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18 15:01
鄌郚总编

历城朱渊亭(攸)李公莲塘暨配魏恭人墓志铭

  历城朱渊亭(攸)李公莲塘暨配魏恭人墓志铭
  公姓李氏,讳琬,字晖东,号莲塘。其先江西丰城人,明洪武间迁于寿光之斟灌城,派衍枝蕃,遂为北海盛族。至超寰公,讳汝英,领荐于乡,积累深厚,益以光大其家,盖公之曾祖也;祖奉倩公,讳迥,康熙甲辰进士,历任刑部右侍郎,行业卓卓,与超寰公并祀于乡;父若木公,讳朴,官湖北南漳县知县,迁通判,有惠政,五子皆为时名宦;公其季子也。
  初仕河东运同时,河东盐务积弛,得公而调剂之,商民成乐其利,以政卓异升浙江温州府知府。
  温山郡濒海,属邑乐清、永嘉尤多水患,公亲莅相度,倡捐挑浚,修石埭、立斗门,盛潦咸潮不为害,获良田数千亩,两邑刻石颂其德。平阳泊艚地,湖汐所至,斥卤不毛,公因建议为盐场,以赡数千户。岁歉,力请于宪司开海运以赈饥;而乐清之馆头、瑞安之飞云、玉环之华秋各渡口,苦海涛冲激,为绝险,公为出资具大舟以济渡。而育婴堂者向视为故事,公力为经画,室庐必完,租入必充,乳媪、医药必备,复恐乳不时给,则买牛取乳,范器为乳式,以哺之。其实心实政以惠下类如此。
  郡旧有东山书院,殊庳隘,公修葺为童子塾,别创中山书院,置田为师生膏火,明训诫、严程课,陶冶而成之者指不胜屈。
  旋以治绩尤异,特简为温处兵备道。廉静无扰,所为兴利而祛弊者,孳孳如治郡。时年六十引疾归,所部吏民如安枕而辍其衽、当食而夺其匕也,唏嘘涕泗,奔走相属、遮叩于道,至作为诗歌、丹青以志永思,呜呼,昔所谓“召父杜母”者,殆其人欤?
  公固天资孝友,内外无间言,归后益敦礼节、崇廉让,笃任恤、乐施与,自祠墓、宗族、姻串、乡邦,凡所义当为,众或绌于力、不克举者,无不肩任之以要于成。而朝夕则以诗酒自娱,综览历代史为快意也,以此优游林下者几二十年。
  乙巳春,与千叟宴,拜御制诗章、鸠杖、朝珠、丰貂、文绮之赐,趋跄殿廷,康强如壮盛,人谓是老福未艾、大齐可臻也,竟以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三十日卒,年七十七。
  配魏恭人,同邑兵部右侍郎讳琯公曾孙女、奎文阁典籍讳绳佑公女也。恭人生而淑慧,识大义,年十四归于公,恪尽妇道。时公母孙太恭人即世,继母陈太恭人、生母来太恭人在堂,恭人事之,曲得其欢心。及公连遭大故,恭人相之,无违礼处。妯娌姑侄间仪备而恩浃,于诸子女甚怜爱,然稍有违逾即谴责不少贷;性谦约,虽膺封锡席丰厚,接之者忘其为巨室命妇也,下遇臧获亦严而有恩。门以内秩如蔼如,公自筮仕以逮悬车,无室家累,克行其志以成其业者,恭人内助之力居多云。
  子三人,垌,江苏试用州同知,娶刘氏,继娶郭氏;壎,四川重庆府同知,前卒,娶袁氏;疆,乾隆丙午举人,娶袁氏,继娶朱氏,余从子曾一女也。女五人,孙十二人,孙女五人,曾孙四人。
  恭人先于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六十,葬邑城北三里庄之新阡。至是,垌等卜于冬十月初七日举公之殡合葬,述公与恭人之行邮至余,丏文其地下之石,为诠次而志之铭曰:
  惟公爱民,所去必思;经术未既,弗竟其施;
  仁者有后,罄无不宜;尔昌尔炽,有榖以贻;
  斟灌之墟,北海之湄;佳城郁郁,惟俪之淑;
  而同安于斯。
  译文:
  历城朱渊亭(攸)李公莲塘暨配魏恭人墓志铭
  公姓李,名琬,字晖东,号莲塘。先祖是江西丰城人,明洪武年间迁居到寿光的斟灌城,人丁兴旺,于是成为北海大族。到五世祖李汝英,字超寰,中举人,积累深厚,门楣更加光大显耀,这就是李公的曾祖。祖父李迥,字奉倩,中康熙甲辰科(1664年)进士,历官至刑部右侍郎,功绩卓著,与曾祖李汝英一并配享文庙。父亲李朴,字若木,官湖北南漳县知县,升通判,有很好的政绩,五个儿子都是一时有名的官宦;李公是他的第五个儿子。
  李公刚到河东任运同(从四品)时,河东盐务弛懈,李公调剂,商民得到利益,因政绩卓著,升为浙江温州府知府。
  温州郡濒临大海,属县乐清、永嘉水患特多,李公亲临测量,倡导捐款疏通水道,修石堤、石闸,大水潮不能再酿成水患,因之得良田数千亩,两县刻石颂德。平阳县停船的地方,潮汐所到的地方成为盐碱地,不长庄稼,李公于是建议改为盐场,因之养活数千盐户。年头不好,李公向上官力请,通过海运来赈济灾民;然而乐清县的馆头、瑞安县的飞云、玉环县的华秋等渡口,苦于海水冲刷,成为小木船无法停靠的陡壁,李公出资改用大船来运输。育婴堂,被历任官员看作陈年旧事,不屑一为,李公到后,尽力筹划,修整屋舍,充实经费,乳媪、医药必备,又恐乳汁不能充足供应,又买来奶牛,挤牛奶,制作乳状的器皿来喂养孤儿。李公一心为公、恩及百姓的事迹大多如此。
  温州原有东山书院,十分低矮狭小,李公修缮了它,作为童子塾,另外创建了中山书院,并为书院置办田产作为师生的资金来源,为学院制定了章程,严格了授课标准,培养成才的人数不胜举。
  不久,李公因政绩尤其卓著,特升为浙江温处兵备道(正四品)。廉正沉静,不做扰民之事,兴利去弊,勤勉不懈,像他做知府时一样。六十岁称病告归,当地官民如同睡眠时没了席子、吃饭时被人夺走了匙子筷子一样,哭泣流泪,奔走相告,跪在路上阻住了去路;写成诗歌,画为图形,来表达永远的思念。呜呼!过去所说的“召父杜母”,不正是这样的人吗?(注:“召父杜母”指汉朝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他们都曾为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因以"召父杜母"颂扬地方官政绩卓著,深得人心)
  李公天性孝顺、兄弟友爱,内内外外无人说他一句闲话,辞官返乡后更加注重礼节、崇尚廉正礼让,诚心周济他人,乐善好施,从修祠堂祖墓,到宗族、亲戚、乡邻,凡是应该做的,其他人因力量不足而不能完成的,李公无不亲自担起重任来努力完成。空闲时与亲朋好友饮酒做诗,遍览历代史书,当作乐事来愉悦身心,因此能够闲居乡下又近二十年。
  乙巳春(1785年)赴京参加千叟宴,乾隆帝赐诗章、鸠杖、朝珠、丰貂、文绮等物,快步走在朝堂之上,健康如同壮年人,人们都说李公老来有福、当有长寿,竟然去世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三十日,享年七十七岁。
  配魏恭人,同乡兵部右侍郎魏琯的曾孙女、奎文阁典籍魏绳佑的女儿,恪尽妇道。当时,李公的嫡母孙太恭人还在世,继母陈太恭人、生母来太恭人也都在世,魏恭人侍奉左右,很得她们欢心。等到李公父母去世,魏恭人帮助李公处理后事,没有违背礼节的地方。魏恭人与妯娌姑侄相处,礼数周到,感情融洽;对各子女十分疼爱,但稍有不合礼仪就会给予责备,一点也不会姑息迁就;生性谦逊俭约,虽然朝廷赏赐丰厚,(因她待人和善)交往的人都忘记了她是出身大家且有朝廷诰命的贵妇,对待下人严格却能恩待他们,全家秩序井然,和睦相处,使李公从出外做官到辞职回乡,无家庭琐事拖累,能够施展抱负,成就事业,魏恭人作为贤内助,给予李公很大帮助。
  李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垌,江苏试用州同知,娶刘氏,继娶郭氏;次子李壎,四川重庆府同知,去世早于李公,娶袁氏;三子李疆,乾隆丙午(1786年)举人,娶袁氏,继娶朱氏,是我从侄朱曾一的女儿。女儿五人,孙子十二人,孙女五人,曾孙四人。
  魏恭人先前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去世,享年六十岁,安葬在寿光城北三里庄新墓田。现在,其子李垌等人卜于冬天十月初七日,抚李公灵柩合葬,述说李公及魏恭人行状寄我,请我为其写墓志铭文,选写其事而为之写了这篇铭文。铭曰:
  惟公爱民,所去必思;经术未既,弗竟其施;
  仁者有后,罄无不宜;尔昌尔炽,有榖以贻;
  斟灌之墟,北海之湄;佳城郁郁,惟俪之淑;
  而同安于斯。
  撰文:朱攸,字渊亭,历城人。曾任《四库全书》编校官,后任知府。余皆不详。
  斟灌李氏十七世李永吉 根据《寿光县志》整理并译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