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2-24 09:56
鄌郚总编

圣经中有关洗礼的教导

  圣经中有关洗礼的教导
  施洗的礼仪可以在新约圣经的很多章节中找到其根据。在这里我们将注重研究新约圣经中施洗的术语并分析其主要的见证人:施洗约翰,耶稣及使徒保罗。另外还将研究使徒行传中的洗礼。
  1.术语
  “施洗”及“洗礼”两词来源于希腊语的词根baptizō ,意思是“浸入”。一个与它相关的词根是baptō ,意思是“蘸在……里或……之下”,这一词根出现在很多圣经章节中(路16:24;约13:26;启19:13),但从未用来指作洗礼。不论是施洗约翰悔改的洗礼,还是耶稣复活后在基督里的洗礼都采用了同一词根baptizō ,共达60多次。在可7:4,路11:38,和来9:10节中也曾用到这一词根,并都用来指犹太的仪文沐浴。此词曾五次被用来指圣灵的洗礼(太3:11;可1:8;路3:16;约1:33;徒11:16),而没有身体浸没的意思。在可10:38和39节中用比喻的方式运用了这一词汇:表示经历,遭受。
  不仅是用来表示洗礼的词汇支持以浸没来施洗的概念,同时新约中也有详细的洗礼故事清楚地指明浸水。比如,马太提到“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太3:16),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施洗,“因为那里水多”(约3:23)。在使徒行传8:38,39中腓利和太监二人一同下到水里去,并一起从水里上来。
  2.约翰的洗礼
  新约中第一个涉及到的洗礼是施洗约翰的洗礼(见可1:4,5;路3:3)。根据太3:1-6,施洗约翰传扬了“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的信息。因着他的讲道,人们都纷纷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及约旦河一带地方来到约翰那里受洗,承认他们的罪。
  约翰的洗礼使受洗的人相信上帝的饶恕及从罪恶中得蒙洗净,为悔改的人开启了新生活。也就是说,约翰洗礼的特点是期待即将来临的审判及那位用圣灵与火施洗的弥赛亚的救赎(太3:11)。
  有些学者指出昆兰的受约者与施洗约翰之间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指出末日的临近。因而需要有一个急剧的改变,要通过悔改和洗礼做好品格的准备。然而昆兰的社团在弥赛亚出现时没有承认他,而约翰却承认自己只是他的开路先锋。
  3.耶稣的洗礼
  四福音书都对耶稣受约翰的洗提供了记录(太3:13-17;可1:9-11;路3:21,22;约1:31-34)。马太提到约翰对给耶稣施洗的犹豫:“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太3:14)耶稣回答约翰,“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第15节)耶稣受洗并不是承认自己有罪,乃是将自己与响应约翰讲道的以色列罪人视同一体(《历》第74页)。因此取我们所应取的步骤,作我们所该作的事。耶稣的受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他在执行上帝审判和救赎计划中的角色所决定的。这强调了洗礼对其跟随者的重要意义。
  马太,马可和路加都提到了耶稣受洗后发生的三件事:天开了,耶稣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同时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6,17;参可1:11;路3:22)三本福音书的记录都提到从天上的声音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圣灵引领耶稣到旷野,在那里受魔鬼的试探(太4:1;可1:12;路4:1)。
  在祂的受难周中,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们问耶稣是仗着什么权柄做事的(太21:23-27;可11:27-33;路20:1-8)。他回答他们时提出一个反击的问题:约翰的洗礼是来自天上还是来自人间?因为他们不愿回答,耶稣也拒绝回答他们首先提出的问题。但是耶稣完全认可施洗约翰的使命和洗礼(太11:11;17:12,13;路7:24-28)。
  没有任何一个新约圣经的作者将耶稣的洗礼与基督徒的洗礼相对比。其原因似乎很简单:虽然耶稣同其他人一起受了洗,但祂的洗礼是特别的,因祂是以弥赛亚的身份受的洗。然而,虽然耶稣的洗礼是与众不同的,但它仍然与我们的洗礼有关系,因为弥赛亚是上帝和人的代表。根据可1:11,从天上有声音承认祂是上帝的爱子。根据加3:26节,所有的信徒因信基督耶稣都是上帝的儿女。
  4.教会的使命
  所有的对观福音书(即马太、马可及路加福音)都确认在复活后耶稣给了他的门徒们一个要在世界范围内传道和教训的使命。马太有关耶稣给祂门徒使命的记录包含着三重命令:(1)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2)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和(3)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18-20)。基督在这里被描绘成了崇高的主,宇宙的至高者和被授予了一切权柄的弥赛亚。这样,马太借着强调耶稣的君王地位结束了他的福音书。正是这个君王命令他的门徒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在第20节中,耶稣特别说明要用他的教诲和吩咐来教训信徒,从而使他们成为门徒。那些已经成为门徒的人要受洗。因此,洗礼是作门徒的公开凭证。
  传福音的使命是教会的重大特权。每一个信徒都有责任向其他人传教上帝国度的信息。信徒们当分享他们的信仰,以此来使万民作门徒。基督徒应当越过国籍、种族并其它一切障碍去教诲人们,并为基督和他的国度赢得他们。
  接受基督要求人的意志要采取理智的行为。在做出选择之前,对于接受福音之重要真理的教诲是非常重要的。洗礼是信仰的凭证(可16:16),而且是在接受教诲之后。
  在主复活后,他给了门徒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的使命(可16:15)。路24:47节所强调的是向万民传讲悔改、赦罪的道。悔改和赦罪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使人想起施洗约翰所传讲的道。
  5.使徒行传中的洗礼
  从一开始,基督徒的洗礼就与悔改联系在一起。以主耶稣的名施洗不仅仅标志着从罪恶中被洗净,同时也标志着不再拒绝弥赛亚。它表示某人已成为耶稣的门徒,成为其子民的一份子。
  徒1:5节提到了用水施洗和受圣灵的洗。后者在五旬节时成为了现实(徒2:1-4)。其目的是为了要给门徒们加添力量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教会的全球传道使命。但是受圣灵的洗并没有废除要用水洗礼的必要性。当人们听完彼得的讲道后问他们当怎样行时,彼得回答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
  在去撒玛利亚的传教过程中,腓利传讲了有关上帝国度的福音。结果很多人受了洗,“连男带女”(8:12)。值得注意的是“当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上帝的道时,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领受圣灵。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14-16节)使徒们并没有将圣灵授予新受洗的信徒,而是祈求上帝赐下圣灵作为他们被上帝接纳的凭证。
  保罗在去大马色的路上与主相遇的异象使他变瞎了。之后亚拿尼亚按手恢复了他的视力。于是他被圣灵充满随后受了洗(徒9:3,4,8,17,18)。亚拿尼亚此时给保罗的指示是“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22:16)。
  哥尼流和腓立比狱卒的洗礼因有上帝的介入而显得特别有意思。哥尼流是第一个受洗的外邦人。彼得曾在异象中得蒙上帝的指示不能歧视外邦人。上帝告诉他“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以当作俗物”(10:15)。当彼得向哥尼流讲道时,圣灵降临在外邦听道人的身上。鉴于上帝的这一显现,彼得毫不犹豫地给哥尼流和他的一些亲戚朋友们施行了洗礼(44-48节)。
  保罗和西拉被囚在腓立比的监狱中时,正当他们赞美上帝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狱卒因有可能失去囚犯的危险而准备自杀(16:25-34)。保罗就来制止他这样做。在回答狱卒的问题“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时,保罗和西拉告诉他,如果相信主耶稣,他和他一家都必得救(31节)。于是使徒们向他和所有在他家里的人传讲了上帝的道。结果他们都受了洗(33节)。在本章的上文中也记录了吕底亚的洗礼(第14,15节)。
  这些在使徒行传中所提到的洗礼清楚地表明,洗礼是信徒接受耶稣救赎之恩典的凭证。洗礼也是一个公开承认耶稣的行为(8:12;10:48;16:30-33;22:16),而且是传讲或研究上帝的道之后而来的(8:12,35;16:32)。
  6.保罗书信中的洗礼
  在罗6:1-11节中,保罗对洗礼做了最深刻的说明,并应在较宽广的上下文中被理解。在第五章中,保罗已表明耶稣是对罪之难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因为“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22节)。在第六章中,他指出其读者们已在罪上死了。他接着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第3,4节)
  在第3节中,使徒保罗指出信徒通过洗礼而与基督所建立的关系包括与他同死的关系。在第2节中,保罗说明一个接受了耶稣为他的上帝和救主的人已在罪上死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洗礼时与基督联合的基督徒已脱离了罪并按照新生的样式生活,这新生已被献给了上帝(第4节)。
  耶稣曾明白地告诉我们,任何人想要进入上帝的国度就必须要有属灵的重生,即借着上帝的圣灵和水的洗礼而心意更新的结果(约3:5)。使徒保罗也同样肯定了任何一个荣耀国度的候选人都必须是新造的人(林后5:17)。由于整个人的转变,这一过程在洗礼中包括肉体情欲的死亡与埋葬及复活进入在基督里的新生(西2:11,12)。
  我们只有意识到基督徒在罪上死和复活开始新生活的不同意义,我们才能公正地看待保罗在罗6:1-4甚至整个这一章中所表达的含义。由于基督在十架上为全人类而死,基督徒借着洗礼而与他一同埋葬,在那日放弃他们自己的意愿并仿佛同祂一起死去,让耶稣借着他们活出祂的生命来,正如这位使徒在《加拉太书》2:20和6:14节中所阐明的一样。基督徒在他们受洗时在罪上死去并重新复活,他们借此表明他们接受上帝借着耶稣基督所赐予的赦免。借着祂,基督徒得到每日在罪上死去并借着顺从上帝而复活获得新生的能力。直到当他们肉体死亡的时候,他们得以最终在罪上死去,并将在主来的日子复活。
  有些人将罗6:2节中的点断过去式动词“我们死了”解释成基督徒已在基督死的时候与他同死了。然而,保罗的原意是针对罗马的基督徒说的,也向所有的信徒指出在他们受洗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在罪上死去。
  根据保罗所说,借着“在耶稣基督里”受洗,基督教徒是在受洗归入祂的死并复活分享祂复活的生命,并“有新生的样式”(6:3,4)。借着受洗,他们“要披戴主耶稣基督”(13:14;参加3:27)。基督徒可如此体验到丰盛的生命(西2:9,10)。
  保罗不仅将洗礼理解为在基督里生活的开始,也是加入基督教会的开始(参林前6:11;12:13)。洗礼不是为了受洗而受洗,它一直都是作为教会的大门。加入教会,即加入了基督的身体,意味着基督徒通过受洗将担负起身体的责任。这身体的成员的责任,包括“用爱心互相宽容”,做到“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并消除教会成员之间的隔阂(加3:27-29)。这也同样意味着,要运用圣灵所赐的属灵恩赐来建立基督的身体,以达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1-13)。最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最终使基督徒担负起教会传道任务的义务(太28:18-20;参见《教会》VI、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知识博览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