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2-26 19:58
鄌郚总编

说史:民国时期的潍水大战

  说史:民国时期的潍水大战
  1930年夏秋间,阎锡山部驻县境潍河西岸一带,与河东岸韩复榘军队开战,阎部大败而退。
  ——《安丘县志·军事》
  这是《安丘县志》关于1930年潍水大战的记载。在历史上,有三次发生于咱们东面潍河上且影响巨大的战争。分别是:
  夏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浔,大战与潍水,覆其舟灭之,为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战。
  第二次是汉高祖四年,楚汉潍水大战,韩信斩杀项羽大将龙且,奠定了汉朝江山。
  第三次就是民国十九年,阎锡山、韩复榘大战潍水,直接后果是削弱了军阀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
  前面两次咱杞都事儿已经跟大家聊过,今天就单聊一下1930年的潍水大战。
  1930年,山西省主席阎锡山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大战潍水,主战场就在咱杞都一带,这场战争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其实,这只是当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的一个缩影,当年军阀混战下的人民有多么的灾难深重由此可见一斑。
  潍水之战的起因
  东北易帜后,蒋介石以战争结束,要节省军事开支,以便用于经济建设的名义召开全国编遣军队会议。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其他军事集团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会议确定全国设八个编遣区,蒋介石控制其中的四个,同时规定全国军队等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各军静候改编。这种做法引起其他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会议作出的决定成一纸空文,军队编遣毫无结果,并加剧了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1930年2月,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因不满编遣会议决议,高唱“礼让为国”,电请蒋介石与他共同下野,冯玉祥响应阎锡山的通电,因而北伐之后始告和平统一的国家,又掀起极大波澜,双方电报纷飞,各持已见,一月有余无法解决,最后只有拔弩相见。时任南京任军政部长的鹿锺麟等通电,拥护阎锡山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副总司令,调动军队,首先出兵河南,复由河南河北夹攻山东。
  韩复榘一退再退不想打了
  眼见阎锡山反啦,蒋介石赶紧委任新收买的西北军将领韩复榘为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率其所属部队两万余人,于3月28日由河南退驻鲁西,总部设在济宁。
  当时山东省主席陈调元,安排民政厅长朱熙代理省政,自己亲率四十六师、警备第一、第二两旅直趋河南,奉蒋命与韩复榘换防。韩复榘则率部向东推进,四月中旬总部移驻济南。蒋介石又委韩复榘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凡在山东的部队都归他指挥,固守黄河南岸八百余里的防线。但韩复榘这人喜欢保存实力,其所属仅有两万余人,固守黄河,恐被晋军冲断防线,首尾不顾,一月有余乃将兵力由鲁西向济南集中,固守省城济南。
  晋军从河北省全力南攻,逼近洛口,军势浩大。韩复榘恐众寡不敌,又变更战略,于6月24日放弃济南,率师东退。令十四军军长曹福林、二十二师师长谷良民固守淄河,整顿队伍,预备反攻。
  韩复榘亲到潍县,布置后方,安排军粮局驻潍,就地征粮,以济军需;在潍城西郊三里庄新辟一个飞机场,以备军用。总指挥部设于城内丁家花园(十笏园),统摄军总。韩复榘则住在铁甲车上,往来淮县至淄河之间,指挥军事。
  晋军由张荫梧任总指挥,率王靖国、李膺、冯鹏翥、李达生等五军,追击至淄河。因韩复榘部在淄河东岸所建防守工程异常坚固,又加淄河河滩广阔,不敢直攻,乃出奇兵,组织一支别动队,从北翼广饶、寿光绕至胶济路尧沟、谭家坊各站,寿光县长于信忱曾任阎锡山部旅长,与晋军将领素有瓜葛,乃给晋军让路,因而晋军进入了韩复榘部后方。时值盛夏,高粱棵一望无际,晋军隐藏在青纱帐中,不时鸣枪,不时出来破坏铁路,神出鬼没。韩复榘见此情况,深恐晋军大举破坏铁路,连他乘坐的铁甲车也难有东退的去路。而且在那时原野上一片青纱帐,又值大雨不停,防不胜防,乃急令防守淄河东岸的军队,迅速向东撤退,韩复榘乘坐的铁甲车也一并东撤至潍县。
  7月27日早,潍县传闻寿光已发现晋军,中午空气愈形紧张,至晚上离城西北十余里,约有晋军一团抵达,28日早三时左右,城西北有交火枪声传来,韩复榘在潍县的总指挥部及八大处军粮局等,均纷纷登上铁甲车,再次东退,人心大为动摇,惶惶不知所措。
  韩复榘在铁甲车上,召集所部开紧急军事会议,议决总指挥部撤至胶县,大军东退保全实力,令五十九旅旅长赵心德率部坚守潍城;八十六旅第一团团长马贯一,率部坚守东关,作为中流砥柱。一方面用以牵制晋军东进;另一方面可为反攻时应援。
  韩复榘命赵心德坚守潍城十天,十天后可守则守,否则再退高密。并允诺如果守住潍城,发给犒赏十万元,用以鼓舞士气。
  韩复榘部东退后,在潍河东岸的岞山、塔耳堡一带布防,打算在潍河东岸固守。韩率总指挥部八大处、军粮局在高密指挥,以待蒋介石的援军。晋军乘势向东追去,两军在潍水两岸相持。
  韩复榘率部退至高密,沿途见士兵伤亡惨重,百姓遭受兵害,逃难离散之惨状,又加被退逼在胶东一隅,前途莫卜,一时心灰意懒,或者良心促使,在高密发出通电:通电中说“煮豆燃豆萁,摘瓜抱蔓,我退一寸,人进一尺",表达了不愿兄弟相残的心态,情愿解除武装与晋军将领共同下野,以期息事宁人——不打了回家做个田园翁。张荫梧部奉命进攻韩复榘。韩部原为冯玉祥属下部队,也曾在阎锡山部下为军,所以,两军士兵并不真打,大家分别从两岸下河游泳,河中相遇,也是打闹戏水,甚至互相搓背,如同邻居兄弟。
  前线是这样,后方也一样。潍城被晋军包围,城内外相互炮击,工商业处于停顿状态,依工商业糊口者发生了恐慌,幸由潍县保安会平粜食粮得以温饱,但惧怕炮弹心情人皆有之,尤其妇女未曾经过战争,惧怕心情更为严重,在院中怕炮弹从天而降,至室内又恐炮弹炸入屋中,有自掘地窖者,又怕梁细土薄,如被击中则将埋死于窖中,人心惶惶,不知何处安全,住北门里的想移往南门里亲成家暂住,住东门里的想去西门里暂避,赴各处投亲靠友者不可数计。当时城东南镇被害最大,一夜之间就被打死十余人,击毁民房数十间。
  据张新华老师介绍:当年两军对垒,沿河的村庄多数人家的门被拆去做了担架,树木被伐去做了渡河筏子。村里很多人被拉去做了民夫。
  但潍城西南就不一样啦,因南郊庄头村曾是山西武备军校校长杨祖德的故乡,晋军士官多半是他的学生,杨虽去世多年,但官兵尚念师生情谊,纷纷至杨墓地为其扫墓祭奠。念及潍县是其老师故乡,在攻城后期,竟摘去炮弹引火帽,使炮弹空响不炸,以免居民伤亡,以报师生情谊。此说虽属传闻,但落城中炮弹,多有未曾爆炸的,确是事实。
  蒋介石急派援军助阵
  韩复榘要告饶不打了?那可不行!蒋介石得知韩复退守胶东,又接韩通电拟解除兵柄不打了,慌了手脚,一面急电第十六军军长李韫珩(字抱冰),兼程乘船去青岛登岸应援,一方面特派讨逆军第15路军总司令马鸿逵速于八月一日,经青岛去高密面见韩复榘,说明当前军事吃紧之际,蒋介石依重正殷,不允消极,并极力挽留。韩复榘本就贪婪权利,想停战只是形势所迫而已,他心念蒋介石依托重任,听说援兵将至,立即如打了鸡血一般,尽力整顿军队,以图反攻。8月2日第十六军先行部队在青岛下船。8月4日军长李抱冰偕同海陆空军总司令部总参议蒋伯诚由青岛赴高密,与韩复榘商谈反攻方略。
  经韩复粲、蒋伯诚、李抱冰议定反攻方略之后,令第十六军三师之众,由青岛乘火车分自高密、胶县附近各站下车,开赴岞山、安丘一带加入战斗。韩复榘得此劲援,军威大振,于是开始向西反攻。这回大家不做兄弟了,真打!张新华老师介绍:听老人们说小桃龙王庙东山留下了很多弹孔弹窝,就是那次韩复榘队伍反攻所留,说明当时的战斗是很激烈的。此时第二军团总指挥刘峙所率部队,亦由鲁南向北推进,晋军两面受敌,急向万德、肥城、平阴、泰安溃退。韩复榘见时机已到,先令曹福林、孙桐萱趁雨天潍河水涨,向晋军突击,晋军难以渡河,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不计其数,潍河以东晋军均被肃清。八月八日起,韩部征得渡河材料,谷良民、展书堂,乔立志、李汉章各部,相继渡河跟踪追击。韩军精神振奋,勇猛直前,並电令守潍城之赵心德旅,相机出城截击,以收夹攻之效。
  阎(盐)被潍水化了?
  晋军腹背受敌,力不能支,李服膺、王靖国各部狼狈溃窜,一夜之间,西退百数十里,遗弃辎重及武器无数。韩军反攻,势如破竹,首先到达潍县车站者为八十五旅旅长李汉章。李曾驻防潍县剿除土匪,修治道路,均尽心竭力,且与潍城地方士感情尚融洽。潍城久围之后,闻李汉章反攻到潍,群情振奋。
  八月十二日天刚亮,坚守潍城的赵心德大开城门,率军出城,配合大军西追晋军,临行留旅部书记官王华安为潍县县长;留旅部副官长贾永安任潍县公安局长,並呈请山东省政府加委。
  潍城被围困半月,民众饱受战争悸惊,城开之后,亲朋相见,相互握手相庆。
  八月十四日,韩复乘坐的军用专车到达潍县车站,代表地方去车站进谒,备言潍县被围情况,並陈述善后办法,甚蒙嘉纳。
  与此同时,津浦路南段,第十三路军军长夏斗寅,率六十师、六十一师同时克復泰安,济南亦不能固守,晋军两路惨败,见大势已去,乃下令总退却,韩复榘八月十六日收复济南,晋军弃甲曳兵,奔山西而去。蒋冯阎中原大战从而告终,潍水之战也告结束。
  阎老西败了,表示不服
  结  语
  有人戏说这次潍水之战之胜负皆有双方将领名字确定,说:韩复榘的复榘遇水则张,复活;阎锡山的阎(盐)怕水,盐被潍水化了,所以战败。
  这次潍水之战,规模巨大,但少见经传记载。盖因韩部虽胜,却无斩获。张荫梧部虽败,却无伤亡。所以,对这次潍水之战,《潍坊市志》、《昌邑县志》、《安丘县志》等地方志书均少有记载,只流传在当地百姓的茶余饭后和瓜棚架下。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