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11 12:21
鄌郚总编

我知道的老潍县丧葬

  我知道的老潍县丧葬
  作者:陈伟

  外地人称潍县会“耍死尸”,这话一点不假。当然耍死尸的是少数地主、资本家,许多赤贫居民死了人,用一领席卷起来,雇人抬到野墓田(公墓),挖个深坑埋了完事。但富有人家就大不同了,家中死了长辈人,用高级衣料做寿衣给死者穿上,最多的七道领,即内外单、棉七层衣服,包括汗衫、衬衣、单衣、夹衣、棉衣、皮袄等。装殓也用高贵的棺,棺内还有一些装饰品,如果死者是女的,帽子上要串上珍珠,插上金钗玉簪,胳膊上带玉镯,手上带钻石戒指,耳上挂金耳环,手捧玉如意;男的也要带上高贵装饰品。死者家人要买许多匹白布及木棍,凡死者的直系亲属及侄男侄女,每人发十五尺布,做一件白裤、白大褂,表一双白鞋,大褂、白裤下口不锁边,叫祉縗。每名孝子还要拿一根用白纸缠好的棍子,叫“哭丧杖”。其他五服以里的下辈,每人发三尺白布,用于裱白鞋。
  人死当天,要“指路”,即死者儿子侄子等孝子在院内穿丧服,持哭丧杖,列队向西方站立,当棺木要钉死时,钉棺的人在室内高喊:“钉棺大吉了!”这时死者的长子用哭丧杖指向西方,大声喊:“亲娘(爹)上西天哪!亲娘(爹)上西天哪!”因为西天是佛祖的极乐世界,父母死后其灵魂飞向西天,是享福去了。棺木钉好后,摆在主房的外间,叫“停灵”。有钱人一般在家停灵五七或七七,即三十五天或四十九天。停灵时棺头摆一供桌,桌上摆水果点心碟,并摆一香炉,孝子日夜要上香。晚上烧纸,男孝子在院内,女孝子在棺旁,烧化纸钱,大哭一场。烧纸每隔七天进行一次。人死后,丧主家立即印制“讣闻”,向有关亲友送去。“讣闻”上说明什么日子开奠,什么日子出殡,凡五服以里的男子下辈都在“讣闻”上署名。这时主人家要设立临时账房,一般设在大门内的房屋,并有专职司库。账房请清廉的族人当管事,并组成一班人分工负责。丧主家根据经济情况,确定整个丧事要花多少钱,自己准备多少,预计亲友送丧仪多少,并立即拿一笔现金给帐房使用。负责帮忙的人,一部分安排祭奠追悼之事,一部分人到货铺、夫厂联系出殡仪仗和人夫问题,还有人请风水先生到墓地看好穴地,并请建筑工人开始建墓。
  人死后第二天,开始在院扎大席灵棚,将亲友送的挽幛挂满棚内。每副挽幛是一丈二尺蓝色锻子,叠成双幅六尺,上写四个大字的挽词,如“仙游蓬莱”、“仙登天堂”、“西天极乐”等等。上书某某仙逝,下书某某敬挽。
  人死后第三天,亲友家到西关阁送“盘缠”(给亡人送路费)。这天上午,亲友都送一担盘缠,即是纸扎的两个长箱,一个装金铂元宝,一个装银铂元宝。用一根细竹竿为扁担,将箱子拴在两头挑着走。有钱人雇人挑担,贫困人自己挑盘缠。西关阁上是一座佛寺,由丧主出钱请佛寺僧人负责招待茶水,并安排送盘缠的地方。上午十时,亲友到齐,将各家盘缠堆在一起,孝子排纵队而列,亲友们在孝子后面,这时寺内僧人排列一旁,敲动云牌、木鱼、钟、磬,口中念动经卷。孝子们向西方跪地痛哭,亲友们也哭几声,管事的点火将盘缠燃起,直到烧尽为止。然后止哀,这时孝子向亲友们叩三个头,表示感谢。丧主给佛寺主持香钱后,仪式就结束了。
  停灵过了三七,就要开奠三至五天。开奠期间,请吹鼓手(乐队)奏哀乐。男孝子在院内伺候,地上铺大席,女孝子在灵堂内伺候。有一名穿孝衣的孝夫负责传递信息。来祭奠的亲友先到账房登记,并送上表仪,司库将表仪记上账簿,包括姓名与死者的关系。祭奠的如是死者的下辈人要穿一件白大褂,如系平辈或上辈,则穿素色便服。这时孝夫击动大门内的云牌,如是男客,孝夫则一下一下的敲几下,这时里边的男孝子跪立两旁做准备。如是女客,孝夫则两下两下的敲,女孝子则做准备。一分钟后,孝夫领祭者进入,并再次敲云牌,于是吹鼓手开始奏乐,男孝子开始哭泣,祭奠者在孝夫陪同下向停灵的屋内哭三至五声,然后行三鞠躬礼。祭奠完毕,向孝子慰问,然后退出。如是女客,则到屋中抚棺哭几声,再慰问女孝子,然后退出。
  祭奠结束后,开始起渡亡灵,就是分别请和尚、道士、尼姑各诵一天经卷,以起渡亡灵早登极乐世界。最富裕人家要做九天佛事。做佛事时,丧主买若干对纸糊的童男女,手持死者应用的用品,摆在灵堂门外,每个童男童女都给起上名字。据说秦朝以前是用活人殉葬,秦二世将秦始皇的三千嫔妃,除少数生子女者外,一律活埋在墓道内当了殉葬品,这在历史是最野蛮与残酷的风俗。汉朝开始改革了这一恶习,便扎制纸人殉葬了。做佛事很有趣味,如和尚有自己的特殊乐器,吹笙、笛、箫,敲木鱼、磬,弹着三弦、琵琶。他们能吹奏很多词牌,除念经文外,还唱一些很长的故事。如“黄氏母游阴”、“月莲僧救母”等等,非常吸引人听,内容都是劝人行善事,不要生前做恶事。道士、尼姑超度,内容与和尚大同小异。
  佛事完毕就准备出殡了,一般人家出殡,只用二十八宿旗,一班鼓手,两对童男女,一副架底就行了。架底是盛棺木的,由两根老杠、两根横杠、四根天平、八根油子、十六根抬杠层层绑起,中间安一架底,每根抬杆上挂一根杵杠,抬杆两头由两人分抬,这样架底就有三十二人一齐抬,实际上每根抬杠安排三人,其中有一人轮流休息。架底抬上棺木,棺木上盖上棺罩,这样就称架子了。棺罩的质量不同,最高级的是用雄孔雀尾毛做成,称“孔雀翼”罩。架子在进行中要休息时,由打锣人(指挥)敲一下锣,架子停下,将杵杠放下顶住抬杠,这样架子不落地,再听到锣声,就抬架子挂好杵杠行进了。在出殡的头一天,抬架子的人选出八名有经验的壮汉,用白布扭成粗绳拴在棺木上,共留八个扣子,即棺前棺后各一个,两旁各三个。有的棺木质量好,约四、五百斤重,因此背扣子的必选健壮的人。出殡时,将各种执事和乐队按次序排列好,然后起棺,即八个背扣人将棺木由灵房背出背到架底上,盖好棺罩,就开始行进了。指挥起棺和抬架子的是一名锣夫,这名锣夫经验丰富,身穿一件新白褂,一条新黑裤,一双新礼服呢布鞋,打扮得又干净又威风,所有抬架子的人都听他指挥。另外有两名能说会道的人,他们提前从丧主家打听到押架子的亲朋名字、称呼,特别是地主、资本家和有官府身份的人,以便在路上讨赏钱。为了减少亲朋的负担,丧主事前写好一批赏金条子,票面分十元、廿元、三十元不等,按不同身份分发给亲友,孝子也身带一些。出殡结束后,抬架的负责人凭条到主家换出现金。有的亲朋身份较高,抬夫多次向他求赏,他把丧主给的条子赏完,就只能自掏现金赏抬夫了。在出殡行进的主要街上,亲友们要设“路祭”,就是在路边扎一席棚,内摆祭桌,桌上摆列供品,并用香炉烧上香,棚外地上铺席。架子到此停止前进,孝子由孝夫(穿白大褂的民夫)搀在席上列队跪下,从神主亭上将死者神主请到供桌正中,然后主祭人向供桌焚香烧纸,并躬身大哭几声,然后向神主三鞠躬,这时孝子们要陪哭。祭奠完毕,主祭人向孝子做揖以示慰问,孝子们则叩头表示感谢。然后服务人员将神主请回亭上,孝子们回到架子前,抬夫们又开锣行进了。
  1935年,我亲眼见了一大殡,这天恰是星期日不上学,我于上午十时在南门里秘宝银楼门口借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看。这户丧主家住西门里,很是富裕。出殡的仪仗的特多,因要出南城门,其仪仗队由西门里排到小十字口,总指挥是潍县有名的陈哑巴,此人虽哑,文化很高,眼带墨镜,身穿长袍马褂,手持文明棍,很有指挥才能。各种仪仗的先后排列次序都由他精心安排,并在仪仗队中前后视察,个别人排队不整齐,他举棍就打,抬仪仗的民夫都很怕他,乖乖的听他指挥。这个大殡从上午九时起灵,缓缓前进,路上遇到六、七处“路祭”。前头仪仗到达南门里水巷子东口时已经十一点。仪仗的陈列情况是:先有一对打路鬼,摇着长棍左右乱打,目的是不让群众挡路。随后是鹿鹤同春,然后是三对“方向神”,每个“方向神”扎的身高一丈多,腰宽三尺,一身铠甲,手持方天画戟,左面的脸是红色的,右面脸是黑色的,个个威风凛凛。相传方向、方弼两弟兄是殷纣王的站殿大将军,在战争中牺牲,姜子牙封神时将其兄弟封为开路神,故丧主出殡要用“方向”神。“方向”神过后就是各种仪仗队了。先过一队红旗,一队二十八宿旗,一队裤子灯,一队吹鼓手,后跟一队穿新僧衣的和尚敲着乐器,念着经文,一匹顶马,一位穿白衣的马夫骑在白龙马上,一架五鼎亭,亭中放一大鼎(古代祭祀用容器),鼎内放一宰了的全鸡。后面又是一队红旗,一队二十八宿旗,一队裤子灯,一班细乐队,吹着笙箫、笛子等乐器,一队穿新道袍、道帽、道鞋的道士,有的奏乐,有的念经,一顶五鼎亭,亭中放着宰了的全羊,一匹顶马。再后面又过一队红旗,一队二十八宿旗,一队裤子灯,一队尼姑一边奏乐一边念经,一匹顶马,一队六角木框玻璃的宝莲灯,灯中点着红烛,一顶五鼎亭,内放宰了的一头全猪。几队之后是瓜棍、行伞、金爪、钺斧、朝天镫,后有一乘绿色影轿,轿内安放死者画像,装在镜框内。再后面是一乘神主轿,轿中放着死者的神主牌位。两乘轿后是许多对金山银山,然后是几十对纸扎的童男童女。这样仪仗队基本过完,后面就是架子了。架子前面先是押架子的亲朋,凡同姓下辈人都要穿白大褂,长辈及朋友穿素色便服,左臂戴一块黑纱。再是列队的男孝子,孝子的顺序是侄子在前、孙子在中、儿子在后,而长子在最后,每人低头拄着哭丧杖不停的哭。敲锣的是抬架子的总指挥,为使架子抬的稳,要用一碗水放在棺罩上,架子走起来,碗里的水丝毫不动,如水晃出了碗,就扣抬架子的工钱。敲锣人一声喊:“弟兄们准备了”,将锣举起,用劲敲一下,三十二人立即将抬杆放在肩上,将杵杠挂在抬杆上。敲锣人再高喊一声:“弟兄们,走动了!抬稳哪!”立即铛的一声锣响,这时架子缓缓前进。走不多远,敲锣人又高喊一声:“弟兄们,休息了!”于是又敲一下锣,抬夫用杵杆顶起抬杠,稳住架子,每根抬杆换下一人休息,半分钟后再敲锣前进。这时两名请赏的向押架子的亲朋讨赏,于是押架子的人轮流赏钱。如果赏钱的是孝子的姑父,姓王,赏了五十元钱,于是请赏人告知打锣的,锣夫则高喊:“王姑爷赏大洋五十元,弟兄们抬好啊!”铛的一声锣,架子又启动了。如果前面路上有一水湾,敲锣的毫不犹豫的跳进水湾,一双新鞋沾上泥,并高喊:“弟兄们注意了,前面有水湾”,这时抬架子的民夫都从水湾里走,没人躲避。这时请赏的到大孝子前讨赏了:“大相公,你看弟兄们都趟泥了,我们头儿新礼服呢鞋也下水了,请给每人赏双鞋钱吧!”这时大孝子经过协商拿出两百元赏条。于是敲锣人高喊:“大少爷赏鞋钱大洋二百元,大家走稳了!”一路上每位亲朋都要赏钱,身份高的要赏多次。事实上抬架子的得的赏钱要比双方议定的酬金多出许多。架子后面是十多辆马拉轿车,第一辆是死者大儿媳,车门口放着一个新柳条大簸箕,里面放着枣子、栗子、花生。然后分别是二儿媳、三儿媳、闺女、侄媳、侄女,每辆车上都有一穿白褂的女佣人伺候,女孝子一路上断断续续哭个不停。这个大殡十一点到达水巷子口,十二点才过完,下午一点钟才全部出南城门。出城后,孝子停哭,拿执事的抬架子的飞速前进,两点钟到达墓地。这时墓已建好,有很长的甬道,甬道头有两眼墓穴,一眼准备停放棺木,墓中放两条很长的滑杆伸出墓外数米,滑杆是用竹子劈开压平,上面涂蜡。另一穴孔用砖堵着,准备将来死者配偶使用。墓穴墙上雕刻一些壁画,现在出土的一些古墓壁画,艺术性很高,很有考古价值。架子抬到墓前,撤下棺罩,这时全体男孝子排队由长子带领到墓中看一遍,然后长媳顶着簸箕领女孝子到墓中看一遍,并将簸箕中的栗子、小枣、花生撒在墓中,然后男女孝子分别在墓两旁跪下啼哭。各乐队奏哀乐。锣夫指挥八个背扣子的人将棺木由架底上背下来,再沿甬道慢慢走到墓穴口,将棺木大头在里小头在外放在滑杆上,将拴扣子的白布解下,由许多民夫一齐用力将棺木顺滑杆推入墓中。然后孝子们将死者生前爱物,如琴、棋、书、画、茶壶茶碗、水烟袋、文明杖等放在棺木上面,然后有一人喊:“封穴了!”早已准备好的建筑工用砖将墓穴堵死,这时孝子停哀,将童男女一双双摆在墓道中,每位孝子都手持新锨向墓道填三锨土,然后由瓦工来填,同时在墓边将所有扎制的金山银山等纸制品及大量烧纸进行焚烧。不多时墓道填平了,进行砼实。然后在墓穴顶部堆起一座新坟头,顶上用砖压上纸钱。然后孝子们先男后女排队绕坟转三圈,叫“圆坟”。“圆坟”后回灵,这时只留一班吹鼓手在前吹奏,后面是影轿和神主亭,由男孝子左右随着,女孝子仍坐轿车,很快就回家了。家中停放棺木的屋子已摆上条几和八仙桌,桌上陈列供品和香炉,回灵队伍到家后,由孝子将画像和神主从轿中亭中请出,捧到屋中,摆在条几正中,由长子焚香插入香炉,然后男女孝子每人叩三个头,然后部分随回的亲友都向灵堂行三鞠躬礼。最后,孝子们向亲朋们叩头致谢,亲朋们做揖答礼,奏乐停止,出殡仪式结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