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3 07:46
鄌郚总编

回忆潍县战役中的烽火岁月

  回忆潍县战役中的烽火岁月
  潍坊晚报
  崔天会:非常想念牺牲的战友
  今年78岁的崔天会老人,原籍山东文登,于1946年参军。潍县战役中,在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5团迫击炮连当文书。
  崔天会告诉记者,在潍县战役中有几件事值得一记:第一件是潍北人民致九纵的一封信,以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蒋家军践踏潍县人民的罪行。这封血泪控诉在全纵普遍进行教育,并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成为激发部队斗志的活教材。这封信已收入我军27集团军军史并为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第二件事是崔天会在潍县战役战前即1948年4月转为正式党员,并进行了入党宣誓。另一件事是他的年轻同乡在潍县战役中牺牲了。
  潍县战役攻城作战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扫清外围之敌。9纵主扫潍县北关,26师从1948年4月8日至15日完成。二是攻城作业。5日晚25、26师进入北关开始大规模土工作业,奋战8昼夜完成了内爆、外壕作业任务。交通壕四通八达,人员运动后方运输全部进入地下,直达西城墙下,近城部分用木板覆盖。由于潍县城墙高且厚,攻城准备了两手:一手是架梯而上,一手是城墙底下挖坑道放进几吨炸药,必要时爆破之。三是攻城。
  潍县有东、西两城,中隔白浪河。先攻敌师部所在地西城。他们连队4月23日17时参加炮击,与9纵260余门火炮齐发,19时55分步兵攻城。75团和73团主攻城西北角,当夜登城未成,24日白天强攻,于13点30分突上城头,控制了制高点,直扑敌人指挥部。入夜主攻部队全部突入城内,一夜结束了西城战斗。他们炮连25日登上西城作攻击东城的炮火准备,26日晚配合部队攻东城。在经过北关城墙下时,只见那蒋家军尸体遍地,肢体分离,无人收拾,走路稍不小心就会被尸体绊倒。吃饭时想找个无尸体的地方都难。我们的战士负伤有人抢救,阵亡了有人专门组织掩埋、登记、发烈士证通知家人,终身享受烈属待遇,光荣榜、烈士陵园留名传千古。国民党守军全军覆灭,死后无人知。崔老说,这些敌军阵亡的士兵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子弟,他们或是被捉壮丁强迫服役,或是为了糊口择错了路,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的殉葬品,弄得死无葬身之地。
  陈金诚吹嘘的“固若金汤”的子母堡群,在炸弹的巨大爆炸声中腾空而起,那高厚的城墙被炸坍塌,整个北关、北城墙炸成一片瓦砾、成了废墟,成为埋葬蒋家军的坟墓。
  在南城墙上眺望,城内烟熏火燎,街不成街,房不成房,一个10万人口的城市湮灭于国民党挑起的战火之中。战火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战火也加速了潍县人民的解放。
  崔天会回忆说,他们正在西城做攻打东城准备之际,敌轰炸机临空轰炸西城。一颗炸弹正好扔在他们连部防空洞的城墙根下,要不是那夹壁墙厚,他们就一命呜呼了,他在潍县战役中又一次成为幸存者。
  26日晚,我军从南北西三个方向齐攻东城,东门则网开一面,虚留生路。一夜激战,敌军被打得溃不成军。27日上午陈金诚和他的参谋长等被黄万丰俘,保安司令张天佐在东门突围时被击毙。11时内城战斗结束,全歼潍县守敌。从此潍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起美丽富饶的家园。
  崔老说,他在1953年第一次回家时始知与他一起报名参军的同村同学崔天凯在攻打潍县东城的战斗中牺牲了,当时崔天凯才18岁,对此他心里很难过、惋惜。后来,崔天会到军组织处工作,翻阅全军烈士档案,有幸看到了崔天凯的《烈士登记表》,便抄录了下来:姓名,崔天凯;籍贯:山东省昆嵛山县城北区王浦(卜)庄村;年龄:18岁;入伍时间:1946年7月(崔天会说应为1947年);入党时间:1947年7月;单位:9纵26师78团特务连;任职:战士;牺牲时间、地点:1948年4月27日牺牲于潍县东关;安葬地点:潍县一区下圩河。崔天会对记者说,天凯同志走得太早了,他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潍县人民将永远缅怀他。
  姜国玺:潍县战斗很激烈
  今年79岁的姜国玺老人于1945年当兵,原籍山东威海。潍县战役中,他在华野第9纵队27师79团3营机炮连当排长,后来职务到了某炮团政委。
  姜国玺老人说,打潍县前,部队反复动员,尤其是潍北县人民给9纵的信,是战前动员的最好教材,对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很起很大作用,官兵听后没有不掉眼泪的。改打潍县是在晚上还是白天,他已经记不清楚了。潍县城墙比较高,打起来很困难。
  打西城时,姜国玺所在79团有两个突破口,79团2营在3号突破口,3营在2号突破口。爆破之前挖坑道,放炸药。每个坑道有四五百斤的炸药。每个突破口都有炸药,都有坑道,西城共有5个突破口5个坑道。爆破时,不是人工爆破,全是通过电子爆破,爆破前整个部队都后撤500米。敌人的工事都看得很清楚。当时,5个突破口当中,3营所在的2号突破口爆破最彻底,将整个城墙炸成了一个斜坡。
  他们机枪连有3门60炮,先是测量好距离再放炮,怎么打,事先都测量好了,形成弧型。炮弹打得很成功,把不少敌人都消灭在了城墙顶上。爆破成功后,姜国玺所在3营上去2个步兵连,他们机炮连没有上去。步兵上去了,炮兵主要是掩护和待命,后来跟着上去了。教导员受伤了,营长和团参谋长都上去了,稳定了部队军心,鼓舞了官兵士气。
  最难忘的事情是敌人反击四五次,战斗很激烈。在整个突破口上,3营上去了7连和8连两个连队,敌人从东西两个方向反击,想把突破口夺回去。他是排长,主要是亲自指挥。亲眼看到战友牺牲了不少,有时候打激烈了,打乱了,也顾不上看了,前面倒下了,后面就跟上。连队打西城牺牲不少,连长牺牲了,官兵们牺牲了一半。
  打东城时,79团就没去了,因为伤亡较大。
  杨年伦:深感责任重大
  今年86岁的杨年伦,原籍山东烟台,曾任某集团军副军长,虽然身体有病,但精神状态很好。在潍县战役中,他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4团2营营长。
  杨老说,打潍县时他是74团2营营长,现在有很多当时的事迹材料都忘了。他说,潍县是攻坚战,打得很激烈。潍县是攻坚城市,比济南还坚固。在城市攻坚战中,工事坚固的潍县还算是最主要的。
  当时他们从潍县西北角开始打的外围,具体地点都忘了。最先打了一点不行,想攻下来不容易。外围不行,就改变战术,挖地道,秘密的挖。工事太坚固了,攻敌人的碉堡,在西北角挖地道。离城很远就开始挖,挖了半天,2营就挖到护城河了,有个据点在城墙下面。在地下挖一步进一步,到护城河上面的这个据点时,官兵们听不到动静了,官兵们都很奇怪,敌人怎么不打枪了。不知道据点上的敌人上哪儿去了,杨年伦就派人出去侦察有没有敌人,看看怎么没有枪响了。侦察人员去人看时,见到两条狗在地堡里跑来跑去,原来是在找东西吃。杨年伦他们判断是敌人缩到城里去了,逃跑了。(
  开始攻城时,他们没有费很大的劲。由于潍县有两个城,敌人判断我方要先打东城,因西城的城墙工事坚固,但结果我军先攻的西城,给敌人一个判断错误。但因敌人要反击,攻城时也费了不少劲。西城当时有几个突破口,城下全是坑道,隐蔽的全是步兵,上面就是敌人的火力点。爆破起了很大的作用,敌人判断先打东城,西城是敌人的首脑机关和主力所在。当时张天佐的地方势力很顽强,敌人反扑了好几次,还有敌人的增援,不过打得特顽强的还是潍县团。
  74团2营4连先打得不行,后来在西北角挖地道,主要是为了减少伤亡,在地面上看不到部队,而不是为了放炸药。全营约有400-500人,满员编制,打潍县时全营牺牲不算多。
  杨老认为,在潍县战役中,最难忘的事是当营长前没有指挥过部队,不像以前当参谋,当营长时有四五个连队了,不一样,没有指挥过,对潍县这场战斗来说,杨年伦当营长时深感责任重大。当时聂司令都亲自侦察指挥,当营长就像当排长一样,要求靠前指挥,亲自侦察,有几个突破口、枪眼都得数下来。
  后来,聂司令又把部队集合演习一遍,再打潍县城。聂司令演习时,是为打济南做准备,当时一般官兵都不知道意图,但演习完了之后,大家都猜测要打济南了。
  辛长孝:曾两次准备打潍县
  今年82岁的辛长孝老人,原籍山东海阳,参加潍县战役时18岁,是华野第9纵队75团政委丁锐的警卫员。潍县战役中的25师75团,系原9纵胶东军区5师16团。
  辛长孝老人说,打潍县城曾经做过2次准备工作:一次是在1945年,另一次在1948年。
  辛老说,第一次准备打潍县是在1945年。1945年,胶东军区13团、14团、16团曾到过潍县。他们来勘察地形,住寿光。勘察地形时13团(也就是后来的73团)副团长牛峰山在北门以东被地雷炸了,因为他牺牲了,勘察就中断了,后来就决定不打潍县了。辛老说,牛峰山是73团的,在1945年就牺牲了,他们当时一共去了十几个人去侦察,都是悄悄去的。(对于辛老“第一次准备打潍县”这个细节,记者核对了一些资料。某集团军军史记载“1948年4月13日,第80团副团长牛峰山不幸触雷牺牲。”某集团军军史烈士名单记录为:“姓名:牛峰山;部别:27师80团;职别:副团长;入伍时间:1938.7;籍贯:山东文登县车卧岛;牺牲时间、地点:1948.4,山东潍县北关;备注:潍县战役。”据此,要么就是军史记载有误,要么就是辛长孝老人记忆有偏差,记者之所以将此细节写出来,是为便于广大读者朋友以后进一步查证,以供参考。)
  另一次是1948年,深挖壕沟,当时由26师打北宫,还有渤海的一个部队打擂鼓山。26师去后打北宫,挖交通壕,1人多深,1米宽,不露头,一晚上就挖完了。一直挖到城墙,再打坑道打洞。
  打西城时,73团在北门以西,75团在73团以西50米。打洞就打了3天,然后送上炸药,同一时间爆破,往城里打了。75团从西北角往东打,73团从北门往南打,然后向东。打东城时,在东南角,那个地方隐蔽。过白浪河以后,东南角有一个地堡,副团长王歧秀在桥以南攻击,2营和1营往里打,敌人就逃窜了,西海部队把他们歼灭了。
  辛老说,打周村很简单,但潍县不一样。为什么要挖坑道,爆破作业?是因为潍县城的工事太坚固。潍县战役,在军事上叫“阻力地带的攻坚战”,要采取新的战术,要挖交通壕和爆破。
  75团牺牲伤亡不大,因为挖壕沟、打地道、炸城没有伤亡。26师打北宫伤亡不小,25师损失不大。
  黄万丰:军民团结拿下潍县
  黄万丰,于1929年2月出生,原籍山东烟台,1944年当兵。潍县战役时他在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教导团学习。虽然在潍县战役中他没有直接参战,但在抗美援朝中,他带领连队官兵曾毙伤和歼灭敌人数百名,创造了1:6的歼敌范例,1952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模”称号。后从某师副师长职务上退下来。
  黄老说,潍县战役时他们的教导团住在潍北县,已是城外了。教导团是保留骨干的地方,把干部有计划的保留起来,等到战争中有伤亡时再补充下去。9纵教导团全是排以上干部,发的武器主要是步枪,一个连队两副担架,主要是用于保护自己。在教导团学习五大技术,卫生防护知识等集训。时间很紧,主要是抓紧时间学习。打潍县时他没有上去,打完潍县后就补充到原部队81团去了。
  黄万丰了解到,还乡团对当地人民很残酷,很猖狂,人民对解放太渴望了。听老百姓说,还乡团杀的人太多了,有一次杀了很多人,过后有很多血,老百姓就把血装起来,放入坛子中,装了一坛子血。当时部队住老百姓家里,跟老百姓在一起,老百姓看到八路就感觉有救了(当时还叫八路,实际上已是解放军了)。老百姓们都盼望解放,但当时老百姓也很担心潍县打不下来,因为潍县城太坚固了。据流传一句顺口溜:“北宫,白攻。南宫,难攻。擂鼓助威,金城难破。进攻潍县,危险。”
  谈到支前的情况,他说当时部队粗粮都没有了,老百姓就把细粮送到部队。亲眼看到老百姓为解放军磨面。没有木材了,老百姓都把门板拆下来了。为支前,老百姓送物资就用背背,用小车推,也有的用大车拉。潍县地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拥军热情,全力以赴支援部队作战,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先后为第9纵队出动民工4万人次,担架1000多副,大小车辆近千辆,供军粮450万斤,门板45万扇,对保障战斗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战役过程中,指战员满怀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感情,模范执行城市纪律,秋毫无犯,受到各界人士的崇高赞誉。战士们在追击残敌时鞋子脱落,宁肯赤脚作战,也不去动用被炸塌的鞋店的一双鞋;部队在火线上舍身抢救老百姓及其财产,在紧张的战斗中派人看守工厂、仓库和公共设施,保其完好无损。81团副参谋长马兆文得知部队从敌人枪口下救出一个三四岁的幼女时,遂指定专人抚养,数日后送还其祖父,此事一时誉满全城。在我军实际行动感召下,一些人很快消除了由于反动派长期歪曲宣传造成对我军的偏见,自觉慰劳我军,为我军带路歼敌。
  当时一个年轻的母亲抱一个小孩从城里往外跑,被敌人打死了,地点在城北关。后来这个小孩被战士们冒险救了下来,但是后来没人养。81团副参谋长马兆文就把这个小孩抱过来,给其穿衣服,洗澡,后来养了一段时间,又交给地方了。开会时,放电影时经常放幻灯片,内容就是养小孩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马兆文亲自给他讲的此事。在打仗最艰苦的时候,喂养小孩,很多人都很感动。教导团放电影时,就经常讲马副参谋长养小孩的事,他后来也经常在报上看到这篇文章。
  黄老还听说一个细节,打潍县时我军有个俘管区。其中有一位区长或是副区长,大约是一个团级干部,去向俘虏陈金城问话。当时陈金城还很嚣张,态度很傲慢,感觉解放军的小干部穿着土里土气的,很瞧不起,什么也不肯说,不承认自己是敌96军军长。但这名干部很有问话经验,就对陈金城说:“双方的伤亡情况,你知道吗?”这个时候陈金城才承认自己是96军军长,并声称自己对这场战争和大量伤亡的兄弟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者侯江宏实习生周晓晴张若琳)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