年协会成立后,很快健全了学习、会议、活动、总结评比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充分发挥自己更易于接近群众、接近老年人的优势,积极开展了工作。通过该协会三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在农村成立老年协会有以下四点好处:
——发扬了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老年协会成立以后,通过宣传老年协会章程,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老年人对社会、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褒扬村里赡养、爱护老人的先进典型,谴责虐待、迫害老人的错误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全村敬老、爱老、养老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协会宣传老年人吴振英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公公,她的儿媳、孙媳在她的带动下,争相孝敬她本人的事迹,向全村群众说明了一个道理:好的家风,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为自己的后代树立起榜样,然后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如果自己对老人不孝敬,要求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己,是没有道理,也是不可能的。
——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村老年协会以维护每一名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己任,做了大量的工作。村里有位老人,守寡多年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成人,没想到儿子非但不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反倒“娶了媳妇忘了娘”。老人找到了协会。副主任邢广秀同志几次出面与她儿子推心置腹地交谈,向他说明老人为抚养他成人,含辛茹苦地操劳了一辈子,有时候自己饿着肚子,先让孩子吃饱。而做儿女的不孝敬,是不道德的,法律也是不允许的。儿子终于悔改。对农村中的老年人再婚问题,有些人认为是“伤风败俗”,老人自己没有勇气,个别子女横加干涉。老年协会的负责同志便四处“游说”,教育老人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树立起正确的婚姻观。同时他们积极为老人牵线搭桥。去年以来,先后帮助6名居住在县城的老人缔结了良缘。由于协会的办事效率极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连年轻人也都找老年协会解决问题。村里有位年轻寡妇,在分房时想要一处比较方便的,跑了几次都没有眉目。这时,她想起了老人们的口头禅:有事找协会去!果然,经老年协会负责人出面后,她的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协会成立后,老人们有了自己学习、活动、娱乐的场所。他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振奋了精神、延缓了衰老。平时,老年人活动室安排有专人值班,老年人随时都可以到活动室读书、看报、下棋、玩牌。为使老年人准确理解和领会党的现行政策和各项改革情况,协会定期组织老年人学习。在学习中,他们注意了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采用了念一段,解释一段的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协会还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爱好,不定期地组织棋类、麻将、扑克等比赛活动。为使老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协会多次组织老人到泰安、济南、青岛、蓬莱等地观光游览。他们兴致勃勃地爬山、逛庙,甚至连小脚老太太也不甘落后,耄耋之年的老人好像突然年轻了几十岁。74岁的五保老人程秀文感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好,象我这样‘杨树剥了皮——光棍一条’的人,恐怕早就去见阎王爷了,哪还有这个福份来看蓬莱仙境!”
——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协会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在社会上、家庭中的地位。一是在老人节这天,村党支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请老年人吃了一顿节日饭,并向每位老人赠送了一套茶具和一张电影票。二是建立起走访慰问制度。协会的负责人通过走访,及时发现和解决老年人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特别对村里患有瘫痪病、常年卧床不起的6位老人,他们经常前往嘘寒问暖。有的年轻人为此感到十分惭愧,从而增强了关心爱护老人的自觉性。三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协会坚持每年两次为全村老年人查体,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对新查出的病号,除向支部汇报外,着重向其子女说明病情,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照。如孙立宝老人的脑血栓和赵玉林老人的阑尾炎,都是在查体当中发现后得到及时治疗的。四是坚持为老年人过生日。协会将全村每位老人的出生日期逐一登记造册。自85年以来,遇上哪位老人的生日,协会主任和小组长就带上村食品加工厂的寿糕,大清早就去给老人祝寿。并借此机会宣扬老人前半生的功绩,教育做晚辈的要孝敬老人。赵玉林老人过去从未正儿八经过回生日,儿子、媳妇甚至连老人的生日是哪一天也说不明白。儿媳还经常与老人吵嘴,一家人整天别别扭扭地过日子。自从协会给老人送寿糕过生日以后,儿子、媳妇看到自己当成负担的老人在村里如此受人爱戴,羞愧万分。自此他们记住了老人的生日,年年都郑重其事地为老人做寿,全家人和睦相处。
二
东南村老年协会成立后,不但解决了老年人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而且在协助党支部和村委会做好日常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解决老年人问题的“纽带”作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干部整天东奔西跑,很少顾及老年人的具体问题;而老年人也不愿意为些“皮毛”小事去打扰他们。这样天长日久,“村两委”与老年人之间就会出现“裂痕”。但通过老年协会的“穿针引线”,可以有效地弥补这种“裂痕”,密切干群关系。协会的主任、小组长就生活在老年人中间,并且他们本身也是老年人,对老年人事情,他们了如指掌,一旦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就积极设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及时汇报,请村领导出面解决。如协会向村里反映了68岁的赵兰香老人,因儿子被拖拉机轧断腿而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后,村里立即救济100元,解了燃眉之急。三年来,按协会提供的线索,村里先后拨出1170元,为20户老年人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二、发展商品经济的“智囊”作用。村里注意到老年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便通过协会,发动老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老人们先后提出16条建议,大多数被采纳实施。其中“为了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的建议,受到党支部的重视,村里很快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并要求各企业成立技术学校。通过聘请技术人员授课,组织工人学技术、学业务,有效地提高了工人的技术素质,使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对一些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协会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70多岁的阎更先老人到外地学习了豆腐乳加工技术后,回到村里办起了豆腐乳加工厂,去年收入18180元。
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二传”作用。旧习惯势力的影响,使得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农村工作的“老大难”。其阻力来源虽然也有年轻人的一方面,但根子却往往在于某些老人“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旧观念。针对这种情况,协会通过开会动员、组织学习等多种途径,首先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老人认识提高后,再利用他们在家庭中家长的地位,当好“二传”,做自己子女及亲属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妇女,一心想再生个胖小子,村里分管计划生育的同志和党支部书记都多次出面做工作也不见效。书记便找到她公公于林江,老人二话没说,赶回家去。在做好正面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使这位妇女很快落实了节育措施。许多老人都学于林江的做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实行计划生育。几年来该村没有出现计划外生育,连年受到上级表彰。
四、维护安定团结的“助手”作用。该村地处县城中心,且居住分散,秩序较乱。看到这种情况,协会便组织了13名身体条件好、责任心强的老年人成立了治安联防小组,分片包干维持村里的秩序。有一次老人们发现几个青年行为不轨,就及时向公安部门反映了情况。经审查,这是一个盗窃团伙,从而避免了一起盗窃案件的发生。他们还利用老年人德高望重的优势,挑选了8名老人协助村里搞好民事调解工作。几年来共调解纠纷18起,每一起都让人心服口服。每年的“三夏”、“三秋”等大忙季节,协会的主任、副主任便分别到10个小组长家中布置任务。小组长又分赴每个成员家中通知:在“非常”时期,每个会员要看好门、做好饭,带好孩子别添乱,并注意防火防盗。
五、建设精神文明的“媒介”作用。现在的老年人,就是昨天的青年人,他们既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又是继承者和传播者。通过他们言传身教的“媒介”作用,可以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传家宝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过去村里一些年轻人经常聚在县城电影院门前打架斗殴,无人敢管,协会便挑选了两名熟悉法律知识的老人办起了法制培训班。几年来共办了8期,受教育者达400多人次。为了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协会还联合学校举办了18期“儿童家长学习班”。针对农村当中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务的旧习俗,协会请4名老人担任了村里的红白理事。几年来他们出面操办的50多次红白公事,都办得既文明、又节俭,深受群众欢迎。此外,协会还通过老年人自己在家庭中充当“好公公”、“好婆婆”,教育子女争做“好儿女”、“好媳妇”,全家共同努力争当“五好家庭”、“文明户”等方法,促进文明建设。该村连续三年被县市命名为“文明村”。去年全村涌现了81个“五好家庭”、20个“好婆婆”、24个“好媳妇”。
三
东南村创建老年协会,走出了一条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新路子,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成立老年协会势在必行。当前随着老年人数量的迅速增加,老龄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到了人们面前,特别是各级领导面前。老年人有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的所思、所需、所做、所好,与中青年、与少年儿童大相径庭,许多问题是村领导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因此,因势利导地把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围绕党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疑对整个农村工作将大有裨益,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广大老年人的迫切愿望。东南村老年协会的自发成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村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由于农村老年协会是在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的群众性老年组织,这就决定了协会不能向群众发号施令,也没有财力、物力,它的各项工作必须依靠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东南村老年协会之所以办得如此富有成效,与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协会刚刚成立时,村里在办公用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了三间楼房给协会,并配备了沙发、桌椅、书橱、茶具、麻将等物品。老年协会的日常开支,如订报刊、买生日蛋糕、看望老年病人等,村里有求必应,较大项的开支如旅游、搞各项活动等,村里也都尽量予以保证。每逢春节、中秋,党支部都召开座谈会,通报村里的工作情况,征询老年人的意见,对老人提出的各种建议和要求,及时给予研究解决。
3、挑选一个好带头人十分必要。“群雁远飞头雁带”。协会的工作,都是些繁琐、零碎事,因此,要求协会的负责人必须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东南村老年协会的“头雁”由德高望重、热心老年事业的退休干部、镇老干部协会副主任刘云溪同志担任。他身边还有一批以离退休国家干部、村干部为主的工作骨干,这是该协会工作能够蓬勃开展的关键。刘主任抓协会工作有个秘诀,那就是注意与村里中心工作的“同步”。大忙季节,他通知老人注意防火防盗,维护社会治安;村里抓计划生育,他组织老人在搞好宣传的基础上做自己亲属的思想工作;逢年过节,他要求老人带头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普法宣传的高潮到来,他指导老人在自己学好的同时教育年轻人学法、守法。这样,形成了村里的工作与协会的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协会的各项工作已成为整个农村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载《山东老龄工作》1989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