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03 18:41
鄌郚总编

袁荣爱丨回眸《弥水》

  回眸《弥水》
  滨海袁荣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弥水》迎来了十周年的生日,这个跨越是亮人眼目的。它的创刊凭的是部分文学前辈对文学、文史的一片热爱和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那一股热情。它的主旨是以弥河文化为立足点,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不拘篇幅,唯求美文”的纯文学刊物。从此,根植大地的弥水文化学会在弥水两岸绵延开来。
  从《弥水》创刊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成果来看,它的路线是对的,在弥河两岸的这片净土上,它的出版影响了一代文学艺术爱好者,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艺术群体,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型、乡情型、创新活力的文学艺术人才,同时在文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十年来,在学会前辈们的带领下,积极组织了不少有意义的活动,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学会的知名度。更欣喜的是活动办到哪里,哪里就洒下了传承和弘扬文化的种子,使弥水两岸纸墨飘香,游走于山水之间,村庄小路,都洒下一路欢歌。
  结缘弥水文化学会始于二零一八年的秋天,如今已是四个年头。四年来,我见证了弥水文化学会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艰辛,见证了五个县市的几百名文友相聚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大家都对我像亲人一样关心,指教。正因为有众多良师益友的鼓励和鞭策,才使我对文学的创作之路越走越踏实。老师们的热情,犹如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植入我的心灵沃土,生根发芽,绽放出一朵朵瑰丽的友情花朵,灿烂了我的心灵世界,在心扉上刻印了永恒的美丽与感动。
  每次手捧着飘着墨香的《弥水》杂志,我仿佛捧着一轮暖阳,暖意盈怀,心情非常愉悦。篇篇文章犹如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田,暖流涌动,舒爽惬意。拾起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空间,温暖了整个季节。每读完一本期刊,我都觉得,这是熟悉而又亲切的弥水两岸原风景的画卷,寄托着作者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那绵长的乡愁,真挚的大爱,自然流露,动人心弦。优美的文字均来自老师们内心朴素的语言,通过细微的描写,情理融合的笔触,巧妙的升华了作者们的心声。这些文字也是他们对美好时光的定格和回眸,更是在岁月深处的心灵倾诉和浓情独白。做到了根植于心,内化于心,在心与心的文字中,我真切地窥视到《弥水》杂志的老师们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灵魂。
  掩卷深思,《弥水》杂志的老师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老师文化程度并不高,而且还干着非常劳累的工作。但是他们靠着多年的勤奋写作和努力拼搏,才使得在《弥水》的文学路上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们脚下的路,笔下的文,与任何名利无关,他们的写作和他们的人一样朴实、平凡。能让人们读到对过往岁月“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的眷恋情怀,也能感受到各位老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和惬意。
  《弥水》有太多值得回忆,值得存念的东西,都展现在每位老师的笔下。深情回望,仍历历在目,清晰如作,倍感亲切。就像《弥水悠悠》栏目里的文章,融汇着真挚的情感,宣泄着浓郁的乡情。乡情,是人类溯源追根的文化现象,是游子思乡时精心构筑的心灵圣地。乡音,从遥远的过往一路飘来,吟唱千年。成为游子永恒精神家园和文化记忆的版图。是跳动的心灵和悸动的情感融合,铸就的是永恒不变的乡魂,形成一股跌宕起伏的弥水两岸文字激流。
  《弥水》根植大地,亲近烟火,经过十年的打磨,一本本带着泥土气息的杂志,手手相传,走到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鲜花感恩雨露,是因为雨露滋润成长;苍鹰感恩长空,是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弥水》杂志的老师们,让我在笔耕的道路上感受到的温暖,体会到文字带来的愉悦。相信《弥水》杂志因弥水丰厚的历史底蕴应运而生,绽放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亮丽风景,如流淌千年的弥河汤汤不绝。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