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1-21 10:35
鄌郚总编

昌乐纪山抗日殉难烈士

    昌乐纪山抗日殉难烈士
    谢茂圻,有材料也说谢茂琪,字堃之、鲁西武城县人,山东警官学校毕业。张天佐由利津警备营升坊子警察局局长,调升任武城县公安局长,谢堃之一路随之。张调至昌乐公安局长后,谢随同张至昌乐县工作。谢堃之在昌乐娶妻刘氏。刘氏人称“刘大眼儿”,昌乐城里南关人。据算命先生说,小闺女,有大眼,大眼大福,长大了,嫁个大英雄。谢除暴安良,剿匪捕盗,遂有刘女倾心,遂成就了一段贤良女子与警察英雄的佳话。
    抗战初期,谢被委派为第九连连长兼三营营长,兼县政府护卫队长。1938年4月28日,其部突袭乔官南鞋子山日寇据点杀敌一个班,缴歪把机枪一挺、步枪九支,因此获得记大战功-次。
    稍后,县政府迁至鄌郚郑家庄。谢部即驻扎北边的秦家庄子。谢生前有一养女:4-5岁时到谢家、唐吾街人。不久,谢纪山抗战牺牲后,刘氏带养女回南关娘家。后辗转青岛投靠其本家哥哥谋生。养女刘慧芹己85-86岁左右老人,青岛纺织厂退休。现在四方抚顺路居住。
    唐文海。昌乐唐家店子人。在昌乐独立团五连魏大存部任班长,纪山战役中阵地被日寇包围,他果断催促弟兄们赶快离开阵地突围出去,他说:“我今天不走了,就在这里和鬼子拼了,打死鬼子-个够本,打死两个就有利。弟兄们把子弹都留给我。。。。。。”鬼子包围靠近,他才开枪射击,打死鬼子数人。终弹尽时,他高喊投降,并扔出手中步枪,鬼子蜂拥而上拾枪时,他突然掏出手枪射击,先后数十名鬼子死伤。鬼子再也不敢靠近,远处用掷弹筒射击唐文海。。。。。。
    唐文海,昌乐原一普通农民,当了士兵,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壮烈殉国捐躯,血染纪山。古人云:受命之日忘其家,临阵之时忘其身。战场上从来就沒有天生的英雄,在弟兄危亡之际,只有不惜以命而抵的悲壮,无畏的忠勇慷慨赴死的烈士。家乡的人们至今怀念他,对他的壮举英雄气概肃然起敬。
    5团3营9连刘学义23岁,寿光人。刘枪法极好,营长谢坤之的传令兵。谢营长阵亡后,他和9连弟兄突围到乔官西南山苗家庄东沟-片刚收割的秫秫地,被漫山遍野的鬼子兵围困,日军挨着用刺刀挑捅竖在坡里的秫秸垛。躲在秫秸垛中的刘学义手握两支新换发的德国20响匣子枪,怒不可遏,挺身而出,举枪响鬼子倒,当场击毙两名日军。
    刘学义撤腿顺东沟向北跑,鬼子慌恐中开枪射击,刘被击中双腿摔倒掉进沟里。为了不当日军俘虏,他央求身边人向他开枪,壮烈为国尽忠。只到日落时分,枪声渐寂,纪山战役在幸存官兵泣血锥心的痛苦中结束。鬼子撤后,九连幸存弟兄,在东沟里寻找到刘学义遗体,他身上压着秫秸个子,身下压着两支崭新的驳壳枪。弟兄们悲痛地将他草草埋在苗家庄东沟边上,筑起了一座不大的孤坟。
    民国昌乐政府战后抚恤安葬抗战烈士伤亡遗属人员,告知寿光刘家族人。以后,寿光刘学义媳妇吴氏每年清明。七月十四。十月一都来上坟。文革时,吴氏携刘学义遗子夜间偷来为父亲上坟,因刘学义是国民党军人而被人抓住问罪,关了两天才放回去,从此,寿光吴氏刘家后人再也没有来过。
    80年过去了,这里芳草萋萋、沟壑荒芜、孤坟己墓草苍黄,透出一股苍凉破败。但昌乐乡间善良的村民不会忘记安葬在这里为国捐躯的寿光籍抗战英雄。每逢清明节日,孤坟头上依旧会压着新坟头纸,孤坟前燃烧着祭奠的烟火随风飘散,昭示着那无法湮灭的悲怆过去。
    刘玉芳,乳名:丑、时年24岁。昌乐唐吾司马沟人、替兄在谢堃之部当兵。驻彭家沟,拂晓时,谢营己奉命紧急撤退开拔离村。刘玉芳正村外山头站岗观察,闻讯一路追赶上队伍辗转沟壑,凭年轻庄稼人一腔热血,以死相拼投入到对日寇厮杀激战中。他机智勇敢、没有退避、没有惧怕、将生死抛在脑后,最后同3营9连全体将士以身殉国。
    丑的母亲三天后才在纪山前一块台地上,寻找到儿子遗体。丑身体被鬼子机枪打成血窖窿,四肢不全,赤着一只脚、头大如斗,土布灰军装撕成长条,胸口下压着一把德国匣子枪,已被血浸透。凭着儿子脖子后熟悉的胎记、凭着血泊里的一只鞋、丑他娘认的一针一线纳的鞋底,灯下摸索作的硬扛子头鞋。凭着那咬了两囗的红耙古丑他娘认出了儿子。悲哀哭着求人用门板把儿子抬回家安葬。丑鲜血已淌尽,娘泪已流干。娘俩沿着弯曲的山路回家……
    纪山西崖上、夕阳下,白发老娘在为她儿子魂归故里叫魂,凄风苦雨中传来:丑啊……我的儿啊……你跟娘回家吧?如泣如诉……在纪山山沟壑岭间漫山遍野回响,山村听闻者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斯时。山岭变色,草木含悲。落日黄昏,蓬草枯黄,纪山静静在夕阳的余辉里。穿越战火烽烟,,凭吊英烈,体味抗战的苍哀沧桑!这里已经没有了战场的肃杀。夕阳外,群山连绵起伏,天是红的,那是殉国者的血。
    纪山战役中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虽然岁月己经湮没了他们,无论音容相貌,无论枯荣尸骨,但是他们的名字不会从昌乐抗战史上消失!战争意味着死亡,留下了悲怆。战争硝烟消散了,经历过抗战岁月的老人消失了,成了最后的历史背影。我们应该理性叙述评价这段历史,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血才真正沒有白流?
    抗战中每一位为国家民族捐躯的士兵都不是风中的草芥,而是国家的荣誉和英雄。80年前,国难当头,他们挺身而出了,无可辨驳是国家当之无愧的英难!这些昌乐憨厚朴拙的兄弟们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面前,他们挺身而出,放下锄头、重整戌装,挺胸抬头,以年青的生命,敏捷的步伐,以民族的自尊,慷慨赴死。为国家民族利益冲锋陷阵,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共同溶血奋战,最后英勇牺牲。这些兄弟是昌乐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张部官兵和纪山附近村民们强忍悲愤,花了几天时间,收敛掩埋了烈士遗体。并集中举行了悼念安葬祭奠。昌乐政府对战役伤亡人员造册统计,以备处理善后。昌乐县档案馆保存着不完整的手抄写昌乐县战时部分档案,国民政府(毛边公文纸捻穿制已发黄)抗日历史档案,有一份关於抗日纪山战役档案,不仅有完整的死亡人数,消耗损失枪械弹药详情纪载。就是此战役财产损失折合多少银元,战役各种明细小开支(每粒子弹的银两,折合几斤小米钱、购买途径来源、具体日期)的花费,经济往来经办人。一項項记录在案,供日后备查。
    张天佐以山東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山东保安第一师长之职赴任潍县。他制作了一批铜制青天白日抗战胜利之光纪念章,颁发给抗战中有功人员和抗日烈士家眷。在纪念昌乐抗战烈士追思悼念会上,张天佐在殉难烈士灵位前掩涕流泪,追思缅怀抗日烈士,纪山兄弟同心共抵日寇,义无反顾捐躯洒血的壮举!
    作者李伯京先生,昌乐文史爱好者,现居青岛。李老师耳顺之年,以搜集乡邦文献、书写乡愁故事为乐,在抗战研究方面用力用情很深。他常不避险远,实地采访历史人物,他是昌乐文化传承的民间榜样。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