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05 20:20
鄌郚总编

手工煎饼

    手工煎饼
    作者:王志芳
    改革开放前,由于小麦产量低,因此种得少,所以除了过年、过节来客人以外,平常很难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和饺子。所以,煎饼便成了汶河两岸一带一日三餐的主食。
    煎饼起源于山东,历史悠久。晋代《述征记》、唐代《唐六典》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清代蒲松龄在《煎饼赋》中这样描述煎饼:“一圆如望月,大于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黃鹤之翎。”
    煎饼大都由好几种粮食做成。生活困难时还加些野菜,树叶、树皮等。为了增加粘度,还把榆树皮去老皮,碾碎,至粉状加在里面。这样加工出来的煎饼格外劲道。先把小麦、玉米、小米、大豆等粮食掺和好,筛 好、簸净、加水捞几遍,泡透,再磨成糊状。改革开放前是人推着石磨,把泡好的粮食磨成糊子,然后再用鏊子人工制作。
    摊煎饼可是一项技术活。大多数女孩在出嫁前,必须先在娘家学会这营生。摊以前需把火烧匀和,掌握好火候,满鏊子都热。煎饼耙子用力要平稳,这样摊出来的煎饼才不至于古扎奶子的,厚薄一致,到边到沿。摊一个摞上一个,使其干湿一致。摊完后再一个个揭动两遍,这样不肯粘连在一起,便于存放。
    《庄农日用杂字》里说的“粘粥小豆腐,煎饼随时摊。”是临朐一带的吃法,磨好的糊子撂那里现吃现摊,我们汶河两岸人都是把磨好的几桶糊子一气摊完,吃时现吃现热乎。晌午上坡归来,用现摊的煎饼卷上一根大葱,咬一口,又辣又香,额头上顿时辣出汗珠。若是感冒,马上就好了。卷上熟鸡蛋、白菜帮子咸菜,又是另一番味道。正月里野孩子们出去玩够了。感到饥困,回家用凉煎饼卷上蒸鸡白菜,虽然散口,却吃得那么香甜。
    葱花、姜、小茴香切成碎末,撒上面粉,加油盐,充分搅拌均匀,用煎饼包起来烙成煎饼果子,咬一口,外酥里软,面脆和香脆的薄脆发生交织,迸发出香喷喷的火花,吃到尽兴时刻,真香啊,还带着一股葱花味儿。把煎饼折叠,直接烙干,里外一致,色泽金黃,没有水分,极易保存。孩子带着上学,出远门赶集上店捎上几个干煎饼卷,真方便。到了集,在那野摊子的朝天锅前舀一碗老汤,把煎饼一泡,热气中散发的粮香和肉香直冲胸腔。
    用煎饼卷上调好的素馅,上笼蒸熟,软塌塌的,又软和又香。时间长,摊好的煎饼干了,把它搓碎,拌上葱姜末,上锅翻炒,酥、软,吃后口留余香。拌好的煎饼还可以做馅,包成包子,烙成火烧,也可加些面粉,拿成块上笼蒸着吃。
    总之,煎饼在汶河两岸人中创造了多种吃法,也被加工成花样繁多的美食。
    现在很少能吃到石磨磨糊、手工加工的煎饼了。每当吃着从超市里买来的机器加工的煎饼,总是想起从前的手工煎饼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春节特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