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1-10 18:41
鄌郚总编

李伯京丨清未教闻

  清未教闻
  昌乐故城街,城关医院东税务局宿舍门口青石台阶下,百年前这里是法国天主教堂的大门口。一位妇女骑着电动車驰过,车后面上放有成把的野艾蒿香草。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
  一缕夕阳,散落地照在昌乐城里。那座法國欧式巨大彩色玻璃屋顶的天主大教堂(1902年民国元年建)的十字架上也闪烁着它最后的光。一位法国神甫,骑着小毛驴穿过昌乐南城门。南门里大街,路东泰和堂药店王掌柜递给他一把艾香草,几只红枣棕子。神甫滿脸微笑、摘下礼帽,弯下腰,招手致谢。神甫接过艾草棕子顺手插在驴驮着的背包上,向大+字口的教堂门口走去。路旁高低不起的商铺住家大门框上已经插滿了艾草,周围空气中散发着强烈的艾草香味。
  年轻的传教士夫妇和庄重的修女远渡重洋,为了传播信仰宗教的种子来到这里,把理想安放在这里。从当时世界宗教文化传播广泛意义上看,他们是-群坚定的宗教信仰者。他们经历着怎样的痛苦?日复-日的吃着粗糙苦涩的食物,穿着粗布衣衫,骑着毛驴,頂着寒風暴雨烈日酷暑、不辞劳苦的颠簸在偏僻乡村尘土飞扬的小路上。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到处宣讲教义,宣传福音。他们对未来充滿信心。当年慈禧还在京城对着青灯批阅黄卷奏折时,他们就使用发电机电灯放映胶片电影,燈光灿亮的笫一次向封建闭塞的人们展现了欧洲进步文化和科学文明,在昌乐展开募捐赈灾,散播教会的影响。有对历史高度负责精神和理想成就感。他们这些做法是令人敬佩的。当时是西方文化道德优秀的人。抗战时期,1938年1月,日寇制造流血惨案、在教堂里6人(1名神甫、2名修女、3名教徒)被凶残的日本人无辜枪杀,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丁戊奇荒。1877-1878年《昌乐县续志》7月17日大風磨谷(三昼夜不息谷粒殆尽)1875年光绪元年就“冬恒旸” 旸、即晴天。冬天也晴天无雪水。山东东部大多遭丁戊奇荒。
  在青州传教的美国牧师李提摩太,来到昌乐进行賑灾扶弱济贫。因连年大旱战乱,山东青州、昌乐、安丘、临朐地区灾民严重饥馑,到了死亡的边缘。李牧师开始通过美国北方长老会、致函上海、天冿各港口城市教会募捐筹集到部分资金。对昌乐灾民作了登记造册,准备向贫困灾民发放救济金赈灾。
  因开始资金有限,考虑到当时家里能培养出个秀才不易,决定对先对昌乐每位秀才发放一笔救济款,也有对文化人的尊重、宗教意识启蒙等因素。日后资金到位在按灾民人头放发到平民百姓。不曾想昌乐官府县衙知县李毓珍认为洋人教士金钱贿赂上层人物、收卖秀才文人、图谋鼓动文人滋寻造反闹事、居心何在?并扬言不予提供地方支持保护。不顾灾民死活,暗示部分刁民无赖别有所图。使一部分灾民起了疑心。於是,在昌乐就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到了救济款发放最后的日子,清晨李牧师急冲冲到潍县银行将银两換成铜钱文币,装了上三辆马車,每辆车三头骡子拉着。中午赶到昌乐城南客栈大車店。吃完午饭,刚出大車店不到30米,李感到气氛不对,一群人气势汹汹,围住马车,企图要抢车上的钱。李牧师令马车调头回到大車店,院门紧闭。李骑马到发放救济金的中心村,向聚集在那里等待领钱的数千人说明发生部分情况。怕引起更大混乱,通过劝说,决定毎村选出3名代表,改日定时间去青州如数取回发放。
  傍晚,大車店外聚集了很多民众,饥饿的贫民越来越多,有人往院内扔砖头土块。饿疯了的人蓄意预谋抢劫的欲望-触即发。李预感到问题恶化可怕。他命令助手20分钟后取5吊1千文钱币,离开大車店到城西尧沟街,通往青州方向6里路旁等他。他说完迅捷打开店门向城门里急促走去。身后拥挤跟着一大群人。他从南门进城、过大+字口。东拐向北从县门前街入县衙门后堂。见到知县,描述了城南发生的紧急实情,并告知:“20分钟后我的人从大車店离开回青州,三大車救灾钱的安全你要负责。”知县李毓珍心怀鬼胎的说:“你的钱和我无关!”李微笑着礼貌地告诉他:“地方的安定是你的责仼和你有关?你看办吧?拜拜了、您!”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李知县捋着胡子望着大厅上“难得糊塗” 百年前 潍县老县令 郑燮留下的橫匾直发呆。
  李牧师出县衙门向南城门方向走去,众人以为他原路回大车店簇拥着挤向南门出城,李牧师走到大十字口却回身直径西门里街下,雇人力车速出西门奔尧沟、果不出所料,五六人突从后面超出劫路拦車,一字排开。让他回大車店把钱与众人分掉,李牧师向其中一老者求救,叙述赈灾意图、启发文明公正之心、冀望能申明大义、求得老者同情支持。救更多乡民於水火!老者更利令智昏、反劝李牧师就范回去。李义正义词言、怒斥这些人并告知:回去数千人定酿大乱,后患无穷、如随我前去同事处可取到钱。如何?众人允。随之前行到尧沟路旁寻得助手,毎人分到百文钱后离去。尧沟附近村民平时得到过李牧师救济,路旁看到这些无耻小人行径大为不忿,举杈执棍欲索回,被李阻止,婉拒告知:智人不可与小人争小利而坏救赈灾大事。
  昌乐知县并不糊塗,而是裝糊塗。中國的所有官员的习惯思维。想到赈灾的地方责仼是关生死攸关性命之事,李牧师的话不无道理。如醍醐灌顶清醒过来,他自己脑袋还真是个能盛浆糊的桶?赶紧率众兵亲自前往,下令众兵日夜驻守大車店,不得有闪失。并驱散众人。聚集人群见知县驾到,深浅略知、看到如此阵势众人纷纷才散去,李牧师三大车救灾钱化险为夷。
  令知县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县里饥民看到知县得三大車钱存放在大車店却迟不发放,心急如焚。终起疑心。聚之县衙前、呼之兑现!县衙无奈、只好搪塞灾民。也有看热闹的不怕事大,饱汉不知饿汉饥,灾民终於暴发了出了极大愤怒。-天早晨,县衙役打开衙门,城里数百名妇女,手执菜刀,案板。冲进县衙门,坐在大堂前,齐声高喊:我们穷人要饿死了,当官的不救济,反扣下救我们的救命钱。这样的狗操父母狗官该千刀万剐,剁成狗肉丸子!然后一起举刀向案板剁去,发出巨大的刀的刷刷森人响声。何等的勇气?这次知县吓的真尿下了。很快就协助李牧师兑现了救济金放发。这种讨救济金的震慑方式和奇特事件被传到国外美、英报刊刊载。昌乐的悍妇这次出名了不可小视,女人舞刀剁狗官的抗议讨薪方式封建社会实为专利。就是今天也算奇皅!
  情有可原,清未晚期的大清,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官僚宦官顶戴花翎系统,狗尾续貂造就了无以计数的腐败衙门。天高皇帝遠,每座城墙里,都有一个我说了算的不作为的衙门,每个衙门里都有一个土皇帝,城里谁敢不服土皇帝的号令?可惜土皇帝愚眛无知的狗官作派意识,直至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在某些人的骨髓缝间。只有饿红了眼、撸起衣袖,抡起莱刀要剁这个土皇帝、怆天呼地操娘的农家妇女不尿他?也再一次应了那句老话:官逼民反?
  经历了此动乱,昌乐知县李毓珍在饥荒期间赈灾中一直不敢疏漏。劝富民出粟赈饥。积极在各村建官办赈灾局,派出赈灾局官王笃敬去办理赈济。王秉公发放粮款。吃饭时“独出袖中米饼充饥,不废公款一文” 有人对此举不解问,王笃敬回答:“我辈多省-分,饥民多受一分之惠” 王笃敬官职也相当於今天正科级吧。精神作法仍可称道!
  1877年3月,烟台、登州文会馆倪維思、狄考文等牧师赈银7620两、光绪3年,正月廿六日(1877年3月10日)在高崖村附近赈灾,每到一村、生活极贫人家造册编名。每人毎日六钱+文、5天一发、由各村公举一人领钱。领赈者高崖村近300人。人的劣根性和和私心杂念无时不在,发放时牧师们先是在凡是领过的人手上涂上墨汁,作记号。有人洗净、再去领一次。后发现凡手掌干净者大多是洗时用力所致。故改登记造册。
  昌乐设有官办赈灾局8处,5天一发每人毎天小米粉等3.5两、5天一发每人毎日10--20文铜钱。由村里公举一人领取。1877年7月5日《申报》:共救济32539人(包括高崖、平原、蒋塔、双山、河盘阳五处安丘、昌乐、临朐三县交界地)、383个村。牧师收养贫困家庭和孤儿10余名,带回烟台,几年后也可再回来的。通过这些教会赈灾、办学医院收治病人,收养孤儿等活动,从此人们对传教士洋人不在那么敌视。
  最后受到赈灾救济的灾民做了一把大红色的万民伞,送给了李牧师,伞上系滿红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1万人的名字。这是清朝百姓对有德政功绩的地方官表示感谢挽留的赠送。意思这个父母官象伞一样为百姓遮风挡雨、爱悯下民如此。这是百姓对洋牧师的最高奖赏。李牧师骑在马上撑开万民伞,无数根红绸条在风中摇动。送行的人群中有领头大闹县衙的妇女和那拦路索取救济钱财的老者。李牧师最终获得美、英神学双博士、清朝廷赐头品顶戴花翎、二等双龙宝星并诰封三代崇典。后去了山西传教,并创立了山西大学。
  1866年4月19日晨,齐鲁大地是春光明媚、野花烂漫的季节,2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基督教传教师狄考文(30岁)与郭显德(29岁)美普林斯顿神学院同学、一行7人2年前,2人受美北方长老会委派乘船到登州,在山东半岛东部沿海一带传教。4名中國教徒、1名牵骑引路老者。他们骑驴而行、中式服装打扮,一群真正的驴友。从黄县集合出发沿官道去济南。他们从潍县南关客栈出发,沿着潍县通昌乐的官道,急匆匆向昌乐城赶去。
  驴老人乏,牵老驴引路老者行动迟缓。中午才到了朱刘店,看到南边清秀如黛、壁立千仞峻峭的孤山,望着山峰上的昭贤店。中国潍县教友讲了首阳山夷伯、叔齐的传说故事。望着这青峦环罩、风貌独特的历史奇闻的首阳山,洋人犹豫不决、考虑到-行人数时间费用、最后放弃登山考查计划。已至到昌乐近黄昏。在东田村人张世功(后来张氏成为昌乐最先接受洗礼入教的基督教徒、东田村成了昌乐第一个传教点)开的客栈住下。开始布道,出售书籍。晚上,吃了顿火烧、煎饼,有咸狗嘎子魚。以后每次来昌乐传教,都在此住宿,成为教友好朋友。光绪15年(1899)年东田基督教会昌乐最早村建教会,本村张万寿、张万隆早年毕业於潍县文华中学。
  第二天,去青州。东田客桟掌柜张氏,雇了昌乐西尖庄人大车店的健壮脚驴和年轻向导。6位教友骑驴、驴主人牵着2头驴驮行李、物品、书籍,在前面引路。昌乐通青州靠近官道两旁村庄妇女见多识广,不惧怕洋人、多敢抛头露脸,到达尧沟街歇休时,人们纷纷前来看洋鬼子。女人小脚上的绣花鞋,用有颜色布条缠着小腿。男人叼着烟袋。小孩有的光着上身,衣襟破旧。中午,在谭家坊吃午饭。众乡人围在店外观看老外,店主驱散。饭后,开始布道传教,一老者认为传教士就是来做卖买的,非纠缠要与他俩換洋针、洋火等,被劝退。他们在谭家坊住了一夜,第二天去青州城。出了昌乐境地。
  这俩洋人这次在昌乐境内,短促骑驴布道、观民风、察地理、结下了神奇不解之缘。上帝神灵,日后,昌乐成就了中国(民国时期)2位宗教基督神学著名人物。
  贾玉铭字德新、昌乐朱汉小岭村人。基督教福音派神学大家、教育家、中国唯-在国际上称:神学泰斗、解放后,为中國基督教三自会副主席。1901年毕业於狄考文博士在登州办的文会馆(齐鲁大学前身)。那年只有两个学生毕业,贾其中一人。后牧师身份,传教布道全国各地,著宗教基督书卷10多部。1964年4月12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6岁。仅小岭村就有贾振华、贾玉珂、贾玉瑢、賈玉堂、于洪鳌六人毕业於齐鲁大学。
  王宣忱、昌乐五图邓家庄人。宗教家、新约圣经翻译家、青岛民族工业先驱、实业家。1895年入潍县文华中学(狄考文弟弟办)。1904年广文大学毕业。留校仼教。1931年,获齐鲁大学文凭。并多次翻译了官话合译本《圣经》《新约圣经》、和妻子孟冰仙(潍县人)共重译633首《颂赞美诗》等。
  1863年,狄考文夫妇等传教士乘船到登州传教,东部沿海军垦移民金丹教首领赵克志带领众多村民成为了教徒,山东军垦移民军户庄东部胶东一带居多、(如即墨)因军事上原因,互相联系、组织严密、而建在官道附近,交通上也方便传教。教徒子女也多去不收费的教会学校去上学。而还发放有生活补贴费。教徒也很多。是最早接受传教士布道传教的人群。
  王宣忱出身五图邓家庄、也是历朝代上驻防屯种的軍垦移民軍户庄。过去叫鐙家庄,居住一些铁匠,专门制作軍马骑兵配备的马鞍脚鐙子。狄考文的-名传教士,因这方面原因,专程来到昌乐五图邓家庄传教。
  1895年,在昌乐五图通往潍县泥泞的道路上,一名传教士和少年,牵着一头驴,驮着铺盖卷和行李,爬过孤山东南坡,艰难的向前走着。这位少年叫王元德,字宣忱。他唯-的床被子还是姨妈凑钱帮他缝制的,夜间御寒用。传教中认识了在曹家庙跟曹维范先生读了3年私塾12岁的王宣忱。聪慧好学、爱好古文。家境贫穷,传教士怜悯爱才之心,把他带到潍县、登州文会学校读书。10多年艰苦学习后,王宣忱广文大学毕业。(潍县文华学校和西方文化先进教育有关,我党女中豪杰领导人陈少敏将軍就读文华中学。如滕虎忱先生创建的潍柴、济柴。成就了胶东昌潍一代近代名人。)
  1928年,建青岛中美合资冷藏股份有限公司。(即:打蛋厂。民国昌乐妇女去青岛、多数在此打工谋生。年轻的共产党员陈少敏曾在这里作过打蛋工)建信阳路4号、6号美式建筑住宅楼。王宣忱青岛信阳路4号故居楼
  1940年,建华北酒精厂股份联合公司、崂山酒家、海啤牌白兰地酒厂、济宁华北蛋粉厂等实业。
  1942年10月,青岛褔柏医院因脑溢血病逝。安葬於青岛万國公墓。后迁葬於昌乐五图邓家庄。
  民国昌乐五图、邓家庄周边村落一带乡民,亲朋好友、沾亲带故到青島谋生的众多,多在王宣忱办的实业工厂谋生。与王宣忱的与人为善,济贫扶弱的善良、接受的西方文明教育、基督信仰不无关系。已故中科院院士、刘振兴、刘振隆同胞兄弟,就得益与父亲(五图营子村人)在青島华北酒精厂作工供兄弟俩能在扶轮中学、山东大学上学。至今留在青島居住的昌乐五图藉人仍然不少。在战乱时期,一个穷人的孩子首先是吃上饭,然后才能有读书的可能。王宣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生存机会。并在家乡建一所小学。供村民孩子上学读书。
  清未年间晌午、登州文会馆年輕教士倪维思骑着马行走到昌乐青州交界地。山岭漫坡都是旱死的谷子庄稼、古老沧桑的柿子树。远处群山在白云蓝天下连绵起伏,山峦高低有致,隐约可见。村落西边有条干枯的河,村头有座古石桥,桥头刻着字:青龙桥。青石铺面,桥面宽阔,车马人可对面行走。拱石四桥头安放着4只石狮子,昂首怒目、栩栩如生。修建此桥的能工巧匠技艺真可於赵州桥相媲美。
  村头路旁有人拉着碌碡压场院,村头瘦骨嶙峋耕牛趴在树荫下歇凉。有人牵着驴从桥上向西走去,不遠处有一石头井台,支着绞车辘轳。倪教士牵马过桥,在井边一棵老柳树上栓了马、倒出大米到水井去取水作饭。村民见有洋人来,好奇驱之纷纷围观,叫他洋鬼子。此时,有从青州府回来的人听了惑众谣传,以洋人会投毒为由,鼓动众人,便一致不准他用自已的桶从井中取水,同时也不敢借给他用。村民用异样敌视的眼睛犹豫豫地看着他,并驱赶他赶快离开。使他很难堪。
  一位村中老奶奶生了怜悯之心,力排众异、回到的家,她用家里的水桶从井里打上水倒在洋人的桶里供他作饭。并让他的马也吃上了草料。老人缠着小脚,低矮的草屋,贫穷家里灶台上供着灶王爷。土炕上支着炕桌,放着几只大碗。是位信神拜佛善良农家妇女有儿女家人。倪吃罢午饭,稍歇休临行前,倪教士对老奶奶讲:“我要到临沂一带去传教,大约3个月以后我返回来还经过这里,为了感谢你的友善和帮助。如果你愿意,我到那时可以带你的一个儿子去烟台登州读书识字,学说洋话,接受基督上帝传教福音,成为像你们中国秀才一样对天下有用的人。”说完这些话,倪教士骑上马,驮着行李、书箱跨过青龙桥,急促地向青州城方向奔去。扬起了一串尘土。老奶奶从此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3个月很快过去了,青州古道秋风萧瑟,枯草萋萋。从临沂回来的倪教士牵着马,终于翻过盘绕而上的青州庙子牛角岭,望见山下了青州城在南阳河环绕中。他骑上马顺山口龙王庙后峪山路向山下官道疾驰而去。
  黄昏,又到了青龙桥东边。桥头上石狮子在注视着他如期而至,青灯烛火下,倪教士因长期跋山涉水的野外生活变的敏捷健壮、脸晒成褐色。因饥荒年间,他给老奶奶留下了点度荒的银钱和几粒西药奎宁丸。并把她的大儿子带到了登州文会馆学习。倪牧师说:不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我要把他变成一个有教养、有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人。他试着开始布道传教并告诉村民:传教士本身就应该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能启蒙智慧、像高举起点燃的火把,驱散黑暗、传播褔音、引导着迷惘的人们走出黑暗、到光明的地方。他就要努力成为这样一个人。
  於是就有了以后的传奇的故事。这个村普通世代为农人家,成了教友世家。被他领到文会馆学习的那个孩子,最后父子两代毕业於登州、潍县广文大学。并在家乡建成一处礼拜堂、一处教会医院和贫儿学校。
  1871年倪牧师夫妇在烟台毓璜顶山购置10余亩土地,回國引进了美国欧洲优质西洋苹果树苗、大樱桃、大李子、美洲葡萄、西洋梨等树苗建“广兴果园” 产的苹果个大肉多酸甜可口。1899年果农唐殿功与当地一种叫:贫婆、 楸子、花红等本地海棠等果 树嫁接成活:培育成青、红香蕉品种,最后就有了今天全國闻名的烟台莱果。
  昌乐那座笼罩着神圣光环的大教堂。它带着往日优雅宁静、昔日珍贵事物留下的温热、对信仰的敬畏消失了,那悠久的文化智慧、岁月的精神馈赠,试图用苍白的简化汉字,无法表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注定只能留下无奈。今天的人要问:这群人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那对信仰的忠贞背后是什么?只有深埋在地下,锈迹点点的教堂上的十字架可以回答吧?
  清未到民国,据登州文华馆档案记载,仅昌乐籍从文会馆毕业的学生留在教会学校教习留用的优秀者就有近10名之多。遍布全國。成为佼佼者。1904年登州文会馆迁至潍县为广文大学。1917年9月迁至济南成了全国第一所著名的大学齐鲁大学。齐鲁大学
  1917年2月,城里大+字口贴出了英国招工局在昌乐招募去欧洲劳工布告,条件优厚:工人每月12元(银元)另发家属养家费毎月10元、另吃食、冬夏衣服、住房、柴炭、灯火、医药费均有招工局备付,从威海到欧洲往返路费、分文不用个人承担。除上述之外,工人临起身时每名给安家费20元、此款将来表示不从工资扣除。
  当时山东10元银元可籴1000多斤高梁。毎年收入264元、可籴2.5万斤高梁、供50人可食-年。昌乐贫苦农民为了生存所迫,也被银元诱惑纷纷应招。坊子英国劳工办事处挤滿了各县前去报名的村民。
  昌乐各村民都有去下欧州的,城里西门里我本家的老輩,就去了法國并幸运的活着回来了。带回的勋章、皮箱、水壶、刀子等使用了多年,城里家里用下欧州挣的银元盖了屋,娶了媳妇。后来年景又不济,就又被迫去闯下了关东,现在这根枝脉上的后人都在大連生活了。
  昌乐鄌郚曹喜周和昌乐赵家庄赵秉文在法国北部加莱空袭中遇难。昌乐朱刘刘坤家刘文正在归國途中死亡。令人不解的是归国途中死亡人数竟是出國途中的10倍之多
  在巴黎市郊有最大的中国劳工埋骨墓地,共有884名中国劳工埋葬在这里。有-多半人是山东籍劳工。山东胶南籍的中國外交部长李肇星,2014年7月15号来巴黎参加一战百年纪念活动,凭吊一战死难中国劳工。他流着泪说:“亲爱的同胞们,老乡们,我来晚了!”他又说:“旧中国人们的生命得不到保障,祭拜都成了奢望,一个人只有祖國强大了才能幸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