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23 14:00
鄌郚总编

昌乐石雕石刻

  昌乐石雕石刻
  昌乐县位于鲁中南丘陵东北部边缘、泰沂山脉北麓,境内的孤山系第三纪石灰岩构成,所出石灰石颜色纯正,质地细腻,宜雕刻、建筑。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建设时即砌有孤山石一块。独有的自然环境,为昌乐石雕石刻艺术的产生和传承提供了条件,自古以来,这一带便因有精湛的石雕工艺传承,成为我国石雕石刻历史上代表性的区域。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便利用本地石料资源,雕琢磨制出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锛、石凿等造型别致的工具和兵器。大约到了秦汉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先前的石器加工逐渐演变成较为独立的石雕刻行业。朱刘镇东圈汉代洞室墓的开凿,平柳乡三冢村汉墓高浮雕卧鹿以及平原乡王家埠汉墓画像石,李家庄子汉墓画像石等石刻作品的出土和发现,都说明在汉代,昌乐石雕刻工艺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此后不断发展创新,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昌乐石雕艺术,以工艺精湛而著称。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刻、浅浮雕或高浮雕以及透雕等。
  阴刻法亦称线刻,主要用于石刻绘画和碑碣,刻前先将石料琢磨出适宜雕刻的平面。
  浅浮雕或高浮雕技法,亦称阳刻,用来刻制立体感较强的画面。此种技法的作法是剔去与画面无关的部分,使之凸起,以增强立体感。
  透雕是立体刻的辅助技法,主要用于立体雕塑中一些需要突出的部位。如刻制蹲狮,狮子的两条前腿和狮身之间有一空间,以表现直立的双腿和滚圆的狮身,需用透雕法完成。
  另外还有一种微雕技术,微雕技术要求严格,艺人需要胆大心细,并能娴熟地掌握各种技法。
  昌乐石雕,作品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建材、生活生产用品、造像、碑刻等门类。
  建材类。如:影壁底座、接脚石、门臼、门楣、廊柱、挑翅等。墓葬品类如画像石、神龛、石门。这类作品有的刻以花草,有的刻以“福”、“寿”、“安康”或“吉祥如意”,甚至对联。往往既是建材,又是装饰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用具类。如:石碾、石磨、牲口槽、杵米臼、鼓形墩、石桌等。大到重达几吨的榨油碾,小至口径10多厘米的小杵蒜臼,造型各异,应有尽有。被誉为“石刻之乡”的朱刘镇,几乎每家每户都可见此类作品。
  造像类。如:石人、石虎、石马、石羊、石猪等,还有牌坊、佛像、门狮、镇水石兽。其造型,或古朴粗壮或仪态端庄,或玲珑剔透,多姿多彩。本世纪30年代在昌乐县城出土的一件镇水石鲛,用石灰岩精雕而成。长48厘米,最宽处16厘米,重7.7公斤,椭圆形背,遍体鳞甲,形态威严,背之中部刻有铭文24字:“大汉建安元年,岁次丙子,牛文敬造石鲛一双,以避水灾异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牛文便是已知昌乐县境内最早的石雕艺人。
  碑碣类。如:墓碑,建庙碑,诗碑,画碑,造桥碑,修缮碑、节孝碑。这些碑刻,大小有别,书写多用正楷,刻工精细,是我国古代传世书法艺术的传流载体。清道光年间的泰山千佛殿前的“甘露洒诸天,现清静身,说平等法;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的对联,潍县城里的胡家牌坊,十笏园内一些刻石,青州范公亭内冯玉祥记事碑等,都是出自昌乐石雕艺人之手。
  汉画像石是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昌乐境内汉画像石墓有30多座,其中最为代表性的石棺墓发掘于朱刘街道东南庄子村。这些石墓从西汉中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体现了整个汉代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活及娱乐,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及造型艺术的珍贵资料。
  在历史上,朱刘一代被称为“石刻之乡”。这里的石雕技艺传承有序,世代为继。昌乐县朱刘街道西南庄的李高田,为清末著名石刻艺人。当年他的师父或师祖曾经为诸城刘墉的府邸雕刻大石狮一对。大东庄刘祥成与李高田一脉相承,为朱刘街道另一石雕高手,潍坊著名核雕艺术家考公卿曾经拜师向其学习刻字。
  1959年,首都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工程施工,国务院广招各地能工巧匠参加建设,朱刘街道山坡社区老石匠张安南、方文俊和东南庄李象玉应召进京,以精湛的技术参与雕刻了人民大会堂大理石石明柱上的盘龙和莲花座底,镌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北侧的英雄群像。
  近年来,昌乐石雕、石刻艺人受先辈影响和启发,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制作了大量有影响的石雕、石刻艺术作品和文物复制品。为日本大阪市制作了《五百罗汉》石刻板画、刻《圣教序》十二条屏,为台湾刻《正气歌》十六条屏等石刻作品。近年来为山东省博物馆复制了西汉、东汉、三国、南北朝等大量的石刻、碑刻作品二十多件,还雕刻了佛手印7件,“孔子行教像”一方,现都展存在省博物馆。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昌乐石雕石刻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近年来,博采众长的当地传统艺人手艺越来越精湛,各地重要园林、陵园,均有石雕艺人的杰作。一方面显示了当地民间石雕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石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因为难以掌握技术,经济效益受限,传承和发展遇到了障碍,甚至面临濒危。昌乐石雕石刻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惑。当地的青年无人愿意学习石雕石刻艺术,一些具有手工创意的技术正在被现代化的手段替代,而从业人员多是一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长此以往,手工石雕刻艺术在近期内极有消失的可能。而恰恰由于艺人的减少和功利思想浮躁情绪的影响,雕刻技艺日渐衰落,不能精益求精,生产工艺流失严重,艺人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也在逐步降低。因此,注重维护其生态系统,加强生产性保护,对于石雕艺术的传承发展迫在眉睫。
  昌乐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史以来,石雕石刻艺术传承有序,在国内颇有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昌乐石雕石刻工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朱刘街办在实施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文化工程中,已把保护文化生态,传承石雕艺术作为工作重点列入了议事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传承计划,通过资金支持,艺人资助培训,建立发展基地等措施,石雕艺术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必将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