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20 09:59
鄌郚总编

韩会勇诗评《伟大农民工》《卜算子·梅花月》

    
    七律·伟大农民工
    赵传法   临朐
    盛世迎来事物新,庄农进市做工人。
    公园绿地长廊现,商铺高楼别墅陈。
    座座桥涵通富路,条条大道入金银。
    为民造福甘流汗,我自欢欣笑靥频。
    【鉴赏】
    赵传法老师的这首《七律。伟大农民工》,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格律严谨,贴近生活,言浅意深,情感真挚,尽情赞美了农民工的高尚品格,而这种品格,又具有普遍意义,故能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
    首联“盛世迎来事物新,庄农进市做工人。”改革开放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农民能够走进城市当工人。这两句紧扣主题,体现了诗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民生”的责任感,而创作这首反映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的诗,恰好表达了农民工在诗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们是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们为建设和美化城市,不仅把汗水和热情,也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中。所以,他们是直接参与城市建设的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城市现在的繁荣。
    颔联 “公园绿地长廊现,商铺高楼别墅陈。”今天城市的美好和安逸离不开农民工的艰辛付出。在诗人的眼里,哪一处“公园绿地长廊”不是他们一草一木移栽,一砖一瓦所建?哪一处“商铺高楼别墅”不是他们根根钢筋浇筑,滴滴汗水凝成?这两种意象的叠加,将原本抽象的“农民工”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塑造得鲜活清晰。可见诗人眼中的农民工俨然就是城市的美容师,而每道风景的背后都闪烁着他们勤劳智慧的眼睛。诗人运用景物设置意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颈联“座座桥涵通富路,条条大道入金银。”紧接前联,同样借景抒情,一语双关。明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乡镇、县城道路宽阔,上通下达,农产品产销便利,农民致富门路广阔的现象;实则暗喻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降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流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网络、楼房、车辆等也相继进入农村,并日渐增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也赞喻了成千上万个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精神。虽说诗人着墨轻淡,但“通”、“入”两个动词用得传神而奇妙,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从中表现出诗人善用炼字的创作特点,给人以匠心独运之感,其效果远胜于浓抹重彩的绘画。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尾联“为民造福甘流汗,我自欢欣笑靥频。”以此句烘托气氛,为主题的展开与提升创造了条件。意为农民工虽说在城里从事着最艰苦、最劳累的工作,住所简陋,生活俭朴,享受最低廉的工资,却有着一颗“为民造福,乐于奉献”的勤劳善良的心,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城市亮化、美化的能工巧匠;既是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的开拓者,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同时,他们从相对封闭的农村走向比较开放的城市,在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融合的过程中,提高了组织意识、生产技能;开阔了人生视野、改变了生活方式。有的融入到城市成为企业的骨干,有的甚至当上了“老板”;有的回到家乡发展当地经济,成为撒播在家乡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文明的种子,以一种新的方式回报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总之,他们得到了国家、社会、家庭的认可,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感到自豪和欣慰,频频出现在他们脸上的笑靥就是明证。
    总之,这首诗运用了鲜明的意象,融情于景,体现出诗人“关注民生,讴歌社会正能量”的家国情怀,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可谓诗贵用情,情需意象表达。
    -
    卜算子·梅花月
    靳妍君  青州
    萧瑟渺江山,空外吹风雪。
    一点征鸿那处寻,寂寂无人说。
    心事在云端,身是天涯别。
    已到黄昏独倚阑,更看梅花月。
    【鉴赏】
    这首《卜算子·梅花月》词,是一首托物寓怀词。构思清新,情感真挚,表达了一位母亲牵挂远方从军儿子的心境。
    上片写词人所见的景色。“萧瑟渺江山,空外吹风雪。”营造出一个旷野与风雪互映的氛围,为引出''征鸿''、''无人''作了铺垫。“征鸿”即征雁,借喻在军队服役的儿子。“无人”即没有看见所思念的人。接下两句“一点征鸿那处寻,寂寂无人说。”中“征鸿”与“无人”的对应和契合,物我同一,互为补充,超凡脱俗。词意为:词人步出庭院,置身在风雪交加的旷野里,愈加牵挂儿子,双手合掌,闭目自叹:“儿子啊!不知边关的天气?衣服够穿?海上的风浪大吗?可知道妈妈有多想你?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妈妈眼里你就像一只飞过天穹的大雁……”。
    下片“心事在云端,身是天涯别。”词人直写自己牵挂儿子的心境。人往往在极其恶劣的天气里,总会惦记着出门在外或远方亲人的冷暖,总会让人思绪万千寝食难安,也总会沉浸在难以忘却的心空中,这一种世无知音,难以诉说,情何以堪?而这两句“已到黄昏独倚阑,更看梅花月。”则写词人独自在夜幕将落时倚着栏杆,渲染了一种深沉情怀的意境。前句用“黄昏”与“独倚”组词,写出期盼亲人不已的意境,因为这个节点是雁归人回之时。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运用生命归巢、求宿的心理,表达了惦记着亲人的心境。后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用“更看梅花月”烘托主题,对全词作结,有其特别的寓意。“梅花月”这里指二十四节气中“谷雨”,形容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词人借喻期盼“征鸿”战胜困难、展翅飞翔的心愿,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情景交融,寓意深长。
    这首词,词格严谨,情感真挚,绝去尘俗。词人以“梅花月”为题,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含蓄蕴藉,但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让读者既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挚爱,又看到了一位母亲送儿应征的家国情怀”,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作者:韩会勇,青州籍,现定居四川南充,《海岱诗苑》特邀顾问、特邀评论员)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营陵诗词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