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06 07:45
鄌郚总编

天水[狄道]辛姓述略:辛氏家谱序跋

    天水[狄道]辛姓述略:辛氏家谱序跋
    (姓氏网)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家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赤子情怀。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传承中华血脉,连接国人情感,凝集民族合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西北姓氏文化研究》,由西北姓氏文化研究微平台联袂一批西北知名姓氏文化专家重磅推出,旨在传播和传承中华姓氏传统文化,为全国诸姓族人寻根问祖搭建平台、提供线索。
    自即日起,西北姓氏文化研究微平台《西北姓氏文化研究》栏目将连载西北姓氏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天水[狄道]辛氏述略》。该部姓氏文化专著由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陈有顺先生考据、编著。
    (接上期《天水[狄道]辛姓述略》(3)》)
    宗开莘国,秀毓陇西
    ——天水(狄道)辛姓述略
    (甘肃武威  陈有顺)
    五、辛氏家谱序跋
    (按):天水市秦州区华歧乡辛大村《辛公家谱》(民国年间手抄本)全一册 辛进才创修。奉汉酒泉太守、破羌将军辛武贤为其始祖。是谱记载了辛姓源于陇西郡受辖的秦州西街。早在汉文帝时(前179—163年)敕授皇清为臣迁陕、甘,落于秦州西街居住。后其子孙迁疏漫布于三川、牡丹、岩川、宝凤山下、四门川及洮州、蒿南山角下、汉中、付平、磷缨、唐州、山东、山西、福州等地。该谱还记载了生于天水卒于天水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历史名人,汉武帝时的辛武贤及其夫人李氏(秦州西街飞将李广之妹)等多位辛姓历史人物,时至清代,代有封疆大吏、朝廷命官的史迹。《辛氏家谱》还记述了天水一些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重要战事及家族典章制度等,实为一部研究天水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资料。
    (一)甘肃天水秦州区《辛氏家谱》
    1。《家(佳)谱志序》
    纪载之体,其源盖出于史,自古纪传始于尚书,编年肇自春秋。尚书史而经类相以,大抵不离乎纪传者近是。其实亦史载年,然予以为志谱也,可通于礼。而周礼周官教子相传,昔日老莱子戏母诹天心,不忘父母养育恩,孟母教子立家训,教育不离孔圣人,门第光辉天理兴,大舜耕田有道君,风俗相传数千秋,纪世不忘国土恩,则弊吏之所以严诛赏也。故周礼周公致太平之书先祖文,文访贤士,武吉孝母供双亲,春秋道德立二字,夏商两朝一千春,殷纣降香留诗语,传流后世无道君。周朝列立四个字,道德仁义八百春。四子周公且治礼,而文王访贤士,孝子贤孙为四宝:可治国也,感动天地,风调雨顺;感动民情,克己复礼。天理娴熟,而后人即本之以作谱志,则志之为体不又源于周礼也哉!
    版章朱书考订超莅荟萃,翻阅旧谱,辄有志篡修,因于簿书之暇,故立祖纪世山川、礼制、官职。方今中外一家,版章式廓,兴国之广,远及外藩。圣天子复稽古证今,博综淹贯,抚绥方夏,遐逮同文,及以超  居守土,搂罗补缀,责有攸司因分门析类荟萃荫荐、莅世孙,成编,岂敢谓黼黻什平,亦聊以备太史輶轩之采择而已。
    时 万历朱书抄薄序并书家(佳)谱
    (按):原谱名曰“佳谱”,“佳”字盖笔误也。
    2。《续修家谱志序》
    盖闻国有史,州有志,族有乘。《尚书》《春秋》者,宏阔简约,故有谷梁、公羊、左氏传之。迨至史迁开纪传之先河,班氏首创断代,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凡二十五史,载朝代之更替,人事之代谢,纲目分明也。至于州志云者,设朝代、建置、人物、艺文、异变,亦实为一州一郡之载史也。而我泱泱华夏,肇自太昊伏羲,今已万世,五十六支民族之数,九百六十万之版图,根深蒂固而枝繁叶茂,岂无漏万者乎?
    故族乘者,祠家族之宗祖,叙人伦之尊卑,载亲疏之远近。以大辑小,以亲联疏,以远维近。昭穆以纶之,名物以纪之,恩义以固之。无则宗法不立,宗法不立则宗祖不统,宗祖不统岂非木之忘本,水之无源乎!是故虽为一宗一族之纸墨,实为史志之张目也哉!
    夫陇右秦州,历史悠久,汉曰陇西、汉阳,晋唐曰秦州,宋元曰成纪,明曰巩昌府,清曰直隶州。秦州辛氏一族,源远流长。大禹之后有莘氏,曰高曰史曰辛曰陈,故高史辛陈原为一家,辛公纪辰一代,夏八代,商十代,周二十有三。大汉开国,子孙繁衍,遍山东、四川者也。汉初迁至陇西,故陇西为郡望。秦州辛氏始于武贤公,宣帝驾下大臣也。其后兴汉四百载十有一代,后汉三国十三代,两晋三代,唐宋十代,元三代,明初纪辰七十代(按:汉前三十九代,汉后三十一代),崇祯末年六代,纪汉初明末三十七代,纪夏商纪世七十六代穆依孙。谱系清楚,代有贤才。或以武功,或以文雅,循臣良吏,功在当朝社稷,荫庇秦州子孙。惜乎满清而后,族谱乏载,钩冗无征,代系莫辨,实为憾矣。
    然则今之孙犹后之祖,今之视昔犹后之视今。今之者亦无所志,则异日分派日远,讹谬日久,错失日广,后人步今之谓也。故我等不才,爰及族中旧谱,征之以方志,验之以名物,询之以耄耋,参互考证而成斯谱,庶后之子孙有以考世系之出,有以辨亲疏之分,有以征名字之举,而知行所当行,亲所当奉,名所当避,尤知婚姻之所忌也。如是则恩义固,孝悌存,斯谱有补于云也。至于补其缺略,续其失坠,永续弗失,则尤望于后之贤子孙者。
    二00八年春
    3。《辛氏族谱序》
    辛氏乃轩辕之苗裔,自商有祖辛小辛廪辛之君。天水辛氏,盖其后也。有汉一朝,伊海将军辛武贤,历武、昭、宣三朝,与赵充国同上屯田策,又数击匈奴有功,薨封太原城隍。其妻,即汉飞将军李广妹。子庆忌,功拜左将军。其后世功勋卓著者,不可胜数。然皆堙于烟海,世莫能知。辛君启荣,德望之高重者也。慨其先祖功德不显,历数十年搜罗剔抉,始理清辛氏族系脉络。复得历代贤达数人,倩擅丹青者图之,裱为长卷,以俟异日血食族祠。善哉!启荣君之所为。追远问祖,人之大义也。天水辛氏,赖其之力,得使族人知其所自,祭祀有据。亦堪凝聚族人,激励后代。其功之大,更不烦笔墨赘述也。
    己丑立夏之日邑人艾叶谨识
    4。天水秦州《辛氏族谱》(编前语)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尊祖敬宗,人之美德;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人所共识。编修族谱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历史系统工程建设。是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好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对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继承创新,促进发展,都是功德千秋之举。编修族谱,一可亲血缘。人类社会随着一夫一妻制产生演变为个体家庭起,就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称呼繁多的人伦关系。要理顺这些亲属血缘关系,就只有通过编修氏族谱牒。才能弄清无疑,也才能避免近亲结婚,保持氏族血缘纯洁,后代聪明,氏族健康。二可联族谊,古代姓为女,氏为男,后合称为姓氏。姓氏出现历经四千多年。姓氏出现后就逐渐产生以姓氏划分形成血缘关系的氏族,自然社会有血缘感晴。那么,通过什么形式或渠道把这种不论远近、上下、老幼的血缘感情联合起来呢?最好的形式就是编修谱牒。通过编修族谱,不沦内地外地.国内国外,所有族人都会感到有一种精神依托和亲切感。古人说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我族类,其心必聚”。只有千百年的族情,没有千百年的友情。三可利国家。氏族是由氏内家庭组合形成的,家既是氏族的基绌,又是国家的细胞,而氏族正是在其中间联结家和国的纽带。氏族兴而国家兴;氏族的和谐才能达到全社会的和谐。编修族谱还可以起到三存作用。一有存根作用,追根溯源,存留根基,以备查考。二有存史作用,保存史料,于家于国皆为必备。三有存查作用,查宗源、稽世系,便知来龙去脉。编修族谱,总之是弘扬祖德,尊祖爱国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
    家谱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和地方史的资料。
    辛启荣  丁亥冬日
    5。天水秦州《辛氏族谱》(编后语)
    辛字列天干弟八位,重光而生,夏启封支子于莘,商有辛甲、后去周为太史;战国魏有辛垣;秦朝将军辛腾;东汉诗人辛延年;西汉左将军辛庆忌;隋代学者辛彦之;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明朝御史辛浩;清侍郎辛从益;近代有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等人。学子如繁茂之势,遍布华夏沃土之上,代有传承,皆因脉络繁浩,加之治乱频繁,兵焚灾荒人事变迁,多有遗佚不传,累见不鲜。今纲纪重振,倡明大进有辛氏能于非常时期保存下来其家族历史文书七十余幅,而免于焚炬破旧之中。且又重新整理研究刊校,而专事于其家族百年传承脉络大系之中,使其谱牒渐明,纲举目张、始牡丹辛氏家族治家有秩,教育有方,后起者兴家有望,如启荣者其幼攻读初显聪慧,进入社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一部像机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全貌尽录其中。光阴荏苒,其作品成为天水乃至甘肃珍贵历史资料,加之又成为了天水电视第一人。一部部影视作品在省.中央电视台播出,为宣传天水立了大功。这些作品是当代地方史收藏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就在驰聘摄影艺术海洋之时,他一只脚又堕入具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的雕塑海洋之中,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雕塑家。不仅如此,而且他在拍摄“三国文化”旅游片之际,西汉水中又捡得了一百多块奇石,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又得到鉴赏收藏家的桂冠。现在辛启荣先生又一头扎在辛姓族谱的资料收集拍摄整理工作之中,我预祝这部二十一世纪天水辛氏谱谍,将会为地方姓名文化做出遗缺补漏的开创工作,而且填补了我市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姓氏发掘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以上所述仅为不成文的片断碎语,不是为其作之跋语也,仅此而已。
    双松馆主人李振翼于丁亥岁仲春
    (按):天水市秦州区华歧乡辛大村《辛公家谱》(民国年间手抄本)全一册 辛进才创修。奉汉酒泉太守、破羌将军辛武贤为始祖。是谱记载了辛姓源于陇西郡受辖的秦州西街。早在汉文帝时(前179—163年)敕授皇清为臣迁陕、甘,落于秦州西街居住。后其子孙迁疏漫布于三川、牡丹、岩川、宝凤山下、四门川及洮州、蒿南山角下、汉中、付平、磷缨、唐州、山东、山西、福州等地。该谱还记载了生于天水卒于天水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历史名人,汉武帝时的辛武贤及其夫人李氏(秦州西街飞将李广之妹)等多位辛姓历史人物,时至清代,代有封疆大吏、朝廷命官的史迹。《辛氏家谱》还记述了天水一些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重要战事及家族典章制度等,实为一部研究天水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资料。
    天水《辛氏族谱》载辛武贤画像
    天水《辛氏族谱》载辛武贤夫人李氏画像
    6。甘肃《渭源县北关辛氏家谱》概要
    始祖讳居鼎,字甲珊,世居渭源西乡青坪里辛家沟,明崇祯末年,业四川绵竹县知县。辛家沟又出钦马将军和皇马将军,皆征西剿番大将。堂号:谨慎堂。
    (民国三十年手写本)全一册 辛勚丞创修。
    7。《辛氏族谱旧序》(明·龙镡撰文)
    姓氏之学不讲,则谱谍不明,昭穆不辨,亲疏不知。鲜有不视其亲为路人,而孝弟之道因之衰者矣。吾观辛氏朝彦秋涛翁,族之最尊者也。为人质而有文,简而有礼,潜德勿耀,乡党咸爱慕之。余游邑庠时,每遇休暇,或岁时伏腊,集登其堂。见其动则箨冠筇杖,逍遥徜徉;静则褒衣大带,正襟危坐。其诸子姓,戴白垂髫,罔不并袂联裾,罗列阶下。长幼有序,进退有节,雍雍肃肃,惟敬惟让。一门之中,和气可掬。予已知其为忠厚之族,渐摩于孝弟之道矣。及宦居东浙,乃洪武丁丑。适公之侄思敬、孟敬携其谱过予官舍,俾序。遂得留观,始知厥祖幕伯居万载,至秋涛公已十五世。公乃于各派之首标,其所出之宗,复以本支系其下,使知所自焉。可谓远而不诬,近而有据,真如成周之宗法。晋、魏、隋、唐之官,有图系、有谱之属矣。故凡辛氏之子若孙,一阅是谱,即可知某与某亲之亲者也,某与某亲之疏者也。然亲疏虽有远近之不同,一本于吾祖之身,初无异也。于是春秋祭享,则昭穆以之分。岁时庆会,则长幼以之叙。贫穷相恤,婚姻相助,不督而集,不戒而成。使天下之人,咸谱其族如辛氏,则孝弟忠信之念,有不油然而生者乎。传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辛氏有焉。是知秋涛家谱之修,有功于宗族,有裨于名教也。为公之后者,又可不以公之心为心,以衍其忠厚之风于无穷乎。予忝姻戚,且奉公之命,义不容辞,遂僭述此,以志其谱之左,且窃为辛氏子孙告,使知重是谱,以为忠厚之本,以厚彝伦之道。则秋涛翁修谱之意,为无负矣。
    (按):《万载辛氏族谱》于明洪武丁丑年(1397)首修,邑贡士浙江按察使龙镡为之作序。
    江西东乡辜墩《辛氏宗谱》(2000年重修木刻本)全六册 主修辛峰水、辛木标。
    8。《辜墩辛氏族谱序》(辛弃疾家族)
    夫族之始也,由一人之身而驯至千万人之身。先王惧其涣也,故制立大小宗法,小宗统五世,大宗统百世。使知千万人之身出一人之身。休戚攸关,盛衰相保,生相庆,死相吊,服虽有隆杀,而情则无彼此。苟贫贱也,富者收之;愚顽也,才者教之。虽富且贵,而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此所以治隆于上,而俗美于下也。但世降风沦,民不师古,户庭之内尚不优恤,宁谓宗族而有加意乎?是故宗法坏而天下鲜世家矣。此仁人孝子为之感痛而谱谍之所由兴也。使尊其尊以明其本之一,亲其亲以别其支之分,尊尊亲亲而族之人以统然。吾家本信之铅山期思辛氏,祖曰弃疾幼安者,别号稼轩,宋谥忠敏公也。来自山东济南,志切澄清中原,扫除腥膻,挈还君父。不合权奸,遭谗危间,子孙易姓,避患散处。吾祖秬公迁居古墩神山,仍加古于辛,易姓辜氏。尤恐后世而忘其本,故名气地曰辛峰里,凡冠婚丧祭,昭告祠堂,皆曰辛公嗣孙某某、令子孙世传而知其所自也。迄今数百年,子孙日繁,宗族无恙。皆祖宗忠贞之灵苍穹降祥之兆也。惜乎子孙不克光显祖德。表扬宗功,为可恨耳。前此谱谍固尝修矣,但年世久远,不无敝坏,后世晚辈,莫知原委。恐其徒慊猜之不妄认,虽履先人之丘陇,亦或耻崇韬之拜者矣。族弟梅,尝受学于门而孝本天真。每有志于斯,间以告余,余曰:此夙志也,子其我成乎?于是梅则因其旧而新之,妄者去之,信者传之,秩然条理之不紊。既成,靠余序。予故忘其鄙俗,惟以先王之法,谱谍之作,与吾家世德之所自者,赘于编端。诗曰:“无忝尔祖,聿修厥德。”子孙其世念之。
    旹 万历二年岁在瘀逢之阉茂月值橘阳之昭日,稼轩公支下十六世孙忠邦直氏谨识。
    (按):清康熙三十七年,辛朝壁所写《辛氏宗谱序》,也收入《铅山鹅南辛氏宗谱?卷首》中,写道:“我祖稼轩公,生济南府,属山东历城县,仕至显宦,有功於宋,载诸南渡史册,鳞炳灿然。后以刚直罢废而归。於斯时也,岌岌乎江山半属金矣,公有家亦难投矣。于是流寓信之铅州鹅湖期思而卜筑焉。其子秬公后以难故,易姓而逃七节桥九枝松下,遥望神山,茂林阴翳,秀丽钟英,号曰古墩,我族之蕃,实自此始。予也不敏,幼承礼训,游艺鹅湖,偶得铅志,捧而读之,始知朱、陆、谢三夫子赞我祖之盛德节气凌空,忠诚贯日,不胜击节。而询及族谱,仅得残篇之余。”特别写明“其子秬公后以难故,易姓而逃七节桥九枝松下,遥望神山,……号曰古墩,我族之蕃,实自此始。”这是一百多年后再次重述了明万历初所已记写过的史实,辛弃疾裔孙们因故“改姓为辜、移徙异地”。
    9。《辜墩辛氏族谱跋》
    两仪肇分,圣神立极。赐姓命氏以来,浚哲长祥,而宗支于斯繁矣。夫宗支既繁,传代叠邃,恒至干莫辨其端。此谱谍所由设,为万世至隆最善者也。吾宗世系,不暇殚述,据自稼轩公以来,迄今三百余岁。子孙蕃衍,迁居各地。其于四时之祭祀,五礼之昭告,无不嗒然于情,尽然动衷也。爰取先祖所绘宗图、诸族派衍源流,掲其居址,摭录事实,缮帙成编,募工庀事,使谱以明宗,宗以统属。本祀典之禘郊有王,而三代之祖宗有由也。自是而昭穆炳然,等杀秩然,尚何有文献不足而致扬子泣路之情况哉?予也,殚精惫神,阅历多年,旁搜采辑,防三豕之误传,网罗故事;恐一獐错写,原不得有。所假代又不敢无因攀援,礼仍其故策而增其新传。所以能修其所知而不能修其所不知,传其所可信而不可传其所难信者,此吾之夙志,矢其驽骀之力而已矣。故自辜墩地秬公支而迁者,则首举石嘴岭、上金溪、斗桥、石塘、涌桥、霞溪、南源、东山、冷井、菱湖、游村、杭桥、石港、陈坊、汶田、辜染、艾桥等处,而尾岭、永湖、清平、南昌各地,虽出自稼轩公后,乃元子稹公之苗裔也。旧策昭然,循迹足征。至于密州、京师、郑州、福州、莱州、东京、东平、济南、期思同谱,合载宗祖源流,姑仍袭录以俟后人。庶祖宗一脉流衍,按之井井,而在天之灵亦可以少慰云耳。
    旹 万历二年甲戌岁冬十月上浣之吉,稼轩公十六世子孙鼎梅子实氏谨识。
    (按):辛弃疾《美芹十论》的《奏进札子》中说:“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从《辛氏宗图》所载的《世系表》上看,济南辛氏虽无显赫仕历,但都守土为官,真正担任“阃寄”之责的是辛赞,但辛赞出仕为官,应该在宋金议和之后的女真占领区。《世系表》记载:“赞公,朝散大夫,陇西郡开国男,亳州谯县令,知开封府,赠朝请大夫。室崔氏夫人。”而《美芹十论》的《奏进札子》又说:“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毫,涉沂、海,非其志也。”山东之地,自金占领以后,先后受挞懒和伪齐统治,宋金于绍兴十一年(1141)签订和议后,南宋正式承认金对中原的统治。辛赞未任伪齐官吏,这从《奏进札子》不说“被污伪官”可知,却出仕金朝,并且一直做到金朝南京开封府的知府这一高官。
    10。《古墩重修宗谱后序》概要(乾隆五年庚申 辛才密主修)
    清乾隆庚申年,辛才密在《古墩重修宗谱后序》中云:先祖稼轩,契考亭之论水源,溯甲公之衍陇西,著作宗谱以遗后嗣。传世久远,不无惫坏。明正德间,宗冶炳公官游荆楚,返辕鸠宗,我所志出,无不志之。非其族类别,摈而斥之。鼎新宗牒,焕乎文章。万历二年,东阁鼎梅氏搜罗缉补,复相重修。奈今日百有余岁,屡经兵燹,幸老成而保庇,仅存十一,遗馁败於蠹歺。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虽经謄录,黄庭之笔纔试,王坏之需频来。……今庚申(乾隆五年,1740年)春,三位族众,有意於谱牒,推侄岘为鸡头,冀果执牛耳,……及太阳临鹑尾之月,谱助吉成,装订三十卷本。文多不录。
    (按):辛弃疾长子辛稹,字兆祥, 避难居新安( 今余江县) 之姚铺得其山曰辜坊,遂就居焉。未载其官。次子辛秬,字主敬,曾任福建漳州教授。
    另,考其江苏滨海县《辛氏族谱》(1999年五修) 载明:其祖籍是甘肃陇西、临洮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移民时,先后由江西万载、江苏苏州、浙江诸暨迁来江苏淮安府阜宁县羊案乡。渐至辛家荡、四坝、响水口、小关等地定居。唯有小关辛姓是宋朝临洮辛攀的后裔 (1)小关始祖辛志恭、甘肃陇西人 世系是:志、殿、廷、国、溪、映、遥、存、生、平、士、文、德、法、汝、忠、以、体、一、本。现已用到“一”字,相传二十二世。(2)辛家荡的始祖辛福兴,甘肃陇西郡人 世系为:福、宏、宥、惠、例、继、松、钿,春、清、宗、守、修、芝、子、应、同、瑛、相、耀、文、成、法、立、道、达、才、全(相与耀同辈)。现已用到“全”字,相传二十七世。(3)四坝的始祖辛启元甘肃陇西人。 世系为:启、振、明、之、应、有、士、文、以、开、宝、步、连、成、法、立、道、达、才、全。现已用到“达”字,相传一十八世。
    又,山东海阳县大辛家《辛氏六修族谱》一卷本 辛岳洲等纂修,1999年海阳县印刷厂印制。始祖甘肃陇西(今临洮),村落及始祖失考。
    (二)辛氏家规、家训
    A。辛氏家族家规
    1。不成婚,如犯家规浊德背祖者,在祖先堂剁手.挖眼之罪,死后不能进祖坟。
    2。不孝父母者,在祀先堂按孟母教子罚训,上对宗祖发誓。
    3。为官不清者,死葬荒坟不能进祖坟。
    4。教子要依从三纲五常四德。
    B。祀先堂劝子歌
    劝子行凶莫忱忧,青天睁眼祸临头。
    劝子行孝莫犹迟,门第光辉从善求。
    留人一步自己宽,愚人头顶有青天。
    恶人不修后世路,断子绝后无坟烟。
    世人要知黄泉路,急以修路福无边。
    丢妻放子有大罪,死后怎过鬼门关。
    一生不敬葬父母,无人送你进坟院。
    不忠不孝不仁义,善恶造化在人间。
    C。稼轩居士家训
    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辛弃疾一共生下了9个儿女,七男两女。辛稹、辛秬、辛稏、辛穮、辛穰、辛穟、辛秸、辛褎和辛?,最小的?早殇。辛弃疾子女的名字大都和庄稼、植物有关。“秬”是指黑色的黍子;“稏”这个字本身就是稻穗摇动或水稻多的样子;“穮”是指耕地除草;“穰”是指谷物成熟;“穟”是禾穗饱满的意思;“秸”说的是庄稼收割后的茎;“褎”是禾苗渐长的样子;“?”是圆筒状的木质器皿。可以看得出来,辛弃疾心里以农为本的思想还十分浓厚。他真心期望着,子女们能像自己一样,将来无论有什么官职和名誉加身,都要保持和大地的亲近关系,保持好一个农人的淳朴本色。
    天水辛启荣先生雕塑作品
    附一:天水《辛氏家谱》史料考录
    墓志
    汉祀辛公纪世四十二代宗祖,坐北向南红马分鬃穴。
    汉世纪高祖婆辛门李氏,勅授一品诰命夫人,秦州西街飞将之妹。
    葬诗云障:
    银服披带山葱笼,烟岚夭妖摩青穹。
    门萝欲上犹未上,四周照眼藤花浓。
    服治
    汉李大将军为舅,祖世相传,昭穆宣孙,五州辛门银孝,世纪儿孙不分家。对祖发誓留万代,孝弟忠信定家法。
    家业田产
    秦州春新街房十三院百亩台。
    子孙迁疏
    三川——牡丹岩川,宝凤山角下。
    四门川,九洞山龙门寺角下。
    洮州辛川,蒿兰山分枝角下。
    八房——大房:洮州、兴隆、付平、临颖、凤翔。
    二房:辛沟。
    三房:龟嘴。
    四房:兴隆。
    五房:庙川、新街。
    六房:兴隆、付平、临颖、凤翔。
    七房:石嘴、秦安、洮州。
    八房:石嘴、秦安、洮州。
    汉中、付坪、磷缨、唐州、山东、山西、福州,原来而一家,宗祖留下个字。史记唐宋元明四朝移迁于天水西南林岱,迁八分在明宣德九年(1434),此之谓三川八房头。
    其墓志另有宝凤山角下坟志、乌牛坟坟志。
    皇亲夏禹三代黄帝御子西宫太子高史辛陈。
    另有《辛甲山村址记》、《庙川林产记》、《胡麻湾地产记》等文,略录。
    附二:天水辛启荣先生介绍《辛氏族谱》(摘要)
    夏禹之子名启,分支于莘,莘故址在山东。甘肃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秦昭王 27 年(公元前 280 年)就设置了陇西郡。该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它包括陇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即今兰州部分、定西、天水、陇南地区的所属各县。郡治先设在狄道(今临洮)后迁襄武(今陇西)。辛姓的根起源于陇西郡管辖的秦州西街。汉文帝刘恒时(公元前 179 年)敕授皇清为臣迁移陕、甘、秦州西街居住。
    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 137 年)辛武贤生于秦州西街。幼年习文.中年习武演练兵法,文武双全奇谋天才。他同赵充国一起屯田三奏,议事剀切详明。大渡湟水三次,功垒盖世。镇守太原伊海关,三攻匈奴忠勇显赫,天子诏书敕授为甘州,酒泉太守,太原伊海将军,侍御史朝三品巡殿候。汉定帝甘露三年(公元前 51 年)寿终,享年 86 岁,葬于秦州王家磨坟墓。汉宣帝敕封为山西太原城隍神,辛门第 42 代宗祖。辛武贤夫人李氏(秦州西街飞将李广之妹)敕授为一品诰命夫人。生前和亲属居住在秦州春新街,房 13 院,占地百亩。
    辛武贤共生五子、长子镒、字孝贞;仲子钰,字弟元;季子聚,字忠辉;哀子缮,字信连;义子巅,字安邱。子孙迁疏于三川,牡丹,岩川,宝凤山脚下;四门川,原系古代九洞山龙门寺脚下;洮州辛川蒿南山脚下。汉中、付坪、磷缨、唐州、山东、山西、福州等五州原来而是一家,宗祖留下个字。
    辛武贤之子辛庆忌,仕汉为光禄大夫,拜左将军,以防匈奴西域,辛武贤、庆忌父子皆以勇武显闻,故秦诗曰:王子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
    三国时期魏有辛雄,字世宾,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去世后葬於陕西。雄二子留落关中,雄兄去河南。
    辛大德东魏孝静帝驾下大臣,为官清廉正直,而奸臣陷害打入牢狱,因民情过大求出狱,两次并请入朝为先祖修德重望,皇清敕授朝四品,清正氏祖灵文林郎,寿终73岁,葬于秦州王家磨祖坟,生前居住春新街,高祖门下45代也。
    辛世雄扶保隋文帝改水治河,文武全才,皇清敕授左谬将军,朝三品保驾候。59岁寿终,灵骸未迥秦地,落葬陕西富平县,为辛公门下46代世祖也。
    五代后汉时,汉高祖刘知远天福元年,辛公辛鑫,字廉贞,镇岷州敕授为六品。天水春新街住居为纪世 57 代。寿终 81 岁,骸骨葬在秦州牡丹宝凤山脚下坟地。
    五代至宋末有 10 代纪世,辛公门下 67 代,住居原址春新街。
    宋末至明初有 3 代,辛公门下 70 代,住居原址春新街。大明万历年辛公辛金戊子科中举赴任:一任成纪知县,七品;二任江南镇江府,五品;三任户部主事,四品。其生八子:长子牡丹石咀,辛寿庭;仲子牡丹辛家沟,辛世庭;季子辛家渑咀,辛云庭;义子牟家坡,辛康庭;曾子天水新街,辛安庭;玄子凤翔磷谷,辛国庭;依子秦安辛家沟,辛清庭;穆子洮州辛川,辛镒庭。
    辛金年方寿世 73 岁,骸骨葬于牡丹辛家沟乌牛坟地,长子辛寿庭和仲子辛世庭守基。
    大明 16 代,辛公门下 86 代。
    (按):辛启荣,1941年生于天水牡丹镇,原天水电视台副台长。天水著名文化传承者,素有“天水电视第一人”、(雕塑)“秦州工匠”之称。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