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2-26 19:14
鄌郚总编

臧协爱丨古村记忆:山东昌乐岳辛庄村

  古村记忆——山东昌乐岳辛庄村
  作者:臧协爱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古村,像缓缓流淌的桂河,诉说着五百年的风云春秋。
  九百年前,岳飞写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流传千古。
  秋日,艳阳与微风一起,伴我们来到慕名已久的岳辛庄村。
  在一处明清老宅前,岳氏后人、岳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岳永涛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的质朴和幽默,让我们感到异常亲切。
  刚踏进院门,岳永涛就急切地指着地上拼接的碑石介绍起来,那拼接后仍有残缺的碑文,带着历史的痕迹,向我们诉说着村子的历史。
  石碑记载:岳辛庄村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人建立的村落,与邻近的岳家庄、任家庄等,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看着石碑,恍如走进时光深处。
  五百年前,泥泞山路上,烟雨飘摇中,一妇携两子,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自河南汤阴逃难而来,历经劫难,终有归宿。
  出村委往西,三棵古槐,老干虬枝、旁逸斜出,传说为岳氏子孙当年手植。五百年风霜烟云,依然根深叶茂,枝杈遮蔽大半个街道。
  村西北角,老人们还记得叫“油房湾”。去年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挖出一“庞然大物”,挖掘出一段深藏的历史,见证了岳氏子孙曾经艰辛的创业史。
  我们看到,一直径六米的大磨盘深卧土中,七块大石拼凑的石磨,用大铁钉固定的痕迹清晰可见,让人感叹古朴笨拙和巧夺天工的完美与统一。
  这超大型的石磨,十分罕见,为何掘坑深埋?抑或战乱,抑或匪祸,现在无人知晓。
  文书记载,岳辛庄村的前身是一处大庄园,设有集市。每逢农历一、六,商贾云集,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派兴隆。
  村民岳永森家,有一间专门陈列古物的草棚。
  屋顶悬挂一杆长达两米多、能度量1500斤的木制大秤,这是大集体年代的产物。农家的日子是否富足,劳力是否精壮,甚至村里人口多少,它和大队会计一样明了。大秤上面的铜质刻度锈迹斑斑,提醒着人们它已经沉寂了许多年。
  草棚一角,陈列着一双五彩斑斓的“三寸金莲”。那细密的针脚,栩栩如生的雕凤女红,不知出自哪家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的纤纤素手?又是哪家颤巍巍的老奶奶舍不得穿,珍藏于箱底,才留存到今天。
  岳永森说,他家的房子已经有50年的历史,是把原来的二层古楼推倒重建的。楼前曾有一对巨型狮子,现在深埋于某个角落。祖辈训示,此狮“集万物精华,聚佛地灵气”,为村民祈福平安,不得随便出土,故此狮真身仍不得而知。
  边走边看,处处古迹,处处惊喜。
  我站在一处被风雨剥蚀的手工土坯屋后墙外,熟悉的画面,似曾相识的老屋,让我一下切入童年时光。
  这堵墙,会唤起多少人尘封的记忆,引动多少人的乡愁?
  岳永涛说,不一定哪堵墙里就会有故事。
  前几年一堵墙突然坍塌,灯龛处跌出一木匣,里面装有一摞因岁月浸润已成黄褐色的分书和地契,年代久远,纵跨雍正、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等,不一而足。这些资料为研究昌乐农耕文化历史提供了详实的依据,极其珍贵。
  古槐、古柏,古玩、古石碑、古石磨,古朴的砚台,雕梁画栋的老屋,断壁残垣遗存,家家收藏的民俗古物,让我们目不暇接,惊讶之余,啧啧称道。
  岳辛庄村既有丰厚的非遗文化,又有深厚的文化氛围,处处散发着古韵之美,让我们感觉时空仿佛穿越了五百年。
  岳永涛说:“我们村‘两委’一班人下定决心,无论花多大力气,也要做好这些古迹的抢救工作,好好保护起来。”
  曲径通幽处。岳永涛领我们来到一处田园农家,名曰“在水一方”。
  翠竹夹道,秋菊迎宾。垂柳依依,白杨参天。石桌静穆,木凳悠闲。阳光安暖笼罩庭院,恍如世外桃源。
  园内菜蔬青青,山鸡啄虫,白鹅嬉戏。碎石小径引我们进入几间不起眼的民俗屋,里面陈列着成百上千种古物件,多少年风云春秋在这里凝固成古色古香。
  我们坐定,岳永涛不动声色地请出了厚重的岳氏家谱,沉甸甸地捧在手里,那捧着的,是岳氏家族一直延续的优良传承——精忠廉义。
  这位朴实的中年汉子,古道热肠,为追根溯源,近跑青州,远去河南,断断续续两三年,费尽周折,历尽艰辛,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整理出了可溯可查的岳氏家谱。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岳氏族人都会自发举行祭祖仪式。四面八方的岳飞后代在这里举行大典,祭奠先祖,传承精神。
  岳永涛,这位既有情怀又有远见卓识的当家人,心中描摹着岳辛庄村明天的宏伟蓝图,那是一幅大手笔的民俗旅游画卷,也是深埋在他心中的梦想。
  民俗古物陈列馆、旅游度假村、古建筑一条街……一幅幅、一帧帧美丽的画卷已徐徐展开,把曾经的岳氏庄园、现在的古村落,打造成集传承历史文化、游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旅游度假村,造福百姓,造福后代,这一天已经在路上,那鼓声已经鸣响。
  (稿件原载于2020年12月2日《昌乐日报》4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