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5 19:39
鄌郚总编

“六端”究竟是什么?

  “六端”究竟是什么?
  2020年夏,当我途经临淄区皇城镇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村名,唤作高家六端。村子怎么会以“六端”命名呢?既然村名“高家六端”,那似乎应该还有几个村子也叫作六端吧?那为什么叫“六端”呢?而且,当地人不读作“liuduan”,而是读作“ludun”,这究竟是为何呢?
  回家后,闲暇之余越发地好奇起来。于是,便打开网上地图查询,结果发现,在临淄区共有六个村庄以六端命名,它们是:房家六端村、郑家六端村、杨王六端村、顾邵六端村、韩家六端村、高家六端村。
  又查山东省省情资料库,2007年《临淄区志》记载,“韩氏于明永乐年间自乐安县(今广饶县)韩家庄迁居此地,因村东近陆端墓而得名韩家陆端,今作韩家六端”;“明代,顾氏与邵氏各立村于陆端墓附近,1948年合为一村,故名顾邵陆端,今作顾邵六端”;“王氏于明永乐年间立村,名王家陆端。杨氏于清顺治年间立村,名杨家陆端。后两村合一,名杨王六端”;“高氏明初由枣强县迁于陆端墓附近立庄,故名高家陆端,今作高家六端”;“房氏于明万历年间自益都县(今青州市)范家庄迁此,因近陆端墓,故名房家陆端,今作房家六端”;“明代郑氏立庄于陆端墓附近,故名郑家陆端,今作郑家六端”。
  古青齐一带,“六”读作lu音,“陆”也是数字“六”,所以“陆端”演化为“六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那“lu端”又怎么读成了“ludun”音呢?
  想了想去,便想到了今青州市庙子一带的方言语音。在那里,“一顿饭”的“顿”,至今还接近“duan”音。所以,很可能在古代青齐的方言中,“端”和“顿”是同音的。
  后来,2020年10月走访各六端村,竟没找到能说得准“陆端”为何的人。陆端墓就在房家六端村,那就再去房家六端仔细地走访吧。
  可惜的是,村人只知“陆端”,不知其详。
  后来,遇到了房孝杰先生。他告诉我们,相传,陆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粮草督运官,征战至此死去并葬在了这里。但是,在战争年代,为一个粮草督运官建一个大型的墓葬,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更令人叹息的是,陆端墓早已荡然无存,也就无法亲眼目睹陆端墓,难以判断其建造年代了。
  “陆端”也许只是个谐音记述?
  把可能与“陆端”谐音的字词输入电脑,却怎么也查不出个读音类似又与齐地有关的古代名人来。
  “陆端”倒是有,但却是一种神兽的名字。据传当年成吉思汗杀伐无度,耶律楚才为劝其退兵,便编造了一个故事,说神兽陆端现世,警示成吉思汗“宜早归”,与民修养生息。
  但是,人们是绝对不会为一只神兽建造这庞大陵墓的。
  2022年春节前读临淄文史专家姜健老师的诗作《谐音梗,谁玩得最溜》,竟解开了我久久不能释怀的困惑。
  后来与姜老师交流,他说诗中的“刘旦”本应该是“刘石”,是故意错写的。
  “石”,是古代的计量单位,读作dan音;“刘”古代读作lu音。所以,“刘石”便是“刘dan”,古代本应读作“ludan”,在传承中谐音读作了“ludun”。也或许,作为计量单位的“石”与“端”和“顿”三字的读音本来就很接近,所以才被传讹而成了“陆端”,并读作ludun音的。
  刘石的父亲是光武帝刘秀的侄子刘章,公元26年封为齐王,公元46年去世,谥为齐哀王。其后,刘石承嗣,公元51年就国,在位24年,谥为齐炀王,子刘晃承嗣。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