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11-19 08:41
昌乐 刘文安

慕丽英的艺术人生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7-03-07 10:07
鄌郚总编
  慕丽英的艺术人生
  30多年前就听过慕丽英演唱的京戏。那个时候风行革命现代京剧,当地戏曲舞台上活跃着慕丽英的身影,她扮演的青衣花旦,给观众留下了印象深刻。十几年乃至以后几十年里,她的名字在昌乐县城或是全省梨园界同行中名声大噪。即便是不认识慕丽英本人,一说起她塑造的京剧里边的李铁梅、柯湘、方海珍、杨开慧等形象,无不对她喜欢而敬佩,都称赞她是当地梨园界中绽开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2012年隆冬的季节,我从深圳回到县城,画家萧笃兰跟我电话说,她跟慕丽英老师在一起,商定着明天一起聚聚,我欣然同意。第二天,我如约而至。十几位朋友欢声笑语,都对慕丽英的京戏赞赏有加。大家几杯酒之后拍手欢迎慕丽英清唱一段,慕丽英盛情难却,当即献艺,圆润的嗓音不减当年。
  十几年不见慕丽英,看到她几乎是没变模样。身段依然是那么绰约,步履依然是那么轻盈,脸面依然是那么亮丽,嗓音依然是那么圆润。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京剧团,但是她仍然热爱着京剧演唱事业,积极参加票友们组织的活动以及比赛演出,并且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
  慕丽英出生在梨园世家,先父慕松阳先生上世纪50年代是天津“天华景”剧院的琴师,乐队文武场皆精通,干的虽是乐队,但老生嗓音极好,高昂明亮极有韵味,连演员都羡慕他的嗓子好。那个时候,好多名家、名演员到全国各地流动演出,很多人就在地方安了家。慕松阳先生到京剧氛围很浓厚的昌乐演出了几次后,县宣教部看到慕先生是个难得的人才,极力动员说服他留在昌乐京剧团。慕松阳先生是山东人,对昌乐很有感情,所以就在昌乐京剧团留了下来。我1974年在县委宣传部学习写作,住在县府招待所,有时候文艺演出,我们帮着卖票发票甚至维持秩序,因而对不大的招待所里的领导、员工以及为数不多的住户,都较为清楚。在大礼堂的南侧有一排平房,最西头住着慕松阳先生一家,我们经常听到悠扬的乐器声和演员的排练声。有时候我们听到演奏声也跑过去看热闹。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慕松阳先生是非常知名的琴师,也不知道他的女儿慕丽英已经“出道”多年。在印象中,十七、八岁的慕丽英只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出落得如花似玉,有着姣好的身材和天生丽质的嗓音。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慕丽英已经就是县京剧团里的台柱子了,已经在舞台上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在观众当中有着良好的印象。
  慕丽英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父母亲严格地按照做一个正直的好演员的标准要求教育她,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管教她,郑重叮咛她“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慕丽英不论是在以后的舞台生涯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她为人认真又诚恳,博得人们的好评。戏如人生,虽然唱的是戏,但戏里的故事教人做人的道理是真实的。她演的剧中角色,多是正面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京剧样板戏,舞台上的形象都是高大的完美的。其目的是教育启迪人们真心向善,做一个高尚的人。作为演员,是戏剧中人物的形象化身,更要严格地要求自己,树立起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慕丽英从12岁开始登台从艺,那是1969年。此后,她的成长就与舞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那个时候,《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块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是唯一戏种,再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钢琴伴唱《红灯记》。小小的年纪,能够到剧团工作,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是很羡慕甚至是很崇拜。如果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在剧团里呆得住。慕丽英是革命现代京剧的实践者也是见证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从戏剧舞台上消失后,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就牢牢占领了舞台。之后,又出现了《龙江颂》、《红云岗》、《蝶恋花》、《杜鹃山》等现代戏。慕丽英伴随着这些戏走过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慕丽英得到的不仅仅是鲜花与荣誉,也经历了困苦与磨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慕丽英有着切身的体会。
  用梨园界的行话说,慕丽英是现代戏开坯子。她学的是青衣花旦,现代戏的青衣花旦与传统戏的青衣花旦在唱法上有着截然不同。以前的传统戏演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青衣唱腔讲究的是音色婉转、声甜柔美行云流水。虽有“四大名旦”结合自身条件独创一派唱腔程式,但表现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淑女典范京腔京韵的唱法唱腔基本一致。而现代戏表现的则是劳动人民的苦大仇深和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唱腔讲究音宽刚杨烘托气声,也就是用现代的方式把歌颂共产党员、工农兵群众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形象完美地表现出来。像《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只盼着深山出太阳”,《蝶恋花》中杨开慧几段唱腔哭声中的小“嗖音”,《海港》中方海珍在第五场“午夜翻仓”中的大段唱“照亮了万里航程”的“程”字嘎嘎拖腔,再有后来的《红云岗》英嫂唱腔“遍地春光”,都是用托气发声法。不同的是一个深吸气一个急偷气,但都是用丹田把大口气上托到胸部再运到喉、音带使之贯通一气不重不轻间断着发出。光这一句唱法,慕丽英就练了近一年。
  慕丽英进剧团学戏,行家叫法是随团学艺。她没有进过正规的艺校学习,虽然后来有过多次机会,但是都失之交臂,如中国戏剧学院招生,济南空军招收文艺兵,山东省艺校招生。种种原因丧失了深造或是到更高的戏剧团体工作的机会。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剧团里不放她出去,认为慕丽英进步很快,个头儿长得也高,马上就能“往中间站”,也就是任主角了。这样一棵多年培养起来的好苗子,不能轻易地放出去。如果一松口,那肯定是出了笼子的鸟儿,再也收不回来。那一年济南空军招收文艺兵,人家奔着慕丽英跟她的另一个女伴来的,然而剧团的领导不想放慕丽英,就找到慕丽英的父亲做慕丽英的工作。之后剧团领导又找到县委当时任县支左的军宣队刘政委出面干涉。刘政委说“京剧团自己培养出一棵好苗子不容易,没问题,我挡着”。然后刘政委调动了县里的宣传队,又找了两个替身代替慕丽英她们俩组织了一场晚会,让部队来的人从中选拔。当时慕丽英还小,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也不懂得追求什么目标,只是看到人家当了文艺兵心里感到眼馋,也为自己感到遗憾,至今慕丽英还感到可惜。
  让慕丽英还感到遗憾的是,没有进过正规的艺术学校学习,这样在梨园里就不是“科班出身”。虽然她成为了台柱子,但是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与制约,面对科班出身的同行,对于没进过艺校门口的慕丽英,更多的是自卑。剧团里的领导用心良苦,在多部现代戏里都让她担任主角。那时候演出任务很繁忙,剧团靠慕丽英挑大梁挣钱,连培训、进修的名额都不给她。当然也怕慕丽英视野开阔了,翅膀硬了,本事大了就不回团了。
  一个演员,需要的是天分,也需要的是努力。慕丽英追求知识,渴望成长。在她十七、八岁的那一年去省京剧团学戏,县剧团里的老生演员杜杰民领着她去济南看望方荣翔老先生。已是“大家”的方荣翔5岁就进科班。方荣翔跟他们聊起了京剧事业,没有一点大腕的架子,也很关心县级小剧团。面对和蔼可亲的老前辈老艺术家,慕丽英倾诉了心中的遗憾和自卑,方荣翔当场让慕丽英唱了几句唱腔,也表演了几个身段,然后郑重地说,孩子,你没必要遗憾,更不能自卑。你多好的自身条件啊!一领导说过,十年能培养出一名好飞行员,但不一定能培养出一名好演员。你这么多年边练功还一直登台演出,是多么好的机会啊!舞台实践啊,比什么都重要。你说科班出身,她们学戏四、五年,能捞得着几场登台表演?科班里多的是“柴头”呢!方荣翔用行话说的“柴头”指的是专业艺术水平非常差的业内人士。方荣翔还说,当然,有机会到学校规范规范固然好,但是她们学成后不也得登台实践吗?要我看,你现在已经赶超她们走在前头了呢!孩子,抬起头,不要自卑,舞台就是你的学校。方荣翔的一席话,打开了慕丽英的心结。她知道这是老艺术家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从此以后,慕丽英更加刻苦地磨练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很快就进入了黄金期。她接连不断地在现代戏《红云岗》、《龙江颂》、《杜鹃山》,京剧《红色娘子军》、《蝶恋花》等戏中扮演主角,在舞台上尽情地发挥着她的才能,每年演出将近300场的戏。慕丽英在磨砺中成长起来。
  大段的唱词和唱腔需要清晰的脑子与记性,慕丽英经常出去观摩学戏。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录像设备,全凭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和自己的记性。听戏还是次要的,关键的是乐队往下翻、记线谱。那个年代,全国各大剧团到“原创剧目”剧团学成后唱词、音谱不外传也不教戏小剧团,小剧团的演员只有在观众席上学看,跟“偷戏”差不多。在整出戏中乐谱非常关键重要。剧团乐队用录音机录下人家整场戏,回家之后往下翻谱子,听一点记一点,听不清或记不对时,还要倒过磁带再听,反复多次很辛苦。慕丽英的耳音、节奏感很强,听个一两遍就会唱了。剧团的人送给了她一个雅号,叫“录音机脑子”。乐队发现慕丽英会唱了,翻谱子时候就叫上她,让她听两遍再哼唱给他们记下来,完了再对照竟分毫不差。他们高兴地对导演说:“这孩子脑子简直就是个录音机啊!”慕丽英学戏快在剧团里是公认的。
  演戏需要感情投入,不能为了演戏而演戏,得把自己融入到戏的故事里。慕丽英把自己与戏里主人公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因而演出达到很好的效果。记得1977年排演现代戏《蝶恋花》,慕丽英怀着对领袖逝世后的深切怀念和对杨开慧烈士的敬仰之情,在演出中情感爆发,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和艺术,每一场戏都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后,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这出戏演出了好几年,久演不衰。剧团在昌潍、淄博等地演出,每场都爆满,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好多观众为能购得票托人走售票员的后门。听剧团的朋友说起他们在淄博演出《蝶恋花》时的几个趣闻。一个是昌乐剧团演出的剧院不远处,烟台京剧团也在演出《蝶恋花》,其中出演杨开慧的是在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主演又“青研班”毕业的演员。两个剧团在演同一出戏,而且一个大剧团一个小县剧团,但观众都跑到昌乐剧团这边买票看戏。一连几天,那边没多少观众,最后烟台京剧团只好打道回府。再一次是在周村演出时,慕丽英因一直不间断地演出,嗓子严重失音,必须要休息,但观众热情高涨,要求看戏又不能停演,剧团就换了当时安排的B角演出,只演了两场,观众纷纷要求退票,要看慕丽英演的杨开慧。剧团领导只好把还没有恢复好嗓音的慕丽英换回来,贴海报声明,上座率立刻爆满。此后,杨开慧一角再没换人演过。可以说,慕丽英的艺术登上了巅峰,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名演。说起现代戏,人们总会一口说出慕丽英的名字甚至是乳名。
  辛勤的汗水必然浇灌出绚丽的花朵。慕丽英的艺术走向了成熟,走进了观众,也登上了高雅的殿堂,获得了同行、专家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在1980、1982年昌潍地区两届专业青年演员汇演中,慕丽英以《蝶恋花》、《玉堂春》分别获得一等奖第一、一等奖第二的优异成绩。1981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高立基采访了慕丽英,并作了《艺苑新秀》的专题报道,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前线电台多次播出。1981年慕丽英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青年突击手、三八红旗手,曾任昌乐县第六届人大代表、昌乐县第五届妇联委员。1989年主演潍坊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蝉鸣》,获省电视剧优秀奖。1991年获潍坊市广播电视局、潍坊市人民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利隆杯”大赛一等奖。1992年获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全国北方“康源杯”京剧演唱大赛铜奖。1999年出席潍坊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1993年获潍坊电视台举办的“宝都杯”影视艺术大赛一等奖。1994年获潍坊市总工会“党在我心中”文艺汇演一等奖。1995年获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庆七一”大赛银奖、2000年获潍坊市总工会举办的“永远跟着您”文艺汇演金奖。2004年参加潍坊市老年文艺精品大赛获一等奖。2005年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文化局、潍坊电视台举办“凯马杯”潍坊第二届京剧戏迷票友大赛获一等奖。2006年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母亲援助行动组委会举办“新维量完美女人”中国行获华东地区(庐山会议)冠军。2007年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母亲援助行动组委会、新维量(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新维量完美女人俱乐部、青年领袖训练中心举办新维量“完美女人”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季军。2010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潍坊广播影视集团、潍坊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天同宏基杯”京剧擂台赛中被评为“十佳票友”。2012年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局举办潍坊市首届“潍水之春”群众文艺汇演一等奖。慕丽英作为文化艺术名人,被编入《昌乐县文化志》。
  付出的是青春,挥洒的是汗水,收获的是金秋。慕丽英喜爱与追求的事业,虽然因为地域性或种种原因没能完全达到她的理想,但是,在一个地方能把某一项事业做到极致,也可以说这个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就很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慕丽英的演艺事业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精彩的。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