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5 17:49
鄌郚总编

人生不读张爱玲,不知世间情最薄



  人生不读张爱玲,不知世间情最薄
  你知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用冷漠的眼神注视着这世间的一切,唯有在面对一个男人的时候,她的眼神才变得温柔。
  那个男人是胡兰成,这个女子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似乎是冷漠的,可那也许恰是因为,这世界将她所有的热情都消费完了。
  张爱玲是深情的,可她的深情,又似乎只给了胡兰成。
  这世间,总有些人,在纷纷扰扰的世间,不经意就来到你的身边,穿越时空,将一段故事送与你,带给你一份别样的心绪。
  01
  旧上海的张家,就那个时代而言,是真正的贵族。
  1888年,李鸿章将自己的女儿李鞠耦许配给张佩纶,由此可见,张家的门庭有多高。
  但那时候的张家,已经有日薄西山之象。
  李鞠耦嫁到张家之后,生有一男一女,男子张志役,女儿张茂渊。李鞠耦虽然生在大清,可是何种缘故,在教育儿女上,一向是把儿子当做女孩养,又把女儿当做男子养。
  不巧的是,这个被当做女孩养的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父亲。
  张爱玲出生的时候,张家已经只是一个空壳子,靠着家族的底蕴支撑着这个大家庭。
  再说母亲黄逸梵,虽然裹着小脚,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新思想长大,所以身上也有一股子渴求自由的冲动。
  张爱玲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生的。
  02
  周岁的时候,张家为张爱玲进行抓周,她伸出粉嫩的小手抓住一支毛笔,想想又抓住一盒胭脂。
  老妈子们纷纷说到:小姐以后一定是个顶爱美的美人。张志沂脸色也跟着放松起来,没有人提毛笔的事情,大概也没人会想到,一个女孩子会成为作家。
  张爱玲不到四岁,父母就搬离了张家老宅,一家人独自生活。
  原先张志沂生活在一种既定的模式下,被压制得没有脾气,也没有机会去做什么出格的时候,可是搬离老宅之后,张志沂被压抑的本性就有机会展现,吃喝嫖赌样样不落,日子尽情挥霍,对工作却丝毫不上心。
  张志沂屡教不改,黄逸梵终于忍无可忍,趁着小姑子张茂渊出国留学,她借口监护一同出国去了,留下几岁的张爱玲和父亲在家。
  但她的离开,对家里两个孩子的影响似乎并不大,张爱玲在《私语》里写到:最初家里没有我母亲这个人,也不感到任何缺陷,因为她很早就不在那里了。
  爱玲和弟弟依旧每天在院子里荡秋千。老妈子每天必定带他们去一趟公园,这是她妈妈出走之前定下的规矩。
  03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是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
  其实,在她很小的时候,和人比起来,她就更喜欢和书籍相处。
  母亲离家出走的时候,她没有像一般孩子那样哭闹,而是看着母亲的背影渐渐远去,后来长大了,她也不断离开,将背影留给别人。
  黄逸梵离开的几年,爱玲喜欢上父亲的书房,喜欢和父亲一起读书。
  书不会像父母那样,有事没事就吵架,书总是安静的,她将自己的全盘心事,都托付给书籍和绘画。
  几年后,黄逸梵回来了,告诉小爱玲说,我是来帮你父亲管家的。
  母亲回来了,张爱玲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是并没有去学校,只是一味在家读书,黄逸梵要带女儿去学校读书,可是父亲张志沂却不同意,这个保守的男人还是觉得女孩子不应该抛头露面。
  但母亲还是带着张爱玲去了学校。
  报名的时候,需要填写中文名字,而爱玲那时候还只有张瑛一个名称,母亲觉得这个名字土气又难听,坚决不用,随后灵机一动,将小瑛的英文名字eileen音译过来——爱玲。
  张爱玲这个名字,就这么来到历史的舞台。
  04
  许多人都道张爱玲生性凉薄,可是如果我们理解了她生活的环境,就不会奇怪为何她会生得一副凉薄生性。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这是张爱玲自己说的。
  她一生凉薄,父亲死她都没去看一眼,弟弟一生困顿,她也没做什么,但没有人忍心责备。终究是这世界先对她凉薄的。
  母亲回来,张爱玲得以入学读书,他心里应该是高兴的,但母亲这次回来,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很快就因为无法忍受张志沂吃喝嫖赌无所事事而离开。
  她的母亲总是这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而她的父亲,和姨太太抽鸦片烟,对张爱玲也是不管不顾,他给张爱玲最大的温情就是带着张爱玲一起在书房读书,在读书方面,他是张爱玲的知己,张爱玲也是他的知己,张爱玲懂他的孤独和寂寞,这是在母亲身上所得不到的慰藉。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她更喜欢和父亲呆在一起吧,因为相比于母亲严厉的要求,她还是更喜欢父亲的散漫。
  父母不断地吵闹,母亲反复的离开,父亲的堕落和放任,使这个家庭难有温情。
  一个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被这生活消磨得心里还能存有多少温暖呢?
  05
  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这一生只要你活着,就不得不接受现世的拷打,就不得不接受这人生的馈赠,有苦有甜,但对于尚年幼的张爱玲来说,甜就像是在碎玻璃当中寻找糖末,虽然甜,但总是夹杂着苦难。
  母亲短暂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这个家的状况,早已是入不敷出的情况。
  为了省钱,张志沂找的姨太太连新衣服都不舍得给张爱玲买,就是为了节省开支,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干嘛呢?给自己和张志沂抽大烟。
  到张爱玲十几岁的时候,姨太太甚至不想让张爱玲继续读书,想方设法想让她嫁人了。
  而张爱玲想读书,她认定这是她人生唯一的出路。
  张家在这“各怀鬼胎”的氛围里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终于也被打破了。
  那是张爱玲外出考试回来,家里正准备用餐,饭菜上桌,迎面的姨太太问:“怎么出去也不说一声?”
  张爱玲淡淡回了句:“跟父亲说了”
  姨太太:“哦,跟你父亲说了!你的眼里哪里还有我呢?”
  紧接着就是一个巴掌扇过来,只听见啪的一声,张爱玲结实地挨了一巴掌。
  她本能地想要还手,但是被老妈子拉住了。
  可是姨太太却尖叫着:“她打我,她打我”。
  父亲张志沂穿着拖鞋吧嗒吧嗒地冲下楼,也不问什么,就对张爱玲一阵拳脚相加,嘴里怒吼:“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张爱玲想到母亲对她说的:“万一他打你,千万不要还手,不然,说出去总是你的错”
  就这样,张爱玲被张志沂又踢又打,直到老妈子们过来拉开,他才住手。
  与此同时,张爱玲被监禁了!她的家成了她生活的牢笼。
  看着自己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和心中七上八下的恐惧。
  就这样被监禁了半年,不仅抹去了对父亲那少许的温情,也许也让这个女子的心更冷了数分。
  直到母亲黄逸梵再次回来,张爱玲才重新得到自由,才能重新上学。
  06
  从家里逃出来的张爱玲,到母亲黄逸梵的身边去生活,可是此时的黄逸梵,也处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
  而黄逸梵特别容易情绪化,一旦张爱玲有什么做得不顺其心,就会遭到母亲的抱怨:“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吗?”、“你就是个害人精,你只会拖累别人,我真不该救你,就让你自生自灭好了”
  这让张爱玲越发觉得自己没用,她迫切地想要展示自己。
  十九岁那年,张爱玲去香港上学。
  她选择学文学,从内地一起过去的学生总共也没多少,但她与他们依旧格格不入。她生在上海,却不会说上海话,广东话就更不会了,与别人也无话可谈,因此索性沉默,把时光都留给书籍。别人都觉得她古怪,只知道学习。
  她喜欢美,偏偏没钱打扮自己,只是身体一味长高。不仅如此,她连一支自来水笔都买不起,成为同学侧目议论的对象。
  她说,出名要趁早。也许便和她人生的经历有关吧。
  在港大,她除了别人眼里的古怪,一点优势也没有,就连自己引以为傲的中文,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用武之地。
  只有一次,《西风》杂志征文,张爱玲参与投稿。
  她以500字不到的短文入围获奖,这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
  当时林语堂是《西风》的顾问,一时风头无两,张爱玲说,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
  多年后,她做到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后,张爱玲开始走进更多人的眼里。
  此后,《第二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一气呵成,上海滩一时之间议论纷纷,纷纷揣测这位文风清奇的女子是何许人也,来信不断,有读者打听到她的住址,她也闭门不见。
  就连一些她认识的朋友想要见她,也要提前预约。
  若是来得早了,必得吃个闭门羹,若是来得晚了,更不好意思,她一张冷脸打开门,冷冷地说:“对不起,张爱玲小姐此时不在”,随后一声轰响关上门。
  生活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难堪的人与事,有时候是不如不见。
  她的心似乎是冷的,但那只是因为那个人还没有来。
  07
  张爱玲不见陌生人,唯独对一个男人例外,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
  1944年初春的时候,胡兰成被一篇名叫《封锁》的小说吸引了,读着读着,他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被小说的描写给吸引了,他心里想,这样的才情,这样的文章,到底何人才能写出来呢?
  读完小说,胡兰成给杂志社的苏青打电话,他问:张爱玲是何许人也?
  那年胡兰成38岁,结过两次婚,已是情场老手。
  得知张爱玲的住址,他直奔上海,第一次拜访果然是吃了闭门羹的。
  但他与其他人不同,张爱玲不见他,他从门缝里塞进去一封信。
  这封信,果然撬开了张爱玲的家门。
  第二天,张爱玲主动前往胡兰成家,一谈就是5个小时。
  后来张爱玲写了一篇文章,文章里有一段话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这就是她和胡兰成见面的感受吧。
  她将自己的照片给胡兰成,在照片的背面写着: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彼时的张爱玲,虽然写出了《倾城之恋》等惊世杰作,却依然只是一个23岁没有谈过恋爱的小姑娘。
  相识八个月后,胡兰成和妻子离婚,转而向张爱玲求婚,张爱玲答应了。
  结婚的时候,没有婚礼,只有一张婚书,只有一句话: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08
  胡兰成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这般孤傲的女人,何曾对人说过这样的话呢?世间仅胡兰成一人而已。
  但胡兰成许给张爱玲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却并没有持续多久。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作为汉奸的胡兰成只好四处逃亡,期间,张爱玲全力帮助胡兰成。可胡兰成,即便逃亡,也不忘多情的本性,到处留情。
  1946年,张爱玲忍不住了,她去看胡兰成,可胡兰成已经结婚。但她心里还是怀着希望,希望胡兰成会回心转意。
  她责问胡兰成:说好了给我的现世安稳呢?
  胡兰成沉默不答。
  张爱玲死心了。
  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所谓的现世安稳,只不过是心里铸造的美梦罢了。
  失望了之后的张爱玲,写了一封绝交信给胡兰成: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可是这人间世情,有些东西一旦开始,便不可能结束,
  伴随着这封绝交信的,还有张爱玲寄给胡兰成的30万稿费。也许这笔钱就是还完了这一世相遇的爱恨吧。
  此后,等待张爱玲的,只是不断萎谢。
  正如张爱玲自己说的: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她把爱一次就用完了。
  09
  张爱玲说:“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
  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
  她的故事,因胡兰成而进入最美的地方,最后也因为胡兰成而渐渐凋零,留给这世间的,不过是遗憾和惋惜。
  有时候想起一个人,就会想起一个故事,有时候想起一个故事,就会想到一些人。
  不管故事是苦还是甜,这现实的人生都不会有任何改变,故事里的结局,都是现实里的生活,这人与人之间,没有生来的冷漠和凉薄,大多不过是被生活剥夺了热爱与深情,不得不穿上凉薄的外衣罢了。
  张爱玲的生活酿造了她的凉薄,我们的生活也将会酿造我们,最终深情也罢,无情也好,都将各自归于平静,归于虚无。
  故事结束了。
  人生将一直继续。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