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23 10:08
鄌郚总编

刘瑞荣丨于刘村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
  刘瑞荣
  我的家乡在昌乐开发区前于刘村,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小时候,家乡很贫困,一大家人都挤在一间小小的茅草屋里,里面的光线很暗,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再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村子里的人靠抢公分、分粮、分钱。一年到头分的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花,买东西都是凭票供应。村子里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泥水四处流动,根本没办法出家门。
  小学是在自己村子里读的,孩子们聚在简陋的教室里读书,半工半读,没有学习压力,那时候的小伙伴开心得玩,老鹰捉小鸡、滚铁环、捉迷藏、看露天电影……,夏日的晚上仰望着夜空,聚集在一起,听大人们讲那三国、水浒和牛郎织女的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家乡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里开始有了电视机,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房子里,现在陆续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并有了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有的还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以前窄小的土路,此刻转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人们的交通工具也逐渐的用汽车代替了自行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公德也越来越好,街道上明显的干净整洁了,整个村子变得美丽漂亮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文明村风,学习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人人成了种植能手,家家户户种植了人工大棚,随时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把家乡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之乡,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几乎每顿都能吃到鸡鸭鱼肉蛋,人们从以前的面黄肌瘦,变得个个红光满面,从以前的补丁衣服,变成了时尚的新装,过上了人们向往的小康生活。
  随着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变化,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昌乐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村民们的笑容中看到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作为一名在外的学子,看到家乡的巨变,感到骄傲。
  我爱我的家乡——昌乐,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哺育着我们生生不息,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我们代代魂灵,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