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11 11:36
鄌郚总编

寒亭有位大力士——于武举

  寒亭有位大力士——于武举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乡试及第者为举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武举制度稍晚始于唐朝,宋朝时从“说岳全传 第12回 夺状元枪挑小梁王 反武场放走岳鹏举”中有各地举子来京殿试,首先要做‘策论’、然后比试射箭、最后马上真枪实刀比武最后夺得状元的精彩描述。
  明清以后,特别是清末枪炮的出现,“弓、矢、刀”已不是那么重要了,唯有“石”,仍用来考察人的臂力。即指拿“石礩子”,“石礩子”有大中小几种规格,应试者需将“石礩子”提到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礩子”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在寒亭区寒亭镇寒亭村清光绪年间就有一位姓于的武举人。笔者几次走访寒亭村八九十岁的老人,传说于武举饭量特别的大,一顿饭能吃四斤肉、三斤饼。力气也特别的大,寒亭村里有座云台山庙,当地人俗称为高庙。庙里的石供桌得有千数斤重,他双手能举过头顶。县志载: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莱州府潍县齐家埠村一钱庄掌柜因与人争执,扯断了人家的发辫。孔老夫子早就说过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语出《孝经》),头发辫子都被人被拽掉了,这还了得?事主自是不依不饶,难平愤懑。钱庄掌柜为平事端,应说合人的建议,在寒亭高庙(云台山庙)请戏班唱戏,以示赔罪之礼。就在11月13日,十里八乡的民众把高庙诺大的院落挤得满满登登,连四周的高墙上都挤满了人,墙下更是观者众多。近午,戏班正在演戏,砂石围墙突然倒塌,摔伤者不计其数,更有众多被塌墙砸压的乡邻生死未卜。众人急施援手,刨挖石灰砂石救人。更有寒亭村于武举臂力过人,接连翻开数十残墙,抢救出生者十余,罹难者遗体无计。这是于武举事迹见于官方的文字记载。
  据考证于武举家住在寒亭村高庙东旁不远的一条小胡同里,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五年那时侯应该是青壮年吧。而他的老伴据说活到很大的年纪。也有人说他有个儿子早年下关东去了哈尔滨。后来询问寒亭史志办的同志,因为于武举虽然有武举之名,但没有在乡村基本政权或者农村经济方面有所建树,故没有征集其事迹。所以当下在寒亭区寒亭镇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