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28 21:56
鄌郚总编

刘天鹏丨读郑妙玲散文《命运的交集》

    真切的生命体验
    ——读郑妙玲散文《命运的交集》
    刘天鹏
    读郑妙玲散文需要细细品味,简单地阅读文字,也许看不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然而,掩卷深思,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那种对生命的诠释,那种几代人命运的变化,都跃然于文字间和文字背后的故事中。
    散文需要宣泄真诚,需要内涵深度,更需要文学张力。通过宣泄真诚,给读者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内涵深度,给读者一种深思与启迪。通过文学的张力,给读者一种回味。散文写作的过程,也是生命体验的过程。
    郑妙玲的散文《命运的交集》就是一篇很真实很耐读的佳作。她描述了几代人的的命运,作者、母亲、外公。作者的命运是幸运的,“幸运地通过美术高考这样的独木桥考上了集美师专美术系,从而改变了自己原本要当渔妇的命运。” “母亲却在她高中阶段认识当时相貌英俊的父亲,从而放弃了高考直接嫁给了我的只有初中文化的渔民父亲,父亲与母亲其实是两条平行线上不同的两种人,但命运的神差鬼使,使得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最终走到一起。”而“外公在母亲5岁的时候到金门谋生,……金门隔断了与大陆的来往后,于是在金门谋生的外公,他的命运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不由分说地与家人一世隔绝,再也没有回到大陆的家。”
    细品郑妙玲对几个人命运的描述,突出的感觉是,她在向读者倾诉自己的心灵世界。她在目睹了母亲从一个文弱的学生女子嫁给渔民父亲,命运而从此改变后,就一直觉得自己渴望改变这种生活,觉得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一直有一只隐形的翅膀,时刻提醒我要飞出这个渔村。”当她考上大学后,从内心里感叹命运对她的眷顾。这就是感恩,这就是心灵的闪光,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从郑妙玲的人生,母亲的人生,外公的人生可看出时代的烙痕。郑妙玲生长在这样一个幸福和谐的时代,自然而然地能够产生心灵的愉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人生。而母亲、外公在那个年代,却是另一幅人生的画面。假如母亲上了大学,走出小渔村,人生绝对不是现在这个结果。当然人生没有假如。而外公出于历史的原因,被一道海峡割断了亲情。因此,外公的命运更为多舛,更为坎坷。留给后人的只能是在外婆去世快二十年的时候,家人去金门寻找外公墓地,在寻找外公墓地的过程中,作者只能透过梦中的眼睛去寻找去追忆外公在金门的往事。她“相信命运的存在,相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命定的、自己应该承受的命运,也相信由此而产生的亲人之间命运的交集。”
    我还有一个特别的感觉,郑妙玲这篇散文非同凡俗。她通过流畅的文字,以其独到的经历和视角,对生活和生命现象作出理解、诠释。这也是散文园地里需要培育的真正的作品,需要有心人从不同层面不断开掘,给散文创作带来丰富多彩的面貌与姿态。唯此,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单调。
    人的一生往往有许多的遗憾和不完美,就如作者的母亲那样,或许心中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的慨叹。然而也许正是因为存在遗憾与残缺,才激励后来人不断追寻。作者或许是看到了母亲的艰辛,聆听到了母亲的些许遗憾与慨叹之后,才激发了自己追求生命完美的热情与激情。这种理想美、性灵美,最终将表现于语言美。用美观雅致的语言,阐释着生命的点滴与过程。作者的散文语言与她所要表现的内容,灵性的新感觉,想象与哲思相融的文风是一致的,可谓达到游刃有余的文学效果。我相信,这就是文学张力。精致、绵密而又空灵飘逸本来是很难粘合一起的,但读郑妙玲散文往往不经意间感到它们之间是相融的,而不是排斥的。
    我还了解到,郑妙玲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作家。大学毕业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创作散文,部分小说,人物传记,作品先后在《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文学》《丰泽文学》《澳门日报》《南安文学》《鲤城文学》《石狮日报》《石狮文艺》《中国政协》《政协天地》等报刊杂志大量文学发表。历史人物传记《李五新编》入选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池店明代大慈善家李五》一书。近年开始尝试撰写调研文章,调研课题研究方向涉及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研究成果《半个世纪的守望相助》由台湾成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品数量十几万字,发表的作品被多家报刊、网络转载。这是她实力的体现,也是其勤奋耕耘的收获。
    诚然,就《命运的交集》这篇散文来说,还有少许遗憾。作者在对母亲、外公命运的叙述上,显得有些粗粝,若再细致地描写一些感人的故事,文章定会增色不少。一孔之见,共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